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栩背着手,目光微闪,渐渐脸上露出一丝丝诡秘的笑容来。他望着不远处的帅府,又看向左侧的内阁。
这件事有意思了。
有意思不在于大元帅府与外事局均对倭国这件事感兴趣,而是在于背后的角力。
巩永固虽然是朱栩的姐夫,皇亲国戚,但他还没有分量敢与孙承宗叫板,外事局隶属于内阁,这事多半是毕自严在后面撑腰。
毕自严对大元帅府的权职过大一直多有不满,不止一次在朱栩面前提过,都被朱栩不动声色的划过,后来就没再多提。
但是这一次,大元帅府与外事局争权,毕自严显然不会同意,以外事局为棋子,在试探孙承宗,也在试探大元帅府的可能动向。
朱栩笑着笑着,又轻叹一声,道“这两位都是朕的股肱之臣,手心手背都是肉,曹化淳,你说,朕该怎么办?”
“奴婢不明白。”曹化淳在朱栩身后,声音有些低的道。
朱栩转头看了他一眼,笑着用手指点了点他。曹化淳哪里是不明白,分明是看的太明白,所以不敢多言。
朱栩慢慢踱步向着内阁走去,慢悠悠的道“按照道理来说,这件事应该归外事局,内阁裁定。但是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重文轻武,抑武,战场上将士们拼命换来的胜利,在文官面前,动动嘴皮子就没了,唐宋皆有深刻的教训,尤其是檀渊之盟,简直荒唐!我大明要避免,不允许出现这种情况出现……你说,朕将这件事,交给孙阁老,毕阁老那边会不会有些想法?”
朱栩的所作所为是规划了未来三五十年,甚至一百年,很多都太超前,这就对这些大人们的思想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能撑住到现在的,都已经是相当艰难,不错的了。
毕自严虽然有开明的一面,但对一些事情也有底线,比如,大元帅府的权职不能继续扩大,而是要压缩,控制,大元帅府不能有威胁社稷之厄,或造成天下大乱之可能!
这种外事谈判的权利一直是朝廷的一项重要权力,若是被大元帅府拿走,有孙承宗在还无需担忧,若是出一个好战狂徒,那还得了?
曹化淳不敢多言,这件事,毕自严那边只怕不会轻易妥协。涉及朝廷,曹化淳向来谨慎本分,丝毫不参参与。
这是他能一直稳坐司礼监掌印太监,皇宫大总管的原因。
同时,倭国那边的事情不能久拖不决,舰队不能一直在海上飘着,现在战略目的基本达到,需要做进一步的谋划。
朱栩没指望曹化淳回答,又走了几步,道“对了,倭国使者,这次谁做主?”
“青山忠俊是正使,但在筑后藩,松平信纲也跟着来了,他们都是德川家光的家臣,具体谁做主,还难以判断。”曹化淳道。
(独断大明—景阳宫群:177745561,欢迎加入)
第1157章 小手段与大谋略
朱栩刚进内阁大殿,消息就传遍内阁,一些人等在某些地方,躬身行礼。
朱栩视若无睹,直接走上三楼。
这个时候,内阁偏殿里,毕自严,孙传庭,傅昌宗三人正在商议事情。
毕自严道:“大理寺,督政院那边暂且不说,汪乔年,靖王会我会找时机让他们单独汇报。现在说说户籍登记的事情,有什么进展。”
孙传庭没有说话,看向傅昌宗。
户部是傅昌宗的地盘,不止是他联系那么简单。
傅昌宗对这些事情再熟悉不过,他在户部多年,张秉文也是他多年的副手,张口就来道:“目前是登记北方几省,包括北直隶,山西,山东三省,统计的人口是一千四百万,比景正元年的统计多出了近三百万,这还是初步的,接着由北向南,其他几省也会陆续开始,新设计的身份证户部正在加紧替换,各地的关卡,官府,凡是朝廷直辖等的部门,都会加强核验,打击户口藏匿,瞒丁等行为……”
