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大战将临
前锋军在《北洋武备学堂》的两个炮台上,一共留下了五名士兵,为了及时传递情况,这里甚至在靠近西门的炮台上还架设了一部电话。
刚刚成立的炮兵团,也派来一个两人的炮兵观察哨,准备必要时,为后面的炮兵团提供射击诸元。
这两座炮台上原来还有四门德制格鲁森57毫米速射炮,这种弹道较为平直的速射炮,如果在炮台上开火炮击,正好可以给渡河的船只带来巨大的损失。
只是,一来滕毓藻和雷曼上校有约定,滕毓藻实在不忍心让这座承载着国内新式陆军兴盛根基的军事学堂,就此毁于一旦。
而且,这两座炮台自身防御能力也极差,不仅目标过于明显,同对岸英租界仅仅隔着不宽的白河,距离过近,如果联军在对岸布置这种格鲁森速射炮,同样可以轻松打击这两座炮台。
这两座土质炮台根本就经不住几炮,即便是五六十毫米口径的火炮,也同样不是这两座土质炮台所能承受得了的。
在滕毓藻看来,修建这两座炮台完全就是多此一举,其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它们实际存在的意义。
虽然《北洋武备学堂》和对面的英租界相距还很远,可隔在他们中间的白河,其实并不宽,其宽度仅有百十米,只不过靠近北岸,也就是《北洋武备学堂》这一侧的河滩比较宽阔,仅河滩就有二百多米。
所以,炮台上的火炮在白天的时候,就已经被滕毓藻安排拖走了,它们现在应该已经跟随李玉林的营务处到了西沽。
站在炮台上,看向对岸的英租界,那里大片区域也同样黑沉沉一片,只有几处小片的灯火,而在靠近河岸的近处,尤其是紫竹林码头附近,灯火较多,从灯光的明亮程度可以判断出,都是一些昏暗的风灯发出的光亮。
不过在租界的腹地的一小片区域,那里却是灯火辉煌,滕毓藻知道,那片灯火最明亮的地方,是位于英租界最繁华的伦敦路,位于此处的比利时世昌洋行和附近的荷兰领事馆,还有世昌洋行在洋行附近的皮毛加工厂。
世昌洋行在它的皮毛加工厂里安有一台小型发电机,除了供电给皮毛加工厂和世昌洋行,剩余电力还供给了荷兰领事馆。
天津英租界中这三处使用上电力的地方,不仅是天津,也是整个长江以北最先使用上电的,甚至是国内除上海、广州外,最早使用电力照明和进行机器加工的地方,现在即便京城里,包括紫禁城在内,现如今也还在使用蜡烛和油灯照明。
还暗中,虽然使用望远镜也看不清租界里的任何情况,甚至连更近一些的紫竹林码头上的情况也无法看清楚,可借助月光,还是可以看得清白河上的情况,任何船只在附近的河面经过,都躲不过在炮台上这两个观察点的监视。
一团和两个排的二团人员共三百多人,一直紧张忙碌到凌晨三点左右,一条围绕半个树林的弧形简易防御工事才告建成。
由于早有安排,防御工事刚一完成,后面前锋军伙房就送来几大桶热乎乎的肉汤和用箩筐抬着的卤肉、馒头。
虽然大块的卤肉和滚烫的肉汤香气扑鼻,可早已饥肠辘辘的官兵们都个个累得疲惫不堪,哪里还有心思大快朵颐,都草草吃过这顿说不清算是夜宵还是早饭的饭菜,疲惫的官兵们就被要求就地留在战壕里或者马克沁重机枪堡垒中休息。
一得到命令,除了站岗执勤人员还需要再坚持一段时间外,劳累一天的官兵们一坐下,几乎瞬间就靠着潮乎乎的战壕壁上进入了梦乡。
滕毓藻并没有回到树林中他的帐篷里,而是不顾刘玉枳的一再拦阻,态度坚决地留在了防线中央最大的一座马克沁重机枪堡垒中。
滕毓藻的理由是,呆在这座坚固的马克沁重机枪堡垒中,他会更加安全。
