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阴沉了半晌,道“给我查,谁搞的鬼,礼部那边是谁批准登报的!”
王承恩眉头皱了皱,走过来道“王爷,现在是不是应该先向皇上请罪?”
朱由检眉头紧皱,目光阴沉。这报纸上的一切在他看来都是胡说八道,可这里面谁说得清有没有皇帝的意图?
强烈的愤怒让他说不出来,半晌之后才道“嗯,本王晚些时候去,你先给我查明,这件事到底是这么回事!”
王承恩点头,道:“是。”
朱由检看着王承恩走出去,神色依旧阴沉不减。
这件事,他从中嗅出了别样的味道,不止是皇帝在有意压制他,现在连礼部都敢公然登这样的报纸,这与攻击他有何意?这是朝臣们的共识吗?是说他没用,不配当这个首辅吗?
朱由检双拳紧握,指甲都陷入肉里,双眼都是愤怒之火。
与此同时,冯祝早早的来到十王府。
明朝的宗室亲王一部分住在十王府,一部分在另一处划出来的院子。
唐王住在十王府,在位的唐王是朱硕熿,六十多了,老态龙钟,一副行将就木模样。
他看着站在面前的冯祝,一脸疑惑的抬手道:“不知天使所谓何来?”
冯祝神色平淡,接过圣旨,直接就宣了起来,道:“奉天承运皇帝……聿键忠直,仁孝纯厚……立为唐王世孙……”
唐王在冯祝一摊开圣旨的时候就慌忙跪下,待听完神色一变,连忙道:“天使,这个,小王……已经撤回上奏了,朱聿键大逆不道,弑父……”
冯祝不等他说完就一摆手,烦躁的道:“杂家不管你们唐王府这些破事,现在司礼监将旨意都颁过来了,你们说,怎么办?”
唐王面上变了又变,他拿不准这道旨意是不是朝廷察觉了,对他不满。
他看着冯祝不耐烦的神色,心神忐忑,抬着手道:“天使,那,这道旨意能不能……”
冯祝眉头一皱,冷声道:“能不能撤回?你听说过撤回的圣旨吗?你要是这么想,就去宫里找皇上……还有,叫杂家公公。”
唐王哪里敢去宫里找皇帝理论,低着头脸色不停的变幻,他是想让小儿子做唐王世子的,可朝廷怀疑过来,他也没有胆子继续欺瞒下去,好一会儿只得硬着头皮道:“小王遵旨。”
冯祝这才不冷不淡的嗯了声,将圣旨递过去,转身就走了。
唐王颤巍巍的站起来,目光复杂,朝廷这一掺和就打乱了他的所有企图,他的孙子朱聿键成为继任唐王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宫外是热闹非凡,宫里的朱栩难得的睡了个懒觉,搂着李解语,怎么也不肯起床。
李解语俏脸通红,双手推着朱栩的胸口,不停的低声劝道:“皇上,还是早点起吧,外面的人都在看着……”
朱栩嘟囔一声,双手双脚都抱着李解语,闭着眼就是不肯起床。
李解语第一次感觉到朱栩的无赖,抿了抿嘴,轻声道:“皇上,今天我还有去给娘娘检查身体,去晚了不好……”
“咱们再运动一回!”朱栩咬着她晶莹的耳垂,低声暧昧的道。
李解语大惊,道:“不要……”
已经来不及了,朱栩已经欺身压上去了。
在朱栩做晨运的时候,六部尚书以及靖王也进了景阳宫偏殿,刘时敏正在给他们讲朱栩的要求,待会儿,他们要面呈的。
第522章 信王不干了
现在的六部尚书基本上都是崇祯初年的人,户部尚书傅昌宗,吏部尚书周应秋,工部尚书徐大化,刑部尚书倪文焕,礼部尚书张我续,兵部尚书申用懋,以及督政院督正,靖王朱履祜。
刘时敏看着七人,详细的道:“诸位大人要做的是——从自身革新,到地方,然后推及大明的影响,要尽量简洁又细致,将各部的政务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将要采取的动作等等,一五一十的奏报给皇上。”
几个人听的都是一怔一怔的,他们没少见皇上,不论嘴上说的还是奏本上写都很齐全,皇帝这是何意?
刘时敏见几人都愣神,一挥手道:“来人,笔墨……诸位大人可以慢慢想,列个条目,写好了就告诉杂家,杂家带着去见皇上。”
尽管不明白皇帝要做什么,可这些都是他们得心应手的事情,便相继应声,各自找地方坐下,开始写了起来。
可没多久傅昌宗第一个将写好的纸揉成团,扔到一旁的垃圾篓里。
接着是徐大化,写着写着紧锁眉头,没多久也揉成一圈,扔进垃圾篓。
周应秋,倪文焕等人也是相继如此,
最后靖王朱履祜苦笑一声,看着六位尚书道:“诸位大人,我算是明白皇上为什么让我们写了,这些政务我们处理起来是条理分明,轻而易举,可细细追究实在是杂乱不堪,无从下笔。”
其他几人都无奈点头,六部现在几乎承接着整个大明的权利,六部之间也错综复杂,想要理清楚,根本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
周应秋稍作沉吟,道:“皇上的意思,我大概能猜出一二,是希望我们各部能够彻底理清政务,然后轻松应对,推动大明革新……”
“革除旧弊,推陈出新。”傅昌宗言简意赅的道。这件事朱栩没有提前跟他说,显然是有要考考他们这几人的意思。
徐大化这位工部尚书,算是尝到了为国尽力的同时掌握权力的快感,他看向傅昌宗,神色带着一丝敬畏的道:“那,傅大人,这个我们该如何着笔?”
徐大化声音一落,众人都看向傅昌宗。
傅昌宗环顾一圈,思索一会儿道:“这样,我们先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各部,写出可能进行的革新,如果皇上不满意,回去之后,再召集各部部议,详细商讨,给皇上写上一道满意的奏本。”
傅昌宗的意思很简单,先写简略,框架,细致的东西可以回去之后慢慢填补。
众人都赞同,简单说了几句,又各自忙碌着写着。
即便是这样,七人写的也颇为吃力,算是第一次系统性的总结,从部里到京城,再到大明,还要考虑宫里,内阁,六部之间,没多久就变成了七个人在一起的商议了。
刘时敏一直在一旁看着,神色不变,心里都在默默思索。
皇帝这分明是要理清大明的官政体制,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使得一切都清晰明了,不给他们推脱,人浮于事的空隙。
足足有一个时辰,七人才算勉强写好,刘时敏收起来,然后看着他们微笑道:“诸位大人稍候。”
几人也都客气的点头,虽说司礼监权力被大幅度压缩,没有了内相的威势,可刘时敏作为司礼监二号人物,皇帝的近侍,谁也不敢轻易得罪。
刘时敏带着一叠厚厚的纸张,送入御书房。
朱栩正吃着一碗清粥,一见就迫不及待的拿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