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隋炀帝 第170节

  所以杨铭认为,十四五焉,指的应该是总数,也就是两百万的一半,一百万。

  《隋书》是魏征主编的,水份肯定有。

  杨铭当然不希望,此番兴建洛阳,和历史记载的那样,死那么多人。

  所以,他必须要做些什么。

  “裴公一般什么时候就寝?”杨铭问道。

  背后的裴淑英缓缓道:“阿爷通常睡得早,一般在戌时(7点到9点)左右。”

  杨铭点了点头:“你让徐景去将裴公请来,就说我有些事情想要请教。”

  裴淑英点了点头,下去安排去了。

  裴矩的府邸,距离王府不远,半个小时就能过来。

  两人见面之后,于书房商谈。

  “再有几日,陛下就会出巡洛阳,岳丈认为,此番营建新都,何人总领其事?”

  其实杨铭心里知道答案。

  裴矩道:“大兴是高颎,仁寿宫为杨素,今下新都,营作大监大约应是杨素。”

  这时候,裴淑英重新将热好的饭菜端了上来,坐在一旁看向杨铭:

  “我看着你吃。”

  “商议正事,妇人规避,”裴矩不满道。

  裴淑英直接给了他个白眼。

  “无妨无妨,”杨铭笑着摆了摆手,拿起筷子,边吃边说道:“高颎持重,杨素奢靡,他若总领新都营造,恐滥用民力。”

  裴矩好奇道:“难道殿下有意?又或是有合适人选?”

  一猜就透。

  杨铭点头笑道:“我愿前往,总领其事,就怕父皇不允。”

  “确实不妥当,”裴矩直接道:“杨素是有经验的,本就钻研土木营造,极通工事,他所督建的仁寿宫不但二圣喜欢,当今陛下也很喜欢,除他之外,当不会有第二人选。”

  说白了,杨铭是个门外汉,人家杨素虽然专业不是土木工程,但是人家有工作经验。

  这种工作经验,是非常稀缺的,拢共也就高颎杨素两人才有。

  杨铭故作叹息一声:“我观陛下心急,东都营造期限恐会大大缩减,工期一减,用工便多,恐增多余损耗。”

  今晚见裴矩,杨铭实际上是想探探口风,毕竟今天在朝会上,很明显就能看出来,老爹在私底下,早就和裴矩商量过了。

  杨约在家养伤已经将近一个月,还是没有上朝,实际上,他腿脚早就恢复了,但是他一直记着还欠人家杨丽华一顿毒打。

  所以眼下不敢出门,能拖一天,身子便更硬朗一天。

  杨约不在,内史省的政务没人主持,杨广又得倚仗裴矩,所以很多秘事,裴矩都有参与的份。

  裴矩当然也猜到杨铭的用意所在,自己女婿又不是外人,于是小声道:

  “陛下已经和宇文恺商量过,工期将从四年,缩短为一年,而且不是重修洛阳,是于现洛阳以西选址,重建一座洛阳城。”

  “什么?”杨铭惊讶道:“一年时间,修一座新城?宇文恺敢答应?”

  一旁的裴淑英,也是惊讶的合不拢嘴。

  裴矩苦笑道:“他当然不敢,但是山东叛乱未消,陛下较为迫切,再者,当年的大兴也是十个月便建成的,一年工期,不算少,宇文恺不敢接也得接。”

  杨铭头都大了,这么说,洛阳十四个月完工,实际上还是超出工期了?

  大兴和洛阳,工期是大致相当,但区别大发了。

  当年营建大兴,是高颎主持,无论是民力物力耗费,都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虽然也死了好几万人,但杨坚一向节俭,很多工程都是后期逐步完成的,直到现在,大兴城有些地方,还在修。

  但是东都洛阳,历史上是杨素督造,工程浩大,穷极民力,尤其是洛阳将来的皇城紫薇城,木头都是从江西运来的,单单运送木料,就耗费民力数十万。

  他修仁寿宫,就死了十多万人。

  主持的人不同,造成的结果也就不一样。

  杨坚节俭,杨广奢靡,又不一样。

  其实洛阳完全可以参造大兴那样,先修一个大致轮毂,完善城郭,然后逐年累月修缮,一步一步的来。

  杨铭沉思半晌,说道:“我想自荐主持营建东都,岳丈还需助我。”

  裴矩略微沉吟一番后,点了点头:“我自当尽力,但陛下恐已内定杨素,难度颇大。”

  杨铭皱眉道:“若我可以让杨素想办法推掉呢?”

  裴矩一愣:“若如此,事可成,”

  杨铭来不及多说,送走裴矩之后,便换了一身便服,只带了二十名随从,从王府后门离开,悄悄前往越公府。

  杨素家的后门,他已经知道在哪了,熟门熟路。

  大隋没有锦衣卫,所以不要太过担心暴露行踪,没有人时刻盯着你。

  书房内,随意披了件衣服的杨素与杨铭会面,皱眉道:

  “殿下有大事?”

  杨铭点了点头:“营建东都,越公乃领事的不二人选,但本王希望,您能将其推掉。”

  “陛下恐属意于我,怎么推?”杨素皱眉道:“难道殿下心中另有合适人选?”

  杨铭摇了摇头:“没有比越公更合适的,但是这一次,本王想自荐。”

  “你去?”杨素愣住了:“有何缘故?”

