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下有些恼恨的任大人在愣怔后便又将惊堂木一拍:“人犯杨震本官问你,你在六月三十日于京城食为天酒楼中因口角而杀死倭人使节木下太郎,你可认罪?”说着一双眼睛就紧盯向杨震,以给他最大的压力。
但他这点心思明显是白用了,对于这种目光,杨震是根本不会当回事的。他继续一抱拳道:“不错,当日在食为天我确实和一名倭人交了手,还将他错手杀死了。”
包括任知古在内,在场诸人都是一愣,从来人犯都要先抵赖一番,然后在主审官员的步步逼迫下才肯吐露实情。可怎么今日这被告却如此实在,他这一问,就把实情给道了出来?
就在众人感到奇怪的时候,杨震继续道:“但在下只承认杀了他,却不能承认我犯了法,我没罪!”
“嗯?”任知古又是一愣,但随即便一拍惊堂木怒道:“真真是岂有此理,在光天化日之下杀人竟还敢自称无罪?你道我大明律法是假的不成?”
面对着主审官员的怒火,杨震不慌不忙地一笑:“在下虽然不曾读大明律,但常识还是懂得的。若是为了自保与救人,将行凶的恶人失手杀死怎都算不得是罪过?不知对我大明律应该很是熟悉的大人你又怎么看呢?”
其实这一点早在朝堂之上就已被万历拿出来驳斥过丁长远了,任知古当时在场也是听过的。却不料这一个小小的锦衣卫百户居然也拿出这话来堵自己之口,这让他既感难以反驳,又有些恼怒,这小子的胆子也太大了些。
好在任大人另有话说,倒不至于因此就彻底陷入被动,便把脸一虎道:“即便如此,也不是你随意杀伤人命的理由,毕竟人命关天。”
“若在下只是一个寻常百姓,杀他自然有些罪过,但我乃是棋盘街上的锦衣卫百户,职责就是管治当地治安,既然他在那儿生事还想伤人,在下自然不能不管!”杨震这段日子来在牢中没有其他事情可做,早已对可能遇到的情况作了各种推测,并想出了应对的说法,此刻不过是牛刀小试而已。
眼看着任知古被自己这一番话说得有些发愣,杨震又趁势道:“此事前后一切,当日在食为天用饭的食客以及酒楼中的伙计掌柜等都瞧在眼中。若大人不信,大可找人来问便是。”
“这事就不劳你来教本官了。”没好气地瞪了杨震一眼,任知古只得亮出杀手锏:“即便如此,你以官员身份杀死倭国使节,使朝廷难以对倭国相关之人有所交代,也是一项重罪!”说着又吩咐一声,让人将证人传唤上堂。
不一会工夫,一名青袍小官就走上堂来。杨震朝他仔细一瞧,便认出了此人正是当日在酒楼里强留自己的鸿胪寺司宾马越。但叫杨震略感意外的是,这才一个多月而已,这位马司宾仿佛已老了有十几二十岁一般,就好像这两个月的牢是他在代杨震坐一般。
他可不知道,这些两月以来,马越的日子可着实不好过。倭国使节是在他身边被杀的,他的责任自然极大。而随着案子不断发酵改变,他就被人指着脊梁骨骂成了汉奸,这折磨可就大了。
而更叫马越感到绝望的是,就在前两日,天子都在朝堂上指名道姓地说他有错,这让这位一直有着上进心的小官彻底绝望,知道自己的仕途即将到头。
而他今日这一切,都是拜面前的杨震所赐,所以当在此刻见到杨震时,马越的一双眼中几欲喷出火来,恨不能将其烧成灰烬。
在勉强压下心中怒火之后,马越才朝曾春先拱手施礼,道出自己的姓名与身份,然后静候对方的询问。
任知古见他如此守礼,再与杨震一比,更觉得这个官员可爱多了。便和颜悦地道:“马司宾,这起案子你也是当事之人,本官就不细说了。今日召你前来,是想问你一件事情,你以为杨震杀死那倭人使节是出于自卫还是另有缘故?”