滕毓藻留在重机枪堡垒中,卫靖海等几个参谋还有警卫班自然也要跟随在滕毓藻身边,所以,他们也一同进入这座机枪堡。
由于人多,刘玉枳只好带着他的人到了旁边的另一座机枪堡中,准备在那里指挥作战。
由于修建的几座马克沁重机枪堡都选在了地势稍高的地方,从露出地面一米左右的机枪堡的四面瞭望口看出去,视野极为开阔,从白河岸边到整条防御阵地全都可以尽收眼底,这让滕毓藻很满意,在这里可以随时了解掌握整个战场情况,这也是他不顾劝阻,坚持选择留在这里指挥的原因。
这场大战对于前锋军极为重要,滕毓藻认为这才是前锋军真正意义上的首战,是可以检验和锻炼部队的高强度战场,同这场即将到来的战斗相比,《北洋武备学堂》内的那场被裕禄称之为大捷的战斗,只能算是开胃菜。
如此重要的战斗,他不放心交给刘玉枳来指挥,而且滕毓藻也想要亲眼看看和体验一下这个时代西方军队的作战法式,得到宝贵的感性认识,这对他随后指挥前锋军同联军作战极具重要意义。
警卫给滕毓藻在重机枪堡的一角架起一架行军床,滕毓藻万般无奈之下,也是好躺和衣在上面休息。
看到卫靖海指挥两个警卫班士兵,正把把一个箱子小心地放在机枪堡的角落里,滕毓藻知道,这也是从礼和洋行得到的好东西,这是一台德国蔡司方箱式照相机。
这台照相机并不是小克里斯蒂安送的,是李显策在礼和洋行里搜寻马克沁重机枪时,在一个卧室里捡到的,滕毓藻估计这应该是小克里斯蒂安或者其艾尔温的私人东西,只不过在性命攸关的重要时刻,这台有些沉重的照相机,它的主人不得不放弃了。
卫靖海和参谋、警卫班的战士,还有四个一团的重机枪手,也都各自寻找了一个位置坐在弹药箱上,靠着原木排成的堡壁休息起来。
第39章 还没适应
虽然这一天下来,滕毓藻也同样很累,可他却睡不着,躺在行军床上,滕毓藻不由又回想起从昨天上午发现自己“成功”穿越后所发生一切,仔细寻找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还有什么不足,以及还有哪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认真总结一番后,滕毓藻又在脑海中仔细回忆记忆中的天津保卫战细节,他必须努力利用好他自己独有的对历史进程的“先知先觉”这一优势,更好地掌握战机。
既然天津城注定会陷落,仅仅依靠他这点前锋军绝对无法改变历史,至少是眼前天津即将陷落的历史,那他就要想办法尽力给联军以最大杀伤。
因为,在这场战争中,想要以他一人之力,甚至即便可以举一国之力,来对抗当今世界上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八个西方军事强国,还要打得对方主动认输退出华北,以清军和朝廷现在的状态,不仅是不可能完成的,也是无论如何也绝对做不到的。
可战争总是要结束的,要么是以朝廷彻底妥协,答应入侵的八国联军所有条件,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后结束。
要么,就是直到打得联军自己不愿再打下去,主动提出一些勉强尚可接受的谈判条件为止。
而要想打得联军不愿再打下去,滕毓藻现在唯一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给联军以最大的杀伤,最大程度歼灭他们的有生力量,只有打得他们承受不住惨重的伤亡,才会逼得他们不得不妥协.
