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隋炀帝 第341节

  叶护是突厥分部落之长,设是掌管兵权的军事统帅,特勤一般都是大可汗的儿子弟弟或是外甥侄子担任。

  比如长子阿史那·咄吉世,就是历史上的始毕可汗,他的四个弟弟,都是设。

  其中老三阿史那·咄苾,就是大名鼎鼎的颉利可汗。

  义成公主,本来是大隋嫁给启民的和亲公主,如今始毕可汗继位,就可以续娶,继续做突厥的可贺敦。

  身在京师的康鞘利,自然要去探望长孙晟,因为长孙是突厥的好朋友,尤其与启民可汗有患难之交,在突厥是很受尊重的。

  长孙晟在与康鞘利见面之后的当天晚上,过世了。

  启民、长孙晟这对老朋友,于同年去世,相差不足两个月。

  杨铭亲自前往吊唁。

  长孙这里,收藏着一件东西,东突厥大汗节杖,这个节杖,是启民当初与长孙晟分别的时候,送给对方的,只要持有此节,草原各部落都需以礼相待。

  换句话说,长孙晟在草原是可以横着走的,因为启民最落魄的那段流亡生涯,陪在他身边的就是长孙晟,虽然两人当时各怀鬼胎,是互相利用的关系,但日久生情嘛,结下了很深厚的友谊。

  康鞘利也是非常哀伤,亲自带人帮着操持丧事,不过他还是请求杨铭,希望能够将节杖带回东突厥,

  “此物非长孙公不能持有,恳请大隋太子,准许我将此物带回突厥。”

  一个节杖,是一种特殊身份的加持,但是这个节杖只有长孙晟拿着才管用,其他人,人家突厥不认。

  杨铭准了:“就请特勒带回突厥吧。”

  历史上,杨广同志有一段非常丢人的经历,他的第二次北巡,在雁门郡被始毕可汗率领的大军给围了,差点就挂了。

  当时杨广同志就说过一句话:向使长孙晟在,不令匈奴至此。

  意思是,长孙晟要是活着,突厥不会这么干,由此可见,长孙晟实为大隋与突厥之间最重要的一条纽带。

  而如今,这条纽带断了。

  当晚,杨铭在东宫与属官们议事,议的就是突厥的事情,新任鸿胪寺卿房彦谦也被召来了。

  杨铭皱眉道:“启民这一死,我大隋北方边塞恐出问题,孝冲(房彦谦字)务要善待突厥使者,免生异心。”

  房彦谦点头道:“咄吉世正值壮年,必不类其父那般持重老成,太子的担忧是很有必要的。”

  杨铭心里肯定是不愿意讨好突厥,但是两国外交就是这么玩的,你不示好,人家举兵侵犯边境,受苦受难的还是大隋的老百姓。

  何况眼下大隋本身的问题就很多,最大的问题就是杨广同志。

  历来华夏对北方游牧民族用兵,都是倾举国之力,眼下的大隋,还没有准备好,当经济处于上升期的时候,那么边境就必须保持和平。

  等到有了一定积累,才可以对外用兵。

  突厥是必须打的,这是大隋头等心腹大患。

  “多准备一些祭品,让那个康鞘利带走,内史省的敕封诏书,言辞也要妥善一些,尽量减少居高临下的语气。”

  杨铭的这句话,是对卢楚说的,但是卢楚在内史省说话不咋管用,所以今晚的议会,两个侍郎萧瑀和王胄也在。

  原本殿内省主官虞世基,兼着内史侍郎,但是前段时间,杨铭建议杨广把对方踢出去。

  因为那个时候,正好是范阳卢认栽的时候,而卢楚在内史省,最不把他放在眼里的,就是虞世基。

  此举是为了安抚卢楚,也是为了卢楚在内史省今后好做事。

  这个王胄,可不是新人,人家是杨坚的心腹,而且是老爹晋王府的老人,出身琅琊王氏,这次能提起来,也是沾了老爹宠妃王茁灵的光。

  王胄点头道:“敕封诏书也已经拟好了,就等太子亲阅之后,再送呈陛下御览。”

