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都赞普走到沈锋跟前,冷冷的看了他一眼,然后便领着吐蕃王子还有丹增走出了军帐。
在松都赞普等人走了之后,哥舒翰走到了王忠嗣面前,沉沉说道:“属下还是有些不理解,以胜议和,放松都赞普和吐蕃军马回吐蕃,这样做真的是最妥的么?”
王忠嗣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将目光扫过帐内众人,知道他们心中都有如此疑问。
“何为最妥?将这几万吐蕃大军全都斩杀殆尽,也将松都赞普给杀了,让吐蕃国内多了无数的孤儿寡母,让他们举国齐心痛恨我大唐,同仇敌忾,这样便是最妥?”王忠嗣极为严肃的说道。
帐内众人相互看了一眼,默然不语。
“郭子仪将军,你那边所探查的吐蕃国内的军情现在如何了?”王忠嗣又将目光投向郭子仪问道。
郭子仪立刻朗声回答:“吐蕃王储赤厥王子已经调集了六万兵马,正向青云湖这边赶来,若是大军全速前进的话,最快五天便能够到达。”
王忠嗣点了点头,然后看着众人说道:“在松都赞普撤往青云湖的时候,他便已经派人前去吐蕃国内重新征调兵马了。吐蕃举国尚武国力正盛,此次又能够迅速征调出六万兵马来,足见其一斑啊。若是这六万兵马再次杀到,咱们可还有必胜的把握?”
众人皆是沉默不语。
“还有,李将军和沈都尉,你们费尽周折从兰州城内调运而来的只有原先一半的粮草,并不能够维持大军作战很长的时间。后续粮草辎重补给从何而来都还没有着落。大军接连作战,兵士已是疲惫至极,加上粮草不济,又让咱们如何同这些吐蕃的生力军相抗衡?”
“所以我才没有命令你们全歼吐蕃军队,杀了松都赞普,而是将他们都给抓获,逼松都赞普在他的儿子和军中大将面前订下这个盟誓,让他们能够保全面子全身而退。这样一来,那后续赶来的六万吐蕃大军便没有了同咱们开战的理由。吐蕃人极为重视盟誓,即使有大军在握,松都赞普也不会同咱们再打仗了。”王忠嗣又是语重心长接着说道。
此时帐内众人都是心有戚戚,目光闪动。
“咱们刚刚收复黄河右岸,当务之急并不是同吐蕃军马再继续这样无休止的拼杀下去,而是要抓紧立足脚跟巩固城防。等咱们在黄河右岸重新布防完毕,各个城池都是固若金汤,吐蕃那边想要开战也不会那么轻易得逞了。所以我才和松都赞普订下那个盟誓,只让他承诺在有生之年不再兴兵犯唐,这样他能够接受,也能够为我们换来足够多的时间。诸位可明白我的心意?”
“末将等明白王大人的良苦用心,自愧不如!”帐内众人都是连连点头,心中释然,朗声说道。
此时沈锋更是被王忠嗣彻底折服了:心怀苍生深谋远虑,善战而不好战,克敌而不嗜杀,以战止战,这才是真正的大将之风!
军帐之内,郭子仪的脸色依然沉重,过了一会儿,他看着王忠嗣说道:“大人……末将仍是有些担心。事急从权,您如此安排,圣上那边可会介意?还有,若是这件事情传到了李相那里,不知朝堂之上还会掀起什么样的风雨来!”
王忠嗣微微闭眼,仰头长长叹了一口气,神色凄然:
“此心可昭日月,顾念社稷苍生,不为一身算计尔!”
