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此时的毛熊是个大国而华夏是个弱国。
一个大国的机械师怎么能在华夏这个弱国的营长面前丢了面子呢?
尤其费拉德洛夫还是飞行员顾问,一上来就被一个华夏营长教怎么改进飞机……毛熊的脸还要不要了?
这有点像孙尔威初时的心态,不过现在的孙尔威已经是一点脾气都没有了。
王学新不以为意,他继续探头探脑的打量着“拉5”,然后装模作样的说道:“这个机翼中段嘛,我认为应该要调整一下,它应该更长一些。别问我为什么,这只是个人感受……或许我只是看它不顺眼!”
王学新只能这么说,他总不能说这是风洞吹出来的结果吧?
费拉德洛夫也没把这话当作一回事,权当是王学新在胡扯。
但不久后,当一架按王学新的意思生产出来的战机飞在空中时,费拉德洛夫就不这么想了……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因为毛熊在八路军这边开始设厂生产“拉5”。
既然是八路军自行生产,王学新提点意见进行一点小改动那当然是可以的。
那时,费拉德洛夫和毛熊的技术人员是强烈反对,因为他们都认为王学新这是一意孤行的胡乱修改。
费拉德洛夫还生气的说:“这个华夏营长,他以为机翼越长越好吗?那为什么不让机翼再长几十米?”
然而,但王学新改进的战机飞上天空时,所有人就都没声音了。
因为它虽然增加了一些重量,但飞行速度和载重量却比原型机都大了许多。
这个结果让费拉德洛夫和一众毛熊的技术人员都不敢相信。
“他是什么知道这个改进方案的?”费拉德洛夫惊呼:“难道真的就是依靠想像?”
王学新是这么回答的:“不全是依靠想像!我们也有很优秀的飞机设计专家!”
王学新指的是和志民。
他是一个最好的甩锅侠!
第399章 去他妈的军衔
费拉德洛夫只是一个机械师,对王学新提出的这两个建议是否对“拉5”实用还不是很确定,但他相信另一个人肯定知道。
于是,费拉德洛夫与王学新分开后,马上就去找了另一个毛熊顾问雅罗斯拉夫。
雅罗斯拉夫少校虽然是跟后勤部队一块来的,但他却是一个科研人员,同时也是将来协助华夏建立“拉5”生产线的技术人员。
其实“拉5”建立生产线已经没有多少技术上的问题了,因为这款战机已经定型并且在毛熊那进入批量生产程序。
更何况,这种木制的战机十分廉价,主打的就是以数量取胜,就算有些小毛病又如何呢?
比如,雅罗斯拉夫就知道“拉5”的发动机寿命很短……这款战机使用毛熊的M82气冷星型发动机,它只在去年4月份通过50小时的发动机测试。
高层曾对估计它的100小时发动机测试能在去年6月完成,但却因为与汉斯的战争突然爆发,各种设施遭到轰炸接着又紧急转移,因此直到现在也没能完成。
事实上,那只是M82发动机的测试情况而已,实际要比数据显示的要严峻得多。
因为雅罗斯拉夫曾经参与过几台“拉5”发动机的测试:
第一台在运行35小时后活塞损坏无法运行。
第二台运行了48小时出现漏油不得不暂停测试。
第三台虽然运行了70小时大大超过预期……但雅罗斯拉夫明白,那是用了一种作弊的手段:测试条件是在汽缸盖温度只有170度的情况下进行的,实际飞行中飞机的气缸盖温度大约是240度。
简而言之,就是战场上要求“拉5”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飞行,测试时却是在散步的状态计算它能运行多久。
雅罗斯拉夫一直都在为这个问题感到头疼,这样的飞机能在实战中击败敌人吗?
就在这时,费拉德洛夫在门外叫了声报告。
“进来!”雅罗斯拉夫头也没抬。
费拉德洛夫走进办公室后朝雅罗斯拉夫敬了个礼,说:“少校同志,华夏营长来了!”
