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聊斋:开局炖了讨封黄皮子 第245节

  学佛须仁,以仁善为本,像那些阿姐鼓,肉莲花之类的东西万万不能出现!

  学佛须孝,父母生养之恩,不报不配为人。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者不配学佛!

  学佛,当知有国,当知忠义。

  若无忠义在心头,学佛何用,不过是人族一米虫罢了!

  佛法虽无国界,但人仍有国界,佛法虽无民族,但人有家人有民族!

  佛法是用来修的,并非将自己修成奴隶的!

  佛法当以百姓为根基,天下皆苦,那便让佛法化作一勺糖,为这天下苦海添一份甜意。

  对了!

  从此佛门必须交税,有多少地交多少税与一般百姓无异。

  我如此说,你懂了吗?”

  在陈云看来,不论是什么法门,只要是能够修行的都是好法门,前提是把那蛊惑人心,甚至祸害人的东西去掉。

  至于怎么去掉,他目前摸不清头脑,就需要摸索。

  至于要怎么摸索,那是田明静的事儿,他只需要找那么个人来当金华府佛门大和尚,然后再把事情给交待下去,就行了!

  把要求说了,就可以了!

  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要让眼前的这个小和尚,心甘情愿的去当金华府佛门大和尚。

  看着陈云的目光,小和尚从中感觉到了不容违逆的坚持,只好点头。

  重新站起来,整理了身上的衣袍,然后郑重的行跪拜礼,他此刻代表的是整个金华府的佛门。

  “金华府佛门大和尚田明静,拜见人王!”

  这一跪拜,名分就定下了。

  至于说整个金华府甚至全天下的佛门,认不认他这个金华府佛门大和尚,跟他没关系,只要人王认就行。

  就在这一跪拜时,在那遥远的西天灵山,功德池里满池的白莲,突然萎靡了一株白莲花,一张翠绿荷叶,一条白藕。

  却又生出一株红莲,一张墨荷叶,一条粉藕。

  高坐在莲台之上的存在,叹息的一声:“人间又是风雨时,佛门再临霜雪至,红尘刀兵起,又是一场大劫!”

  有一圣洁女子上前躬身:“世尊,大劫将至,灵山也需早做打算才是!

  那降龙罗汉降生人间,如今……”

  灵山如何?

  与陈云无关,他现在正在苦恼。

  因为北地来人了。

  来的不是大梁皇帝的使者,而是大梁北地灾民的使者!

  也正是这个使者,让他清醒了过来,虽然人人都称呼自己为人王,但是他知道自己不是。

  自己只是一个背靠着原来世界的祖国那滔天气运,才有的如今这个地位。

  虽然自己这些时日应下了这个称呼,但是想要真正做到符合这个尊称的地位,他要走的路还很远。

  当然,现在要说的不是这个,而是这北地来的灾民使者,现在要怎么处理?

  “人王陛下,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人王是天下人的人王,并非只有金华府一地之王,还请人王将目光望向北地多一些,那里还有许多人,连树叶草根都吃不上!

  陛下,有许多人连饿死的孩子都换给别人吃了啊!”

  眼前这个衣衫褴褛的老者嚎啕大哭,看他说话的条理,你要说他是个没读过书的鬼都不信!

  至于衣衫褴褛,但身上却不曾消瘦,脸色依然红润有光泽,就是那苍白头发,也梳理的极好。

  这样的人,你说他是灾民派来的代表,这几乎没有人信!

  可是,眼前的人确确实实就是灾民派来的代表,因为他读过书,会写字,说话条理清晰。

  于是就被灾民们倾尽所有好吃好喝的供着,就求他往南边来,寻到那人王说一声,北地还有子民饿着肚子,草根树皮都没得吃,人相食。

  求着救命!

  所以这个老者身上没有饿了很长时间的痕迹,这已经是所有灾民所付出努力的结果。

  求的就是一个活命的机会,求的就是人王的仁慈。

  至于为何?

  北地灾民百姓能知道人王,这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陈云倒是知道,眼前这位灾民的使者,能够顺利的从北地到达自己这里,如果那位大梁皇帝没有允许,这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难道是,这北地百姓知道自己人王的名声和存在,是因为大梁皇帝?

  这不能吧?

  也不应该!

