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大清 第61节

  滕毓藻继续说道,“给宋庆的信里表明我会遵从他的命令即可,不过语气不要太过生硬。”

  滕毓藻吸了一口烟又说道,“咱们这里缴获的这些东西,不怕人知晓,吃过饭,康年你就带一团的那一个营,再加上伱的一个营,押运这些缴获立刻启程返回东局子,把信交给玉轩和琼琳,然后把两个营都留给他,然后你再尽快赶回来。”

  滕毓藻叹口气说道,“东局子地域太大,南面虽然有为东局子运送物资材料方便开挖的引河,可多年淤积水深已经只剩一米多,挡不住人,昨天俄军就是从那里突破的,兵少了有可能顾不过来。”

  “你还要提醒他,虽然咱们会守在这里,可联军援军很可能分兵绕路直接攻打东局子,要他一定小心,工事要修的坚固一些,木料材料都可以从东局子那里就地取材,必要的话,一样可以拆房。”

  “留在这里的部队也要一分为二,不能全被联军援军围困在里面,外面要埋伏一支部队,可以内外呼应,甚至在我们需要突围时,还可在外策应.”

  最后,滕毓藻又交待急着要回去写信的吴佩孚,“给裕中堂和宋庆的信就有你亲自送过去,另外你在和李耀庭商量一下,同天津城的报馆联系一下,把咱们前锋军历次大捷的事情要他们不仅在天津城的报纸上发表。”

  “最好还能发到京师和青岛、上海、汉口的报上,总之就是传播的越广越好,如果他们能让咱们的大捷的消息传遍全国那就最好不过,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大造舆论,让宋庆做事小心一些,不能让他随意颠倒黑白,为此,咱们就算付出一些银子也是值得的。”

  滕毓藻又笑着对刘十九说道,“大哥,还有一件事需要你来办。”

  刘十九一拍胸膛,“兴甫,有什么事你就交待,水里火里我都不会眨眨眼的。”

  滕毓藻笑着道,“这件事很简单,你在你的突击大队里挑选一些人,这些人要机灵一些的,就从缴获的银子里拿出一些钱,每人给他们二三十两,要他们到天津城内还有京师里去,别的事情都不要做,只是散播宋庆嫉贤妒能,打压咱们前锋军的事情就行,告诉他们做好了还有赏赐。”

  滕毓藻说完,刘十九笑着说,“兴甫这招法高明,百姓们许多都不识字,有人传播这些小道消息会很快。”

  “对了,这些人你挑选出来后,就交给李耀庭吧?”

  滕毓藻林林总总交待一大堆,然后几人狼吞虎咽吃完饭,就急着张罗滕毓藻交代的事情。

  吴佩孚跟随李显策一同押运着缴获的物资回东局子,滕毓藻也没闲着,要刘十九交待人去办,告诉村子里幸存的所有村民,这里还要有大战打,要他们都赶紧离开村子,每人给了他们一些银子,算是买下他们的房屋,滕毓藻要拆掉这里的房梁和门板一类的木料,用来建造工事。

  刚刚把工事的事交待给刘十九,李金昱就跑来报告,留在昨晚战场附近监视警戒的二团的一个哨打回电话,报告说,“大人,联军已经派来代表回话,他们非常感激大人的仁慈,完全同意大人提出的要求,很快就会派人过来收取他们阵亡的士兵尸体。”

  “另外,据派出的侦查人员回来报告,大沽口方向过来数百赶着车马的百姓,其中还有很多手推板车,只有一个连的美国兵跟随,其中还有几个骑马的美国、日本和老毛子军官。”

  听说对方只带来数百百姓,滕毓藻不由皱了皱眉头。

  “他们一定就是来收取尸体的,这件事就由你去办,记住一定要见到三国的最高指挥官签名文件才可以让他们带走尸体。”

  “还有,他们来的人数太少,你注意观察一下,看看这些洋人想玩什么花样。”

  中午时分,李金昱骑马匆匆赶回村子,将三国联军在大沽口的最高指挥官签署的,认可滕毓藻归还他们各自阵亡士兵尸体的文书交给了滕毓藻,三分文件滕毓藻都看过,没发现什么问题,问李金昱道。

  “可曾发现什么问题?”

