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话一出口,载漪、荣禄、王文韶几人忙躬身施礼,“臣等失职,还请太后责罚!”
一直神色茫然的刚毅,见众人躬身施礼请罪,似乎也被惊醒过来,也忙起身,随着众人施礼。
慈禧摆摆手,又是轻轻一叹。
“哀家并没有责备你们的意思,可也总不能把这些你们分内的事情,都让别人来操持吧!这样一来,让朝廷的脸面何在,尔等又情何以堪?”
“所以,哀家以为,咱们也要做些事情,也要给洋人做个姿态。”
慈禧脸色变得有些阴郁,继续缓缓说道,比如,山西巡抚毓贤。”
慈禧突然提起毓贤,这让几人都竖起耳朵。
这一次慈禧不准毓贤前来接驾,缘由并没有说,虽然他们都认为慈禧这是对毓贤有所不满,可却不知道,到底是为了什么,估计毓贤现在应该也是满头雾水地在发懵。
“在对待洋人一事上,毓贤不仅肆意放纵山西义和团打杀洋人,还把山西官府掺和进去,甚至一次就杀了包括妇孺在内的数十名洋人。”
“毓贤一向就有酷吏的名声,只是他这一次做的有些过了,实在是有损朝廷颜面。”
“毓贤此举,不仅让朝廷极为被动,还引发洋人极大愤慨,洋人所说的祸首名单上,就将他列在了前面。”
一提到洋人要追究的的祸首名单,就让载漪感到后背一阵发凉。
列强联军还没打下天津时,就宣布要追究所谓祸首,洋人开出的名单当中,朝中大臣、皇亲勋贵,以及地方官员都在列,人数多达近二百人,其中如庄亲王载勋这样的皇亲,就有十余人。
名单中名列首位的就是慈禧,紧随其后的就是他载漪和他的弟弟辅国公载澜。
其后,首当其冲的,当属他载漪掌管的军机处,刚毅、徐桐、赵书翘、启秀等军机大臣都赫然在列。
而这个山西巡抚毓贤,竟然也挤进了名单的前列,可见洋人对毓贤的痛恨程度。
只是,慈禧现在突然提起这件事,这又是意欲何为呢?
难道,慈禧这是想要借机撤了他们的官职?好撇请她自己?从而求得洋人的谅解?
慈禧并不理会这些人的胡思乱想,目光在几人脸上不住逡巡着说,“你们都不要担心,咱们这朝廷,现在还是大清的朝廷,并不是洋人的朝廷。”
慈禧深吸口气,又说道,“只是,这件事,如果不给洋人一个交代,洋人断不会罢休。”
“虽然毓贤所为,也多有隐情,可洋人必欲杀之而后快,这总是要有个说法的。”
“不过,这件事让哀家感到十分为难,毓贤虽然辜负朝廷信任,可也罪不至死。”
“所以,哀家以为,就将毓贤革去官职,暂时流放XJ,等风头过去,再赦他罪责,你们看如何?”
慈禧的话,让这些都明白,慈禧是要为议和做准备,现在是准备先抛出几个替罪羊了。
“太后饶命!”
刚刚缓过神来的刚毅,在慈禧话音刚落时,就哀嚎一声,然后“噗通”就跪到地上,对着慈禧连连叩首。
载漪虽然也有些心惊肉跳,可还是强忍住心中的惊惧,瞥了跪倒在地上的刚毅一眼,沉默着没出声.
第325章 还有董星五
刚毅跪倒,丧魂落魄地请求慈禧饶命的举动,并不出乎慈禧意料。
这也是慈禧在要提及此事时,有些迟疑的原因。
慈禧在心里暗暗感叹,可脸上却依旧不动声色。
“刚大人请起。”
慈禧淡淡地说道,“虽然是你们一力主战,可哀家也是点了头的,这件事绝不会涉及尔等。”
慈禧没有再理会刚毅,而是继续说道,“只是兹事体大,现在是该有个说法了。”
“奕匡在他的奏折中说,徐桐已经在家中自缢,还有数十大臣被洋人骑兵所杀,启秀下落不明,如果咱们再做个样子,也算给了洋人一个颜面,这样对日后的议和也有莫大好处,双方也才好谈起来。”
在慈禧离开京师时,体仁阁大学士、大学士军机大臣、太子太保徐桐,并没有跟着离京,而是选择了在家中自杀。
徐桐极度“守旧,且恶西学如仇寇”,他的家就住在东交民巷附近,为了表示对洋人的憎恶,他甚至在他家的大门贴上一幅对子:“望洋兴叹;与鬼为邻。”
有些讽刺的是,原本父子说好,一同殉难,甚至徐桐的儿子,官至刑部左侍郎的徐承煜,还宽慰徐桐说。
“父芘拳匪,外人至,必不免,失大臣体。盍殉国?儿当从侍地下耳!”
