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全面战争 第221节

这场战斗,总共使日耳曼—色雷斯联军获得了足够十万大军食用一个月的粮草,更得到了五千多根超长枪、一万五千多面盾牌、三万支标枪、六千张弓、十二万支箭、一千套锁子甲、五千套皮甲、一万顶金属头盔——这还没计算在战斗中被损坏的武器盔甲以及士兵们的帐篷、锅之类的杂物。

除此之外,还有八百六十名希腊俘虏,两百二十三名东方俘虏和一百三十七名马其顿俘虏——所剩无几的罗马俘虏毫无争议的被日耳曼人接收了,而希腊、东方和马其顿的伤员则都被日耳曼人无情的解决了。

在解决了所有的“琐碎事务”之后,万尼乌斯找到了布雷比斯塔,开始商议战利品分配问题。

按照最初的约定,所有的战俘,以及那些负责赶车的民夫,全部被交给了色雷斯人。

至于粮秣方面,足足七百辆粮车也成为了色雷斯人的所有物,而日耳曼人则将剩余的三百辆粮车赶出了营垒。

最后,则到了最敏感的地方——武器盔甲的分配。

但是,使色雷斯人松了一口气的是,万尼乌斯所提出的方案并不是不能接受——日耳曼人要全部的超长枪、弓箭、锁子甲、金属头盔;而盾牌、标枪、皮甲和所有武器盔甲残骸之类的杂物则全归色雷斯人。

如果只是将双方作为对等的两方,那么毫无疑问这种提议让色雷斯人吃亏了并不是很公平的。但是考虑到眼下色雷斯人毫无疑问的处于劣势,万尼乌斯的提议就称得上慷慨了。而且,以目前色雷斯人的实际情况来看,要以四千多人照料伤兵,压制战俘,押运粮食,在车队里携带太多武器也着实不是什么好事。

于是,经过一番交涉之后,战利品的分配也达成了一致——考虑到色雷斯人人手不足的实际情况,日耳曼人甚至体贴的帮色雷斯人完成了装车的步骤——当然,他们是驱赶着战俘进行装车的。

最后,尽管依照协议,日耳曼人和色雷斯人要平分弩炮和蝎弩,但万尼乌斯却提出,色雷斯人更多会在野战中使用这些武器,所以更需要弩炮——于是色雷斯人用两台蝎弩换了两台弩炮——尽管这对于色雷斯人来说是亏了,但布雷比斯塔已经不太在乎了。

看着那浩浩荡荡的车队,色雷斯人几乎被巨大的幸福感所砸倒——虽然得罪了克拉苏以至于不得不举族搬迁,但仅仅是这一次的收获,就顶得上之前帮克拉苏打前打后好几年啊!看起来,帮克拉苏砍人的收益,还是不如砍克拉苏的人高……

就在色雷斯人开始幻想着自己能不能凭借这巨大的收益拉拢一下周边几个部族,联合起来再搞一把大的再一齐搬迁的时候,万尼乌斯轻轻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这样的招呼将布雷比斯塔从幻想中拉回。

带着些许好感,色雷斯人对万尼乌斯的态度也软化了许多:“您难道还有什么别的提议?我先声明,如果是要我们去和克拉苏的大军正面作战,我是无论如何都绝对不会同意的。”

听到这话,万尼乌斯也笑了出来——感情这货还抢上瘾了!

不过想一想,这也不是不能理解的——日耳曼是穷乡僻壤,色雷斯也不见得比日耳曼好到哪去,突然得到这么一笔巨大的财富,任谁都会兴奋得不能自已的。

只不过,这哥们也太天真了——如果不是为了更加省事,如果不是为了以后的长远发展,最主要的是,如果不是为了避免携带太多物资导致军队行动效率低下,如果不是这些物资和战俘不给色雷斯人也只有烧掉杀掉的份,万尼乌斯脑子进水了才会这么好说话的把战利品的大部分交给色雷斯人。

拿了咱的东西,早晚得给咱吐出来。这么想着,万尼乌斯和善的微笑着:“如果说之前我已经展示了我的实力和信誉,那么你们也已经展示了你们的武勇——如果你和你的族人找不到能够躲开罗马人报复的地方,可以来找我。”

你自己都不一定能活得过这次战役,我傻了才会来找你。心里这么想着,布雷比斯塔也露出和善的微笑,用力的点着头:“当然,如果情况允许,我会的。”

于是,万尼乌斯和布雷比斯塔相互握手、拥抱、依依惜别……

——————————————————————————————————————

稍微做下说明——在罗马全面战争的游戏里,蝎子弩是一种小型的有穿刺属性的轻便弩炮;弩炮则是更重型的大型弩箭发射机。

但是我自己查的资料里,忘记是哪个家伙了,总之某个历史学家还是什么的认为,蝎弩是一种扭力弹簧抛石机——证据是历史文献里提到的“像蝎子尾巴一样高高翘起的抛臂”。

咱寻思着,如果有抛臂的话,那还真心只能是抛石机,而不会是弩炮类武器——所以咱就采取了这种说法——弩炮是直射射箭的;蝎弩是抛射丢石球的。

以后都采用这种说法,就不做特别说明了。

克拉苏033慷慨的馈赠是毒饵

更新时间:201261013:19:33本章字数:4638

色雷斯人离开营垒之后,一干统帅才围拢了过来——眼下,大部分的事情已经处置完毕,最后的物资也被收集整齐,日耳曼人也可以顺着铺石路再次开溜了。

看着远去的色雷斯车队,普罗塞提一脸的不甘心:“唉,那么多东西……要不,咱把他们灭了,把东西抢回来?”

