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甫请坐,趁着还没觐见,我们聊聊如何?”
周馥显然是想要听听滕毓藻对于直隶事务的安排意见,这也正是滕毓藻求之不得的事。
两人落座后,周馥也不客套,感慨说道。
“兴甫自成军以来,连战连捷,前锋军也愈战愈勇,越战越强,自京城突围数日来,更是捷报频传,竟然与后撤不敌之时,东荡西杀,斩获洋人十余万,当真是孙武再世。”
“缉之写信说,兴甫乃是华夏大地五百年一出的大才之人”
第440章 廷雍死了
周馥捋着胡须唏嘘地继续说道,“起初我还不信,以为他言辞颇有夸大,及至老夫拜读了缉之派人送回家中的兴甫大作《大国崛起》,才信了他关于兴甫乃五百年一出不世之才这一说。”
“而且,依我看来,兴甫文攻武略皆非世人所能,说是五百年一出都已经说小了。”
见周馥一开口就是夸赞自己,滕毓藻正要开口阻止,周馥对他摆了摆手。
“兴甫,这是老夫的真心话,不吐不快,好了,现在我们说直隶的事情。”
“老夫想先请问兴甫,兴甫以为,前锋军能否最终战胜洋人联军,将他们赶出国土?这战事又何时会结束?”
周馥后面的话才问道点子上,这也正是滕毓藻要交代的事情。
随后,两人一边喝着茶,滕毓藻一边开始给周馥讲述了国际大势,以及他对此次抵抗列强联军战局的走势的分析判断。
滕毓藻告诉周馥的主要意思,概括起来就是,在目前情况下,虽然前锋军连战连捷,可暂时还是无法彻底战胜列强联军,最终的结局,只能是迫使洋人主动提出议和,从而结束战争。
而早日结束这场战争,给前锋军以喘息和发展壮大的时间,才可最终免除国土再遭战火涂炭的厄运。
否则列强,尤其是日俄两国还会不断觊觎大清的国土,割地赔款还会常有发生。
当然,有一句心里话,滕毓藻是不能说出口的,那就是除非清廷退出历史舞台。
至于这场战争何时会结束,滕毓藻告诉周馥,他认为这个时间大概要在明年年中左右,前锋军和列强联军之间,还有一场更加惨烈激烈的大战要打。
而能否取得一个对于清廷来说较好的议和结果,完全取决于他能否在接下来的这场大战中获得胜利。
滕毓藻原本以为听了自己的话,周馥会有些失望,可不想他的话音一落,周馥再次感慨起来。
“兴甫能审时度势,洞察秋毫,实在难得啊!”
“我来时途径武昌、汉口,那里的前锋军后援会和强国学会都开展的如火如荼,前锋军每次大捷,士绅百姓都犹如过年一般,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为前锋军欢庆胜利。”
“现在,那里的士绅百姓都以为,只要有你甫帅在,战胜入侵直隶的列强联军,并最终将他们赶出国土,指日可待。”
“缉之来信说,上海的情况也同武昌、汉口相若。”
周馥苦笑着说,“现在就是朝廷上也有许多人认为,只要兴甫再加努力,一举荡平直隶境内残余的十几万联军,是触手可得的事情。”
“我是实在担心兴甫也会头脑发热,自认为前锋军要远远强于列强联军,从而吃了大亏,让此番得之不易的大好形势毁于一旦啊!”
“如今看来,兴甫虽年轻,而并不气盛,兴甫真乃无双国士也!”
“老夫此前,实在是多虑了,完全就是杞人忧天。”
心情畅快的周馥说完,不由哈哈哈大笑起来。
周馥所说武昌、汉口和上海的民众抗敌热情高涨一事,滕毓藻早已从李耀庭那里得知,甚至他知道的比周馥还要详细的多。
因为不只是“前锋军后援会”中有李耀庭暗中安插的人,甚至还和一些地方的“强国学会”中的文人士子这些读书人建立了联系。
虽然各地大中城市,只要能及时得到消息的地方,都已建立起“前锋军后援会”,而且各地百姓,尤其是士绅和文人士子们都倍感欢欣鼓舞。
抗敌情绪最为高涨的,无疑就是有张之洞暗中关照的武昌、汉口、汉阳等地的后援会。
据李耀庭报告,那里的“前锋军后援会”甚至还酝酿过要罢市抵制洋货,还是张之洞将此事压下来。
周馥畅快地笑过之后,正色问滕毓藻,“兴甫,老夫很想尽快赶去保定,可要老夫做什么?”
周馥的话,吓了滕毓藻一跳,忙说道,“我来时保定还为洋人所占,廷雍恐怕性命都已经不保,世伯此时怎可去那里!”
