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不要脸发挥到了极致。
完全没有所谓的华夏礼仪。
但对于一名外交人员而言,这或许是最没用的东西。
个人的脸面和国家的荣辱以及好处而言又算得了什么呢。
最终在双方经过了两天时间的商谈之后。
苏东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条约当中规定,毛熊不得在远东地区布置超过35万人的兵力。
双方在五年内不能以任何方式发起任何战争或者冲突。
如果发生利益冲突,将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进行解决。
而且如果条约一方和任何第三方国家交战,另一条约签署国不得以任何方式给第三国任何支持。
这个条约既解决了毛熊在远东布置重兵,给东北边境造成军事压力的问题。
又能让东北在接下来五年的发展当中,不会遭受到毛熊的威胁。
为他争取到了五年发展的宝贵时光。
当然毛熊这边对于这个条约的签订也是松了一口气。
01 他们的想法和张学铭这边也相差不多。
在未来的五年内,至少可以保证东北不会对他们的远东地区动手。
而他们则可以安心的发展科技,研制出能够对付东北军的武器装备。
以他们的国力,到那个时候再来报仇也并不晚。
当然张学铭对于这一纸协议并不信任。
这完全就是一张废纸而已。
需要的时候可以拿起来,不需要的时候直接撕掉就行了。
对于双方而言都是如此。
但有这张纸的存在,至少可以束缚一下对方。
毕竟撕毁协议的话,在国际上的名声可不怎么好听,而且很容易失去其他国家的信任。
所以不是必要时刻,双方都是不会随意撕毁协议的。
经过了为期五天的和平谈判之后。
双方终于在所有条件上达成了共识。
这也意味着这场边境冲突已经结束了。
东北边防军的部队也已经在陆续撤离赤塔。
空军也停止了一切作战行动。
不过任然保持着一定密度的侦查行动。
以防他们在搞什么小动作。
同时东北军政委员会发言人也对外公布了关于此次和谈相关细则。
甚至公布了所有可公开的条件。
仅仅半个月的时间。
这场世界瞩目的战争不仅结束了。
而且双方还达成了和谈。
这是让人难以置信的。
而关于这场战争的细节。
除了德意志之外。
其他的势力或者列强对此并不清楚。
在郑耀先的打击之后,各国在东北的情报能力多弱了很多。
想要得到关于这场战争的消息。
只能等待着东北这边放出消息。
不然他们从哪里知道?
而德意志这边也因为签署了保密协议的原因。
所以他们也并没有透露任何消息出去。
故而各国才会对这个消息感觉到愕然。
而当他们看到这些和谈的条件之时,不由得目瞪口呆。
不列颠公使贾德干更是用力的揉了揉眼睛。
眼中尽是难以置信的神色。
第一条还算正常。
赔付27年至现今中东铁路经营所得,同时还需要赔付相应的利息。
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的出来。
这次东北边防军和毛熊在作战当中是占据了一定上风的。
不然除非毛熊傻啦吧唧,才会答应这种条件。
这倒是让他很意外。
而当他看到第二条的时候,就有些震惊了。
毛熊方面用八千万大洋赎回几万俘虏。
一个俘虏价值好几千大洋?
什么时候毛熊这么大方了吗?
不,这肯定不是赎金这个简单。
而是以赎金为名义的战争赔款。
不然得话数额不可能会如此之高。
毕竟这笔钱放到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战争赔款。
这只有在战场当中处于很大的劣势才会签订这种条件还换取和平。
这战争到底打成什么样才会让这头过从未低过头的毛熊都罕见的低头了?
而接下来便是苏东互不侵犯条约。
这个条约看起来是如此的不可思议。
限定了毛熊在远东方面的驻军,只能驻军35万人以内。
而对于东北这边却没有任何的限制。
带着震惊接着往下看去。
他在这些条件当中发现了一个共同点。
清一色都是东北提出来的条件,没有一条是毛熊这边提出来的。
无条件!!!
贾德干的脑海当中马上就浮现出了这三个字。
这像极了一战结束之时的凡尔赛条约。
无条件和谈。
这场战争到底得糜烂成什么样子才能让毛熊答应如此屈辱的谈判方式。
东北地区是在远东地区最适合遏制毛熊扩张和发展的对象。
尽管震惊于东北边防军强大的实力。
但同时也认为毛熊的实力变弱了。
所以也并未对东北军的实力太过拔高。
他们再强,遇到不列颠帝国的海军也只能俯首称臣。
对于日不落帝国的实力,他自己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更何930况他们也需要和东北军保持良好的关系。
用于维护他们在国内的利益。
金陵的常委员长又开始慌了。
而且这次他是真的慌了。
他没有想到这次双方的战争结束的居然这么快。
这头庞大的北极熊已经弱成这样了?
东北军虽强,但也不至于在战争当中具有碾压性优势吧。
而且这签订的条约又是什么玩意?
合着这场战争,东北方面并没有损失什么。
毛熊这边反而是被打服了。
东北军东部的倭国也被打的龟缩在朝藓半岛不敢有任何动作。
现在北部的毛熊也给他们打服了。
而且还签订了这个所谓的五年互不侵犯条约。
西边的话他们就更加没有对手了。
阎老西连他都打不过,更别说是东北军了。
那是不是意味着接下来东北军将会挥师南下来对付他了。
毕竟外敌都已经收拾掉了。
最大的目标不就是他了吗?
而且他有着很深的预感,东北军下一个动手的目标肯定是他。
所以常委员长才会这么慌。
不过他猜测的并没有错。
张学铭的下一阶段的战略目标的确是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