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324节

然而问题是,八路军既然明知道战车没有夜战能力,为什么又在这时候发起进攻?

他们完全可以等到六点左右,在天色将明未明时发起攻击,难道不是更好的选择吗?

而此时却是……

安达二十三掏出怀表看了下时间,凌,距离天亮还有一小时的时间。

带着这个疑惑,安达二十三快步走向指挥部,第一时间就下令:“命令各部派出小分队实施侦察,注意敌人的战车!”

“是!”

命令很快就传达下去。

这也是鬼子与八路军作战比较夸张的一点,大多数部队在遭到进攻尤其是夜里遭到进攻时,他们更多的会选择原地驻防等天亮再说。

但鬼子在华夏战场……不只是对八路军,与顽军作战也是如此。

他们遭到进攻时的第一时间想的是派出小部队侦察,甚至还发起反攻,就算兵力远比对方少。

那意思就是:总算发现敌人主力了,等到天亮再动手,那就太迟了,那时敌人已经跑了吧!

所以,安达二十三这道命令其实是鬼子作战的常态,同时也是安达二十三想搞清楚八路军的主攻方向及战略意图。

过了二十几分钟,各方向的情报就像雪片一样传到安达二十三的指挥部:

东面是敌人骚扰部队,已被我部击退。

西面大概有一个团,正在与敌作战,未发现战车。

北面发现八路军主力,大概有两个团,未发现战车。

南面发现少量部队,遭到八路军“喷进弹”的猛烈轰炸。

安达二十三眼睛一亮。

南面?

猛烈的喷进弹?

不过一看地图上的盐湖,安达二十三就摇了摇头。

不可能,敌人战车绝不可能从这面进攻。

想着安达二十三就问了声:“南面是长竹的第226联队吧,这算怎么回事?猛烈的喷进弹?具体有多猛烈?”

安达二十三猜,这很可能是前线部队在夸大敌人的实力以彰显自己的战功和能力。

这倒是让安达二十三猜对了。

八路军在南面打的喷进弹是单发的那种,也就是偷着运进来随便找个东西架着就点火发射,根本不希望能打着什么。

其目的,是为了用爆炸和火光引开鬼子的视线或遮掩一些声音。

竹田上江明白安达二十三这话的意思,马上打电话一问,结果上竹联队长一调查,还真是这个情况,敌人全部发射的喷进弹只有八枚……

像这种“谎报敌情”的情况在鬼子队伍里其实很常见,安达二十三这是见怪不怪了,所以也没当一回事。

得到确定后,安达二十三就觉得南面可以排除,这里的地形不适合战车作战,也不适合敌人进攻。

如果要安达二十三选的话,他认为很可能是北面,那里有两个团的主力……这说明八路军是真的进攻。

很可能,这两个团只是先头部队,他们需要用一个小时的时间为战车开辟通道,然后在天亮时投入战车部队展开最后的进攻。

想到这,安达二十三就下令:“马上往北面防线派出援兵,并且向军部报告,派出部队围歼八路军!”

此时鬼子在运城一带已经集结了两个师团的兵力,虽然还有一部在追击晋绥军,但围歼八路军两个团的主力还是能做得到的。

命令下达后,安达二十三还骂了声:“情报处的人都应该枪毙,八路军混了这么多人进来,他们却一点都没有察觉!”

也难怪安达二十三会这么说。

此时运城附近已被鬼子控制,确切的说是由宪兵大队和伪军控制……前方作战部队推进,后方宪兵大队带着伪军接手治安。

但是,八路军的战斗一直以来都是混在人群中然后突然发起进攻的,这点对他们来说都是小意思。

何况此时战斗还没结束鬼子立足未稳。

在安达二十三自以为胸有成竹指挥若定的时候,他却不知道王学新已带领着坦克部队借着夜色以及火箭弹和枪声的掩护,顺利的杀到了盐湖边。

第99章 登陆

八路军的这两栖登陆船从严格意义来说不能算是“两栖登陆船”,顶多只能算是登陆船。

它更像是近现代会生活的小资,平时开着车拖着一艘小船到海边,放下了就到海里游玩。

王学新原本也想干脆在后方整一个小拖挂用汽车拖着这船走更方便……这种小拖挂因为轮子小底盘低,下水更容易也更安全。

但考虑一会儿还是放弃了。

原因是有几个方面:

一是一时半会很难找到这种合适的小轮子,就算找到了在三天之内也来不及造这种足够结实的拖挂。

二是路面不合格无法行驶这种小轮拖挂……小轮对地面的要求比较高,应该是硬地而且较为平坦才行,这时代的公路凹凸不平随便也能把这轮子给架空无法行走。

于是为了保险起见,还是用汽车底盘运输更稳妥。

底盘高的问题解决起来其实不难,就是类似坦克上车的方法。

就像现在这样,汽车开到盐湖边时,战士们马上就从在湖边摆上一根根圆木,一直延伸到十几米远的一个平台上。

这个平台是战士们天色入黑后偷偷挖上的,就像挖战壕,只不过高度与汽车底盘相若。

汽车只要放这平台上一倒,登陆船就稍高于地面了(注:两者应该相差原木的高度,否则登陆船就无法推上原木)。

另外,这平台应该是后高前低,因为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斜角,战士们把卡在登陆船上的铁钎一开,不需要多大的力气就将登陆船顺利的推到原木上,接着又缓缓推进河里。

一艘,两艘……

在一声声几不可察的水声中,登陆船接二连三的下水了。

一切都很顺利,至少到目前没有发生任何问题。

接着跟随步兵也一个个跟着上了登陆船。

王学新上的那艘船是载刚子的装甲车的一号船,另外还加了几艘船载上了和尚的侦察连。

之所以要带和尚的侦察连,是因为这个连一直都在练习巷战,装备也是为巷战而设……冲锋机关枪加手榴弹。

而现在的任务就是进入运城与敌人打巷战,所以当然少不了他们。

这也是王学新组建山地连不用侦察连的原因。

当初和尚还跟王学新因此闹了大红脸呢。

和尚在知道王学新要组建山地连却没他的份时,就找到王学新,愣头愣脑的问:“营长,咱侦察连是不是打得不好?”

