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第604节

“别人或许只看到我的丰功伟绩,却不知这些年,我吃过多少苦,大小经历多少战役,出生入死于沙场,凶险难以道清。为了百姓能够太平,天下不在出现分裂割据,不得不东进,与各诸侯为敌,朕有难处啊,不得已而为之。”罗昭云轻声叹息,有些诉苦。

窦红线看着罗昭云的神色有些无奈和孤寂,愕然发呆,心中对他的仇怨,似乎削减了几分,原来他也有难处啊!

第八百九十三章 复杂的心态

窦红线此时对罗昭云的态度,连她自己都弄不清了,虽然说有杀父之仇,但毕竟窦建德的死,是诸侯征战,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甚至死亡,这是无可非议的。

她之前一直念念不忘,那是因为她的家国破碎,生母跟刘黑闼有染,亲人死的死,散的散,一时间没有了方向,把这些仇恨都记在罗昭云身上,所以想要来行刺。

随着时间推移,她心中的愤怒也减弱许多,并非像以前那样强烈。

只不过,昨晚的失身,让窦红线心中难平,还是觉得,应该复仇,否则自己身子的清白没了,找谁说理去?

这时候,罗昭云微微一笑道:“难得吴才人能够体恤到朕的不容易,大隋覆灭之后,天下纷争,各地征战,其实死的最多者,并非沙场将士,而是无辜百姓。你知道吗,每死一个士卒,至少有五倍的百姓丧命,这个比例的伤亡,谁又能看得见?”

窦红线有些不相信,心中狐疑,问道:“这怎么可能,双方士兵打仗,并没有去刻意屠城,追杀百姓,为何会死那么多人?”

罗昭云见引起她的兴趣,坐下来先饮了一口清汤,润润喉咙,然后才开口道:“世人能看到这股伤亡比例的并不多,但是,朕派人做过了统计。比如洛阳一带发生战乱,当时王世充与瓦岗军争夺地盘,大批男丁被抓去充军了,还有一些男子为了躲避兵役,纷纷逃往山林,落草为寇,截杀过往百姓和商队。那么多壮丁被捉走打仗,他们家里只剩下孤寡老人、妇孺等,缺少劳动力,荒废了农耕,导致没有收成,缺少余粮,会饿死很多人。”

“此外,一些军队缺少战略物资,就会到村子里去搜刮粮食和值钱的东西,难免不烧杀掠夺,使得百姓没有了口粮,到头来,还是难逃一死。加上四处战乱死人,尸体不能及时火化、掩埋,各地都有瘟疫、鼠疫产生,大批流行病出现,病死者遍地.......”

罗昭云神色冷静,一点点说出来,触目惊心数字,这些都是窦红线以前没有考虑到的,听完之后,窦红线整个人都沉默下来,微微点头,第一次认可了他的观点。

“黄河经常决堤,关中时而大旱,都是人命来填。所以,天下不能乱,否则,人口锐减得厉害,那些可都是一条条鲜活生命,只要我早一日消灭各地诸侯,收复那些地域,就会解救更多的百姓,数以万计,让他们活命!”

“.......”窦红线沉默了,已经相信了他的言论,不是在故意欺骗她。

“来,多吃点,以后日子还长着。”罗昭云亲自为才人夹了青菜,面带微笑,神色真挚,倒是真像丈夫在给新婚燕尔的娇妻在夹菜。

窦红线抬起头,神色复杂地看着罗昭云,这可是自己的仇人,也是夺了她身子的男人,堂堂大华开国帝王,少年成名,充满传奇的经历。

如今,就在面前,跟她同桌吃饭,在为她主动夹菜,神态温柔,目光带着一丝恋爱之意,让她有些不适应。

“谢谢、谢陛下!”窦红线微微低下了头,用筷子夹起了肉炒的竹笋尖,吃了下去,心中有了一些茫然和动摇。

“吃吧,这一日,可能朕会常来陪你,毕竟你是新来宫的,一时不适应,过来陪你多说说话,解解闷,尽快适应宫内生活吧。”

“知道了。”窦红线点着头,跟他一起用餐。

早膳过后,罗昭云离开了,对于她的身份,有了更多的确认,接下来,就是等密探外出查找的证据了。

不过,既然入宫了,罗昭云并没有打算处置她的想法,但是,在彻底驯服之前,也不方便带她去见皇后、太子等人,就留她在这座宫内吧。

..........

