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倍?一天4第纳尔,一个月就是1金镑……”跟着多梅尼科的披甲军士快要尖叫起来,“一年12金镑,天啊,是我年收的两倍!”
另一名随同的亚利斯托弗男爵则痛心疾首地锤着胸口:“这白花花的第纳尔全都发给了大头兵,造孽啊。”
要知道,他家的庄园可是被救世军洗劫一空,连带着地产打包卖了,他目前除了伊贝乡的住所,就只剩三四百金镑的浮财了。
一想到自己的钱全部都变成了大头兵的工资,他恨不得活活从这些士兵身上咬下几口肉来。
多梅尼科没有多说什么,他心中多少明悟了一些为什么救世军能打败他们了。
这就相当于霍恩这边是数千半薪超凡步战骑士,甚至还有巫师和奇特的魔鬼之风,单从质量来看,自己这方弗如远甚。
看到这,多梅尼科就知道不需要再往下看了。
那些骑士贵族们不可能把白花花的第纳尔发给普通人,更不可能有这样的耐心和精力一天到晚泡在训练场里。
救世军的成功,他们无法复制啊。
“回去吧。”多梅尼科意兴阑珊地说道。
“这就回去了?”亚利斯托弗男爵抬头看看头顶的天色,“咱们这才出来半个上午呢。”
“回去吧,没什么好看的。”尽管多梅尼科多加掩饰,但那酸溜溜和萧索的意味简直要溢出来。
贝纳尔多憋着笑:“行,那我送你们回去吧。”
“你也回去吗?”
“当然,没有我,伱们连关卡都过不了。”
“不,我不是说这个。”多梅尼科看着贝纳尔多的双眼,“你不是要被契卡调查吗?你回去吗?”
“我吗?”贝纳尔多愣了几秒,他低头看看身上黑色的救世军军服,缓缓摇了摇头,“等我过年假吧,记得帮我给老太太问个好。”
多梅尼科沉默地点了点头,半晌才喃喃道:“这样也好,这样也好。”
与来到时的七嘴八舌不同,回去的路上,多梅尼科一行人全都沉默了。
他们现在相信,假以时日,给这支军队时间,哪怕是帝国和教会,都要在他们手中栽一个前所未有的跟头。
迈步走在土路上,沉思未来走向的多梅尼科忽然感觉脚底板在震动。
他一抬头却见一匹骏马从关卡边快速奔来,差点撞到了自己身上。
那奔马快速从营地中冲过,丝毫不顾及正在行走巡逻的士兵们。
“你们不是说军营内不准纵马奔驰吗?”这下可让本就不太服气的男爵亚利斯托弗抓到了把柄,“这是怎么回事?”
贝纳尔多没有搭理他,而是快步朝着关卡处走去。
果不其然,上一名接力送信的骑兵正坐在滚烫台阶上,大口大口地喝着薄荷水。
在他身侧,一匹快马侧躺在地面,吐出粉黑相间的舌头,仿佛要把心肺都给喘出来。
“怎么回事?”贝纳尔多向来好人缘,那名送信的人他正好认识,便走上前低声询问道。
那送信倒是没保密,更不需要保密,因为根本保密不住。
“急流市援军全灭,大火焚城,死伤惨重,告急,起源!小池城遇贵族联军袭击,告急,求援!”