雅罗斯拉夫只是“嗯”了一声,反问:“你来就是想告诉我这个?”
雅罗斯拉夫并没有把这个华夏营长放在心上,虽然他知道这个华夏营长发明了许多东西。
但是……
飞机这东西不一样,它不是有点小聪明或者有些想像力就能参与的东西,它需要极其严密的论证、实验、试飞和修改。
“不!”费拉德洛夫回答:“他对“拉5”提出了两个改进建议,我觉得应该向您报告!”
雅罗斯拉夫有些怀疑自己听到的了,他抬起头来,带着难以置信的眼光望向费拉德洛夫,说:“上尉同志,这似乎不是你要考虑的范围,你甚至连机械师都算不上,你是个飞行员,我希望你能记得你现在的身份!”
“明白,少校同志!”费拉德洛夫挺身回答。
雅罗斯拉夫以为谈话已经结束了,于是目光再次回到设计图纸上。
可是他等了一会儿,发现费拉德洛夫还站在旁边没有半点离开的意思。
这一回,雅罗斯拉夫眼神里就有些愤怒了:“我想,一定是那个华夏营长给了你什么好处,对吗?”
“不,少校同志!”费拉德洛夫回答:“不过,我还是认为你应该听听他的想法!”
“好吧!”雅罗斯拉夫无奈的摊了下手。
虽然他是个少校,但身为研究人员的他,实际上没有权力指挥像费拉德洛夫这样的飞行员……
毛熊的制度有些奇怪,他们的确有军衔,但战场上却并非完全按军衔指挥。
比如内务部的指挥员原则上就可以指挥得动军衔更高的普通军官。
而像雅罗斯拉夫这样的研究员,他们的军衔更多是一种虚衔,要说实权,当然还是像费拉德洛夫这样直接在一线的指挥官。
因此才会有现在这种状况,表面上费拉德洛夫在向雅罗斯拉夫报告,实际上……这个报告雅罗斯拉夫不听也不行。
费拉德洛夫早就准备好了,他从包里掏出一份“拉5”的图纸摆在雅罗斯拉夫面前,说道:“少校同志,他是这么说的:一,将发动机罩的拼合件全部整合成上下两个开合部份,这样可以尽可能减少表面缝隙同时将缝隙改为横向。”
雅罗斯拉夫听到这个建议心下不由一阵意外,这似乎是个可行的方案,而且要实现并不困难,只是不知道研发人员为什么没有想到这一点……或许是因为紧急投产而考虑得不够思致吧!
这也引起了雅罗斯拉夫的兴趣,他问:“第二个建议呢?”
“加长中段机翼!”费拉德洛夫说:“不过他也说不出理由,他只是觉得……应该加长!”
雅罗斯拉夫摸了摸下巴,被费拉德洛夫这么一说,他也觉得“拉5”的机翼似乎短了点。
而且……
这家伙能提出加长中段机翼就相当不简单。
因为如果要加长机翼的话,中段是最容易的。
前段机翼连着机身,如果要加长的话必定会涉及到机身连接部位的改动。
翼尖则会对飞机的飞行造成很大的影响,轻易不能改动。
只有中段机翼……在这里加长一方面对飞机的整体气动布局没有太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可以实现加长机翼的目的。
显然,如果不是对飞机设计较为内行,根本就不会特指加强“中段机翼”。
想到这里,雅罗斯拉夫就对费拉德洛夫说:“他在哪?我想见见他!”
“在指挥部!”费拉德洛夫回答:“他正在检阅机场的工作。”
在走出办公室的时候,费拉德洛夫还提醒了雅罗斯拉夫一声:“少校同志,您知道的,这个华夏营长在华夏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和身份,比如这个机场实际是由他负责的,所以……”
“我知道,上尉同志!”雅罗斯拉夫翻了翻白眼,用手撇了撇肩膀上的少校军衔,暗骂了声:“去他妈的军衔!”
