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跟人家打听你,都说你沈耘搞事情的本事跟带兵打仗的本事一样,我还以为人家跟你有什么深仇大恨。没想到了,你到咱们学院才几天,相继搞出来的事情还真是印证了这句话。”
“不声不响就放了颗大卫星,还不让学院知道。小沈啊,你这样做可不厚道啊。”
从公共场合的“沈耘同志”,到私底下两人之间对话直接叫“小沈”,高航对沈耘的称谓,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那短短两个字中流露的赞赏和看重,充分说明高航并没有为沈耘还摸不着头脑的“大卫星”生气。
沈耘可不能让自家院长误以为自己人在曹营心在汉,听完高航的调侃,匆忙解释:
“院长,这事儿您可能搞错了。这段时间我一直都在学院,连家都没回过。电子通讯也基本就是跟家人聊聊天,根本不可能搞出什么事情来啊?”
这番急切的解释根本没有让高航收起笑容。
反倒是原本还坐在升降椅上的高航忽然起身,踱着步子来到沈耘面前。
“你慌张个什么,又不是什么坏事。今天有好几个研究所的宝贝研究员来了咱们院里,这会儿正在技术研究所跟刘所长会谈呢。我叫你来啊,就是提醒你做好心理准备,人家指名道姓要找你。”
事实上就连高航都只是大体清楚了来龙去脉,就知道沈耘写了一篇论文就把这么多“神仙”给招来了。至于论文内容是什么,刘所长到刚才都没同意给他。
他高航虽然管着装甲兵学院的上上下下,但刘所不卖他面子,他也照样无可奈何。
谁让人家军衔跟他一样高,资历却深到他无法企及。
沈耘愣住了。
他完全没有想到,论文送到刘所手里这才几天,没想到居然就招来了这么多人。沈耘虽然对自己的研究成果非常自信,但高航都说是其他研究员的宝贝研究员了,那肯定都是些在军事理论方面的学科带头人。
这种资格可是国家直接评定的,跟研究所和挂靠的单位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面对这样一群人,自己到时候会迎来怎样的对待,沈耘倒是忽然有些期待了。
见提醒了沈耘,高航也没给沈耘太多思考的时间:
“听老刘说啊,你那个论文还相当厉害。那些研究员们嚷嚷着要你给他们做个小范围的报告,为了让你有充分的准备啊,我把时间定在下午三点。”
高航这一手着实做的漂亮。
那些研究员见猎心喜,高航却不愿因为沈耘准备不充分把这么大一件好事给耽误了。距离下午三点钟足足有五个半小时,做一个详细的讲义和演示文稿基本上没问题了。
沈耘感激地点点头:“太谢谢院长了,要不是您争取这些时间,我都感觉没办法伺候这些业界大拿了。那您先忙着,我去准备准备?”
看高航乐呵呵地点头,沈耘抬手再是一礼,而后匆匆前往自己的宿舍。
送出去的那篇论文本来就是他准备的一整套军事理论的其中一个部分,前瞻性和科学性是不用多说的,可行性甚至也通过合成营这种方式进行过验证。可以说,大部分内容是可以让所有人心服口服的。
但沈耘看重的不是这个大部分,而是小部分掺杂着一种新的作战思想的内容。
本来就是试水的内容,沈耘迫切地想要知道,这些前来的研究员们到底注意到的是什么方面的内容。如果只是协同作战这个一个命题,那沈耘并没有太多期待。但如果是其他,沈耘还真想听听他们怎么说。
带着这样的思想,沈耘从自己的文件柜里找出自己写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收集并使用过的资料,于此同时,在论文中没有提及的一些详细的东西,也被沈耘逐一翻出来。
当沈耘的指尖在电脑键盘上飞速敲击的时候,装甲兵技术研究所的一间大办公室内,来自六家军事研究所的军事理论研究学科带头人汇集在一起。
办公室的投影仪正在嗡鸣着,投影幕布上正是沈耘的论文。
“这一部分内容啊,太抓人心了。我非常赞同这一段内容,我认为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但是下边的详细论述,总是感觉少了一些什么,就像是论文作者故意拿来吊人胃口的。”
“不仅是这一部分,还有第三十一页这个第四章第三小节的内容。你们不觉得,他这一个小节的内容,更像是一种指导思想,而不是纯粹的对内容的细化。”
“第五章的内容倒是非常具有可行性,根据我军两支合成部队过去演习当中的表现,可以确定这些战术是基于现有部队的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演,只要咱们通过模拟系统进行论证,再找地方单位配合试验,应该没什么问题。”
在座每个人都进行了发言,他们也希望在沈耘做报告之前,能够将他们的疑问梳理一遍,好在到时候进行集中而密集的询问。
敬陪末座的刘所长,此时满脸都是笑容。
正文卷 第八百二十四章 越早,越好
“各位首长好,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三大层面的协同作战》。”
“协同作战是信息化作战进入实际应用之后产生的一种新型高效联动作战模式,在局部战争的趋势下,通过组织不同力量为达成同一个目标进行作战。”
“这个概念是由米国首先提出并经过验证,时至今日,多兵种协同作战已经成为米军训练和作战的常态。”
这些基本的概念在场的研究员们都如数家珍,沈耘也只不过是将这些简单的概念,作为自己论文的引子。
“虽然近几年部队对于协同作战更加重视,但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成建制的协同部队内部可以进行正确的指令协调,然而落实到跨建制跨兵种的时候,反而因此拖延了行动的效率。”
“究其根源,不外乎就是我们既没有一个核心的理论对这样的大规模协同作战进行指导,同时我们的指挥体系和装备水平无法达到理论那样的高效协同。”
这番话倒是深深触动了这些老专家们。
协同作战在未来战争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这个是毫无疑问的。关键问题就在于,这个课题当下很多人都在研究,但就是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形成。
“协同作战的重点,在于集中最精锐的兵力,在敌方的重要战争节点上在一瞬间造成毁灭性的打击。通过这样的战斗模式,我放将付出最小的代价,直接决定战争的胜负。”
如果说之前的几段话都是对协同作战模式和发展的讨论,那么现在沈耘忽然冒出来的这句,就是他对于协同作战的作战目的和意义的表述了。
几名研究员瞬间露出凝重的神色,在刚才的讨论中,就是到了这里,让他们意见不一。
也正是这个问题,被标注到了他们问题清单的第一位。
沈耘的讲述还在继续,在座的研究员们笔记本上已经记录了不知多少页。很多地方他们都使用自己习惯的符号进行标记,有些是作为他们问题的答案,而有些地方则全然就是产生了新的问题。
有意观察这些研究员们的意见,沈耘侃侃而谈,原本预计一个半小时的汇报,硬生生被沈耘讲了两个小时。
甚至于沈耘都有种感觉,经过这场汇报,自己回去之后,还能对这一章节的内容进行更深入的阐述。
当沈耘抬手向沈耘敬礼之后,一直强忍着冲动的老研究员们再也忍不住,纷纷开始向沈耘提出问题。
“小沈啊,你之前说的,协同作战的目的就是对敌人关键性的位置进行毁灭性打击,能不能说的更加详细一点?”
“对了,协同作战的多兵种甚至多领域协同,这种模式你觉得具体的操作性怎么样?”
七嘴八舌的询问中,沈耘有了预感,自己在这份论文中掺杂的一些思想,已经被这些专家们接受了。
心中有些窃喜的沈耘开始逐一回答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