  李金昱摇摇头,“没发现什么问题,那三个代表日、俄、美的军官都很客气,他们都非常感谢让他们收取本国阵亡士兵的尸体,尤其是那个美国军官,称赞大人您是他遇到过的大清最仁慈、最文明的将军。”

  “只不过,日本人和俄国人提出他们阵亡的士兵过多,今天恐怕不可能将尸体全部运回,想要夜里继续来运尸体,我没答应,他们就又要明天继续来运尸体,我感觉日本人和俄国人似乎不是很着急。”

  滕毓藻笑了笑说,“嗯,这是预料之中的,他们估计是想要麻痹拖住我们,他们既然想要晚上来运尸体,这说明他们海上来的的援军应该在傍晚就会在到达一批,我们做好准备就是了,告诉前面的监视部队,严密监视联军的动向即可,其它的我们不要干预。”

  傍晚时分,李显策和吴佩孚联袂赶回来。

  李显策汇报说,卫靖海和刘玉枳都表示坚决服从滕毓藻的命令。

  李显策赶到东局子时,东局子里需要运走的东西果然都已经运走,在李显策把这次缴获的东西运到西沽后,李玉林已经开始打包需要运走的各种物资,今晚就会开始撤离西沽。

  李显策还告诉滕毓藻,他同卫靖海谈过,按照卫靖海的说法,宋庆对前锋军的安排,不仅让裕禄很不满,聂士成似乎也不太认可,潘金山还曾派人来同卫靖海联系,告诉卫靖海,东局子一旦有危险,武卫前军不会坐视不管。

  裕禄和聂士成的态度是在滕毓藻的预料之中的,如果前锋军就此元气大伤,甚至滕毓藻战死,这绝对是裕禄不愿看到的。

  而聂士成在清末将领中,又是一个少有的比较正直的将领,对于宋庆的小伎俩自然十分不屑,通过潘金山来表达一下支持也很正常。

  吴佩孚的汇报内容,就要更丰富一些了。

  按照他的说法,裕禄对于前锋军十分关心,让吴佩孚转告滕毓藻,他还是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滕毓藻有什么困难尽可直接向他禀报,他自会为滕毓藻做主。

  宋庆对于滕毓藻的信看得很仔细,然后又详细询问了大安附近这一场伏击战的情况,对滕毓藻大家赞扬,还表示他也要给滕毓藻请功。

  关于滕毓藻交待的联系报关的事情,在和李耀庭商议后,两人共同拜会了《国闻报》和《类类报》这两份由国人开办的报馆,这两家报关都对李耀庭日后可以给他们免费提供关于前锋军的消息大感兴趣。

  尤其是名字很有些奇怪的《类类报》,对于李耀庭可以自主他们把消息传递给国内各大城市的表示很感兴趣,已经和李耀庭谈好,李耀庭每月出五百两银子他们就能办到。

  前锋军的战壕工事,在四千多人的紧张忙碌下,终于在晚饭前匆匆完工了。

  晚饭后,滕毓藻和李显策、刘十九等人商议了一个多时辰后,刘十九就带着突击大队趁着黑夜悄悄离开了村子。

  滕毓藻,也早早躺下休息。

  只不过,天还没亮,滕毓藻就被李显策喊醒。

  李显策急促地报告情况,“大人,刚刚村外的哨兵报告,村西有马蹄声,而且从声音判断,有很多马,我估计是联军的骑兵绕到咱们后方去了,咱们的退路被切断了.”

  感谢:零、拈花一笑、20180927104339797、深蓝等书友的支持!

第163章 计划要变

  由于是在战时,随时都可能有突发情况,所以滕毓藻自从穿越以来,就没有解衣宽睡过,今天依然如此,只是和衣而眠。

  被李显策喊醒后,借着房间内没有熄灭的昏暗摇曳的烛光,快速扫了一眼手腕上的手表,时间刚刚凌晨三点半。

  滕毓藻麻利地起身抓过放在枕头边带着手枪的武装带系在腰间,又将放在枕头下的另一支勃朗宁拿出,插在后腰的枪套内,打开门,李显策和端着一盆清水的吴佩孚一同走进来。

  一边听着李显策汇报情况,一边匆匆洗了把脸,然后吹灭桌上的蜡烛,就跟着李显策走出房间。

  在这一时期,点蜡烛要比点油灯费钱,而且也有些奢侈,可蜡烛不仅携带方便,而且还相对安全一些,所以武卫军中军官的照明用品,一直都是蜡烛。

  按照时辰,此时正是寅时,也就是四更,正是夜里最暗的时候,也是人们都在熟睡的时间,虽然擦过脸,可滕毓藻还是有些昏昏沉沉的,直到走出房间,被清凉的晨风一吹,这才感觉精神一振。

