家父隋炀帝 第367节

  群臣顿时哄笑。

  苏烈脸红道:“不会不会,国事为重,拙荆是识大体的,连日来时常嘱咐卑职,此番当效死命,以不负太子栽培。”

  裴行俨当即翻了个白眼,我那妹子会这么说?苏烈你小子也学会骗人了啊?

  杨铭笑道:“你和守敬,眼下是骁骑军的长史了,骁骑军当中多为关中子弟,不好驾驭,我让郇王杨庆之、观王三子杨续为你二人压阵,以使调度得当。”

  苏、裴二人起身领命。

  大隋的主力,都是关中子弟,能压得住关中子弟的,只有宗室,尤其是骁骑军,里面姓杨的太多了,好多是被赐姓的。

  赐姓本就是一种殊荣,尤其还是皇家赐姓,那么你就会被归入宗室派,这尼玛都属于皇亲国戚了。

  老杨家人口凋零,所以赐姓是维护家族基本盘的一大手段,金字塔下层稳固,上面才会稳。

  杨庆之是河间王杨弘的长子,现任荥阳太守,他和杨续不懂领兵,但是他们对骁骑军的将士,有极大的约束能力。

  例如,骁骑军若有将士犯律,不遵调派,苏烈和裴行俨不好处置,而杨庆之和杨续处置的话,就没人敢说什么了,他们类似于政委之职,是做思想工作的。

  至于梁师都和罗艺,他们作为录事参军,级别就很低了,属于是主将身边的副将,但是这两个人,起步就在军府,关系网络都有,也熟知军府的那套潜规则,对付起来游刃有余。

  再说两人的爹也都还行,刑部侍郎梁毗,左监门府将军罗荣。

  梁师都也没有想到,太子会突然用他,心里肯定是受宠若惊,心知当年太子经常去升道坊私会美人,他刚好管着那片,在那段时间整治坊内治安颇有成效,被太子给记住了。

  殊不知,杨铭用他,是因为他在历史上小有名气。

  “诸位谨记,高句丽犯我大隋,辱我国体,陛下兴正义王师讨伐,是大义之举,为国家计,也是消除东北边疆隐患,以期我北方承平,尔等应用心准备,不负圣恩。”

  五人纷纷出列,异口同声道:“末将谨记太子教诲。”

  杨铭起身道:“明日朝会过后,孤会为尔等践行。”

  .......

  来护儿还是给力的,联合裴矩、虞世基、杨约、杨玄感在洛阳朝会上与宇文述争执了好几日,终于才将杨铭要求的这五个人给安插进去了。

  宇文述当然是异常恼火,我特么是行军大总管,你从京师把手伸到我这里来了?

  但是皇帝已经同意了,他再争也没什么用了。

  于是他将于仲文、卫玄、薛世雄以及妹夫李浑,约到家里商量。

  “你们说说,这叫什么事啊?太子此番安排,无疑将打乱我的部署,我几可预见,这五个人将来必出问题。”

  宇文述在客厅内,一脸怒气道。

  他这是装的,人混到他这个地步,早就喜怒不形于色了,所有的面部表情,都是因情况而定,戴上的面具而已。

  他本来就在谋划一场大败,杨铭安排进五个人来,无疑给大败找到了一个很好借口。

  所以他开场的第一句话,就已经在给未来甩锅五人,做铺垫了。

  右屯卫将军于仲文皱眉道:“没有那么严重吧,太子安排的五个人,位置并非关键要害,而且五人都是年轻将领中的佼佼者,应该不会影响大军调度,许国公是不是太多虑了?”

  右屯卫大将军,本来是杨铭,但是杨铭成为太子之后,不兼了,做为杨广心腹的于仲文被提了上来,从将军变为大将军,而眼下右屯卫的两个将军,分别是独孤楷和辛世雄。

  辛世雄出身陇西辛氏,是北周时期宿国公辛威的侄子,也属于关中集团。

  薛世雄也跟着笑道:“许国公的意思是,裴行俨敢不听我调度?他有那个胆子,也没那个本事。”

  来护儿是右翊卫大将军,但是他要去东莱郡,所以眼下的右翊卫,是薛世雄和宇文化及说了算,而裴行俨,就是右翊卫骁骑长史,是归他节制。

  宇文述摇头道:“诸位想的太简单了,大军调度,府、团、旅、队各级,都需服从调派,你们也都知道,太子对我有偏见,他将那个心腹苏烈安插在我麾下,这不是监视我吗?”