元宵过去了,本来是喜庆日子,但是晋阳城内却一片惨淡,满城愁云。

晋阳城内粮食已经所剩无几,撑不住多少日子,达官贵族或许还有些存粮,但是百姓家内的粮食早就被士兵抢购一空,充作战略物资了。

百姓只能靠一些救济粮和树皮来充饥了,但即便如此,饿死的人数也在增多。

一些房屋被捣毁,石头和木材用作守城的材料,不少百姓无家可归,冻死在街道旁,也不在少数。

昔日繁华的晋阳,如今已经千疮百孔,如同一个生满疮痍的老汉,随时有覆灭危险。

“这城什么时候能破啊?仗快打完吧,否则,我们都要跟着丧命。”一个愁容满面的士子走在街道上,看着两旁冻成冰的尸体,僵硬发黑青的样子,有些不忍,希望这晋阳城早点被攻破,这样城内的百姓才有得救。

与这个士子想法相近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不再希望继续跟大华作战,都期待唐国快点投降,否则晋阳都要成空城,数十万人丧命于此,不是死在大华兵刃之下,而是死在唐国的高压严管之下,草菅人命,淡漠生死。

潜伏在晋阳城内的大华秘碟,再次浮出水面,要开始散播消息,动摇唐国军心,同时联络一些对唐国有积怨的人,策反一些唐军士官,打算过些日子,配合城外大华军队,里应外合,响应攻城。

第八百九十四章 重用寒门臣子

罗昭云派人传唤了几名侍郎进入宫内议事,这些人有魏征、马周、诸遂良等,皆不是门阀出身,门第不高,都是通过特殊提拔被选上来做官的,目前在四五品左右,虽然不是一二品大臣,但他们都被放在各部门的实权位置。

这些人都被罗昭云非常重视,也是打破关陇贵族势力的一些得力干将。

御书房内。

罗昭云问道:“开春科考,准备的如何?”

“回陛下,试卷都已经准备妥当,除了策论外,还包括算术、文史方面,三科成绩,累加总分,按高低排列。”魏征恭敬回答。

罗昭云对科举制度很在意,因为追溯历史,打破门阀垄断的取士制度,就是从隋唐开始,随着科举出现,选拔出一些有学识志士,报效朝廷。

当然,隋朝是开始,唐代是发展,到了宋代,科举取士才真正形成规模,彻底普及下来。

隋代以举人为主,当时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皇三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开皇七年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

?隋炀帝大业三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十科举人。但隋炀帝由于执政短,而且常年在外巡游和打仗,所以科举制度一度被荒废。

真正的进士科,是从唐代开始的,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

罗昭云根据自己对历史的了解,以及结合二十一世纪的考试,有所删减和增加,按公务员选拔的方式,注重政论、变通、文史、综合知识等。

“乱世兴武,盛世兴文,虽然目前中原局势仍然战云密布,有仗在打,但那些诸侯,以及不足以跟大华抗衡,所以,不出三年,天下就要完成统一,那时候,如何乱后重建,稳定中原,控制各地的局势,就是重中之重了。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如今我们的科考制度,就是要不断选拔文官,选贤任能,重实干,懂得治理地方。”罗昭云说出了自己的考虑。

马周、魏征、孔颖达、诸遂良等,不是出身寒门草根,就是没落的家族,都没有任何背景了,正适合罗昭云作为嫡系使用,他打算扶持一批没有背景的嫡系,用来跟门阀的一些贵族大臣搞平衡。

“陛下所言有理,天下能偶靠武将打下来,但是守江山,确实文臣最擅长的,以县令、县丞、县尉各行其职,责任清晰,两文官一武官的模式,才能使得地方行政的稳定,不出大乱,至于军队,可以在一些关键区域驻扎兵团,设节度使,彼此牵制,武将想要闹事,也就不容易了。”诸遂良提出建议。

罗昭云点头,他就有这个意思,诸遂良还是很能懂君上的思路的,不谋而合。

接下来,罗昭云又询问大华管辖范围内的人口恢复情况,马周在户部任侍郎,回道:“启禀陛下,逃窜山林者都已经被陆续召回,开始耕作,恢复生产,人口回到大业十年的八成左右,随着不断诞下新生儿,人口累计增加。”

罗昭云点头,古代因为医疗条件低,所以孩子夭折概率太大,人的寿命偏低,所以,人口要稳步增加,使得社会和农耕稳定。

除此之外,罗昭云对长安城商业运作也很感兴趣,诸遂良道:“禀陛下,依照工部收集的报表,朝廷的陶瓷官窑、水晶琉璃、细盐、白酒、印刷刊物等,都在长安城引发新潮,这些官方管理制造的工坊,获得巨大收益,特别是细盐,比以前用带毒质的粗盐,质量好上太多了,百姓食用盐得到改善,连体质都能提高,疾病也少许多,连西域番国、草原部落都派来使者过来够买长安细盐,以及水晶工艺品!”

罗昭云也通过一些奏折里看到了,对这些进度还算满意,继续说道:“起草条令,继续加大对商业的调整力度,鼓励经商,但是,商人做生意、开店铺,需要根据规模大小、经营种类在工部申请工商营业的执照,每个月定期缴纳赋税,对农耕百姓减税,对商人加税,这样避开贫富差距,和商人暴利!”

“明白了。”诸遂良拱手受教。

这时候,在枢密院任职的郭孝恪道:“陛下,一些将领从太原郡、洛阳、幽州调回来,已经到达京城,不知陛下何时召见这些人。”

罗昭云微微一笑道:“想让他们休息一下,很快,朕便会召见,委以重任,有一场硬仗,等着他们去打。”

首节 上一节 604/7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