  原因?是怕你害死太多的人......你这个人向来不把人命当回事。

  杨铭道:“我想捞点,越公信吗?”

  杨素忍不住笑道:“看样子殿下不方便告诉老夫?”

  杨铭微笑点头:“正如越公不认识高揽德一样。”

  “哈哈......”杨素捋须笑道:“殿下既肯明说,至于缘由,老夫便不追问了,只是想要推掉如此大事,没有合适理由,只怕过不了陛下那关。”

  关于这一点,杨铭也犯难,让杨素装病?显然不现实,宫里的御医也不是吃素的。

  找个办法罢了杨素的官?那更不合适,人家杨素肯定不乐意牺牲这么大。

  那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这时候,杨素突然起身,取来纸笔,写下了四个字,

  “这是老夫四柱八字中的年柱和月柱,殿下可以从这方面想想办法。”

  四柱八字,就是生辰八字,分别对应出生的年柱、月柱、日柱、时柱。

  杨素肯定不敢把八字都告诉杨铭,他还怕泄露出去,被人以巫术相咒。

  杨铭瞬间就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大喜点头道:

  “章仇太翼、张胄玄、赵昭,谁合适?”

  这三人中,章仇太翼得宠于杨坚夫妇及杨勇,张胄玄是秘书省的太史令,主修历法,副业阴阳卦术,赵昭则是颇得杨广信任。

  杨素笑道:“逢遇大事,可问章仇。”

  “明白了,多谢越公指点,”杨铭告辞离开。

  他心里清楚,能够说通杨素,主要还是有杨茵绛这层关系在,人家才没把他当外人,而且杨素一把年纪,也懒得奔波在外搞工程。

  这个人情可不小,将来是要还的。

第207章 四柱八字

  杨铭小时候在永安宫,见过几次章仇太翼,此人早先是杨坚夫妇御用的学者,后来被推荐给了杨勇。

  杨勇被废的时候,他一点事没有,又回到了杨坚身边。

  这个人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既信佛,又信道,尤善占侯卦算之术。

  曾经不自量力跟裴矩斗学问,被啪啪打脸,于是改换专业,转攻卜算卦象。

  杨坚驾崩之前,打算住进仁寿宫,遭到章仇太翼的阻拦,说什么我观星象,至尊这次不能去,去了恐怕就回不来了。

  杨坚大怒,直接将他扔进大狱,说什么你等着,我从仁寿宫平安回来,就砍了你。

  事实证明,杨坚确实没有回来。

  杨坚去了仁寿宫之后,便重病缠身,病情日趋加重,那时候杨坚就意识到,自己快不行了。

  于是他告诉儿子杨广:章仇这个人,不是一般人,他卜算的事情没有一件是不准的,你将来回去,从大狱将他释放出来。

  本来杨广是不待见章仇的,但是经此一事,对章仇的能力非常佩服,眼下都已经给人家改了姓,赐姓卢,所以章仇太翼,也叫卢太翼。

  章仇这个姓氏,起源于秦末的一位大人物,章邯。

  章邯败给刘邦后,自杀,子孙避居仇山,因号章仇氏。

  章这个姓氏,起源于姜,卢姓,也起源于姜,所以杨广才会说:卿姓章仇,四岳之胄,与卢同源,赐姓卢氏。

  这个人眼下,在太常寺挂了个名,整天躲在家里研究学问,皇帝征召的时候,才会进宫。

  杨素给了自己四柱八字中的两柱,用意很明显,就是要让杨铭找个像章仇这样的人,在皇帝杨广那里说话,

  说什么呢?

  当然是给洛阳看风水,生辰八字中带着杨素这两柱的,不能总领其事,否则会破坏王气。

  大概就是这类话。

  杨广有老爹杨坚的前车之鉴,很可能会相信章仇的话,更换大监人选。

  但是问题来了,杨铭在章仇那里,没啥面子,人家不一定愿意帮这个忙。

  像章仇这样的高人,规矩颇多,其中有一条,就是夜里过了子时,府门院门房门,是不能打开的。

  也就是说,今天晚上杨铭是甭打算见到人家了。

  翌日朝会,杨广与众臣忙着研究大兴城的设计图纸,暂时没有定下洛阳营作大监的人选。

  杨广是打算照着大兴的布局来修洛阳,毕竟大兴城之恢弘气派,在大隋之前,没有哪朝哪代的都城可以比得上,事实证明,后面也没有。

  大兴城,也就是唐朝的长安城,是人类封建史上,最伟大的都城。

  杨铭既然有意总领营造洛阳,当然也会掺和进去,仔细的研究大兴城当年的设计图纸。

  历史上,对于隋朝大兴与洛阳孰轻孰重,有很多说法,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一,大隋是两京制,西京大兴与东京洛阳并列。

  二,杨广在位期间,洛阳是首都,大兴是陪都,原因是杨广在洛阳住了不到四年,在大兴只住了不到一年。

  三,大隋是一京两陪都制,大兴为京都,洛阳、江都为陪都,江都对于杨广同志的重要性,不用多说了,继位前,在江都生活了十一年,继位后,又待了三年。

  四,大兴是首都,洛阳是陪都,江都什么都不是,

  这四类说法,在杨铭目前看来,多半会是第三类,也就是一京两陪都。

首节 上一节 170/5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