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尔威思考了一会儿,又给了一个保守的回复:“我可以把你这个想法转告他们,不过我认为你不要抱太大的希望。我是说,如果它对我们的军队没用的话,我们不会专门为了贵军的需求而研发这款装备!”
“没问题!”王学新很有信心的点了点头。
鹰酱要是没用才怪,太平洋岛屿上复杂的地形以及防空并为步兵提供火力,还不都是这玩意干的?
乘着现在滇缅公路还没被封锁,早点把这个短板补上!
第9章 专业
佩里斯上校是鹰酱国防科技及研究局的科长,他负责防空方向的装备研发……这是鹰酱军备研发的特色,他们一向认为专业的事就要由专业人员做,这样才能做得比别人更出色,因此鹰酱的研究科目分得很细。
一直以来佩里斯上校也坚信这一点,但今天却让他感到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华夏的一名普通军官,据说只是个营长,提出了一个比他们这些专业人士专业得多的概念……近炸引信。
此时佩里斯上校的研究所已忙成一团,下属研究员正在紧急搜集资料并拟定新型高射炮炮弹的研发团队……很明显,这种引信需要雷达和炮弹设计两方面的人才合作研发。
助手戴维斯匆匆赶来,说:“上校,许多人认为这方案并不现实,我们还没做到雷达小型化,现在却要将其塞进炮弹的引信!何况雷达成本高昂,这样生产出来的炮弹造价很可能是普通炮弹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我知道它造价更高,少校!”佩里斯一边迅速签署着文件一边打断了戴维斯的话:“但这仅仅只是造价的问题?你以为它的造价是普通炮弹的十几倍,就意味着我们可以用十几枚普通炮弹取代它?”
佩里斯将签好的文件递回给副官,抬头对戴维斯说道:“不,戴维斯!你还要考虑到战场上的时间损失,普通炮弹的命中率只有两千分之一,如果这种炮弹能将命中率提高到一千分之一,就意味着我们成功了。因为我们的军舰很可能还没打出两千发炮弹就被敌人飞机的炸弹击中了,但我们用了这种引信后却有时间打出一千发炮弹把它炸成碎片!”
说着佩里斯走近了一步直视戴维斯的眼睛:“现在,你再试着计算一下成本然后告诉我答案!”
(注:实测近炸引信的命中率提高了四倍,也就是平均500发炮弹能有一发命中)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佩里斯说的对,战场上时间远比炮弹的成本重要得多,尤其是防空炮弹。因为敌人飞机轰炸的往往是有价值的目标,这时的时间就妥妥的代表着生命和财富,其价值要远高于炮弹。
佩里斯甚至认为,如果鹰酱早些研发出这种炮弹,亚利桑那号战列舰就不会在珍珠港被鬼子击沉,就不会有那三千多人的伤亡。
但是,就像所有超前的装备都会有人提出质疑声一样,这款创意十足的新型炮弹也有许多人反对,他们认为炮弹就应该是一种数量化的东西,与其耗费大量资金研发这种炮弹,不如为防空部队多配几门炮或者训练炮手的素质。
佩里斯轻轻摇了下头,暗道这群目光短浅的家伙,连华夏八路军的一个营长都不如。
戴维斯似乎被佩里斯这番话给说服了,不过他推了推眼镜又问:“那么,雷达小型化的问题……”
“告诉我,戴维斯!”佩里斯再次打断戴维斯的话:“一发炮弹射向目标需要多少时间?”
戴维斯愣了下,回答:“我不确定,上校!半分钟,或者一分钟!”
戴维斯是以高炮初速和射程估算的,比如M1高射炮,射程19公里初速823米/秒,很容易得出炮弹飞完射程只需要23秒。
但因为这是初速,它在空中飞行时受空气阻力的影响速度会逐渐变慢,于是大概需要半分多钟。
佩里斯又问:“那么,高射炮的杀伤半径是多少?”