听到普罗塞提的话,万尼乌斯就笑了起来:“就算他们把东西全留下,咱们带得走吗?你想因为这些东西泄露了咱们的动向,让几万罗马人找上门来?”

“可是……”普罗塞提仍旧一脸的不甘心,之后不满的跺了下脚,长叹一口气。

看到普罗塞提这幅模样,万尼乌斯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别舍不得,拿这些物资换一个上万人口的部族追随,值。”

顿时,一群日耳曼统帅纷纷露出怀疑的表情——刚刚色雷斯人首领的话,毫无疑问是客套话,傻子都看得出来色雷斯人根本没想着投靠的事情,现在万尼乌斯却自信满满的说那些色雷斯人会过来投靠?

只不过,这么长时间以来,一干统帅早都习惯了在万尼乌斯的指挥下做事,而且也都每每得胜,所以虽然统领们表示怀疑,却没有人真的问出来。

看到一干统帅怀疑的样子,万尼乌斯也懒得解释清楚——这种事情,虽然对于那些能看明白的人而言很简单,但对于没琢磨过来味的人,还真心有点复杂。

首先,色雷斯人很重视这五千战士——这就说明,那个色雷斯部族的青壮充其量也就万把人,而那个部族充其量也就三万来人——实际上,可能更少。

然后,这个部族得罪了克拉苏,被逼迁徙——他们要找一个罗马人及其盟友仆从势力范围之外的地方才能安居——以色雷斯人所处的地段来看,他们要么进入中欧的日耳曼地区,要么进入萨玛提斯人控制的东欧大草原。

但是,眼下,克拉苏正在征服日耳曼地区,而色雷斯人又得罪了克拉苏,自然不会跑过来给自己找不痛快,所以,色雷斯人就只能进入东欧大草原了。

按理说,东欧那片到处都是擅长骑战,弱于步战的马上民族,精于骚扰,劣于硬抗,色雷斯人的到来对他们毫无疑问是个很好的补充——只要色雷斯人能够找到一个愿意接纳他们的大部族,得到一块安身立命的土地休养生息,并为他们的饲主提供骁勇善战的步兵,并不是什么难事。

如果万尼乌斯没有将战利品中的大部分,尤其是武器盔甲以及弩炮交给色雷斯人,事情恐怕就会这么发展。

但很不幸的,万尼乌斯不但给了色雷斯人大量的粮秣,全部的战俘,更给了他们大量的武器盔甲,甚至还有野战大杀器,弩炮。

首先是俘虏。一千多名战士,数百名民夫,以布雷比斯塔的能力和万尼乌斯所估计的那个色雷斯部族的实力,完全能够把他们完整的吃下去,变成自己部族的力量。

在此之后,色雷斯人所得到的盾牌、标枪、皮甲则不止可以让那些色雷斯人中的精锐武士装备更加精良,还可以为他们武装起更多的战士——按照万尼乌斯的估计,在充分的利用了所有战利品后,那个部族至少能武装起七千装备精良骁勇善战的色雷斯战士。

这样,再加上十台恐怖的野战大杀器弩炮,色雷斯人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如果原本这个部族不过是个靠着克拉苏的支持和庇护才得以强势的小部族的话,现在这个部族在野战的时候,已经拥有了和那些能够拉起两三万战士的中等规模的部族正面对抗的能力了——毕竟,对于一个一般的中等规模部族而言,两三万战士中,真正装备精良悍勇善战的,可能也就不到万把人而已。

对于色雷斯人自己而言,能够得到精良的装备,大量的粮秣,以及可以作为劳力甚至是战士的帮手,毫无疑问都是大大的好事——而这一切,与其说是靠他们的武勇赚得的酬劳,不如说是靠万尼乌斯的慷慨所得的赠与。

但是,考虑到色雷斯人所面临的局面,这份赠与就不但不是什么肥美的嫩肉,反而是封喉的毒药了。

原本,色雷斯人人少力薄,进入东欧大草原后自然会想着低调做人,找个值得信赖的大佬投靠了完事。但是现在他们无论是武装精良程度还是青壮数量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虽然人口仍旧不多战力却已经直逼一个中等规模的部族,恐怕就不会想要依附于什么人,给人做打手了。

但是,以一个中等规模部族的战力,和一个小型部族的人口,进入一片满是异族的土地,想要夺取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谈何容易?就算是布雷比斯塔聪慧过人,就算是色雷斯人骁勇善战,他们的下场也无非是被打回来而已——草原部族人多势众,消耗得起,色雷斯人却根本消耗不起。

而且,即便是色雷斯人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进入了草原之后依旧保持低调,想要寻找一个大部族投靠,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毕竟,那些大部族,也要考虑考虑色雷斯人是不是可信——面对一支有着七千精兵的强大小部族,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气量毫不怀疑的把他们收入自己庇护之下的。

想要放心的把这些色雷斯人安置在自己的领地上,至少也得收了他们所拥有的十台弩炮——这种穿刺性杀伤敌人的武器,不但对步兵是致命的,对骑兵也是足够的威慑。

但是,色雷斯人之所以能够拥有足够和中等规模部族对抗的力量,除了六七千精兵之外,十台弩炮也是极大的助力——如果他们乖乖的上交了,以后只怕会更加收到剥削和欺压;而如果他们不交……

除此之外,色雷斯人还有第三种选择,就是进入大草原,找一个和他们战力相当的中等规模的部族并与之联盟,结成平等的合作关系。

色雷斯人擅步战,游牧民擅骑战。再加上色雷斯人的弩炮,两者联合欺负那些中等规模的部族是轻松加愉快的事情。到时候两者合作随便灭掉三五个小型部族,夺取他们的土地和妇女,休养生息个一两代人,色雷斯人摇身一变成为东欧大草原上的中等甚至大部族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首节 上一节 221/6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