  至少不应该是大梁皇帝主动说的,不过这使者能顺利到达,绝对是大梁皇帝放水。

  图的是啥?

  陈云不得而知。

  “来人,送使者下去吃饭,洗漱,休息。

  使者啊!

  你先下去休息,容我琢磨琢磨!”

  那老者还想说点啥,但是看到门外已经走进来的护卫,便只好随着出去了。

  诸葛卧龙和李茂春匆匆赶来,他们也听到了消息,北地来了使者的消息根本就瞒不住。

  因为那使者自从进了州府城池之后,就一路跪拜,从城门口到人王这里,是一路跪拜的进来的。

  此情此景,吸引了许多百姓的目光!

  这老者一路跪拜,还一边喊着,北地灾民的使者,前来拜人王,求人王开恩救救北地的百姓。

  不得不说,这老头的口才很好,从城门口一直到人王这里,一路跪拜,一路说来,已经有许多百姓知晓了北地灾民的情况。

  饿的吃树皮,寻草根吃观音土,有的吃观音土还能撑死了,不是有的,是很多人吃观音土撑死了!

  还有人活不下去了,有孩子活活饿死之后自己不忍心吃,只好跟别人换死孩子吃!

  更有的,不小心落了单,不知道被谁杀了,炖了吃!

  这些种种,通过老者一路叩拜,一路前行,一路诉说,一路哀求。

  终于让全城百姓都听闻了!

  等他真正尽到此处,见到人王,行的就是最后的逼迫之事!

  用仁义来逼迫,用责任来逼迫,用道德来逼迫,用百姓来逼迫。

  他,为人王,得管北地百姓啊!

第253章 度过此次危机不难

  “人王,此事万万不可!”

  诸葛卧龙一开口就是劝谏:

  “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但也得分时候!

  咱们碗里没粮,就算是此时想接下这句话,也接不下啊!

  虽说咱们才刚刚灭了金华府内这几十寺院,掏了些钱粮出来,但终究还是少!

  咱们自己都没够吃,实在是拿不出粮食去救济还未归您麾下的灾民啊!”

  李茂春自从把儿子李修缘交给人王的后宅帮忙照看之后,一直悬着的心就松快下来了,思考问题,眼光都长远了些,思维都宽广了许多。

  “卧龙先生,这已经不是说你想不想的问题,而是你必须要去做的问题!

  毕竟,人家此行相当豁得出去,一进城门口便一路叩拜,行五体投地大礼!

  为的不就是吸引城中百姓的目光以及注意,为的就是让你,无法拒绝他的赈灾所求!

  为的,就是让他有恃无恐的人王之责!

  他说的没错,人王,人族之王也!

  无论是金华府又或者是北地的百姓,哪一个不是人族?

  可若是你真的去救济,你就会发现,这金华府所产钱粮,面对数以百万计的北地灾民,可能将会很难维持!”

  说到这里,他的话音再加上一个转折:“更何况,咱们金华府的土地,很多都未曾有产出!

  这一点,相信外面的人不会不清楚,可既然这个人已经拜见了人王,想推都很难推掉了!

  现在是进退两难啊!

  难道,大梁皇帝那边的人材已经多到数不清了吗?

  明知道跟人王无法玩阴谋,他们居然都玩起阳谋来了!

  这一个接一个的阳谋啊!”

  自古以来,阴谋还好,只要识破了,大多数都会有对策。

  但是阳谋,似乎人家就不怕你知道,就算知道了也没有办法,就如同现在一般。

  阳谋之所以是阳谋,就是光明正大的谋算于你,你就算想反制,也难!

  王守仁在苦思冥想,自从那天悟到一条大道之后,就一直是这个状态。

  那条大道,就只有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粮食,就是吃饱!

  他又刚好是个神明,可以不吃不睡,不眠不休,所以是行也想坐也想。

  今日,他就坐在水边沉思。

  不过,现在他想的却不是大道,而是那北地来的使者,给人王的那道阳谋!

  这个阳谋,说到底也不过是粮食二字!

  他似乎能抓住一丝契机,冥冥之中有种感觉,如果能解决了这个问题,可能他的大道也就有了开端!

  这一次,人王似乎被逼到了墙角处!

  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人王在人间的威望,将会大打折扣。

  如果拒绝这次救济,最起码在北地百姓心里,不会再认这么一个人王。

首节 上一节 245/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