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他娘的”。
对口令时就会出现这情况:
“口令!”
“他娘的!还问老子口令?”
结果潜伏在暗处的鬼子就懵了,这口令到底是啥?
李云龙得到赵刚的认可后,就把这口令的形势进一步深化,然后就出现了一系列有趣的关键词:“滚!”、“忘了”、“你算老几”……
这事传出去后,其它部队也觉得有趣居然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于是竟然成了独立团的一大特色。
后来这奇葩的口令居然还真骗过了鬼子。
鬼子得到口令的方法之一,就是派人潜伏在暗处偷听,以为这种随意的口令是独立团组织分散没有设置口令,于是就大摇大摆的把部队拉上来,结果就是……
估计鬼子指挥官经过这次教训后要气得骂娘:“这些混蛋,怎么能设置这样的口令?哪有一点军人该有的样子!”
最重要的准备还是子弹雷。
独立团也自个办起了制雷工厂。
确切的说不是“工厂”,更应该说是“作坊”。
因为这就是将部队里曾经做过铁匠、木匠的几名战士集中在一起组织战士们利用闲暇时间制雷的手工作坊。
壳八门,有竹筒、有中间挖空的木管,还有直接用绳索捆绑固定的简易版。
更有甚者,猫犊子还发明了一种不需要弹簧的子弹雷。
这种子弹雷的原理,是将子弹与踏板固定在一起,下方固定一枚钉子,当敌人踩上踏板时就会瞬间将子弹踩下撞击钉子,于是“砰”的一声子弹就被击发穿……
不过这种地雷也有其局限性。
比如占地面积过大容易被发现和排除,布雷时间太长不方便,最严重的是还是不够敏感击发率不高(子弹底火必须准确撞击到钉子,偏离一点或是力度不够都不会击发)。
因此只能作为弹簧不足时的补充。
子弹雷的埋设地点八门了,山路旁、小溪里,甚至还埋在悬崖峭壁上。
之所以要埋在峭壁上,是因为之前就吃过几次亏。
李云龙在布雷的时候就说了这么一句话:“那个叫啥山本一木的,他的部队不是能翻山越岭爬上悬崖吗?孔捷还吃过一次亏,老子可不能步这家伙后尘,咱们在悬崖上也埋些雷!”
悬崖上埋雷就比较困难了,原因是峭壁上很少泥土,到处都是有如刀削般的岩石,战士们还得绑在绳索上放下去一个个布雷,既危险效率又低。
王学新看了就对李云龙说道:“团长,你要是这么布雷,全团的战士放出去布一个月,咱们后山的那片悬崖都没法布满吧?”
李云龙其实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他嘴上却不承认,马上就回怼了一句:“谁说要布满了?老子这只是布上几枚,万一要是鬼子触发了能给咱提个醒!”
王学新“哦”了一声,说:“我还说给个更快的方法呢,这么说……我就是瞎操心了!”
说着起身装着要走。
这倒是把李云龙给急的,马上就跟王学新摊了底:“等会儿,你小子有话快说有屁快放,别他娘的抠抠搜搜的!”
“团长,你这不是不需要吗?”
“谁说不需要啦?”李云龙眼睛一瞪:“这一个个往下吊着布雷,你以为好受啊?”
见李云龙真有急了,王学新也就不跟他打哑谜,凑上前说道:“团长,咱们为啥不收集野藤,把子弹雷在野藤上一个个绑着,然后往悬崖上一放……”
李云龙听着立时就愣了。
这话说的是,悬崖上原本就长满了青草灌木,野藤往下一抛就天然隐藏在其中,同时带有弹簧的子弹雷十分敏感,只要轻轻一碰就会触发……这不比吊着人去布雷简单快速得多吗?
接着李云龙就恼了,冲着王学新骂道:“他娘的,有这办法为啥不早说?害老子手心都脱了一层皮!”