周馥笑着说,“兴甫,你还不知道,昨晚锡良已经派人给太后送来消息,据五台县的商人从阜平回来所说,洋人前天就撤离保定了。”
这个消息,滕毓藻确实没有听说,在山区时,他一路上快马加鞭,已经同卫靖海断了联系,估计最快也要今天他才能得到关于保定的消息。
周馥叹息一声说,“廷雍愚昧,联军军队欲进犯保定,据说还得了你的警告,要他离开,可他不仅不听劝阻,还拒绝见你的人.”
周馥恨声说道,“洋人进犯保定当天,廷雍竟然毫无气节地以牛酒劳师,当真是天下奇谈,这同通敌叛国又有何异!”
“只不过,让这个毫无廉耻的贼子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洋人就讲他抓起来,同守尉奎恒、参将王占魁关押在北大街福音堂内。”
“随后,就在直隶总督署大堂上,用对其进行审判,并依据《大清律例》判处3人死刑,还特意选择在凤凰台斩首。”
“因知府沈家本对洋人传教士及教徒多有维护,洋人并未对沈家本如何。”
对于廷雍的死,滕毓藻早有预见,包括他会死在凤凰台。
因为,数月前,廷雍就是在这里杀死大批洋人传教士和教徒的。
滕毓藻只是淡淡一笑说道,“先有恨洋人入骨,后有箪食壶浆,卑躬屈膝开城迎敌,这样的人,死有余辜,不提也罢。”
滕毓藻接着说道,“即便洋人退走,京师距离保定也只有三百里,骑兵两日即可赶到,如果是火车,那就更加快捷,世伯在保定实在太不安全。”
“不若,暂时将布政使衙门设在广平府,那里距离潞州较近,一旦有警,世伯可携一众官员迅速进入山区前来潞州。”
“如果洋人围攻潞州,世伯更可经潞州继续西撤进入山西腹地。”
“那时,朝廷要么在广平驻跸,要么就已经移驾西安了,世伯可率直隶一众官员,在介休或者广平暂住,继续办理直隶相关事务,这些我已经同锡良谈好了。”
周馥略一思索说道,“也好,只是保定那里如何安置?”
滕毓藻道,“洋人不是没杀保定知府沈家本吗,就让他暂时维持保定地方事宜。”
周馥又问道,“兴甫,听你刚才的意思,洋人还会卷土重来?”
滕毓藻点头,淡定地笑着说道。
“洋人卷土重来,这是一定的,这一次他们以十五万大军南下,被我打的打败,他们怎可能甘心。”
第441章 奕劻的弹劾
滕毓藻略有些傲然地说道,“如今洋人想必已经想清楚,不消灭前锋军,不杀掉我滕毓藻,朝廷就会有所依仗,就不会同他们轻易议和。”
“列强联军,就永远不会在军事上获得真正的胜利,他们想要要挟朝廷,要朝廷同他们签订不平等,甚至是屈辱的条约企图,也就永远不会实现。”
“可要想消灭前锋军,并不是他们能轻易做到的,事实已经证明,仅仅依靠十几万列强联军,是做不到的,甚至他们自保都未必能安稳,所以,列强一定会再次增兵。”
“下一次,他们一定会纠集更多的兵力,是抱着必欲置前锋军于死地才肯罢手的心思。”
滕毓藻语气专为凝重后又说道,“这一次,列强增加的兵力恐怕会多到足以让朝廷感到惊惧,列强的心思估计是以重兵一举消灭前锋军,辖大胜之威,逼使朝廷议和,然后割地赔款,再签一个不平等条约。”
“只是,他们恐怕打错了算盘,前锋军不是泥捏的,我滕毓藻也更不是他们轻易就可战胜的!”
滕毓藻只提割地赔款,并未说甲午之败和李鸿章签署的《马关条约》,可依然让周馥神色不由一阵黯然。
滕毓藻看得出,甲午之痛,给周馥的刺激极大。
好半天周馥才思索着说,“兴甫的意思是,如果洋人卷土重来,胜了会迫使朝廷同他们议和。”
“可洋人败了,他们又怎可能干休,难道他们不会继续增兵?”
“英、法、德、意、奥这些列强距离大清过远,难道他们不会怂恿日、俄两国增兵?”
