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李密借酒浇愁,变得颓废起来,对着王伯当道:“兄弟,我直到今日,才明白,楚汉时候,楚霸王为何不过乌江,回到江东去了,气运没了,霸气消亡,心灰意冷,已经没有东山再起,重夺天下的信心了,我李密现在,何尝不是那四面楚歌的项羽?”
“魏王,天下诸侯这么多,未必咱们就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李密摇头道:“不要安慰我了,我已经想过,屡次被给王世充这种货色,我李密的威名已经沦为笑话,再也难以号召百姓来投奔了,何况现在关中势大,大华强盛,有了统一天下的势头,百姓心中都盼着大华出兵,解救中原倒悬之苦,不会相信别人了。也许明年一开春,大华就会东进,首当其冲就是洛阳!”
“那魏王的意思是?”
“投奔大华如何?反正我们也无法统一中原,干不了大事了,早一点去依附,还能被重用,封得高爵位,去的晚自然就不受重用了。”
魏征劝道:“魏王,你本是诸侯王之一,这样去投奔,岂不是要自坠了身份。”
李密正在酒劲儿上,忍不住凄然大笑:“降了王侯身份,总比做阶下囚要好,洛阳打完,我们荥阳这点人马,如何能抵挡?还不是被逼降,那不如早点去投奔。”
贾雄、王君廓、蔡建德等人默然不语,他们也看出李密不行了,没有了往昔英雄气概,这样的主子算是废了,作为部将,看不得前途和利益时候,心中便有了意见和想法,所以,对于投奔大华这个提议,他们各自思考,都是自己是否会得利。
很快,这些人都出言附和,赞同李密带着他们去投大华,因为那样,他们过去之后,也能获得官位,早一点过去站队,功劳会越来越多,等到统一天下之后再去投靠,就没有啥优势了。
魏征见劝不动,摇头一叹,也不再劝了。
王伯当则是忠义之人,他比较听李密的决策,见他执意要去长安,便道:“魏王去哪,我们就跟去哪,以魏王的才能和声威,去了长安也会受到重用,毕竟大华皇帝颁布求贤令,是求才若渴。”
李密闻言后,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打算带着一些亲信部下,投奔长安,留一些老弱病残的兵马,继续守护荥阳。
.........
数日来,罗昭云每早朝会上了解朝廷大事和中原形势之后,批阅完奏折,便与宣政院的大臣商讨民政、经商之事,如何改善民生,推广更多的生活用品,比如牙刷、香皂、细盐颗粒等,更大量化,满足关中百姓的需求。
同时,新兵工厂的建造位置已经选好,兵部、工部、少府监合作开始征调工匠和劳力建造,军队驻守设下军事禁地。
长安几大学院,开始选拔一些优秀人才,还成立其它学科小院,比如工匠院、医学院、算术院、等,另外还公布了明年开春要举行大华第一次科举,选拔一些年轻才华者做官。
如此一来,稳定局势,大华国力一天天在增强。
第七百八十四章 李靖班师归(修)
深秋时节,李靖班师回朝,带走三万多兵马,中途收编一些,经过大大小小十几战,仍有接近两万人马归来,经过反复磨炼,都是精锐之兵了。
而且李靖兵法造诣非常高,所以他带过之后的兵马,明显跟其它军队的兵马不同,站有站姿,坐有坐姿,走路的规律都是一样的。
罗昭云亲自接见了李靖,并且为他接风洗尘,这次李靖带兵截住梁国,封堵了后撤的兵马,使得梁师都被迫无奈,只得撤出洛川之地,回到了长城以北的朔方、九原之地,功劳非常大。
明年开春讨伐洛阳王世充,李靖也绝对是统帅最佳人选,因为罗昭云暂时要稳固关中政权,不宜御驾亲征,等到关键时候,他才会离开京师,两线作战。
利用这段时间,正好委派李靖训练新军,因为各地郡县,都在源源不断输送新兵到京兆郡的禁军大营。
出征时候,调集十二卫和禁军,一起出征,保持战斗力。
所以练兵之事,就交给李靖全权负责,他也是大华册封第一位上将军。
来到训练场,新军正在各自训练,大多是从各地征募的壮丁,身体虽然强壮,但未经过多少正规训练,素质不一,李靖来到塔木将台上,望着校场上的阵列站得参差不齐,有在训练体能,腿系沙袋的士卒反复跑着,不一会东倒西歪地瘫了一地。
还有手持着长戈的新兵,循序反复走走队列,却是手忙脚乱,不是你撞了我的肩,就是我踩了你的脚,乱糟糟的几乎没了阵形,好在那位卒长也是这样受训出来的,知道一开始都是这个模样,倒也不烦不躁,继续大声向他们讲解着整个流程。
场地有空手方阵正练着徒手搏击术、摔跤、拳艺,盾牌阵、短剑阵等各有不同训练,有的练得好,有的练得差,要在半年内,将这些来自不同地方郡县的壮丁武士,训练到同一水平线,相互配合,懂得阵法,统一调度,还真有难度!
