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第342节

罗昭云陪着如意公主在芙蓉园的花圃中,身子依偎,诉说着一年多的分别境遇。

当如意听到罗昭云那日的伏击,如何被刺杀,九死一生,虎口脱险,于刀光剑影中杀出一道生机,听得她芳容失色,捂嘴惊呼连连,就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哭的稀里哗啦。

罗昭云紧紧握住如意公主的手,给她温暖有力的感觉,让她紧张的心情逐渐平复下来。

“想不到你遭遇了这样的事,九死一生,被人追杀,被商人所救,在草原上养伤了一年才好转归来。”如意公主心中有些后怕,差一点他就遇害了,好在上苍保佑。

罗昭云只是提到前面伏击和逃亡,关于太行山之行,吐谷浑的事都没有提,只有草原被多说了一些,这样也为日后可敦与大隋朝廷通信,提到他的时候,有所遮掩。

虽然以前他没有向可敦和草原公主透露他的真名字,但这次派青霜去见突厥公主和可敦送书信,恐怕就瞒不住身份了。

“好在你被苍天保佑,逢凶化吉,否则,我真不知该如何活下去。”

“傻丫头,即便我真的出事,也不许你这样颓废,伤害自己的身子,你要坚强面对,大不了,再找一个如意郎君嫁了就是,我们有没有真的成亲。”

如意公主猛然抬起头,神色决然道:“那怎么行,谁能替代你在我心中的位置?我怕是这辈子,也不会再钟情其它男人了,因为你比世上的男子都要特殊,而且,我们还曾那样过,这么多年的感情,一生都休要忘记!”

罗昭云想不到小公主对感情如此的专一和执着,心中有些疼惜,暗暗发誓,今后一定不能让她再受煎熬了。

不过,想到自己日后会站到大隋的敌方,甚至会推翻大隋,到时候如何面对她?

这是一种矛盾心理,无法避开的问题。

“昭云,这次多亏你的策略,又亲自带兵去雁门,救了我的父皇和母后,如果没有你,后果不堪设想,这一次,你救了我的家人,还有大隋的官员,使中原百姓免得一场灾祸,是真正的大隋英雄!”如意公主已经得知了雁门解围的消息,心目中自己如意郎君的形象更加高大上了。

罗昭云半开玩笑道:“你记住我的功劳就好了,如果有一天,我得罪了你父皇和朝廷,你不恨我就行。”

他要提前打预防针,免得到时候,寻死觅活,阻挡自己的争霸天下的事,当大隋已经难免消亡命运,诸侯争霸四起,罗昭云不会坐以待毙,或是愚忠下去,继续维护名存实亡的大隋朝廷,希望那时候,如意公主能够理解。

这次救一回,算是还了自己做臣子的本分,下一次,就不再去救了。

过了一会,有一位老太监走过来,宣罗昭云和如意公主去大业殿见驾。

二人携手去了大业殿,隋炀帝杨广和萧皇后沐浴更衣后,洗去了一身的风尘仆仆,皇家的尊贵和威严重新浮现出来。

隋炀帝杨广看着自己的女儿,消瘦的模样,也有些心疼,这是他最宠爱的小女儿,却因为这个青年,耽误了年华,迟迟没有嫁出去,还差点伤心欲绝,想一想就觉得心中有气。

幸亏罗昭云这次救驾有功,解了雁门之困,使杨广都更加看重罗昭云的作用和才能,有心拉拢栽培,说不定能给日薄西山的大隋,力挽波澜,改变颓势。

隋炀帝询问:“昭云,这里没有外人,朕问你,打算如何安排你们之间的婚事?”

罗昭云知道此时决不能犹豫,否则会让大家都不舒服,所以斩钉截铁道:“臣已经辜负了如意的青春年华,不想再拖下去,尽量越快成婚越好。”

杨广、萧皇后、如意,三人听了罗昭云的言辞后,都微微点头,对他这个答复很满意。

“你能这样想,朕很高兴,如意性子执拗,非你不嫁,耽搁了不少韶华,本来三年前,朕就答应了你的求婚,可是一直忙于征讨辽东,才耽搁下来,后来你又出了事,而今时机成熟,明日朕早朝会便宣布你和如意的婚事,就定在十月十五,月圆之日吧,还有十多日,你也好给你父罗艺、祖父罗荣等人送书信,让他们立即赶往洛阳城,参与大婚。”

“微臣遵旨。”罗昭云爽快答应,对这件事也重视起来。

昔日他曾娶过萧依依、宁沐荷,但只是纳妾而已,没有正式的大婚,按照隋代的婚娶风俗,又是迎皇室公主入门,那讲究就大了,礼节繁杂。

四人又谈了几句,最后杨广給二人划线,约束他们未成婚之前,不得在宫内相见,要注重礼节,不能僭越那道实质关系,免得被言官、御史上告,破坏皇家的礼俗和规矩,有失皇族体面,伤风败俗。

罗昭云点头,跟如意惜别,然后告退出宫,回到了他在洛阳置办的宅院。

这里的管家、仆人们终于等到家主归来,全都来了精神,就好像有了主心骨,否则,五进五出的大宅院,空荡荡的,缺少主人和家眷,非常冷清,不像勋贵家族的正常生活。

“家主,你终于回来了。”管家冯忠激动道。

“拜见家主——”家仆们弯身施礼。

罗昭云看着院子内的家丁、侍女、仆人,微微点头,开口道:“本家主不在的时候,你们打理宅院井井有条,听两位少夫人的说了,你们都很尽忠职守,这很好,每人赏赐十贯钱,此外,十日后,我将大婚,迎娶公主过门,所以,你们要准备筵席,布置宅院,越喜庆越好,到时候,洛阳达官显贵会有不少登临,可别坠了咱们罗家的名声和威望。”