原来,李云龙亲自去布了半天的雷,一边抓着绳索摇摇晃晃的一边还要小心翼翼的布设,这滋味的确不好受。
第65章 求援
战斗是在三天后打响的,与往常一样,八路军没做好准备。
不过这是战争的常态,也在王学新的意料之中。
因为鬼子不是傻,他们明知道八路军在做准备,就不可能再耽误时间让八路军做准备。
鬼子的攻势与王学新估计的一样,他们首先是中条山南面进攻……中条山南侧是整道防线的背面,顽军所有工事的设置和朝向都是朝北的,南面显然是防线的弱点。
问题就在于王学新已事先将防线设置成两用的,也就鬼子要是从正面来,防线就正斜面式事,鬼子要是从后面来,战士们只要调转枪口,同一个碉堡同一道防线就变成了反斜面工事。
甚至反斜面工事比正斜面工事还要难打得多。
原因是反斜面工事可以天然的依靠山体屏蔽了鬼子的远程装备。
因此鬼子一进攻就发现碰到了硬钉子,只能派出小部队自丛林中穿插希望打乱八路军的布署。
独立团在中条山北面防线,与南面防线虽说直线距离只有十几公里,但却隔着几重山峰,只能隐隐听到几声“隆隆”的炮声。
不过南线的情况王学新却了如指掌,比如某某高地打退鬼子几次冲锋,某某高地被鬼子包围等等。
这是首长交待的,他是这么对参谋长说的:“咱们身在吕梁山对中条山不熟悉,而且中条山的防御不管是高炮也好、工事也罢,甚至就连部队训练都是小东北整的,他对中条山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咱们应该把整体情况给小东北发一份,万一有什么变化需要小东北协助指挥,到时小东北也有所准备!”
“对!”参谋长想也没想就就应下了:“还有小东北手里的山地连……其它部队虽然把这山地连组织起来了,却不知道该怎么用,现在都眼巴巴的盯着小东北,他如果不知道情况,到时反应速度就跟不上啦!”
于是乎,一个个情报就通过电报发到王学新的营部,陈松勇整理之后再向王学新报告。
不过让王学新头疼的并不是这些,鬼子的进攻早在预料之中,而且鬼子因为“引蛇出洞”的计谋不成功仓促进攻,因此整体士气受到影响,攻势比想像的还要弱一些。
让王学新头疼的是来自运城晋绥军的求援。
楚云飞已经不只一次发报到李云龙那,他说的是挺客气的:“云龙兄,鬼子再次进犯我地,如今我军守运城贵军守中条山,两军唇齿相依,我等应互相支援共抗强敌。运城地处吕梁与中条之间,乃我军防线之门户实为兵家必争之地。我军守运城虽是责无旁贷,然我军一无坦克二缺乏补给,望贵军能为运城提供增援!”
李云龙一听楚云飞这话就明白他是什么意思了,就是想要王学新手里的坦克。
但李云龙又哪会那么容易上当,他回道:“楚兄放心,我李云龙虽是个粗人,但唇亡齿寒的道理还是懂的,运城危急之时我八路军保证前往救援。怕就怕,贵军没打两下就像上回一样丢下运城跑了,那咱们这仗可就没法打喽!”
李云龙虽说平时爱吹牛爱发脾气,但一说到打仗的问题上就挺正经的,因为他明白这事容不得半点马虎。
楚云飞回电:“云龙兄说笑了,上回我军之所以弃城撤军,皆因守运城之关键在于北翼。北翼一失运城便将面临被鬼子包围之窘境。因此,楚某才厚颜向云龙兄求援,希望云龙兄派出坦克部队与我军一并协防北翼,如此你我才有望御敌于防线之外。”
应该说楚云飞说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至少在李云龙眼里看起来是有道理。
上一回运城之所以不守而走,一是因为顽军驻守的中条山防线陷入混乱不过几天时间就兵败如山倒,二是因为楚云飞358团驻守的北翼防线被鬼子突破。
运城背靠中条山,如果中条山防丝崩溃就意味着南面被阻,东面是鬼子,北面防线又被突破,于是就只剩下西面的后勤补给线……这要是不撤就只有被鬼子围死,连逃跑的希望都没了。
现在依旧是鬼子打运城。
站在楚云飞……更确切的说是阎老西的角度去考虑,他们不认为八路军能在鬼子两面夹击的情况下守住中条山。
既然如此,就一定要守住运城北翼与吕梁山连成一线运城才有生机。
同时,只要运城守住,鬼子通往中条山的补给线路才无法畅通,时间一久鬼子在中条山的攻势也会减弱……于是运城才是重中之重,于是运城北翼才不得有失。
这其实也是阎老西心里打的算盘。
当初,阎老西何尝又不知道八路军愿意把整个运城让给晋绥军是希望将晋绥军推到台前!
然而,一方面是阎老西出于保持晋绥军独立性的战略需求使其无法拒绝运城,另一方面则是阎老西知道运城关系到中条山的防御,八路军无法坐视不理。
阎老西是这么跟楚云飞说的:“鬼子真要打来了,咱们就向八路军求援,八路军还敢不援?”
楚云飞一听觉得也对,唇亡齿寒的事,运城要是丢了接下来遭殃的就是中条山防线……鬼子大批补给和兵力可以通过火车运输直抵中条山整个正面,那压力可不是运城在时可以比的。
所以,八路军是不得不援。
到时谁划算还不一定呢!