大明近十多年灾情相当严重,尤其是北方,人口是不可能增长的,这次统计出来的增加,显然是之前藏匿的户丁。
毕自严眉头皱了下,他也没有料到,出入居然有如此之大。
孙传庭接着道:“江苏那边上奏,他们摸底的情况,也比预计的多出不少,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用来做违法之事,更多的就是逃税漏税,据臣等推算,我大明藏匿的人口可能高达两千万,每年逃掉的税负在五百万两以上……”
毕自严听着,表情倒是平静,道:“皇上在崇祯三年就跟我说过这件事,当时我们都不以为然,现在看来,有些事情我们还是做的慢了。”
傅昌宗对朱栩的政策是最了解的,接着话头道:“与户籍同步的,还有田亩丈量,陕川之地还算顺利,阻力倒不是很大,但南方遇到了不少麻烦,下官打算年中找个机会,亲自走一趟……”
重登户籍,丈量田亩,这已经是对大明根深蒂固,已经固化的地主阶层造成直接冲击了,他们想要反抗对县级以下影响,控制力薄弱的朝廷,办法太多,尤其是拖延术,简直是炉火纯青。
毕自严刚要说话,郑友元匆匆进来,道:“大人,皇上那边请您去一趟。”
毕自严脸上动了下,道:“皇上还叫了谁?”
郑友元道“还有孙阁老,但孙阁老一大早就去了城外的军器局,不在城里。”
毕自严点点头,他知道什么事情了,道:“好,我马上去。”
“是。”郑友元道。
毕自严看着郑友元的背影,转向傅昌宗,孙传庭道:“你们再合计一番,做一个统计,晚上内阁,六部开一个扩大会议,对这些事情做一个定案,一次性的解决其中的问题。”
孙传庭,傅昌宗齐点头,没有多言。
毕自严起身转回他的班房,然后才上三楼。
曹化淳在门口迎接,毕自严对宦官向来鄙视,只是淡漠的,微不可察的点头。
班房内,朱栩正在看着曹变蛟来的奏本。曹变蛟没有多余的话,也没有建议,更没有什么态度,一切都是陈述句,将在倭国发生的一切都写在奏本里。
倭国的情形,渐渐非常清晰的出现在朱栩的脑海里,让他沉吟不断。
德川家光不是那么容易低头的人,不管这次议和真假,倭国势必会穷兵赎武,继续与大明对抗,甚至可能再来一次朝鲜之战。
朱栩默默的看着,毕自严走进来都没有察觉。
“臣参见皇上。”毕自严走到御桌前,看着低头沉思的朱栩,抬手道。
朱栩抬头看向他,微笑道:“坐吧,朕没耽误你的事情吧?”
毕自严抬着手,对于朱栩的客套已经习惯,谢了声便坐下,继而道:“皇上,今年的计划,议会那边已经审议过了,没有太大问题,不久就会送给皇上御览。”
朱栩合上曹变蛟的奏本,道:“刘时敏去旁听了,给朕说了大概,朕就一句话:稳妥有余,进取不足。还要进一步加快,不要过度求稳求全,咱们现在是与时间赛跑,快一点,哪怕出点小问题也不打紧,可以稍后弥补……”
毕自严尽管已经加快,但显然还不能满足朱栩的要求,他没有辩解,道:“是。臣计划五月去一趟陕西,亲眼看看李邦华的‘农庄策’。”
‘农庄策’基本上已经遍及陕西,引起的乱象是越来越大,内阁都快有些扛不住。温体仁去了,虽然有所缓和,但四川,贵州等正在计划加大施行力度,那引起的动静,只怕不亚于一场大的民乱,朝廷的压力更加磅礴,难持。
朱栩对此没有意见,道:“嗯,这些你们看着办。对了,倭国的事情,内阁是怎么打算的?”
毕自严知道,这是朱栩叫他来的重点,没有绕弯子,直接道:“皇上,臣认为,此事应该有外事局来谈,臣等把控,最后呈报皇上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