第387章 公报体系和国家认同
哒哒马蹄声带起阵阵尘土,穿着无袖罩袍扛着锄头的乡民们纷纷抬头。
几道残影飞快地从眼前冲过,装着浆糊的小桶撞击着马鞍,洒落了不少到地上。
那是两名戴着蓝折帽,披着短披风的宪兵,他们骑在两匹快马背上,在土路上飞驰而过。
“贴公报了,快快快,走快点。”
一见到这场景,那些原先还在慢悠悠前行的乡民们马上加快了步伐,追着马匹扬起的灰尘而去。
自从救世军入驻库什领以来,公报已经成为了乡民们的生活必需品。
为了防止公报被雨水打湿,绝大多数的百户区都会在公报栏上多建一个小亭子或木棚,专门用来挡雨。
一般来说,这种公报含有三种内容。
第一种是库什领的新闻,例如打了胜仗,颁布了什么政策或法律,嘉奖了什么人。
第三种则是当前的物价以及招工信息,例如蜂窝煤、砂浆和家具价格,例如某某工坊正在招劳工等等。
很多时候,这些乡民都是不太敢出远门的,尤其是这一路的出行费用并不便宜,还有迷路的风险。
所以他们大多都是每个月把想要的东西和百户长说好,然后根据公报的物价表找到百户长,预先支付货款。
然后百户长每个月带着护教军到城里去集体采购,用马车统一运回来,能节省不少运输和交通费用。
当然由于量比较大,同一个地区的很多百户长借此联合在一起,跟货商批发压价,和乡民提价,吃起了两头回扣。
不过由于数目不大,而且大头都用来补贴了草料钱和护教军。
所以留守贞德堡的马德兰等人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基本就是不举不究。
等以后局势好转了,道路修建好了,人手充足了,这部分职能就会从百户长们手中剥离出来。
当乡民陆陆续续赶到公榜面前时,护教军队长就让护教军们维持起了秩序。
护教军们手持长矛梭镖围成了一個半圆形,阻止乡民们靠得太近。
时不时地,他们还要拿出棍棒去抽打那些小偷小摸的乡间无赖。
要知道,这些护教军可是掌握了一部分执法权的,而且潜性地赋予了暴力执法的权利。
意思就是护教军私刑处死流氓无赖,宪兵和守夜人是默许的。
那些乡间的无赖混混集团在这半年里,要么被长矛戳死,要么就是被运到大泽乡挖泥煤或者疏通河道去了。
姗姗来迟的百户长笑着站在公榜前面,清了清嗓子,大声地朗读起来:“……我军大胜,击败金河乡上万大军,魔鬼首领尼德萨尔身死,莫桑凯雷德伊斯(金河乡大主教)与泽拉肯不日将抵达贞德堡,由万民公审……”
没等百户长说完,乡民们便发出一阵阵欢呼之声,他们扯开了领口的系绳,大声询问自家孩子在不在嘉奖名单内。
在村庄的边缘,骑着小矮马路过的哈尔金露出了微笑,这样的场景从贞德堡出发时,他就见到了无数次。
不过哈尔金却没有他们那么兴奋,因为早在两天前,他就已经得知消息了。
大胜的消息,在一天半以后就从水路传到了贞德堡,再以贞德堡为中心,向周围的八个城镇散播。
最后等到低级僧侣们抄写好了公报,然后由宪兵们发出的时候,都已经是三四天以后了。
随着库什领百户区的数量增多,宪兵自然是不可能每个百户区都送到。
所以很多时候,宪兵们都是只把公报张贴在主干道附近的百户区公榜。
剩余的比较偏远的百户区,则由附近的护教军将公报接力式地传过去。
这种十天半个月交流一次的频率和效率在后世的霍恩看来,实在是慢得离谱。
可相对于别的上下不知的王国来说,大多数乡民都能知道霍恩是谁,今日的救世教皇国发生了哪些事情。
正是有了这些公报,乡民们酒后饭后的家长里短就逐渐变成了对救世教皇国的键政吹比。
就是在这些键政吹比中,乡民才会渐渐对“救世教皇国”这个想象的共同体产生认同感。
毕竟如果连它是什么都不知道,更何谈认同呢?
就像这次的黑山之战,如果还在库什公爵达内的治下,估计要到一个月甚至半年后才会有消息。
对于原本的乡民们来说,那更是“这和我收入三千磅有什么关系?”