“三十米左右!”戴维斯回答。
(注:弹片对人的杀伤半径与对战机的杀伤半径不一样,弹片米外对人都有杀伤力,大口径的炮弹的杀伤半径甚至能到百米之外,但对战机并非如此。不过也不一定,比如高射炮在战机前方爆炸,弹片与战机相向而行威力就会大得多)
佩里斯点了点头:“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的这个雷达,它只需要工作一分钟左右,且功率大概能探测一百米……”
“一百米?”戴维斯吃惊的问:“为什么是一百米?”
工作一分钟他能理解,但如果只能探测到一百米……
“你这个傻瓜!”佩里斯解释道:“它不需要射出炮膛那一刻就捕捉到目标,我们的高射炮会朝目标发射许多炮弹,这些炮弹有些能进入敌机百米范围有些不能。凡是超过百米的,就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它炸与不炸都不能对敌机构成威胁,但炮弹一旦进入百米范围,引信雷达就能发挥作用,明白我的意思吗?”
戴维斯这下是彻底明白了,引信雷达的探测距离的确只需要一百米,因为它发射出去后实际上是在搜索是否有目标进入自身一百米范围而不是在十几公里外锁定目标……如果像普通雷达一样要求十几公里外探测目标,这就不可能小到能塞进引信。
所以,这种雷达只需要工作一分钟,探测距离又只需要一百米,小型化的确不是难事。
“当然!”最后佩里斯又补充了一句:“它应该要有自爆功能!”
戴维斯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万一始终没有目标进入其一百米范围而导致其未成功引爆,炮弹就有可能落回地面被敌人获得,这是军方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佩里斯最后下了结论:“不要再在这个问题上浪费时间,我们需要的是把这东西造出来,越快越好!”
“是,上校!”戴维斯回答。
这时,一个通讯兵拿着电报上前报告道:“上校,华夏转来的电报,他们要求改装一种装在坦克底盘上的博福斯!威尔逊上尉想知道这种装备对我们是否有意义!”
佩里斯接过电报瞄了一眼,在脑海里想像着这种装备的同时,嘴里自言自语的说着:“装在坦克底盘上的博福斯?有意思!”
接着它突然想到了什么,打开地图再对照着情报标出鬼子的进攻点,然后就抬起头来说道:“上帝,这同时也是我们需要的装备!他居然想到我们前面了!这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
第10章 需求
佩里斯马上召开了一次关于为博福斯加装坦克底盘的研讨会。
“我们需要这种武器!”佩里斯说:“而且刻不容缓!”
然而戴维斯依旧站在对立面,而且他的反对观点与威尔逊十分相似。
“上校!”戴维斯说:“高射炮只能是半开放式的,它在战场生存能力不能满足士兵的要求。如果我们这么干,完全可以造出一辆坦克送上战场,很明显,坦克在战场上会更有用!”
戴维斯有过入伍的经历,比较迷信封闭式炮塔,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为步兵提供更好的防护,否则,一发迫击炮炮弹或是掷弹筒都能将它炸成碎片。
然而,防空就必然要求半开放,因为炮手要求有良好的视野和对外感知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打下从头顶高速掠过的飞机。
戴维斯认为这极其可笑,能做成坦克的全封闭炮塔却做成半开放式,耗费差不多的资金生存能力却比坦克差得多……这种装备研发出来到底有什么意义?
想到这,戴维斯又补充道:“上校,我们或许应该要听听军方的意见。我们研发的目的是给前线的士兵使用,要根据他们的需求做决定,如果他们不愿意使用或不需要使用,就意味着巨大的浪费!”
佩里斯想了想,就回答:“我基本赞同你的意见,少校。但如果这是一款目前没有的装备,士兵根本就不知道它的存在,更不知道自己是否需要它,那么我们是否该生产出来让他们用一用?”