于是,滕毓藻又给周馥普及了一番国际知识,详细解说了列强之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防备的情况。
详细听完滕毓藻的解说之后,周馥感慨半晌才唏嘘说道。
“李中堂再给我的信中说,读了你的《大国崛起》之后,他才真正明白富国强兵之道,直说他有眼无珠,为什么没早些发现你这个栋梁砥柱之才,让你在《北洋武备学堂》蒙尘日久。”
“甚至还对他一向看不起的荣禄和裕禄二人,大加赞赏,说多亏此二人慧眼识人,发现并放手任用兴甫你。”
“今日的闻兴甫这一番话,老夫的感受也同李中堂一样,如果当初就拔擢任用兴甫,恐怕就不会有甲午之辱了”
周馥转述李鸿章的话,滕毓藻并不感到吃惊。
在自己离任后,突然发现,原本自己手下一个籍籍无名之辈,竟然一飞冲天,成为令天下百姓仰望尊崇的英雄一般的人物,任谁也会追悔不已。
说到甲午之辱,周馥眼中已是泪光盈盈。
见周馥伤感起来,滕毓藻忙岔开话题说道。
“世伯,列强都是贪婪之徒,尤其是日俄两国,他们的军费早已入不敷出,现在是在从英、法的私人银行里借钱跟咱们打仗。”
“那些列强,也急于想结束战争,好从大清手中拿到巨额赔款,这样他们就可以弥补军费的缺口。”
滕毓藻神色忧虑地说,“我只是担心,在此期间,列强会想尽办法,从大清民间搜刮劫掠钱财。”
滕毓藻的话,让周馥脸上也不由一阵黯然,列强各国军队沿途劫掠的事情他以听得多了,尤其是列强不仅抢劫,还大肆杀人。
周馥点头说,“兴甫所虑甚是,好在天津和京城都有兴甫率部阻挡,让大多士绅百姓得以安然离开,可在沿途州县乡镇,尤其是通州”
提到通州,周馥不仅满脸痛恨,后面的话已经说不下去了。
说到这里,周馥又忽然想起一件事,忙说道。
“兴甫,老夫来这里也有三天了,我可是听说,眼见形势大好,已经开始有朝臣和王公权贵在弹劾你。”
听到有人弹劾自己,这让滕毓藻不由有些发愣。
虽然自己连战连捷,慈禧到现在还能安稳待在山西,完全依靠自己在前面东挡西杀,可自己做的现在还见不得光的事情可有不少,是那件事走露了风声,以至于这些人以为此时危机已过,准备要清算自己?
或者,这是慈禧暗中指使,无损自己的名声,好为日后处理自己这个手握重兵的总督埋下伏笔?
周馥见滕毓藻神色狐疑,忙说道,“是这样,是这些人说你在京城弹压义和团不力,致使京城被叛乱的义和团几乎洗劫一空。”
“这其中,挑头的是庆亲王奕匡,甚至说你和义和团相勾结,借机中饱私囊。”
听到周馥如此说,滕毓藻心中暗暗松了口气。
京城的事情虽然可以推到义和团的身上,甚至还可部分推到联军身上,可难免会有些许马脚露出来,只不过,“义和团洗劫京城权贵豪门”,甚至也包括府库,可并未触及皇家宫殿。
而且,只要还有洋人威胁,哪怕是慈禧还能感受到一天,都不会把他怎么样。
不过,滕毓藻还是在心里暗暗下决心,自己对前锋军的控制,还要加快。
滕毓藻苦笑着说,“世伯,义和团大闹京城,这件事总和我脱不了干系,如果朝廷要拿这件事做文章,等将列强赶走,大不了我挂官归隐。”
“而且,其实这件事也不全是义和团所为,我退出京城后,那些列强军队进城后,恐怕也会大肆搜刮劫掠。”
“我离开京城时,已警告联军,不得触碰皇家的东西,也不知列强是否会看住他们的人?否则,我的罪名恐怕还会在多加一条!”
听滕毓藻语气消沉颓唐,周馥忙说,“兴甫不要在意,太后已经把这些上奏折的人都痛责一番.”
滕毓藻摆摆手道,“这件事先不去说它,只是这样的事情,咱们决不能再让这样的事情再发生,让列强的阴谋得逞。”
“如果他们在此期间劫掠到大量钱财,恐怕列强会有继续打下去的决心。”
“为了不被列强掠夺,更为了保证南直隶的富户们可以轻装离开外出避难,免去他们携带大笔银两外出的不便和担心。”
第442章 还有利息
“我已联系到震旦银行席立功,如今他已在武昌和徐州设了分行,他会派人来找世伯,在南直隶一带大力吸纳存款。”
“世伯到任后,要以我这个直隶总督的名义,给震旦银行作保,战后只要各人愿意把款项提取到自己手中,绝无任何阻碍。”
周馥自然清楚《震旦银行》和滕毓藻的关系,苦笑着摇头说。
“兴甫,《震旦银行》虽然资金雄厚,可毕竟是刚刚开设不久,虽然有总督府作保,可这些人也未必信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