“铃铃铃铃”,一阵刺耳的电话铃声猛然将滕毓藻从睡梦中惊醒,不知什么时候,他已经躺在行军床上睡着了。
刺耳的电话铃声,是放在弹药箱上的两台电话机中的一台发出的。
滕毓藻刚刚翻身跳下行军床,一边靠在机枪堡原木壁上同样刚刚被惊醒的几个参谋已经差不多同时跳起身。
虽然一团的四个重机枪手也被电话铃声惊醒,可他们都慌乱地站起身奔向射击口的重机枪,丝毫没有人意识到这刺耳的声音并不是哨子声,而是机枪堡中的电话机发出的声音。
这些士兵从没接触过,甚至在今天之前也从未见过什么电话机,睡梦中突然被电话铃声惊醒,一时间茫然无措,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弹药箱上的两部电话机,此刻正在振响的是一台红色电话机,这是滕毓藻的指挥电话。
这台指挥电话,只同刘玉枳和后面的李显策,还有更后面的刘长发那里联通,他们那里都各有一台同样颜色的电话机,专为滕毓藻下达命令或者三人向滕毓藻请示报告使用。
由于没有交换机,这四台电话机其中任何一台拨出去,其它三台都会振响。
一旁的另一部黑色电话,则是刘玉枳用来指挥他一团部队的电话机。
几个跳起身准备接电话的参谋,还是晚了一步,被距离电话最近的参谋处长卫靖海,抢先拿起电话。
卫靖海刚刚通报了姓名,电话中就传来对方的通话声。
这种磁力电话的声音很大,以至于站在行军床旁边正在迅速扎上腰间武装带,同时挂上他的驳壳枪的滕毓藻都听得很清晰。
电话是刘玉枳打来的,刘玉枳在电话中大声说,“卫处长,你立即向大人报告,刚刚《北洋武备学堂》炮台上的观察哨,打来电话,他们报告说,对面紫竹林码头突然增加许多灯光,其中还有很多手电筒的光亮,由于天还没亮,观察哨看不清晰。”
“不过,他们通过望远镜发现,码头上似乎聚集了很多人,我怀疑对面的洋鬼子应该是准备渡河。”
刘玉枳有些兴奋地说,“卫处长,现在如果让咱们的大炮开火估计会炸死炸伤好多洋鬼子。”
滕毓藻走过去,从卫靖海手中接过电话,“玉轩,先不要慌,也不要现在就急着叫醒部队,战士们还过于疲乏,等到情况明确后,再做安排不迟。”
“至于炮击紫竹林码头,暂时还不行,现在你的一切准备都要立足于现有防御阵地,咱们的火炮要用在最关键时刻,明白吗?”
“明白。”刘玉枳态度坚决地回答。
知道李显策也一定在接听电话,滕毓藻又说道,“康年那里也一样,让部队多休息一会,不过警戒哨一定要布置得远一些,一定要保证一团的后方安全。”
“明白。”电话中传来李显策的声音。
“青云那里虽然暂时咱们还不准备炮击对面的紫竹林码头,可现在要做好准备,要再建一两处更近一些的炮兵阵地,一旦咱们攻打对岸的英租界,必定需要炮火压制住联军的火炮。”
滕毓藻的最后一句话,是在叮嘱新任炮兵团长刘长发。
“明白。”刘长发也在电话的一端高声回答。
觉是睡不成了,滕毓藻接过一个参谋递过来的湿毛巾,简单擦了一下脸,拿起望远镜走出机枪堡,来到机枪堡的堡顶。
虽然从他这里看向对岸租界,黑暗中只能影影绰绰看清对面紫竹林码头上有灯光晃动,其它什么也看不清,因为角度的原因,从滕毓藻所在的机枪堡上看过去,就是不宽的白河水面上,也是黑黢黢的一片,可滕毓藻还是有些不死心,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对岸的情况。
不过,结果很让他失望,视野中,除了码头上的灯光更明亮一些外,可因为雾气造成的光晕影响,码头上的还是模糊一片。
虽然看不清对面码头上的情况,但有一点应该是肯定的,那就是对岸的联军要有所行动了,最有可能的,就是联军要过河对他们发起攻击。
站在机枪堡上,在黎明前清凉的晨风吹拂下,让滕毓藻由于突然被电话铃声惊醒,导致还有些昏沉的头脑不由为之一阵清爽。
滕毓藻习惯性地抬起手腕,想看看现在的时间,可手腕上却是空空如也,这不由让他心中一阵苦笑,看来自己还没有彻底适应穿越后的情况啊。
你们的支持,就是醉马的动力!