马越心知自己的前程已然断绝,自然是恨杨震入骨。本以为想报仇都难了,可今日突然被叫来作为人证,又被问到这么个问题,顿时就什么都不管不顾了,用最肯定的声音道:“下官以为杨震他杀倭国使节并非出于什么自卫,他当时可以轻松将那倭人击倒却选择了夺刀杀人,可以说他完全是蓄意杀的人!”
第三更如约而来……
另外,感谢下书友拉风哥、陨殁云墨和r18382169的投票与打赏支持,路人会继续努力的!!!
第二百三十九章 审案(中)
看到杨震在听了马越的话后微微簇起眉来,任知古便觉心中一阵快意:“别以为有人保你就不把我刑部衙门当回事,若真让我抓住了证据,一样能定你个杀人之罪!”
但此刻的杨震也只是略觉不快而已,这样的情况他早就有所准备了,所以在马越把话说完后道:“大人,在下以为让这位马司宾做证人殊为不妥。八八读书,..o≮他与那倭人本就大有干系,难免心中有所偏颇,对我可不公平哪。”
“嗯?”杨震这说法在后世确实是常识,可放在四五百年前的明朝,就显得很是新鲜了,任知古先是一愣,随即便道:“杨震,你这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马司宾那也是十年寒窗苦读圣贤书出来之人,怎会如此做呢?”这话分明就是在帮着马越了。
娘的,老子跟你**律,你跟我讲道德,这算什么回事?杨震心下更觉不快,双眉一挑,便把话说得更明白了些:“若只是私人交情,在下倒也相信马司宾不至于如此对我。但要是此事还关系着他自身的前程呢?马司宾,想必此番倭人在你身旁被杀对你的损害不小?”只从对方的容貌气质变化,杨震已能推断出个大概来,便索性直言道。
都说打人别打脸,骂人别揭短,杨震这一句直刺中了马越心中最大的痛处,顿时就叫他变了颜,忍不住就骂道:“杨震,你个害人不浅的东西,到了这个时候居然还大言惭惭,真不怕我国法森严吗?你杀人已是事实,竟还敢在刑部大堂之上如此放肆,真道我大明无人能治你之罪吗?”
杨震要的就是这效果,当即朝任知古一拱手道:“大人,你这也瞧见了,这位马司宾一提当日之事便如此模样,显然是深恨在下的,他的证词实在难以叫人信服。”
任知古见马越这般激动,也不觉皱起眉来。他确实想要入杨震之罪,但却得是叫人找不出什么问题和把柄来的情况下,不然他宁可放过这次机会,等今后再说。
马越见任知古有被杨震这番话说动的意思,心下就更加焦急了,便赶紧道:“大人,此人胆大妄为在我京城天子脚下做出杀害他国使者之事来,这损害的可是我大明朝廷的脸面,实在是罪不容诛,还望大人莫要被他的巧言所蒙蔽了!”
这马越也是真急了,却不知他这时候越是如此说话,就越印证了杨震之前对他的表述,此人是因私恨才如此指证,他的证词根本就立不足脚。
若是寻常案子,只要主审官员有意定人之罪,即便证人有失偏颇也不是问题。但这个案子可不一般,甚至可说是朝野关注,还惊动了天子,只要有一点问题,任知古这个主审官就得背锅,所以马越越是这样,他的证词就越是难以被采纳。
任知古看着已经激动得有些失控的马司宾,心里不觉一声叹息,看来今日想毕其功于一役的念头是得打消了,应该是定不了杨震的重罪了。不过好在他杀人的行为是怎么都逃不了的,或许他可以在此事上做做文章,即便不能定他什么大的罪名,将他的官职开革掉也是好的。
上面的任大人还在打着盘算着,下面的杨震却显然不想让他得逞,已经开始反击了:“大人,对于在下杀死那倭人一事,我还另有话说。”
“嗯?”任知古有些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不知他除了说自己是自卫外还能说出什么道理来。
杨震冷笑地看了马越一眼,既然你非要置我于死地,那也就怪不得我了!只见他以极其郑重的神与语气说道:“在下以为这倭人并非什么他国使节,而不过是招摇撞骗之徒而已。”
此言一出,不但任知古大感惊讶,就连一旁的马越也是一怔,他甚至连之前的愤怒都有些抛到了一旁,气道:“你说什么?你这胡言乱语居心何在?”之前的矛盾只是私人的前程,可杨震现在所说可就关系到鸿胪寺的整体声誉了,这不由得他不上心。
“杨震你休得胡言,这种事情也是你能信口雌黄的吗?”任知古也不满地一皱眉头,拿起惊堂木就是一拍。
“这论断非是在下胡编乱造,实在是有理可推的。”杨震却不慌不忙,振振有词地道:“诸位都道那倭人是倭国使节,却不知可有什么凭证吗?”
