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朝九晚五 第468节

  陈逢必然能够逃出去。

  “文远都督淮南,麾下精兵五万,辅兵七万……杂七杂八算下来,能动用二十万人马。”

  “我想,陈逢如果只是带着一万多人过去,怕是怎么都没办法突破的。”

  曹操自然听出了刘晔想问什么,于是便很自信地进行了回答。

  刘晔想了想后,点头道:“如此一来,当可无忧。”

  ……

  时间,在一天天的过去。

  转眼之间,夏季就快来了。

  而也就在此时,刘备终于听到了前线陈逢直接开溜的消息。

  “来人!”

  他瞬间就急了,当即就要下达命令前往驰援。

  “主公不可!”

  幸好就在此时,庞统拦住了他,“主公可以想想,军师为什么要这么做?还不就是想要为主公牵制住曹操的大军吗?如果您此时去了,那该是个什么情形?”

  “以统来看,当下主公一静不如一动,最关键的是,要消化掉颍川一带的势力……接着,再发动北伐!”

  “如今,前方虽然有程昱拦路,可程昱终归不是曹操,只要主公能够等上一段时间,等到将士归心……之后,便唯有大胜了。”

  “到了那个时候,主公便是不去驰援军师,军师之危也将自行解开。”

  “这,大概也是军师的想法。”

  庞统迅速的帮着刘备分析了一番形势,接着满是感慨的道:“主公,您也不想军师的一片苦心付之东流吧?”

  刘备:“……”

  不知道为什么,他总觉得庞统这番话有那么一点怪。

  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通过庞统的这番分析,他确实看出了陈逢的计划。

  最起码表面上的计划他看出来了。

  这个计划就像是庞统分析的一样。

  说不得就是陈逢故意为之。

  而且,也绝对称得上是一片苦心。

  如此情形之下,到底是放弃如今的大好局面,还是跟曹操打一场怪异的决战,显然已经是不问可知了。

  “子吉,不会有危险吧?”

  不过刘备虽然已经下定了某种决心,但还是有些不放心。

  “这么多年下来,军师何时让您失望过了?”

  庞统的回答很简单。

  但也正是这份简单,直接打动了刘备。

  因此,他很快就打消了驰援陈逢的想法,紧接着便将目光彻底地放在了北伐大计上面。

  在他看来,陈逢这种逃跑,或者说是故意离开,或许真就是庞统所说的一样。

  是陈逢给他创造的机会。

  而他刘备,自然是不能让陈逢失望的。

  因为这样的机会,往往都是用最大的风险拼出来的,他……总不能随意地破坏掉。

  当然了。

  这其实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一点在于,陈逢这么多年下来,确实是从来都没有让他失望过。

  还有一点!

  陈逢,从来都不会把自己放在危险的局势当中。

  或者说,他每次处在危险的情形之中时,大概率都只是一种假象。

  实际上而言,说不得早就已经做好了各种计划的准备。

  就像是之前的赤壁之战。

  所有人都说不能打,唯独陈逢觉得可以打。

  还有汉中之战,也几乎是陈逢一力促成的。

  还有襄樊之战……更是陈逢独立完成的。

  虽然只是任命了一些人。

  但人事的任用,本就是一种能力啊。

  结合这些消息来看,陈逢还真就没有让他刘备失望过,更是不曾让自身置身于某种危险无比的情况之下。

  也正因此,刘备很快转移了目光。

  短短时间过后,他就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即将到来的北伐大业上面。

  这可是一件大事。

  绝对不能分心的大事。

第475章 信任的基础与来历

  不得不说,刘备确实是有了一定的成长,因为如果是在之前,他根本就不会听庞统的建议,直接就莽过去了。

  可是到了现在,他却能够平心静气地准备北伐了。

  当然,除了成长之外,还有两个原故也很重要。

  一,刘备对于陈逢,几乎可以说是绝对的信任,所以在得知后者没有往西撤退之后,心里多多少少就有了一些准备,在庞统的劝说以后,他自然也就很快地理解了。

  二,刘备很了解曹操。

  他很清楚,想要拽着这个宿敌一般的强人往某个方向走,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现如今陈逢显然完成了。

  虽然冒险了一点,但这也许本就是陈逢早已料到的呢?

  除了这两者之外,也就没有其他的什么了。

  比如说政治上面更加成熟了,变得冷血了,觉得哪怕只有自己也能跟曹操硬钢了……

  以上所说,那是统统滴没有。

  因为以上的所有,几乎是出身就决定了的东西,根本就不会随着时间发展而改变。

  简单来说。

  刘备虽然时时刻刻都以刘邦为效仿对象,但他还真就没有刘邦那两下子。

  最起码,没有刘邦那么厉害。

  当然,这是往坏了说。

  往好处说的话……就是没有刘邦那么冷血。

  或许有人会说,刘邦跟刘备的出身不都一样吗?怎么就不会出现一样的性格了?

  哎。

  这俩人的出身,还真就不一样。

  首先来说,两人出身的区域本就是不同的。

  前者,也就是刘邦,出身于中原四战之地的沛县,从早年间开始,就见识到了许许多多秦始皇统一的步伐当中的战争残酷。

  看多了之后,刘邦就算是没有领会某些东西,但他最起码也能明白一点。

  有些时候,战友死,总比自己死要好。

  可刘备就不同了。

  刘备出身于北方,最少经历过五到七次异族南下大事件。

  经历过的异族劫掠,更是可以称得上是无数。

  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家一户如果想要生存下去,那该怎么做呢?

  抱团!

  唯有抱团,生活在这种区域的人才能活下去,才能吃饱饭,才能活的不是那么的艰难。

  除了抱团之外,生活在这种区域的人,还要必须学会信任。

  信任自己的亲族,信任自己的同乡,信任自己的朋友……就算不是百分百的信任,也得是百分之九十的信任。

  因此之故,生活在这种区域的人和家族,下意识地就会做出一些迥异于中原或者南方世家豪族的行为。

  比如刘备,他小时候受到刘子敬、刘元起等人资助的事情,就绝对不可能发生在幽州以南的世家豪族身上。

  不信?

  看看贾逵的经历就知道了。

  贾逵没有能力吗?

  显然是有的,不然他祖父也不会授予他兵法了。

  可是在他祖父死了以后呢?

  连条裤子都没人资助。

  按照道理来说,贾逵好歹也是著姓(大家族)出身,家族里面有钱有势的人不敢说海了去了,但也绝对是不少见的。

  生在这样的大家族里,要是在北方的话……比如公孙瓒、刘备这一对难兄难弟,他们就算再不济,总也会受到家族接济,不仅会给他们想办法谋个差事,还会给他们报个顶级学校(卢植)。

  相比于此,生在河东著姓大族的贾逵,却是连一条裤子都没有。

  类似的事情,中原一带的世家豪族经常会干。

  最经典的例子除了贾逵之外,还有一个郭嘉。

  他也是世家……豪族出身,但他早年间的生活怎么样?

  若是没有外人(荀家)接济,郭嘉不仅得不到好的教育,可能还会吃不饱饭……好吧,后者其实已经有了。

  这一点,历史上面早就已经有记载了。

  有人或许会说,郭嘉生活的年代里,郭氏早就已经没落了,怎么可能帮得到他?

  首先来说,没落不没落之类的,并不是旁人来说的,应该用史书来说。

  史书记载,黄巾起义的时候,当地最为著名的世家有四个。

首节 上一节 468/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