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163节

朱载堉和王国光给嘉靖帝父子行了礼。

嘉靖帝道:“堉儿,听你堂弟说,你在书院那边兢兢业业,实乃为人师表的典范。好啊。咱们老朱家这回出了一个先生。”

朱载堉道:“皇上过誉了。臣一无用之人,能够为朝廷出力,已经是您和太子格外的恩赏了。何敢言典范二字。”

朱载圳提醒嘉靖帝:“父皇,开始吧。”

嘉靖帝点点头。

黄锦唱道:“嘉靖四十二年户部年终会算,启!”

大堂内顿时响起了“噼里啪啦”的算珠声。

嘉靖帝坐在大堂的上首,拿起茶盅喝了一口。他很喜欢听算盘珠的响声。

门外的鹅毛大雪依旧在飘着。

整个大明一年的财政总账数目很庞大。且户部会算要进行三次核对。

那本精确到府、县财政的大帐,一百名学子整整算了三个时辰。

嘉靖帝就这么坐了三个时辰,不但不烦躁,反而充满期待。

他就像一个老农在期盼着一年的收成。

终于,算盘声停了。新任户部尚书王国光手捧一本大帐,跪倒在嘉靖帝面前。

“启禀皇上,去年一年,大明国库总收入为六千九百万八十三万九千两,总支出为六千一百三十七万八千两。

国库盈余为八百四十六万一千两。

三核无误,恭请皇上御览总账。”

嘉靖帝听后喜上眉梢:“去年朝廷做了那么多大事。编练新军、北直隶战后重建、兴书院、边关筑囤堡,还有山西、河南两省救灾......

竟然还盈余了八百多万两?

自二十六年,严嵩升首辅执掌内阁后,朝廷财政就年年赤字。

少时赤字几百万两,多时如三十八年,赤字达一千一百多万两。

呵,圳儿,朕不是踩一捧一。你比严嵩强得多啊!”

朱载圳道:“国库今年能够盈余这么多,全靠父皇运筹得当。”

嘉靖帝问王国光:“今年收入比往年高了近两千万两。都是从何处得来的?”

王国光道:“多出的两千多万两,约一千五百万两为海关衙门的关税银。五百万两是皇家镖局的镖红银。”

嘉靖帝龙颜大悦:“海关收了这么多关税?好!

至于皇家镖局,朕起初还在想,为了裁撤北直隶卫所军,往里搭个一两百万两也划算。

没想到不但没往里搭银子,反而赚了大把银子!五百万两啊,顶得上一个省了!”

用后世的话说,皇家镖局是大明唯一的官办武装押运物流公司。拥有高速公路和沿途加油站的独家使用权。

要是不盈余才是见了鬼。

朱载圳道:“父皇,各省的卫所军都司都红了眼。他们争相上折子,请求朝廷裁撤编制,让他们加入皇家镖局呢。”

嘉靖帝脸上乐开了花:“卫所军主动请求裁撤?这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朱载圳道:“父皇,儿臣跟兵部的杨博商议了一下。准备在开春后,将山东、浙江两省的卫所军裁撤,并入皇家镖局。”

嘉靖帝道:“嗯。要逐步把卫所军全部裁撤。横竖已经开了一个好头。关键在于,皇家镖局容得下这么多人嘛?”

朱载圳解释:“容得下。与西洋人的贸易集中在沿海。内陆的特产,需要大量往沿海运送。

皇家镖局的生意好,归根结底是被沿海贸易带动起来的。”

嘉靖帝道:“你让胡宗宪兼任了海关总督,管着跟西洋人的生意。你用人得当啊!”

黄锦笑道:“禀皇上。不光国库盈余。内承运库今年也盈余了一百万两银子。”

嘉靖帝目瞪口呆。今年在他屡次“不过了”之后,他的小金库竟然有盈余!

嘉靖帝问黄锦:“内库的银子是哪儿来的?”

黄锦答道:“皇上,皇家报社的盈亏,乃是内库一体承担的。今年皇家报社在两京一十三省发行报纸,盈利达八十万两之巨。

另外,太子之前有谕令,让松江口海关的关税不必入国库,划归内库。光是这一笔,就有两百多万两。”

嘉靖帝龙颜大悦:“松江口海关?圳儿,你是给朕藏了一个钱匣子啊!”

朱载圳道:“父皇。您贵为天子,手头总要有点活泛银子。赏赐臣子也好,修宫殿道观也罢,有了这个钱匣子,想办什么事能方便许多。

儿臣这事儿没有请旨,请父皇责罚。”

嘉靖帝道:“儿啊,其实你大可不必如此。什么朕的钱、国库的钱,分的那么清做什么?还不都是大明的钱?”

朱载圳心中暗笑:吆喝,父皇您老的觉悟见长哇!

嘉靖帝道:“虽说盈余了八百万两银子。不过明年要对河套用兵,八百万军费恐怕不够吧?”