  同往常一样,这家大户人家的正房依然被座位作战室,滕毓藻和李显策的指挥部自然也就是这里,左面厢房是参谋们的房间,右边厢房即是指挥部又是李显策的卧室。

  正厅里,虽然门窗紧闭,不过点着十几根蜡烛的室内却很明亮,李金昱和李显策二团的几个年轻的参谋正在忙碌着。

  前锋军的军官有一个普遍的特点,那就是都比较年轻。

  除了刘十九年近三十,滕毓藻只有二十八周岁,李玉林比滕毓藻小了一岁,刘玉枳李显策、刘长发、孙世俊等人都是二十五六岁年纪,余下的管带、哨长、排长由于都是北洋武备学堂学生出身,尤其是补充了近百人的刚毕业,甚至有的还没毕业的武备学堂和随营学堂今年刚刚毕业的学生们,年龄就更年轻了,这些新补充进来的学生年纪普遍在十八至二十岁。

  这让前锋军的军官们不仅活力十足,而且更富有朝气,滕毓藻很喜欢这种氛围,年轻人总是接受新思想、新概念最快的那一群人,敢想敢为,这是滕毓藻最为高兴看到的。

  那份得自《北洋武备学堂》的直隶省地图留在了东局子参谋处,那可是滕毓藻现在所能找到的最好的地图了。它甚至也是全世界最完备的唯一一张直隶省军事地图,滕毓藻自然像宝贝似地藏的好好的。

  这份地图已经由参谋处的参谋们开始紧张复制,现在墙上就挂着一幅天津地区的地图,就是从东局子那张底图复制过来的。

  见到滕毓藻大步走进作战室,李金昱急忙跑过来带着滕毓藻和李显策等人来到地图前,李金昱指着地图向滕毓藻报告敌情。

  “大人,十分钟前,咱们设在村西五里外的暗哨发现了,敌情,从东北方向传来马蹄声,从蹄声判断,这应该是大队骑兵行军发出的,而且还听到有洋人的喊话声。”

  李金昱有些可惜地摇摇头,“只不过,由于天黑,哨兵无法看到具体情况,只说不会少于千人,这些洋人目前已经在五里外停了下来。”

  “还有。”

  李金昱接报告,“就在刚才,五分钟前,东面的警戒哨也传回消息,北面的官道上开来大量洋鬼子,洋鬼子进展不快,他们打着大量的手电筒一边搜索两侧的青纱帐,一边开进,同样因为天黑的原因,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情报。”

  联军不进从东面逼近,还派出骑兵赶到西面断掉自己的退路,这是想要消灭自己?

  虽然还不清楚联军这一次来了多少人,可现在登陆最多的联军部队中,就属日军和俄军多,其它列强都只有数百人至数千人,甚至还有两位数的西方列强国家派出的象征意义的部队。

  德国人派来的数万军队,现在还在大海上漂着呢。

  由于刚刚被伏击,损失三千多人,这一次联军派来的兵力不会少,最少也会在五千至六千人的规模,所以,滕毓藻判断,这一次应该还是以日军和俄军为主。

  而且,联军派出骑兵部队赶到村西,已经说明了一些问题,这让滕毓藻一颗心彻底安稳下来。

  滕毓藻,微微皱起眉头走到一旁的一张八仙桌前,桌上有一张二团参谋绘制的他所在村子的地图。

  跟过来的李金昱看着桌上的地图说,“如果咱们现在要撤离还来得及。”

  在李金昱看来,联军一上来就断了前锋军退路,这比放弃猛烈进攻更加可怕。

  可滕毓藻的判断正好相反,他认为,这说明联军不只是想要击溃他们,而不要消灭他们。

  滕毓藻摇摇头,“不要慌,联军派骑兵来堵住咱们的后路,他们的目的就很明显了,他们并不是想要彻底断了咱们的退路,只是想要在咱们后撤的时候拖住咱们,然后让他们的大部队追上来再消灭咱们。”

  “有一支上千人的骑兵跟在一旁,咱们想要后撤也快不起来,否则就会被他们抓住机会,猛扑上来狠狠咬咱们一口。”

  滕毓藻又笑着说,“其实,咱们早该清楚联军要来,他们说收取他们阵亡士兵的尸体要拖到今天,应该就是这个目的,就是想要试探咱们会不会马上离开。”

  “那咱们该怎么办?”吴佩孚问道。

  “静观其变。”