“很好啊!”王学新回答。

这是实话,侦察连自设立以来就立过不少功,最值得称道的就是配合火箭炮部队炸了鬼子机场。

“那是俺得罪营长了?”和尚又问。

王学新被问得有些莫名其妙的:“我说和尚,你有话快说,别像个婆娘似的拐弯抹角的!”

这时和尚才翻着白眼扬着下巴说道:“营长,您这就不厚道了!要说好兵,哪支部队能比得上俺侦察连?你还要组建山地部队,怎么能没侦察连的份!”

王学新这才明白是为了这事,就笑着摇头说道:“和尚,不是说侦察连不好,但你听过术业有专攻这话没?”

“啥?”一听这话和尚就懵了。

王学新也懒得再跟和尚解释,就说道:“这么说吧,你们是在山下打鬼子,用着冲锋枪加手榴弹打巷战,他们是在山上跋山涉水,我总不能让你们带着绳索和攀岩工具,到有房子的地方去打巷战吧!”

这么说和尚就明白了,这是两种用在不同环境下作战的部队。

现代特种部队有许多是全能的,啥都有要求啥都会,但那都是在长期的训练下才达到的一种效果,而且完全不考虑性价比和时间成本,这时代的八路军可没条件这么玩。

就比如现在,此时要是山地部队与侦察连是同一支特种部队,骆驼岭就少了一支随时准备应对鬼子特工渗透的部队了。

漆黑的夜里到处都是枪声和炮声,还有鬼子打出的照明弹,探照灯也在城头不停的摇晃搜寻着目标……王学新发现登陆艇根本就不需要灯光指引,因为这就给了他们方向。

随着王学新一声令下,登陆船就启动了。

王学新只感觉脚下一阵摇晃,有些重心不稳的感觉……毕竟是临时焊接的船,再加上停着一辆几吨重的装甲车,平衡性不是很好,王学新有些担心它会在湖中翻了。

不过有一点李厂长是对的,挎子的发动机声音比汽车小得多,推动浆叶发出的声响也不大。

接着,在一阵水声中,三十艘载着坦克的登陆艇就缓缓朝对岸开去。

登陆的这段湖面总宽4.3公里……这是炮兵用三角函数的方法测出来的。

为了战役的胜利,王学新尽可能把能确定的一些东西做到极致。

登陆艇的时速大约30公里。

之所以说大约,是因为这登陆艇无法做太多的测试,它只是在河里绕了几圈大概知道最大速度就完事了,而且每艘船就连外形重量都不一样,没法准确计算其速度。

这样计算,大概十几分钟时间就能渡过盐湖。

王学新掏出怀表看了看时间……在漆黑的夜色里前进,船只甚至很难知道是否到达岸边,所以每艘船都要计算时间,快到时减速减少噪音,同时也避免用最高速度一头撞上岸上的石头。

这时在装甲车里的刚子就冒出头来,小声的对王学新说道:“营长,出事了,三号船的发动机故障动不了了!”

船只是通过装甲车和坦克里的电台联系的。

三号船上载着的是一辆指挥车,这艘要是动不了,就意味着有十辆坦克将在没人指挥的状态下作战。

这他娘的,故障还真会找人,谁都不找就找指挥车。

王学新皱了皱眉头,下令:“继续前进!”

“是!”刚子应了声又缩回了脑袋。

王学新从登陆船探出脑袋,迎着习习的凉风看着越来越近,枪炮声也越来越响的运城,心想,成败在此一举了。

如果在湖心被鬼子发现,一通炮火过来,只怕所有人都要沉到盐湖里没法回去了。

第100章 漏洞

登陆作战,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是登陆部队还在水面上的时候。

因此在战场上应对登陆作战才有这样一句话:“将敌人消灭在水面上”。

当然,鹰酱除外。

因为鹰酱在登陆前可以用军舰和飞机将敌人的海岸防线炸个几天几夜,因此,对于鹰酱而言,所有设置在岸边的设施和工事都徒劳。

太平洋战场上,鬼子在后期才认识到这一点,于是才放弃了“将敌人消灭在水面上”的战略,转而放任鹰酱登陆而选择在岛内构筑地道工事与其打消耗战。

此时的鬼子还没有这层认识。

不过八路军也不是鹰酱,没有他们的火力。

因此,要是正儿八经在白天跟鬼子打登陆战的话,八路军这三十艘登陆船几乎就跟找死没啥区别……鬼子只需要一通炮,就能将盐湖炸得乱七八糟,八路军这种抗沉性和稳定性都不行的登陆船,只怕第一时间就会沉了一半。

幸运的是这都没有发生,鬼子依旧在两翼与八路军骚扰部队打得不亦乐乎而对湖面的动静一无所知。

驻守运城南面的是第226联队,联队长上竹大佐此时正在城头拿着望远镜察看敌情。

之前向安达二十三报告遭到八路军喷进炮猛烈轰炸的,其实就是上竹大佐自己……当安达二十三问话时,他才匆忙借口说是部下谎报敌情。

首节 上一节 324/7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