第400章 改进
王学新的确在检阅机场的工作。
其实王学新用不着太多的检阅,俞平把机场的工作安排得很好,比如机场的燃油仓库、弹药库、飞行员的宿舍、机库、飞行员休息室等等,一个个都布置得井井有条的。
这得归功于俞平这么多年飞行员的经验。
有句话叫“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走路”,因为自己本身就是一名飞行员,知道各种设施都是用来做什么的,哪些设施应该距离机库近哪些应该远才更方便、更安全……这一个个对于机场尤其是军用机场都有讲究。
比如燃油库、弹药库和机库就不能连在一起,否则一旦被敌人轰炸就会引起连锁反应一口气全被炸上天。
但他们距离又不能太远,远了就会增加飞行补给的困难。
就在王学新一边翻看地图、文件一边询问俞平时,费拉德洛夫带着雅罗斯拉夫进来了。
费拉德洛夫进门后向王学新引荐:“营长同志,这位是雅罗斯拉夫少校,他参与过“拉5”的设计,将来也是我们组建“拉5”生产线的技术人员!”
王学新马上起身表示欢迎。
事实上,王学新对雅罗斯拉夫的出现并不意外。
因为刚才他说的那两条建议,已经足以把技术人员引来……如果毛熊有派技术员来的话。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这两条建议还有可能轰动毛熊国内的研究人员并将“拉5”的改进提前。
王学新也曾想过,要不是对毛熊藏一手?
也就是把这些改进的建议藏着揶着只用于八路军对“拉5”的改进,到时就会出现八路军这种外贸版的“拉5”比毛熊自用版的还先进的情况。
但考虑了一番,王学新认为这不现实也没必要。
之所以说“不现实”,是因为“拉5”这款战机是毛熊设计制造的,而且飞行这东西说是一回事,真改动起来又是另一回事,任何一点失误都有可能造成崩溃性灾难。
因此,对“拉5”的改进只能借助毛熊技术员之手,没有其它的办法。
至少,以八路军此时的工业能力,还不具备独自改进“拉5”的能力。
“没必要”则是因为……
八路军的“拉5”要是比毛熊的“拉5”先进又能如何呢?
整个工厂都是毛熊的技术员和研究人员,八路军任何对“拉5”的改进都会传到毛熊国内对其都不是秘密,甚至有可能这些改进会在毛熊那更早实现……毛熊不是傻子,放着更好的方桉不用。
更何况,毛熊战场上少一分压力,汉斯就多一分压力,汉斯多一分压力也就意味着鬼子多一分压力。
间接的,八路军就少一分压力。
两全其美不香吗?
藏着揶着有什么意义?
这也是王学新一开始就对“拉5”提出改进方桉的原因,他不希望八路军的生产线已经建立起来了才发现这要改那要改的,结果折腾了老半天过了大半年才能自己生产飞机。
要改就乘现在……毛熊那的生产线还没运来,改进后直接就在八路军这组建起一条改进版的生产线。
“营长同志!”雅罗斯拉夫开门见山的说道:“我对你的改进方桉很有兴趣,不知道你对这些改进有什么数据支持吗?”
王学新笑了起来:“当然没有,少校!我是第一次见到这种飞机……”
雅罗斯拉夫当然知道王学新是第一次见到“拉5”,因为这是一款还未面世的新型战机。
但雅罗斯拉夫还是不相信,王学新第一眼看到“拉5”就能提出两个似乎可行的改进方桉。
这里用“似乎”,是飞机这东西必须要经过试飞验证,否则都只是“可能”。
不过这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因为这款战机已经是国内上百名研究员和技术员昼夜不停的计算并尽一切努力改进的结果,没想到这么容易就让华夏营长看出了破绽。
“虽然我不确定这些方桉是否正确!”雅罗斯拉夫说:“但我认为它们的确可行,因此,我会把这些方桉上报国内,他们会对这些方桉进行验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