第五百零五章 朝会赐婚

隋炀帝杨广次日朝会,开始封赏百官,对于那些勤王的将军、各地通守、鹰扬郎将等,统统加官进爵,上次布匹和珠宝,扩大藩地,增加俸禄,一来表示自己知恩图报,对这些勤王将领的感激,二来,也是因为天下将乱,叛军四起,人心浮躁,想要通过大搞封赏,稳住朝廷的官员与武将的心思。

功劳最大的罗成,被册封为佑国公,有了公爵,另赐上柱国,入宰相职,跟朝中左右仆射,三省长官的职位相当,在六部尚书的权力之上,如此年纪,可谓殿前红人,平步青云,位高权重,肱骨之臣。

朝堂上下,不论门阀勋贵,还是公卿世家,王侯贵胄,治经大儒们,看着罗昭云的目光都有些眼热,不过嫉妒之心倒是少了,更多是称赞、敬佩、欣赏。

这次雁门之围,罗昭云的破敌三策已经传开,朝中被解救的文臣武将们,多少都对他这次勤王之举心存感激,否则,诚一旦告破,他们都要陪葬。

哪怕虞世基、裴蕴、封德彝等奸佞之臣,这一次也没有反驳,如果站出来反对,不但得罪了拥有兵权的罗成,还给人一种恩将仇报的感激,他们看了宇文述一眼,心想这老头跟罗家有仇怨,结下梁子,他应该反对才是。

可是宇文述那天跟罗昭云私下谈过之后,也不再针对罗家,这是在避锋芒,天下的局势,他通过门阀势力已经了解,各地叛军四起,河北、河南、齐鲁等中原地区,村镇百姓逃亡甚多,除了粮仓还有一些官粮外,国库已经入不敷出了。

朝廷的富裕,国库充盈,不是光有几个粮仓就可以,现在百姓因为闹饥荒、服兵役等大规模逃亡,落草为寇,地方赋税难以收上来,门阀虽多却不在赋税范围内,这些勋贵家里都有很多财产,田地、奴仆、钱贯、黄金等,却不会拿出来给朝廷用,所以,大隋的盛世格局已经被打破了,可谓千疮百孔。

宇文述心知肚明下,没有了往日的狂傲自大,对待罗家,也不想得罪死,毕竟自己命不久矣,他三个儿子可是要继续在朝为官,以三人的才能,加起来也不如罗成一个,所以继续为敌,实属不智,所以,宁愿把黄河以北十个郡城内的商铺,全部送给罗家,换对方不跟宇文家计算恩怨。

当然,这是他老狐狸明哲保身之计,一旦有置对方死地的事,肯定也会暗中出力,如果没有把握,就不会再乱弹劾、作对了。

接下来,杨广询问这一年洛阳和天下的一些大事,让留守的民部尚书樊子盖来汇报。

樊子盖站出来,把这一年秋收赋税的粮食和钱贯数字爆出来,竟然比往前减少了三分之一,粮食不过五百万石,铢钱不过三百万贯,越来越少了。

这十年内,开渠、建城、修路、补长城、伐辽东,挥霍掉了太多的国库,开皇二十年的积累,都要被隋炀帝败坏光了。

杨广听完之后,脸色越来越差,国库变得空虚,让他以后拿什么安抚军心,维持国家运行?

他目光扫向朝廷的门阀勋贵们,这是庞大的集团,有最大的关陇贵族,也有河东、汝南、江左、鲁中、洛阳等地的贵族,他们的家族内都有黄金、钱贯储藏,还有大量封地,从许多方面截断了朝廷的赋税。

大部分贵族家里都经商,因为势力关系,并不纳税,封地内的佃农们,租庸调等都向贵族交纳,朝廷的赋税来源主要是各地普通百姓,虽然隋代一度强调轻徭薄赋,但往往流于表面,暗中增加条款繁重无比,使得百姓难以抗住,十村九空,各地郡守也焦头烂额,还要镇压叛军,赋税根本收不上来多少。

杨广一直想要打击这些门阀贵族,让他们吐出那些财产,冲入国库,可惜效果不大,本来要借助镇压番邦,给自己增添圣可汗的光环,然后回朝之后,实行一系列改革,继续打压门阀,扣出财产和土地,在政治决策方面,也能集合自己的中央集权。

发动对外战争,杨广其实也有要把各种权力集中在他手中的想法,只不过辽东一战,整砸了,使他焦头烂额,几乎赌上了全部。

雁门一困,又使隋炀帝杨广的雄心壮志磨灭不少,此时此刻,连他自己都弄不清自己的想法了,是得过且过,破罐子破摔,还是应该发愤图强,扭转颓败之势?杨广自己也茫然了。

“朕要宣布一件大喜之事。”杨广不打算去想这些糟心事,而是以喜事来冲淡忧愁。

群臣怀抱朝勿,抬头注视着杨广,不知道喜从何来。

“朕之爱女,如意公主,品貌绝伦,贤淑有德,早于罗成将军情投意合,两年前朕已经答应二人的婚事,却一直没有来得及晚婚,今日,朕要宣布赐婚,于本月十五,举行大婚事宜,全城庆贺。”杨广带着笑意说出来。

首节 上一节 342/7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