  杨铭这边可以草拟诏书,但是必须让杨广看一看,毕竟这是大事,他不能擅自做主。

  因为是杨广敕封,不是他,所以诏书会经杨广派使者送往东突厥。

  名义上,东突厥是臣服大隋的,所以权力交接,大隋会有敕封这一道流程,但实际情况是,人家突厥其实并不当回事。

  而杨广心里也清楚,对方不当回事。

  杨铭接过诏书看了一眼,顿时皱眉,上面的语气还是那么的盛气凌人,就好像这位未来的始毕可汗真的是大隋的一名臣子一样。

  “不妥,再改一改,”杨铭道。

  王胄皱眉道:“语气太善,恐陛下不喜。”

  老舅萧瑀也劝说道:“就这份诏书,恐怕在陛下那里都过不去,再改的话,恐怕内史省要担责。”

  卢楚也赶紧跟着点头。

  杨铭皱眉道:“担责也是我担责,陛下那里我会写信,你们只管照我的意思改就行。”

  三人对视一眼,一脸无奈。

  其实杨铭也是出于稳妥考虑,你现在把始毕得罪狠了,人家将来真的跑雁门去围你,到时候老爹会不会如史书那样大难不死,还说不清楚呢。

  毕竟历史上救了杨广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杨暕,一个是突厥可贺敦义成公主。

  杨暕现在手里可没有兵权,他怎么救?

  而杨铭注定是不能离京的,因为他是太子,要在皇帝不在的时候坐镇京师。

  咦.......不对呀........

  如果老爹真的死在雁门,那么隋末大乱斗,也就没有了啊?

  杨铭突然抬手:“等等再改,我再想想。”

  如果老爹挂了,自己能不能顺利接手呢?现在的威望恐怕还不太行,但是再过两年的话,也许勉强凑合。

  一朝天子一朝臣,眼下的大隋中枢,一半是杨坚的人,一半是杨广的人。

  而杨铭的人,都在东宫,还都是一帮嫩小子,如果他现在接手,根本镇不住朝堂上那帮老狐狸,非常容易被架空。

  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很多皇帝在年老的时候,会诛杀罢免朝中权臣,为的就是儿子能顺利接班。

  徐阶一死,隆庆皇帝就赶紧让高拱回朝制衡张居正,结果隆庆皇帝刚死,高拱就被李太后和冯保摆了一道坐职免官,致使张居正坐大,压了万历皇帝十年。

  杨铭是不会允许自己被架空的,也就是说,未来几年,他要让自己的心腹更多的进入中枢掌权,以求将来能够安稳过渡。

  杨铭本来已经下定决心,诏书不改了,就这样吧,拖延老爹第二次北巡的时间,自己趁此机会往中枢输送心腹,但是转念一想,又一个问题来了。

  老爹如果真的死在突厥人手里,那该如何呢?

  那肯定是倾举国之力讨伐突厥,不然他就是不孝。

  可是一旦开启这种超大规模的战争,局势不是刚刚接手的自己所能控制的,门阀一旦借战争坐大,恐怕也会是一场大动乱。

  北魏也就是将都城从大同迁到了洛阳,就导致了六镇起义,关陇集团最早那帮人直接把老元家的锅给砸了。

  毕竟门阀时代的特征是:皇帝轮流坐,今日到我家。

  大隋立国,可是还不到三十年呢,有异心的不在少数。

  “再改吧,”杨铭最终下决定道:“陛下那里由我来说。”

  于是他亲自写了一封信,令心腹送往西境,大意是眼下需要安抚住突厥这位新任的可汗,毕竟对方年轻气盛,闹僵了于我不利。

  而且他还另外给裴矩写信,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劝皇帝。

  毕竟历史上杨广的雁门之围,就是裴矩出的馊主意导致的恶果,裴矩给始毕玩离间计,把个始毕给惹毛了。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突厥和大隋彻底翻脸。

  而杨铭认为,眼下不能翻脸,大隋经不起这个折腾。

第423章 算计儿子

  长孙行布,现在是东宫右武侍率,但不巧的是,他得服丧,而服丧期是三年。

  也就是说,三年内,他没办法来东宫任职。

  服丧期被召回,叫做夺情,也叫夺服,一般不会召回,毕竟大隋是以孝治天下。

  但是大隋关于这方面,是有先例的,开皇年间杨坚就先后召回过七个人,其中就有高颎,属于是没你不行的那种情况。

  杨铭肯定不会召回长孙行布和长孙无忌,因为他们俩都不到没你不行的那个地步。

  长孙晟的老家在洛阳,他的灵柩是要被送回洛阳安葬的。

  而长孙兄弟四个包括高氏母女都要返回洛阳服丧,想要再见,得等到二十五个月之后。

  为什么是二十五个月呢?