  刑部侍郎卫玄兼卫尉寺卿的卫玄笑道:

  “苏烈才多大?许国公无需担心,我反倒觉得,这个人值得一用,监视就监视吧,太子的初心不会有问题,他不过就是希望苏烈借此混个战功而已,毕竟裴家这事闹的挺大,现在人家可是裴仁基的女婿,你就照太子的意思,给他点权力。”

  宇文述顿时冷笑道:“我就算给他,他也拿不住,骁骑军也是他一个毛头小子能够镇得住的?”

  “不看僧面看佛面,”卫玄道:“太子总镇得住吧?”

  宇文述嘴角一抽,无言反驳了。

第457章 别给我丢人

  太仆寺统算天下牧场,也结束了,结果非常可怕,大隋所有的皇家牧场加起来,符合标准的战马不足五万匹。

  杨广怒了。

  怒了就要杀人,于是受牵联者多达三千多人,尽数被诛。

  牧场流失的良马,要追缴,但是杨广心里清楚,五万匹的缺口想要靠追缴追回来,可能性不大。

  于是杨广下旨,诏令崤山以东养马以供军役,天下富人,量其资产。

  崤山以东,也就是广义上的山东地区,除了关中之外的半个北方,天下所有富人,都得花钱买马,供给朝廷军需。

  钱多的多出,钱少的少出,反正每家都得给我把马交上来。

  这一诏令的颁布,并没有惹得天怒人怨,因为其技巧在于,富人花钱。

  大隋的富人才有多少?最多占总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就了不得了,而且杨广也有分寸,多则二三十匹,少则三五匹都是可以的。

  要的太多,那可真要出事了。

  这一诏令的颁布,随即闹出来一个大问题,马匹的价格随之暴涨,从十五贯一匹,短短半个月暴涨至三十多贯。

  大隋的马市空前繁荣,富人叫苦不迭。

  杨广又授意太仆寺,悄悄的将五万匹马全部以高价卖了出去,然后颁布一条法令,售马十五贯以上者,以囤积居奇问斩。

  然后马匹的价格因为朝廷的干预,被快速压制下来。

  太仆寺又以十五贯的价格在民间强行收购,这一进一出,赚了一倍的差价。

  要么说老百姓斗不过朝廷呢,我这镰刀一挥,一岔新韭菜就没了。

  从富人那里掠夺,外加高位抛售,低位接盘,虽然太仆寺多少落了点骂名,但十五万匹战马,已经摆在了杨广面前。

  马匹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兵器的问题,杨广又下令:复点兵具器杖,皆令精新,一应军械戎甲,务保供应。

  太府寺头都大了.......

  远在北边的太府寺卿阎毗,给杨铭写了一封私人信件,意思是太府寺和太仆寺差不多,下面的各级机构,贪腐情况严重,严加查办,眼下不合适,毕竟征集兵械这种事,还得靠这些人来做,杀了他们也不管用,反而弊大于利。

  而且他希望杨铭能加快河东炼窑冶炼进度,争取在年底之前,第一批兵械甲胄,就能出货,以解太府寺燃眉之急。

  杨铭对此是比较认同的,眼下这个时候,本不是大兴牢狱的时机,太仆寺死的那三千多人,确实该死,但死的不是时候。

  老爹虽然靠着玩阴谋,一下子整来了十五万匹战马,但这是一水的买卖,皇家牧场一下子被处死这么多人,直接导致了牧场接下来的经营出了问题。

  说句不好听的,未来几年,不要再指望牧场能提供战马了,马也是靠人来培育驯养的,人都没了,哪来的马。

  指望牧场新接班的那群人,他们能行?业务水平不熟练啊。

  阎毗的信里说的很清楚,皇帝让他提供足够一百万大军使用的军械,这特么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你杀了我,我也没有那个本事。

  阎毗自认肯定是做不到的,但眼下也只能是多多益善,交付的越多,他将来的罪名就越小,所以他才不得已求助杨铭。

  人家自己私募的炼窑,非到万不得已,他也不好意思开这个口的。

  于是杨铭打算离京一趟,亲自视察河东的炼窑情况。

  这个时候,杨浩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因为杨铭一旦离京,关中肯定是要交给观王杨雄,但不能只交给一个人,所以杨浩就是那个制衡杨雄的人。

  杨铭又让李靖接替了韦云起走后空下的骠骑大将军,总领京师防务,杨玄挺暂时接管东宫左右卫率,负责东宫防卫。

  而杨铭则是带上两千禁卫,前往河东去了。

  路上的时候,杨铭将随行的太府寺少卿云定兴召至马车内,询问道:

  “眼下太府寺的军械甲胄,可供多少大军?”