戴维斯无言以对,许多装备的确是这样,比如近炸引信也是如此,这东西甚至作为机密在开发,前线士兵当然不知道,但这并不影响它的研发。
“我说说我们需要这款装备的理由!”佩里斯朝站在旁边的副官扬了扬头。
副官会意,打开投影仪并关上灯,坐议室另一面马上就投影出一幅画着红圈的大地图。
“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是什么。”佩里斯说:“这是鬼子的进攻态势,你们瞧,他们依靠海空军的优势在太平洋上一个接一个的占领岛屿。占领岛屿之后就在上面修建机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佩里斯端过咖啡喝了一口,接着往下说:“鬼子的零式战机最大航程2222公里,如果是挂载副油箱的话,能飞3350公里。换而言之,只要鬼子在太平洋上占领一座岛屿并成功的在岛上修建了机场,这岛屿周边一千公里的范围内就都是鬼子的控制区,我们的军舰和飞机全都无法靠近,这相当于被鬼子切断了我军在太平洋上的交通!”
这不需要太多的解释,鹰酱军官都知道这些,毕竟鹰酱一直以来就是朝这方向努力。
“因此!”佩里斯接着说道:“虽然现在我军大多与鬼子海战,但除非我们认输,否则将来不可避免的会跟敌人争夺这些岛屿。先生们,当我们的陆军登陆这些岛屿时,你让他们拿什么防空?机枪?博福斯?或者是M1高射炮?”
会议室里的众人全都沉默了。
机枪防空是属于寥胜于无的那种,火力差射程近,几乎无法对战机构成威胁。
博福斯和M1或许可以,但它们的重量摆在那,登陆时需要码头或是吊运才能上岸,还需要在岛屿复杂的地形上清场架设,这些对炮兵是极不友好的挑战。更严重的还是敌我陆军在岛上厮杀,防空火力极易遭到敌人步兵和炮兵的攻击。
佩里斯端着咖啡往椅子上一靠,轻松的说道:“但如果我们能把博福斯装到坦克底盘上,所有的问题就都解决了。我们可以用登陆艇直接把它运上岸,坦克底盘决定了它有极强的越野能力,一停稳就能为步兵提供空中和地面掩护……我们有拒绝这款装备的理由吗?它简直就是为我们今后的登岛作战准备的!”
会议室里立时就没了声音,因为没有人能反驳佩里斯的观点。
佩里斯眼睛盯着投影出来地图,若有所思的说道:“我们知道,武器装备通常滞后于战争,因为它往往是士兵们在战场上发现自己需要什么并向我们反馈,然后我们才根据这些需求立项研发,但这样一来至少会滞后几个月甚至几年,其结果就是有许多士兵在这段时间因为装备问题而无谓的牺牲在战场上。”
说着佩里斯起身面向参会人员,说:“所以,我们为什么不尝试一下超前研发?这装备或许现在没用,但有一天当我们与敌人争夺岛屿时……我们如果能在士兵们需要时马上把这装备送到他们手里,士兵们就会惊呼‘哇哦,这东西太棒了!",你们说是吗?”
原本并不上心的研究员听完佩里斯的一番分析后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佩里斯的分析和预测合情合理,除非鹰酱被鬼子打得亡国,否则这款装备肯定用得上。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提前研发做好准备非得火烧眉毛了才研发!
这时通讯兵又送来一封电报,依旧是华夏转来的。
佩里斯看了一眼,然后就感叹的点着头:“先生们,除了我刚才说的外,你们可以查查鬼子坦克的资料,我们这款装在坦克底盘上的博福斯,很可能可以击穿大多数鬼子坦克!”
会议室再次轰动起来,如果是这样,这款装备毫无疑问能在将来的战场上发挥大作用。
佩里斯想,这应该不是华夏八路军营长有意为之,而是鹰酱与华夏有同一个敌人,华夏在与敌人作战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需求,这些需求至少部份可以移植到鹰酱的军队上。
想到这,佩里斯就把戴维斯叫到跟前,说:“我需要有人去一趟华夏,一方面是更好与他们沟通,另一方面我不希望漏掉他们的创意,任何一个。”
“为什么是我?”戴维斯有些不太愿意。
戴维斯虽然对华夏了解不多,但知道那里十分落后。
“因为你需要这样的煅炼!”佩里斯回答:“去看看真正的战争,真正的需求,以及他们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需求!”