  因为服丧名义上是三年,实际上一年十二个月,两年二十四个月,那么再多一个月,就是第三年了。

  这个毛病也都是那些手握大权的大佬们给发明出来的,因为他们怕离开的时间太久,回来没有位置了。

  所以渐渐的,守孝三年,成了守孝二十五个月,多一个月等于多了一年。

  瞧瞧古人的智慧,要么说后世很多东西,都是人家古人玩剩下的呢?

  杨铭专程让杨瑞去送送长孙无忌,因为杨铭是用不着长孙无忌的,这个人,他是给儿子留着。

  所以杨铭盘算着,让儿子杨瑞娶了长孙无垢,但是这个想法,遭到了杨茵绛的断然拒绝。

  “长孙晟活着,我都不会考虑,何况他已经死了,”杨茵绛是完全看不上长孙家的,皱眉道:“别说是长孙晟,长孙炽也不行。”

  长孙家目前惟一还支棱的,就是刑部尚书长孙炽,他是长孙晟的亲哥哥。

  尚书了不起吗?杨茵绛觉得一点都不了不起,她们家随随便便就可以出一个尚书。

  房间里,杨铭笑道:“杨瑞今年也五岁了,是该早早谋划,他跟哪家结亲,就算对方当下不行,我也是可以帮忙的。”

  “但是长孙家实在是不够格,”杨茵绛心知丈夫性格,一旦动了某种念头,别人很难改变,于是她主动退让道:“长孙晟那个女儿,可以做侧妃,正妃想都不要想,瑞儿是嫡长,除了韦、李、裴、柳、元、崔,其它的都配不上。”

  杨铭也不想跟她争执,毕竟以长孙无垢当下的条件,想要嫁给太子嫡长,确实不现实,别说杨茵绛反对了,杨广夫妇也会反对,满朝官员更会反对。

  因为杨瑞现在可是香饽饽,多少世家已经都盯上了,很多人都在加紧生女儿,不重生儿重生女,就是为了能和杨瑞配上对。

  “那就再说吧,毕竟杨瑞还小,”杨铭淡淡道。

  杨茵绛顿时愣住了,你刚才还说不小了,要早早谋划,我不同意长孙女,你立即就改主意?

  “我希望是裴家的闺女,”杨茵绛道:“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选。”

  知道,化解杨裴之间的隔阂,还能获得裴家的支持,这个办法倒是不错,但是裴家现在有分量的人,不多。

  杨茵绛继续道:“裴寂,裴蕴、裴虔通、裴仁基、裴弘策、裴献、裴罗、裴熙载,裴世清,这都是可以考虑的,他们当下的官位高低,不要紧,只要姓裴就行。”

  官不大,是可以扶持起来的,但你的出身可改变不了。

  姓什么,在大隋真的很重要。

  杨铭不想这么潦草的订下儿子的未来的联姻对象,于是道:

  “杨瑞的婚事,是头等大事,未来如何尚不知晓,还是再观形势吧。”

  婚姻,是带有政治意图的,杨茵绛当下选择裴,实际上就是想打消裴矩的念头,从而在裴家内部造成分化。

  而杨铭的顾虑是,未来朝堂谁会坐大,是因形势而改变的,现在谁也说不清楚。

  杨瑞的联姻至关重要,其最终结果必须是能给杨瑞带来最大的收益,显然联姻裴家,目前来看,收益甚小,因为杨铭在,裴家对东宫是完全忠心的。

  而杨瑞将来需要谁的忠心,现在哪能预见到呢?

  说服杨茵绛半天,算是暂时打消了对方这个念头,但是长孙无垢给杨瑞做侧妃的事情,算是定下了。

  晚饭的时候,杨瑞主动说起了长孙无忌的事情,

首节 上一节 341/5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