  云定兴叹息一声,颓丧道:

  “掏空府库,最多可装配三十万大军,太子您也知道,这几年不好过啊,太府寺下设的炼窑,近年来一半都在铸造工程用具,以供洛阳、运河、驰道之需,军械甲胄出量极少,外加河北损耗了一些,当下库存堪忧啊。”

  杨铭完全能理解,老爹特么的太狠了,征个高句丽,动员一百万大军,这就不是去打仗的,这特么是去装逼的。

  历史上号称百万大军的不少,但实实在在有百万大军的,只有杨广同志,你是真实在啊。

  资治通鉴记载: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杨铭道:“你们的难处,孤这里也能理解,最后能交付多少算多少吧,陛下将来问罪的时候,我会帮你们顶一顶。”

  云定兴听了这话之后,感动大发了,你不该是太子,你该是皇帝啊,这才是明君之姿啊。

  于是他感恩一番后,继续道:“太子有没有想过,劝谏陛下不要亲征呢?”

  眼下整个大隋的官场,都在讨论杨广亲征的问题,几乎所有人都是持反对意见。

  皇帝亲征事关重大,许胜不许败,虽然大家觉得如此劳师动众,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还是以防万一,不希望皇帝亲征,因此洛阳那边,几乎每天都有人在朝会上明里暗里的劝说杨广。

  杨广要是听劝就好了,这个人是不听劝的,我特么费这么大劲装逼,你们不让我去?门都没有。

  各人的反对立场,都有各人的原因,云定兴不希望皇帝亲征,是觉得只要皇帝不去,那么大军就不用一百多万,三十万绝对够了,那么太府寺这边也就没什么压力了。

  至于那些远征将领,则是害怕杨广胡乱发号施令,我本来可以好好打,结果你瞎指挥一通,导致我的战略方针更换频繁,容易出大事。

  这是最可怕的,因为朝堂那帮人,已经摸清楚皇帝的脾气了,人家以为自己是天底下最知兵的,无所不能。

  这样的人,不插手行军作战,是不可能的。

  于是叫苦的信笺纷沓而至,把杨铭东宫的几案都摆满了。

  其中最狠的是苏威,苏威的意思是,你要是劝不住皇帝,我就辞职不干了,我特么这次绝对不跟着去。

  因为杨铭早年兼任的右武卫大将军,后来给了代王杨侑,而现在,杨广让苏威给兼了。

  等于是苏威眼下兼着右武卫和右御卫两座军府,这特么明摆着让他随军远征。

  我特么一把年纪了还要跋山涉水,我才不去。

  可他是尚书左仆射啊,皇帝亲征你不跟着去,可能吗?但是只要不是亲征,那他肯定不用去了。

  除此之外,发牢骚还有周法尚,周法尚眼下是杨铭的人,但是皇帝让他跟着来护儿,担任水军副总管,他不愿意。

  他和来护儿是有矛盾的,隋灭陈之战的时候,周法尚在杨俊麾下,来护儿在贺若弼麾下,最后因为抢功闹出点摩擦,两人现在是老死不相往来。

  但是这两人偏偏又是眼下的大隋最懂水战的,所以杨广才有此安排。

  他倒是没说不希望皇帝亲征,但他希望他来做水军总管。

  你特么跟我说不着啊,我能做了这个主?杨铭心知来护儿是宠臣,又是大将,自己奏请老爹换人,老爹肯定不会答应。

  但是历史上,来护儿之败,确实是因为没有听周法尚劝告,轻敌冒进导致水军一败涂地,这个问题还是急需要解决的。

  半晌都没听到太子回复,云定兴也知机的不再问了。

  洛阳那边的情况他也都听说了,那么多人都劝不住,就算太子去劝,多半也是挨一顿训,根本不会改变结果。

  这时候,杨铭拍了拍云定兴的肩膀,道:

  “非我不愿劝谏,实是无能为力,其实很早时候,我便奏请陛下,希望由我来总督此战,陛下当时就拒绝了,从那以后,我就没有再劝过。”

  “若是太子亲征,国家损耗将会减轻大半,”云定兴道:“而且必是大获全胜,然百万大军出征,后勤保障负担极重,此战过后,真不知我大隋要经过多少年才能恢复。”

  杨铭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

首节 上一节 367/5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