“哼,那自然是有的,他随倭国大使平野大乡而来,岂是你一句话就能否了的?”马越赶紧道。
“那敢问这位平野大使又是否持了他倭国皇帝的国书前来呢?”杨震继续问道。
“那是自然。虽然本官因为官阶不够并未曾亲见此书,但就丁大人所言,那平野大使可是持国书而来的正经使者,这是作不得假的。”
“哈哈,是吗?”杨震忍不住一声冷笑,随即又大摇其头,就像是看弱智一般看着马越,却不说话,只是不断地摇着头。
他这举动,搞得马越心中不觉紧张了起来,似乎对方真有什么证据能证明那些倭国使节有问题一般。但多年的官场生涯又让他心生警惕,觉着这或许只是杨震的虚张声势而已,根本不必太过担心。
就在马越纠结的时候,上面的任知古帮他问了出来:“杨震,此等外交之事可不是你一个小小的百户所能置喙的。你今敢在我大堂之上直言那倭国使节大有问题,可是要拿出证据来的。不然,本官必会定你一个妖言惑众之罪!”
面对如此威胁,杨震根本没有半点惊慌的意思,继续笑了片刻后,才冲马越一摇头,似是感叹地道:“可惜可叹哪,原来我大明朝中所谓的涉外官员竟是如此的无知可笑。从你说这来使是带有倭国皇帝之国书就能证明他们的身份不实了。”
“这是为何?”任知古忍不住问道。
“因为如今时候,这倭国内部正打得不可开交,他们的皇帝——对了,在那儿应该叫作天皇才是——他们的天皇不但毫无威信可言,甚至连自保都难。试问,一个连自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的皇帝他会有心派使者来我大明朝觐吗?”杨震侃侃而谈,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在牢里的这两个来月时间里,杨震除了思索如何从自身方面脱罪外,也想到了从倭人方面入手。而这一想,还真叫他给想到了。
在之前于诸暨和兄长谈说天下历史大势时,杨晨曾提到过几十年后中倭间的那场大战。当时,杨晨还不无可惜地说过,要是大明如今能趁着倭国尚处在大名割据的战国时代而出兵征伐,必然能将整个岛国都征服了。那样的话,不但能避免几十年后的那一场大战,或许连几百年后的接连灾难都能从根子上给除去了。
这一事,当时的杨晨不过是有感而发,杨震也只是听过就算,并没有太放在心上。直到前些日子杨震于狱中思索如何为自己辩解,才想到这一点,觉着或许是个机会,便于今日说了出来。
大明自郑和七下西洋之后,便彻底关闭了海禁,更不派使臣出使他国,即便是一海之隔的倭国,也只见他们来人,而不见大明派人过去。如此一来,朝廷自然就不知倭国内部的实际情况了。
尤其是在当初使东南各省遭了大难的倭寇之乱平息之后,朝廷对倭国更是冷淡,就更不可能关心他们那儿究竟是治是乱。而一些在倭国内部混不下去的人,便钻了这么个空子,伪造国书来到大明混吃混合,还用极其廉价的一些所谓的朝觐之物从朝廷换取数十上百倍的赏赐。
而眼下,这种情况已是愈演愈烈,一些倭人甚至还打起了使者的幌子在北京等地久住。待在这儿不但不必像在倭国那样时常有性命之忧,还由大明朝廷好吃好喝地供着,他们自然是更不想回去了。
“此话当真?”任知古见杨震说得如此肯定,心下也是一惊。要是事情真是如此,朝廷的面子必然丢得不小,那些鸿胪寺负责接待的官员的处境只怕就更不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