第11章 两用防线
戴维斯是几天后跟着运送物资的运输机赶到华夏的。
这其中几经周折,先是赶到三哥……此时华夏远征军已经赶往缅甸与英军一同保卫滇缅公路,而日不落帝国又因为非洲战场疲于应对隆美尔而无暇它顾,因此只能依靠鹰酱在三哥那主持大局。
然后再从三哥那搭乘飞机飞往重庆,再转机到西安最后才赶到运城。
孙尔威已经提前告知王学新鹰酱那会派人来了。
对此王学新还有奇怪,问孙尔威:“你们在华夏的人已经够多了不是吗?有斯金奈的研发团队,还有你这个‘记者",还需要派别人来?”
孙尔威解释道:“是这样的,因为我们知道你们最近有防空需求,并且不远的将来还会运送一批防空装备到这里,那么我们当然需要派一些顾问来帮助你们熟悉装备!”
王学新“哦”了一声,心下有些奇怪,自己买了那些高射炮其实不需要什么顾问,因为基本是把它们当作固定炮台使用,只要会开炮就差不多了。
何况防空炮用起来都差不多,毛熊的防空炮会用鹰酱的防空炮当然也会用。
不过想了想,要派就派吧,多几个顾问指点指点又没什么坏处,根据地这里条件艰苦而且随时有生命危险,人家肯来就不错了。
后来王学新才知道,孙尔威这其实是把考察说成是对八路军的帮助了。
鹰酱那边告一段落,王学新又把目光转到中条山防线上。
中条山防线原本没什么需要关心的,只需要按顽军构筑好的防线筑防就可以。
但李云龙却认为这还不够。
这天李云龙找到了王学新,面色凝重的对王学新说道:“小东北,虽然别人都说这中条山防线没有安全问题,一个个乐得咧着嘴笑,可我这心里就是不踏实!”
王学新点了点头,他其实也有同样的感觉。
接着李云龙就对着地图说道:“你看这中条山,虽然长有一百多公里,但宽只有十几公里,最窄处还不到十公里,而南面还有鬼子的几个师团!这几个师团虽说是在黄河与顽军对峙,但谁知道他们会不会从背后捅咱们一刀?”
这的确是此时中条山防线的问题。
中条山防线所有工事都是面向北面的,而偏偏鬼子却在南面。
这要是鬼子从后方突袭,那是不是意味着所有工事都不起作用了?
八路军能倚仗的一点,就是鬼子不擅长在山区作战……不过其实并不是不擅长,而是鬼子在山区作战优势锐减伤亡很大,其实鬼子要是正儿八经的打起山地仗来,依旧比八路军强。
王学新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如果同时要防南面的鬼子,就意味着八路军要在中条山上同时构筑南北两条防线,这可是一百多公里的防线,只防一面兵力都不够了,还要防两面……
王学新想了想,就说道:“团长,这问题我觉得好办,咱们只需要把工事稍微改改就成!”
“什么意思?”李云龙有些不解。
王学新指着地图解释道:“团长您看,顽军构筑的防线都在正斜面,那什么碉堡、战壕等等,都是面向北面的,咱们其实更需要的是反斜面工事……”
李云龙“哦”了一声:“你的意思是说,咱们把这防线改成正反两用?”
“就是这意思!”王学新点头道:“鬼子要是从北面来,咱们就用顽军的战术跟他们打,鬼子要是从南面来,咱们就用反斜面用自个的战术打,正斜面工事改成反斜面工事并不难,需要的只是些小改动!”
李云龙愣了下,然后就“嘿嘿嘿”的笑了起来:“这话在理,碉堡后方的门,咱们可以用沙袋堆成射孔,战壕修一修,反方向也能看到敌人保证视线良好,另外还要一边高一边低,跟反斜面工事整得一样,可不就是两用喽,好主意!”
“然后再挖一些坑道!”王学新补充道:“顽军的宿舍虽然住着舒服,但兵力过于集中打起仗来不方便!然后在南面布上铁丝网、地雷等等,鬼子从哪面来都不怕!”
“对对对!”李云龙赞道:“还是你有办法,这事回头我跟首长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