第87章 岑公子
遮云岭上,李延风和沈锋挺身肃立。
山岭之下,唐军包围圈此时打开了一个口子,其中的几万吐蕃军马正在有序撤出。他们所有的武器和军马已经被唐军收缴,除了松都赞普和几位军中高层之外,其他人只能步行返回吐蕃。
无论怎样,他们活了下来。
和他们相隔不远的那片战场,依然是尸横遍野,空中盘旋着食腐的秃鹫。
生和死,有时候就在别人的一念之间。这些普普通通的兵士们,并不能掌握自己的生死。
李延风长长叹了一口气:“王大人这样做,承担的风险很大。”
沈锋也明白李延风的意思,沉沉道:“有时候真正的危险不在你的面前,而是在背后,真正的敌人手里也没有拿着刀。”
几日之后,朝廷八百里加急送来圣上谕旨。先是将此次讨伐吐蕃大获全胜的事情大加褒奖了一番,又对王忠嗣和此次立下功劳的诸将各自颂赞一番。可对于王忠嗣同吐蕃松都赞普定下盟誓的事情,谕旨上只字未提,圣意未明。
谕旨让大军就地休整半月,除了留下布防守军之外,全部班师回朝,李隆基在长安为他们准备了凯旋庆典。
王忠嗣特意交代沈锋,让他和自己一起去长安。
沈锋心中激动,自己穿越而来的这大半年时间,做出了自己之前一生都不能成就的事情,遇到了一个让自己真真正正心动的女人,结交了一群光满璀璨彪炳史册的人物。现在,即将和王忠嗣一起带着荣耀去往长安。
第一次,沈锋有了不枉此生的感觉。
沈锋摸着自己怀中的离素刀,心中又想她了。
大军还要就地休整半个月,沈锋向王忠嗣请了一个假,想去凉州一趟。
王忠嗣也知道他和钟离素之间有不一般的关系,也乐见这二人能够成就好事,欣然应允,只让他不要误了去长安参加凯旋庆典。
至于沈锋的那位诗仙大哥么,向来是随意性子。此次征讨吐蕃立下大功,斩杀了两位吐蕃王子,他自己也是心满意足,很是爽了一把。现在仗已经打完了,李白不愿继续留在军营受管制,也并不在乎什么封赏,还想要四处自由自在的游历一番。
沈锋辞别众人,自己骑着灰卢马,从瓜州抄近路赶往凉州去。
行了几日,沈锋来到一处唐军关隘。此处距离瓜州仍有一段距离,沈锋排队入城,排在他前面的是一位青衣公子,骑着一匹消瘦白马,马鞍后面挂着两个鼓鼓的牛皮背囊,估计里面装的都是行装,像是远行而来。
到这位青衣公子入关的时候,守关的老兵似乎认识他,笑着问道:“原来是岑公子,怎么又从这过了,这次去长安赶考可好?”
这位岑公子长长叹了一口气,笑着说道:“马伯,你在这守关也有四五年了吧?每次我去长安赶考回来都能遇到你,这次也是。”
守关的马伯哈哈一笑:“岑公子莫要介意,老头我也是关心你,明年我就退伍回家了,公子想见也见不到我了。”
“哦,马伯也要走了,唉,这些年来多谢马伯行方便!”岑公子有些伤感的说道。
“公子别那么说,希望你明年金榜题名留在长安吃琼林宴,再也不要从这个关口过啦!”马伯哈哈一下,查看了一番岑公子的通关文牒后便抬手放行。
沈锋便知道这位岑公子是位屡屡落榜的读书人,估计也是饱受打击,还在这里被这位守关老兵给善意的刺激了一下。
华夏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从隋朝开始成型,在唐代已经逐渐成熟完善。虽然这套科举制度还算公平,为底层的读书人打开了一条上升的通道,但也把他们给折磨的不轻,且一直延续到了清代,几乎贯穿整个封建社会。
古时有四大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亦有四大悲:寡妇携儿泣,将军被敌擒。失恩宫女面,下第举子心!
范进中举的故事沈锋在国内读书的时候曾经学过,也是印象深刻,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的读书士子,沈锋心中也是暗暗感叹。
沈锋向那位守关老兵出示了一下自己的官牒,顺利放行。
沈锋仍是慢慢骑马跟在这位岑公子的身后,就听这位岑公子骑在马上仰头向天,又叹了一阵子气,然后缓缓念出几句诗来:来亦一布衣,去亦一布衣。羞见关城吏,还从旧路归。
沈锋心中暗笑,看来这位岑公子还有些自我解嘲的情趣,索性纵马上前和这位岑公子走成一排。
“公子好诗啊!”沈锋笑着说道。
岑公子转头看了沈锋一眼,苦笑一下:“这位官爷别拿我开玩笑了,一个落第士子,随口念的打油诗而已。”
“公子怎么知道我是官家身份?”沈锋一惊。
岑公子淡淡说道:“官爷刚才过关的时候出示的是官牒,我无意间看到了。您虽然身穿便衣,可马匹上的鞍辔都是军中制式。还有,您身上带着的佩刀是大食宝刀,这东西极为罕见,买是买不到的。我听说黄河右岸同吐蕃作战的王忠嗣大人领军灭了一支大食骑兵,这大食刀应该是战场上缴获而来,你是王忠嗣大人麾下的一位军官吧?”
沈锋心中惊讶无比,没想到这位岑公子的观察竟然如此细微知著!就看了自己这么几眼,便将自己的真实身份猜的是八九不离十,这等眼力和见识着实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