李云龙考虑到这一点,就给王学新打了个电话:“我说小东北,楚云飞的意思是,需要坦克部队协防运城,你怎么看?”
王学新想也没想就回绝了:“团长,坦克不是用来守防线的。要是用坦克守防线,那就跟大炮和碉堡没啥区别!”
“是吗?”李云龙对坦克战不是很了解,于是反问了声:“可是鬼子会用坦克撕开晋绥军的防线,而他们却缺乏反坦克装备……”
“可以派我们的火箭筒部队增援!”王学新回答:“或者再支援一批火箭筒给晋绥军,至于坦克部队,我知道什么时候用!”
这么一来李云龙那就没声音了。
其实李云龙心里服气,因为他对坦克这玩意是一窍不通。
第66章 互信
结果李云龙这边刚说服了,没过多久首长那边又发电报来了。
这也是中条山与吕梁山之间联系不便的地方。
在吕梁山内部,电话线在山区间牵来牵去也只是时间和成本的问题,但要是想把电话线从吕梁山腹地牵到中条山……那就不只是成本问题了,中间要跨过一段平原地区,随便几个鬼子间谍和特务都能把这电话线剪了。
所以牵电话线不太现实,互相之间联系还是依靠电台发报。
“王营长!”首长在电报里说道:“坦克部队是什么情况?阎老西都把状告到我这里来了,说你和你们团长搞阴奉阳违的那一套保存实力,不准备把坦克派出去协防运城?”
原来,阎老西对李云龙免费增援给晋绥军的一百具新型火箭筒且每具火箭筒配弹十发还派出军事顾问并不满意……要知道八路军并不宽裕,增援一百具火箭筒已经不算少了。
但阎老西在没有安全感的情况下总以为八路军是在坑他……这其实也是因为两军缺乏互信,八路军一直以来都有合作的诚意,但却阻止不了别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此时的阎老西就是认准了八路军不派出坦克部队就是要“保存实力”把晋绥军推在前头当盾牌使。
于是想了想,阎老西就怒气冲冲的给首长发了一封质问的电报。
首长和参谋长一讨论,他们也不太懂坦克战术……参谋长虽说是毛熊那留学回来的,但毛熊自个都没能把坦克战术整明白,还大批量的把坦克分散在步兵中使用,参谋长当然对坦克战术也没多大概念。
再加上李云龙一向“护短”,因此他们第一时间的想法是阎老西说的可能真是对的,李云龙和小东北的确是为了保存实力而不派坦克部队增援。
“这可不行啊!”参谋长说:“这不只是运城这个要点的问题,更是八路军和晋绥军是否能精诚合作的问题,如果一开始就各怀异心,这场仗打起来……只怕就危险了!”
首长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于是就把电报直接发到王学新这问问是什么情况。
王学新其实有自己的苦处,他在这件事上也是左右不是人。
这会儿首长问起了,他就详细的跟首长解释道:
“首长,咱们这其实没有‘保存实力"的想法,只要能一块打鬼子,跟谁都是同志!”
“问题是这坦克真不能这么用!”
“首先,咱火炮比不上鬼子,加上晋绥军也比不上,要是把坦克往前线一摆,敌人火炮一片覆盖就完了!”
“其次,战场上有种说法叫‘攻大于守",运城北翼虽说只有几十里,但咱们坦克却也只几辆!”
“要是把这些坦克用于防守,到时该守哪?平均每里防线摆一辆?”
“反观鬼子是进攻一方,他们可以把坦克集中在一点突破!”
“那不就成了集中打分散了吗?到时几十辆坦克围着咱们一辆坦克打,就算T34再怎么皮糙肉厚也顶不住!”
首长和参谋长看着这些回电不由双双点头表示同意。
参谋长对此感触尤为深刻,从毛熊那留学回来的他一直都在观注毛熊战场,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些战术。
此时看了王学新说的话,就赞同道:“这些分析很有道理,毛熊在面对汉斯的战争中就是犯这样的错误,毛熊始终强调防守而且一直都是在用坦克防御,结果其先进的坦克而且总数更多,却在前线无谓的被敌人炮兵和成群的敌人坦克围攻,我们不能犯这个错误!”
首长却对王学新的能力感到吃惊,他说:“这个小东北,有两手嘛!坦克战术也了解得这么透彻,看来咱们是无意间用对人喽!”
“那还用说!”参谋长笑着回答:“这家伙是全能的,啥都会,而且战术还很超前,都不知道他是从哪学的!”
说着首长和参谋长就相视而笑。
接着首长就有些为难了,然后问了声:“要是不能这么打,那应该怎么打?难道……任由鬼子突破北翼包围运城?如果是这样,鬼子就会沿着运城西进切断吕梁山与中条山的联系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