哪知,徐承煜在抽掉徐桐脚下的凳子后,竟然改了主意,猖狂出逃去追赶慈禧,只不过中途被联军骑兵追上,成了刀下鬼,也算给徐桐出了一口恶气。
而西狩队伍离京后,被洋人骑兵中途追上,随驾大臣们都被冲散,死伤甚众。
从找到的尸体看,大臣们死了八十余人,其中就有许多上了列强要追究的祸首名单的大臣。
至于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的启秀,据说,是被日军骑兵擒获带走了,估计也是凶多吉少。
“还有,董星五指挥所部围攻洋人使馆区,他的部下又杀了日本使馆的书记官,洋人对其也是恨之入骨。”
慈禧的声音继续幽幽地响着,“可董星五一向忠心耿耿,屡建功勋,这样的人,哀家岂能让其多受委屈。”
慈禧口中所说的董星五,就是武卫后军总统董福祥,在围攻东交民巷之前,董福祥的部下,在永定门杀了前去总理事务衙门的日本使馆书记官杉山彬。
其后,又是董福祥的武卫后军,也就是甘军,会同义和团围攻使馆区,有这些事情在,董福祥上了联军的黑名单,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看这样,就让他先避避风头,先将其革职留任,着他带数营亲军回乡,要他择要地防守,武卫后军就由马海晏之子马麒代为统带。”
马海晏是董福祥部下,带病参战,在护送慈禧至宣化时病故,此番把董福祥所遗之位给了他的儿子马麒,应该是慈禧感念马海晏忠勇,所给出的回报。
而说将董福祥革职留任,似乎就是托词了。
既然安排了马麒接手,也就不再可能再让董福祥,顺利回到甘军之中了。
听到慈禧处置董福祥的说辞,载漪心中稍稍安稳一些,慈禧多少还是对董福祥有所回护,没有将事情做绝。
能对董福祥如此,万一滕毓藻维护不了自己,慈禧应该也会对自己手下留情,多少给自己一些照顾。
可就在这时,慈禧一摆头,李莲英已经双手捧着一个卷轴来到载漪身前,这一举动,将载漪吓得一哆嗦,脸色也瞬间变得惨白如纸。
莫非,这是要对自己动手了?
这个可怕的想法一冒出来,载漪就瞬间感到全身无力,膝盖都感到发软,摇摇欲坠的几乎站立不稳。
好在慈禧很快就揭开了谜底,“端郡王,董星五那里,还是要你这个军机处首辅大臣去好生安抚一下,这是皇上赐给他的手书,你把这个交给他,让他安心回乡去吧。”
听了慈禧这句话,载漪那一颗高高悬起的心,才又慢慢放下,暗暗松了口气,定了定神,慢慢展开手中的卷轴。
卷轴上,果然是光绪的手迹,上面写着“他日闻鼙鼓思将帅,舍尔其谁属哉”。
鼙鼓,中国古代军队中用的小鼓,汉以后亦名骑鼓,指代军队或战争。
光绪的手书,自然是受了慈禧的指派才写的,这是要安慰董福祥,让他安心,日后有机会还会启用他。
慈禧再次深吸一口气说道,“有了这份御笔手书,相信董星五能懂得朝廷的一片苦心。”
慈禧似乎终于将压抑在心头的石头搬开,心情似乎轻松了许多,语气也轻柔了起来,只是却带着一股不可置疑的威压说道。
“如果伱们没有异议,就这么定下吧。”
在慈禧示意下,李莲英上前将刚毅扶起来。
慈禧似乎不想在这件事情上再多说,已经转换了话题。
“这件事既然说完了,咱们就再议一议朝廷驻跸之地吧。”
刚刚舒缓下来的载漪,随即又被慈禧的这一句话吓了一跳,忙说道。
“太后,滕兴甫还率军在京城同洋人鏖战未修,太后不宜再远离京师,可否就在太原驻跸?以激励前方将士士气。”
对于去西安,载漪心里是一万个不愿,荣禄做过西安将军多年,到了西安,他这个军机首辅,估计就会被荣禄完全架空了。
再者,西安离滕毓藻和他的前锋军会更远,这会让载漪感觉心中更加没底。
原本看到慈禧勉为其难地处理这些主战派,还有些幸灾乐祸的王文韶,在听到慈禧说起驻跸之事,更加来了精神,对于载漪的话,更是置若罔闻,上前一步说道。
“太后,臣以为,莫不如干脆就迁都。”
王文韶话一出口,载漪就气不打一处来,忍不住再次开口呵斥起来,“糊涂!简直一派胡言!”