  滕毓藻看着地图说道,“联军并没有包围咱们,甚至断咱们后路的也不是步兵,这说明他们的兵力还是不足,所以暂时咱们还不必担心,不过咱们和突击大队约定好从北面突围的计划要改一改了。”

  按照昨晚和刘十九约好的,一旦滕毓藻想要突围时,就会发出信号,然后刘十九率突击大队在北面从包围圈外围向内突击,滕毓藻率部队从里向外突围,从北面杀出重围。

  滕毓藻转向李显策,“康年,我的意思,是咱们就从西面突围。”

  吴佩孚不解地问,“老师,既然你已经判断西面的洋鬼子骑兵就是要拖住咱们的,咱们在从西面突围岂不是正好着了洋鬼子的道!”

第164章 突围信号

  三天后的晚上,村中唯一那个大户人家的正房里。

  偌大的作战室隔壁厢房,也就是李显策的卧室内,只点着寥寥数根蜡烛,房间里的光线不仅很昏暗,也很气闷,因为门窗都用被子堵的严严实实。

  这是为了放炮,联军在两天前不仅从东、北、西三面,对村子形成了包围,而且还开始对村子展开炮击,虽然炮火并不猛烈,仅仅只有四门火炮,可对村子里的前锋军二团的威胁却很大,迫使二团大部分人员不得不转移到村外,甚至滕毓藻还把指挥部搬进了战壕中的一座机枪堡内。

  这两天,前锋军只有在晚上天黑后,才会摸黑轮番回到村子里休息,而且,也只有早晚才能喝上一口热汤。

  好在厢房和前厅的门都大敞着,从外面吹进来的夜风还有一丝清凉,这才让室内的温度保,持着勉强让人可以忍受的程度。

  房间里,滕毓藻和李显策、李金昱、吴佩孚几人刚刚吃过饭,用警卫排的战士们打来的沁凉井水浸过的毛巾刚刚擦过脸的滕毓藻,正靠坐在椅子上默默思考着什么。

  虽然滕毓藻只穿着一间衬衫,而且上面的扣子还打都解开着,手中的折扇也不停地煽动,可还是感觉闷热难耐。

  李显策、吴佩孚、李金昱三人,则都只穿着一件汗衫,手里也都拿着折扇或者其它东西在不停滴煽动着。

  李显策和李金昱都坐在靠近门边的地方,那里的风要凉爽一些。

  吴佩孚则是一边扇动着手里的一本书,一边在屋子里不停地走动着。

  “他娘的,这鬼天气还真是热得让人心烦。”

  许是和刘十九接触的久了,吴佩孚不自觉间就已经带上了刘十九常挂在嘴边的粗话。

  李显策笑着说,“你小子就知足吧,这总要比咱们已经呆了三天的机枪堡里要好多了,那里不仅闷热,还潮湿的很,这房子里虽然闷热,可总还是干爽一些。”

  李显策和吴佩孚虽然仅仅相差了两三岁,可他和滕毓藻一直兄弟相称,对于滕毓藻的这个学生,不免说话就就随意许多。

  看到有警卫排的战士们拎着一个盛满井水的大木桶放到门口,李金昱起身从里面取出几瓶被井水冰着的啤酒,起开后递给滕毓藻和李显策、吴佩孚各一瓶,然后自己也拿过一瓶。

  吴佩孚结果啤酒,立刻狠狠喝了一大口,这才舒服滴说道。

  “洋鬼子也真能鼓捣,大热天喝到这东西,还真解暑。”

  李金昱小声取笑着说,“你不说这东西一股马尿味了。”

  吴佩孚正要说话,忽然见到一个参谋慌慌张张跑进来。

  忙几步抢到门前,急声问道,“发生什么事了?”

  “南方夜空有三盏红色孔明灯升起!”参谋回答。

  听到参谋的话,滕毓藻随手扔掉手中的折扇,疾步冲出屋子。

  正房外墙边就放着一架梯子,报告情况的参谋就是从梯子上下来的。

  这个情况,不仅让滕毓藻急着冲出房间,李显策、吴佩孚、李金昱三人也紧随着滕毓藻跑出来,四人手脚并用飞快地顺着那架梯子爬上屋顶。

  滕毓藻他们所在的这座正房,不仅是村子里最好、最宽敞的房子,他也是全村最高大的一间屋子,站在屋顶,四中毫无遮挡,如果在白天,可以看出去很远。

  此刻,南方的夜空中,三个红色光点正在飘飘荡荡地冉冉上升。

  “老师,望远镜。”

首节 上一节 61/2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