但对于现在的乡民们来说,他们有子弟亲友在救世军中服役,购买了圣战债券,甚至有的还向救世军捐赠了粮食。
这一仗的胜利,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这一仗他们是与有荣焉的,甚至可以说这一仗他们也有功劳。
阿尔芒的文章“胜利是属于所有救世教皇国修士们的!”更是肯定了这一点。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金河乡的贵族们输得不冤。
他们只是以自己和自己的家族单薄的势力来对抗一整个救世教皇国。
不过,为了发布这些公报,救世军付出了不少的代价。
这一份公报最多不会超过五百词,可还是不得不浪费了大量的人手在临时抄写和刻印上。
所以在霍恩的建议下,救世军政府试图将活字印刷的工艺技术给鼓捣出来,解放更多的人手,顺带还能进一步拓宽市场。
按照圣孙一个月之前写的《1446年交通建设与邮政备忘录(第三版)》中的里程碑,他们将在两年内完成主干道的砂浆混凝土硬化。
到那个时候,邮车与公共马车将会开始运行。
如果情况允许的话,甚至可以在马约矿山和灰炉镇之间修建一条有轨马车。
等道路完成了硬化,哈尔金去灰炉镇拜访老爹就不用再花这么长的时间了。
从灰尘仆仆的土路继续向前,哈尔金等人没走多久,便看到了灰炉镇城墙上那猎猎飘扬的黑红双色旗帜。
第388章 灰炉镇军械工坊与蜂窝煤
灰炉镇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城外的居民区,一个就是城内的冶炼区。
曾经贵族们聚会的骑士大厅被改造成了镇公所,而与镇公所隔着一个街区对望的,就是灰炉军械工坊。
哈尔金不是第一次来灰炉镇了,他轻车熟路地从正门走入,和看守的守夜人们打了声招呼。
目前的哈尔金在圣铸部,主管的就是泥煤方面的事务,由于泥煤会有部分军事用途,所以他分担了少量的军械方面的事务。
就比如他还负责铁甲的质检和催收工作,而好巧不巧,负责打造铁甲的,就是哈尔金的父亲布罗克。
这父子俩一個负责设计打造一个负责质检催收,本来是相当暧昧的组合。
但哈尔金向来是在商言商,哪怕是面对老爹都六亲不认,经常性地把老布罗克折腾得暴跳如雷。
甚至有人听说老布罗克在给老家写信,试图娶一个新媳妇生个二胎出来,把这哈尔金这不孝子孙给顶掉。
站在军械工坊前,哈尔金抬头看着那巨大的“圣铸部”标牌,眨了眨眼睛。
这座三百多工匠的军械工坊共有两层,占地约五亩,一条人工河从贞德堡运河中伸出,延伸到工坊内。
整个工坊分为四个区域,分别是中央车间,分工车间,原料与器械仓库以及二楼的办公室。
中央车间是最大的工作区域,药缸、火炉、锻造台和水力锤等大型设备占据了主要空间,主要用于大规模的锻造作业。
铁矿的冶炼工作便转交给了马约镇,成堆的粗制铁料和精铁被一车车运来。
分工车间则是设有专门的房间或区域供不同类型的工匠使用,例如肩甲打造、臂甲打造、胸甲前板打造、胸甲后板打造、头盔打造、配料室、组装室、检查室等。
中央车间打造的粗件会送入分工车间进行精制,然后有必要的话会在中央车间返工。
而制作完成并通过质检的盔甲会被送入成品仓库,当然其中还存放有原材料与半成品,一般位于靠路的那一边,方便进出与运输。
最后就是二楼的办公区,主要是管理人员和工匠大师们活动的区域,用来安排工作、记录生产进度和设计技术图纸。
原先一天到晚待在修道院里唱经抄书的僧侣们,被霍恩从清净的宗教工作中剥离出来,强行投入一个个工坊。
口口相传的管理知识和军械设计,就从这些原先不事生产的僧侣们笔下,变成了更有效率的规章制度。
没有第一时间上二楼去找老爹,哈尔金先是站在中央车间观察起打造的场景来。
白色的水蒸气从药缸中升腾而出,软化的金属散发着莹白的光泽,每一锤落下,都会捡起一片莹白的火星子。
而在药缸之下,则是一块块如同莲藕般形状的泥煤,这就是圣铸部推出的崭新形式的蜂窝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