朱载圳道:“父皇放心。对河套用兵是在秋天。朝廷还有春、夏两季的关税可以收。”

嘉靖帝有些飘飘然:“严嵩、徐阶他们替朕治国。总说多么多么难。

朕看,不是治国难,而是他们能力太差。

圳儿你监国,大明蒸蒸日上,财源滚滚。朕事事顺心如意。”

这时,随侍的陆绎欲言又止。

嘉靖帝问:“你有什么话要说?”

陆绎道:“禀皇上,太子。民间......民间......”

嘉靖帝问:“民间怎么了?吞吞吐吐可不像陆炳的儿子。”

陆绎道:“民间称半钱银毫为‘孟小头’,半两银圆为‘孔中头’。称一两银圆为......臣不敢说。”

嘉靖帝道:“说便是。不要卖关子。”

陆绎道:“民间称一两银圆为‘嘉大头’。有辱圣尊。但是这么说的人太多了,锦衣卫抓不过来。”

朱载圳连忙道:“没有辱圣尊啊。大者,嘉靖大皇帝也。

头者,顶天立地称为‘头’;父皇乃天下万民之首,首亦称‘头’。

嘉大头,分明是民间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对父皇的褒美之词!”

嘉靖帝爽朗的大笑:“只要国库财源滚滚,百姓衣食无忧。朕当这个‘大头’便是!”

第260章 会春酒楼

户部会算结束后,嘉靖帝回了永寿宫。

朱载圳则来了如今京城之中最出名的会春酒楼。

这间酒楼是朱载圳的徒弟——御膳房厨头刘老西开的。朱载圳出银子,让他开了这间酒楼,将后世的菜品推广到京城。

今日他要在会春酒楼宴请严嵩和徐阶。

严嵩和徐阶已经在雅间里等了朱载圳许久了。二人猜测,这回太子爷又要打他们的秋风。他们已经做好了挨宰的准备。

他们误会了。

朱载圳这一回不但不要他们的钱,反而要给他们送钱。

朱载圳进得雅间,二人给朱载圳行了礼。随后三人入席。

严嵩小心翼翼的问:“太子这次宴请臣和子升,是为了筹集对河套用兵的军饷吧?

臣家里的财产实在是不多了。此次最多能捐出八十万两。”

严嵩的想法是:与其等着太子狮子大开口,不如主动一点,争取个可以接受的数字。

徐阶亦道:“太子爷是了解臣的。上回臣交出了二十万亩土地,日子已经过得紧巴巴的了。这回最多能捐出五十万两军饷。”

朱载圳面色一变,一脸严肃的说:“二位阁老,你们拿我这个太子当什么了?我又不是红眉毛绿眼睛的强盗!更不是毛海峰!

我今日来此,是给二位指一条发财的大计!”

严嵩和徐阶面面相觑,他们不知道太子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朱载圳道:“前两年朝廷财政吃紧,东南抗倭、北御鞑靼、编练新军处处都要银子。

没办法我才拿了你们不少钱。

如今沿海贸易红红火火,国库充盈。是时候让二位发点财,填补一下之前的亏空了。

海上贸易最频繁的六个府,无非广州、泉州、宁波、松江、杭州、福州。

我是这么打算的。在广州府番禺县施行瓷器专营。在松江府华亭县施行丝绸专营。

严阁老和徐阁老,分别在番禺、华亭办个商行。

今后这番禺的瓷器专营权给严家。松江的丝绸专营权给徐家。”

严嵩和徐阶心中的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

别小看两个县城的瓷器、丝绸专营权。这两个县可是沿海贸易最兴盛的县域。

严家的商行拿到番禺的瓷器专营。徐家的商行拿到丝绸专营。每家每年能赚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两银子。

不过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黄鼠狼给鸡拜年,谁知道朱载圳安了什么心。

二人以沉默应对之,没有表态。

朱载圳道:“二位阁老为官多年。都是明白人。当着明人我不说暗话。

你们应该知道,天上没有掉馅饼的。

我跟你们明说了吧!严阁老,过了年你就八十三岁了。

徐阁老,你也六十二了。

都是该颐养天年的年纪了。可是内阁首辅、次辅的位子万分重要。轻易不能换。

我的意思,以后就让张居正、王国光、高拱那几个年轻人,多帮你们分担一些阁务。

你们呢,一身轻松,多关心下自家的生意,闷声发财,岂不美哉?”

严嵩和徐阶是多聪明的人。他们立马明白过来:太子这是要拿下面的产业,换我们在上面的权力!

赵匡胤是杯酒释权,太子是产业换权。

他们猜对了,朱载圳就是这么想的。

朱载圳要施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就必须搬开这两块绊脚石。

可是严嵩为官四十年,徐阶为官三十年。严党、徐党的势力不容小觑。

要堂而皇之的罢免他们,必然引起事端。明军收复河套在即,内部需要稳定。

内阁以前挂着“一团和气”的牌匾。有时候,这四个字不是没有道理。

大家和和气气的交易。我朱载圳不罢你们的官儿。名义上你们还是首辅、次辅。

我给你们在地方上置一份大产业。作为交换条件,你们把手里的权力让出来。

首节 上一节 163/2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