然后,载漪脸色涨红地对慈禧说道。
“太后,王文韶此言荒谬至极,戊戌年,康梁逆党就窜唆皇上迁都,最后还是被太后拦下。”
“再者,咸丰爷当年为何最终没有迁都,也是其中牵扯甚大的缘故,还请太后明鉴,当此危局,迁都之意,万不可取。”
第326章 太后是凤
清廷迁都一事,并不是王文韶突发奇想,而是早已有之。
早在当年咸丰时,为躲避英法联军,咸丰不得已狼狈跑到承德,那时就有迁都的建议。
云南学政张锡嵘和恭亲王奕欣二人,就建议迁都关中,而且还是洛阳。
此后当时的湖广总督,也曾建议迁都,甚至咸丰一度动心,并下了两道谕旨做了部署。
只是,此时咸丰心中理想的新都并不是洛阳,而是西安。
最后,由于早早死去,迁都又受到皇亲权贵们的强烈反对,朝廷最终只好作罢。
而在三十五年后,也就是甲午年,北洋惨败,在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听到不仅要赔款两亿两白银,而且还要割让台湾和辽东,群情激愤,上书光绪皇帝,也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
康有为在上书中就明确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四项主张,迁都的想法也就再度被正式提了出来。
这一次,同样遭到了强烈反对,最终依然没成,只不过,这也让慈禧开始动了迁都的心思。
关于迁都何处,争议也不少。
有人主张西安,有人主张太原,还有人主张洛阳,唯有康有为主张迁都上海。
而慈禧比较认可的是洛阳,甚至光绪二十五年,也就是去年,慈禧还给河南巡抚景星下达懿旨,要景星安排河南知府文悌,让他在洛阳勘察地形,修建行宫,以备临幸。
慈禧在给景星的懿旨中说,“近时各国连衡谋我中国,终有难于忍让之时。”
“京师密迩海口,诸军不敢轻言开战,彼得乘势要挟,诸多牵制碍手,近有人奏,洛阳形势完固,欲令尔等借修万寿宫为名,踏看地基,修建行宫一所,预备临幸等因当由。”
文悌是戊戌年因反对新政被光绪罢官,慈禧再次垂帘后,又官复原职的官员,对于慈禧的懿旨哪能不尽心竭力。
经过一番紧张的勘察后,文悌将勘察的“府境形势险要大略,绘画成图六幅,另缮写图说一扣”呈报给慈禧。
这份禀文,实际上就是一份迁都洛阳的“可行性报告”,只是最终不知何故,也不了了之。
慈禧点点头道,“你们说的都在理,原本哀家只是觉得一来山西贫穷,难以供给军需,以及西狩所需用度;二来,山西距离京师过近,一旦滕兴甫从京城撤出,洋人恐怕旦夕可至。”
“如果洋人一路追来,宋祝三等人又守不住娘子关,那时若再想走,恐怕就难了”
“哀家只是想着,咱们去西安,那里会更绝安稳一些。”
“不过,你们既然又提到迁都一说,有件事也就同你们说说,伱们也参详参详。”
已经处理完最棘手、也最不好启口的事情,慈禧的心情不进很平静,甚至还稍稍有些愉悦。
慈禧理了理鬓间落下的发丝,好整以暇地说道,“张香涛给哀家上了一道密折,他告诉哀家,洋人要他给哀家传个话,说是洋人要哀家的銮驾尽快回京,似乎洋人有议和之意,只不过洋人是要在京师谈。”
“张香涛以为,此时万不可回京,那样难免签下城下之盟,莫不如就此迁都,张香涛还说,湖北荆门适于建都,如果朝廷同意,他将全力协助,并称朝廷从此可再不受列强兵锋胁迫,此乃万年之大局。”
虽说张之洞建议在荆门建都,而不是洛阳,这让王文韶略微有些诧异,可王文韶还是说道。
“太后,张香涛心思稠密,他说荆门合适,想必不会差的,臣以为可行。”
“虽说长江上也可通行兵舰,可洋人若是在想要朔江而上威胁朝廷,不仅要深入内陆腹地,长江沿途还有众多险要水道阻隔,再加之江水河道深浅不一,小舰可通,大舰难行,臣以为,那里确是建都的好去处.”
载漪也急不可耐地打断王文韶的话,继续劝阻,“太后,臣还是那句话,不管是哪里,此时万不可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