校场旁还有单杠、双杠、石墙、单桥,一些矫健的士卒不停翻来翻去,过单桥跃墙头,动作娴熟,这些士卒应该是训练已久的精锐,身手明显比那些招募的新卒果敢神勇多了。
薛万仞、宁武飞、麦孟才、贺若怀廓等人,陪同李靖亲自前来校场。
“上将军,这是我们最近半个月在训练的新军,请指教一二。”
李靖看完,摇头道:“恕本将军直言,目前这些新兵训练,虽然有了颇多新奇之处,不过却章法落后,过于简单,练兵过于重术,却轻于法,孰不知法为术之根本,无法不成军,纵然这些士卒练得再如何凶悍,身手再如何矫健,除非由陛下亲自督战带军,或是有才能大将,方能将这股士气就挤在一起,否则换做其它庸将带兵,临战仍是一盘散沙,全凭一股意气,一遇锉败,立时溃散。”
薛万仞有些不服气,毕竟他一直跟随罗成麾下,对李靖了解不多,听他如此评价,忍不住道:“可我大华军士,历来都胜多败少,难道跟练兵无关吗?”
李靖叹道:“那些将士,跟着陛下征战沙场磨练下来,都是精兵勇士,而且素质相差不多,往往能在陛下的激发斗志下,舍身忘死,以少胜多,但目前朝廷的军队,老兵锐减,多是各地招募守城之军,训练有限,而这支大华军队主力人马,更是混杂而成,虽多却不精,法令不足,各练各的,一旦上了战场,统帅指挥平庸的话,一盘散沙,毕竟其它将领带军,远没有陛下那样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薛万仞并非庸才,相反也是一个难得将才,听李靖这几句说得有理,心中收起轻视之心,暗忖此人是大华第一上将军,一直以来被陛下器重,的确有几分非凡见识!
贺若怀廓乃是大隋名将贺若弼的儿子,在旁也有些不服气问道:“那么李将军以为当如何治军呢?”
李靖目视前方,风吹披风猎猎作响,但他眉宇之间却是一片神采飞扬,沉思一下,开口道“本将军以为,治军重法,次重术,主要应先加强三个方面。一是治军之宗旨,以治为胜、教戒为先。凡兵必先定制,方能号令明,法制审;二是以法治军,纪律森严,赏罚分明,没有森严的军纪,任是人多势众,必败无疑。”
“第三才是军卒训练,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练兵也要得其法,一是训练从严,二是练以致用,排兵布阵,统一调度,加强军列之间的配合,才是最重要的,毕竟战场,不是几个人的战斗,而是千军万马的厮杀,团队军阵配合,往往能变幻无穷,自今日起,阵法和武技、体能将会统一来训练……”
李靖简单想了一下,滔滔不绝说了起来,薛万仞和贺若怀廓越听越惊,这个李靖用兵思想可真不是盖得,看来陛下如此推崇此人,信任有加,绝没有看错人啊!
接下来,李靖亲自规划训练之法,而且融入几种最有效、最常用的兵法,需要每日训练,把体能、格斗技巧和布阵之法,跑位和各种信号等,轮番训练,尤其是军纪严明,一切按照他的军规而执行,违者重罚,不出十日,这批新军状态就仿佛换了样。
第七百八十五章 安抚降臣
罗昭云在偏殿,先后召见了刘文静、史万宝、段志玄、张公谨等人,这些都是大唐文臣武将,被俘虏了,一直闲置软禁,好吃好喝,一个多月过去,各种对大华有益的消息,也陆续透露给他们。
时间一长,他对大华渐渐有了归附之心,更知道李唐已经失败,逃回了晋阳去了。
他们对李唐谈不上多么死心塌地,有的是在晋阳时候投奔,如刘文静,那是因为他人在太原,没有其它比李阀更好的投靠对象。
像段志玄、张公谨等,则是在长安时候,投奔李阀军队,被人引介给李二,得以重用,但接连失利,他们的名气还不响亮,此次被俘,能被赦免没有砍头,心中对大华已经很感激了。
罗昭云亲自接见,这些人都受宠若惊,在即将失去建功立业之心时候,大华皇帝的接见,给他们很高的礼遇,都感到一种莫名兴奋。
每个人都是单独谈话,罗昭云简单询问了一下家族、目前家人情况,以及各自特长,期待官爵和职务,然后由吏部评估,给予封官。
“能够直接做官!”几人心中都有些激动。
“臣一定鞠躬尽瘁,为大华效力!”几乎每个降将降臣,最后都这样极力表达自己的效命和忠心。
罗昭云并不怀疑,因为这些人的人品还不错,不是那种阴奉阳违之人,他们重承诺,而且与李阀并没有什么特殊关系,所以,值得重新启用。
安置了这批人,罗昭云还去见了李秀宁一次,她目前也被安排在宫内居住,在某一偏宅院落,为禁军把守,等于软禁了。
李秀宁有武艺,但是并不高强,不可能飞檐走壁,自己逃离偌大的皇宫。
长安城唯有皇宫是做安全,也是最严密的地方,如果放在其它里坊内,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人就走了,尤其是李玄霸这种高手,一直徘徊,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