第40章 联军的炮击
不过自己,还有手下的军官们,倒真的应该尽早每人带上一块手表,即便人手一块怀表也是好的,这对同联军打现代战争十分有必要,至少在步炮协同上,时间观念就是必须严格遵守的。
在这个时候,西方军队还没有步炮协同这个概念,最多也就是沙俄军队稍好一些,他们对于进攻中的炮兵使用已经有一点步炮协同的意思了,可距离真正的协同作战,那还差得远呢。
滕毓藻一直很奇怪,在这个时候,仅就陆军武器方面来说,同几十年后的二战时期相比,相差并不大,至少同三十多年后的抗战时期,中国战场上的中日武器相比,差别不大,甚至可以说,这个时期就是那个时代的翻版。
比如,在枪支上来说,现在西方所使用的步枪几乎都是已经现代化的枪支,后面只是有了一些不大的改进,比如G98,这种步枪,德军在二战时期还有部分在装备;日本人的三十年式步枪,同后世的三八大盖相比,只是多了一个防尘盖。
手枪方面也是如此,抗战时期的手枪打多都已经出现,而且清政府虽然军事作战理念极其故步自封,顽固又落后,可对于先进武器的渴望和追求还是值得大力点赞的,北洋直隶陆军差不多具有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武器,比许多欧洲列强还要先进的武器他们也都有,八国联军的英国指挥官就曾经在他写给国内的报告中提及,此事,甚至他们在打下天津后,在西沽的仓库中就发现了三万多支此时西方最先进的德制G98步枪和上百门大炮以及马克沁重机枪。
甚至武卫军在重机枪方面,也丝毫不比联军逊色,联军中,这个时期的重机枪配置,每个师只有二三十挺,最少的俄军一个师只有十八挺。
就是在火炮方面,除了射程上较近,还有型号口径比较驳杂,其它方面都相差不大。
唯一没有的,只是没有轻机枪和冲锋枪,还有迫击炮、掷弹筒,对了手榴弹也相当于没有。
原本手榴弹在西方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他们甚至还有专门的掷弹兵这个兵种,只不过西方普遍对这种近战武器没有什么兴趣,直到一战时,由于大量进行战壕战,手榴弹才开始兴盛起来。
这个时期,西方主要列强国家的军队都没有装备手榴弹,不过滕毓藻记得好像瑞典现在有一种类似地雷的手榴弹,此外法国人装备了少量毒气手榴弹,在联军中就有。
可是,这时的清军却空有一身好装备,可打起仗来却完全不堪一击,这让滕毓藻很是无奈,也很是不解。
滕毓藻抬头看向东方天空,从明亮的启明星位于天际的位置,滕毓藻估计,现在的时间大致在四点半左右,按照七月天津日出时间大约在五点十分左右来看,再有半个小时,天色就会亮起来,那时联军也就应该开始发起攻击了。
滕毓藻回身对跟随他上到堡顶的两个卫士挥挥手,示意回到机枪堡中。
只不过,滕毓藻的判断出错了,他刚刚回到堡里,那部红色电话就再次响了起来,卫靖海刚拿起电话,话筒中又传出刘玉枳的声音。
“观察哨报告,对岸的联军出动了,大约有超过五十艘的大小船只,正在离开租界,正向我方划来。”
按照小克里斯蒂安的警示,联军今天的进攻应该有炮火支援,现在还没有开始炮击,联军就开始渡河了?
滕毓藻略一思索,就接过电话快速说道,“玉轩,这一次过河来攻击我军的联军部队,很可能是俄军部队,只有沙俄军队在发起进攻前,才会把攻击部队尽可能运到距离发起进攻最近的距离,现在,他们在没有展开炮击情况下,就率先开始运送兵力过河,这很像沙俄的风格。”
“沙俄陆军作战风格粗暴硬朗,极具威胁,你一定要小心。”
滕毓藻继续说道,“还有,联军很快就要发起炮击了,叫醒战士们,除在战壕中留下少量观察哨,其余人全部进入猫耳洞防炮。”
果然,滕毓藻的命令下达不到十分钟,天还没有完全放亮,空中就响起刺耳的炮弹划破空气产生的尖啸声,随既防御阵地后面的树林中就响起猛烈的炮弹爆炸声。
“轰轰轰”,一连串的猛烈爆炸此起彼伏地在身后的树林内爆炸,借助炮弹爆炸产生的火光,可以看清,整片树林被炮弹炸得枝叶横飞,许多碗口粗的树干,甚至被猛烈的爆炸炸断,然后被高高抛起,炸起的碎石泥土更是漫天飞舞,以至于几块碎石都被从机枪堡的进出口抛进来。
看着猛烈的爆炸,卫靖海心有余悸地说,“大人高明,如果留在帐篷里,可就很危险了。”
卫靖海的话,滕毓藻并不以为言,如果他留在帐篷中休息,此时也会早早离开,联军进攻前的炮击不会放过这一片杂树林的,着早在他的预料之中。
一个参谋疑惑地说,“这洋鬼子怎么专炸没人的树林,不炸咱们的战壕啊?”
卫靖海笑着说,“你看看外面的天色,现在才刚刚有些放亮,洋鬼子根本就看不清这边的情况,大人的判断极准,洋鬼子应该以为咱们的部队都在树林内休息呢,所以直接就炮击了那里,估计一会洋鬼子能看清咱们的防线时,就要后悔他们白白浪费了大量炮弹。”
卫靖海的话,让几个参谋都笑了起来。
滕毓藻点头说,“凝波说得对,后面这片树林可以埋伏兵力,这应该是联军早已测好射击诸元的,他们一定以为我们前锋军也会像其它部队一样在树林内宿营,所以提前炮击了那里。”
“不过。”
滕毓藻对几个参谋说道,“你们说说,联军的步兵还没过河,他们就开始展开炮击,他们的意图是什么?”
伱们的支持,就是醉马的动力!
第41章 临战指
“先用猛烈炮火尽可能给我们造成损失,等他们的步兵过河后,就可以更容易击溃我们。”一个参谋抢着用他那一口浓重的陕西口音说。
说话的参谋叫李金昱,陕西临潼人,去年在学堂做教官时,滕毓藻还教过他,很聪明的一个学生,接受新知识很快,这也是滕毓藻点名让他做参谋的原因。
滕毓藻看向卫靖海,卫靖海知道这是滕毓藻在考究他们,同时也是在向他们传授战役指挥技能,想了想说道,“洋鬼子在他们步兵还没登岸就同时发起炮击,除了刚才明光所说的,应该还想摧毁我们可能存在的防御工事,以及掩护他们步兵渡河。”
滕毓藻点头说,“你们判断的都没错,联军在步兵渡河时同时发起炮击,你们说的这几种可能应该都包含在内,如果我们的部队都在树林宿营,遭到突然猛烈炮击后,再想组织部队冲出来,赶到既设阵地准备阻止他们蹬岸,就会有些力不从心,甚至会发生很大混乱。”
滕毓藻接着又说道,“可一般来说,如果要阻击联军渡河,最好的防御点是在河岸边,只要他们的步兵无法蹬岸,我们的阵地就是安全,可我们为什么不在河岸边设置阵地,而是在距离河岸几百米外的树林前设置阵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