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聊斋:开局炖了讨封黄皮子 第11节

第15章 你们村人心不齐

  很神奇的。

  刚才差点连气息都没有的小孩,在嗅入这几缕青烟后,本来没有声息的身体突然打了个嗝,肚子也有了呼吸时的起伏,然后就这么睁开眼,惊恐的眼神看到九姑娘时,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阿姐……”

  看来在昏迷的时候,最小还是清楚发生了什么事儿的。

  九姑娘拍着自己弟弟的后背,安抚着他惊魂未定的情绪,长舒了口气。

  一直处于高度紧张,放松的瞬间都有一点眩晕感,但一向坚强的她硬是忍住了。

  看到小孩醒来,陈云便移开了烛火和珠子,收起那颗黑色妒珠时,九姑娘已经拉着她弟弟跪了下来。

  “陈云大哥,如果不是你搭手相救,我阿弟可能凶多吉少。

  我阿弟如果没了,那我也不想活了,陈大哥,你这是救了我一家。

  阿弟,来,给陈云大哥磕头,你要永远记住,这是你的救命恩人!

  要一辈子记住!”

  在一旁看着的刘二叔和几个邻居也点头,这种救命大恩,就如同再生父母,磕几个头怎么了。

  看着九姑娘跟她弟弟跪在自己面前,陈云有点不习惯,赶紧上前想要把她们拉起来。

  突然,脑子也不知道是咋想的,猛然浮现了个念头:自己救他一命,受他磕个头,咋了?

  然后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九姑娘带着她弟弟,就这么给陈云磕了三个响头。

  等九姑娘和她弟弟磕完头之后,陈云的脑子才好像突然间清醒一样,赶紧上去把她们扶起来。

  “你弟弟遭了这个难,对身体的损伤还是挺大的,回去给他煮几个鸡蛋,补充一下营养。

  先回去吧!

  没事了!”

  九姑娘点头:“行,陈大哥那我们先回去了!”

  九姑娘走了几个邻居也跟着走了,因为这儿离村子稍微远了点,左老头比较孤僻,喜欢住在村子的边边。

  不过他们这走着,议论声还是从风中传来。

  “没想到啊!叔公捡回来的人,连自己家在哪都忘了,却有一手降服这些诡异东西的手段!”

  “你们说,这会不会是叔公教他的,我记得叔公当年刚回来的时候,好像也斩过一只鬼物。”

  “哎,你还真别说,有可能……”

  “那你说,我要找叔公跟他学这手段,叔公会不会教我?”

  “想都不用想……”

  他们一行人走出不远,就隐隐听到远处有马蹄声传来,抬头看去,原来是两个捕快模样的人骑着快马往村子而来。

  看着对方是朝村子来,刘二叔赶紧上前两步,等在路边。

  “原来是李捕头,王捕爷,不知两位此次驾临,有什么勾当?

  若需要帮忙的,我这就召集乡亲们听后差遣!”

  刘二叔是这个小村的村长,说实话,这小村没多少人,当个村长也显不了什么威风。

  可是一旦县衙有事儿摊派下来,村长要是办不好,那可是要打板子的。

  所以刘二叔对眼前俩人,那是恭敬的很,虽然眼前这俩是捕快,按照品级而言,属于贱民,属于是那种三代不能考科举的家庭,但这贱不贱的,跟刘二叔这样的老百姓没有关系。

  人家这个捕快的名号,这个职位可以父传子,子传孙,然后一代一代传下去,只要王朝不出问题,这些衙差家庭基本上不会换的。

  这属于铁饭碗,普通百姓还是挺羡慕的。

  至于说看不起衙役和捕快的,只有那些真正的士大夫,有钱读书的人,有机会考科举的,才会看不起这些人。

  李捕头和王捕快,也算是认识刘二叔,把马停了下来,低下头问:“刘村长,你们村的左千军,家住何处?”

  刘二叔听完愕然抬头:“二位是来找左叔公的?

  左叔公现在不在家,上山采药去了,如果事情不急,不如二位先去我家,我奉上好茶饭。

  吃喝完,左叔公就该回来了!”

  李捕头和王捕快看看天色,点头下马:“对了,你们村有个女子王阿九,超过十四两年了吧?

  通知一下,让她把欠的税赋给交上!

  朝廷律法有定,女子年过十五而未婚者,税赋五算,年过十六而未婚者,官配。

  刘村长,你们村有女子年过十五而未婚,你不上报,有些失职啊!

  若不是你们自己村民递了状纸上来,县衙都不知道你刘村长居然如此大胆!”

  朝廷税赋之人头税,以前每个人每年人头税二十文,现在翻了一倍每年四十文,女子过了十五而未婚者,四十文翻五倍,也就是二百文钱。

  两年,就是四百文!

  一担粮食也就一百二十文钱,或多或少点,400文差不多就是三四担粮食。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能买三四担粮食的四百文钱那可是老鼻子钱了,甚至有些家庭根本一下子就掏不出来。

  但是现在刘二叔关心的不是这四百文,而是点头感谢李捕头:“谢过李捕头,走走走,今天说什么也要去我家吃上一顿茶饭。

  刚好,我们家还有一坛子酒存放在隔壁村酒坊处,我这就让人去取了回来。

  那都是糯米酿了好久,家里的鹅,长得太肥,再不吃就瘦了。

  干脆杀了,放到锅里焖上小半个时辰,肯定美味。

  定要让二位吃个痛快!

  吃完了,那么左叔公差不多就回来了!

  到时候,”

  说完,上前就把两个捕快的马缰绳抓在手里,二马当先的领着两个捕快往自己家走去。

  走了几步之后,突然回头,冲僵立在路边拉着弟弟,不知所措的九姑娘喊了一声。

  “九姑娘,回到家等会,一会我拿钱过来,你帮我到隔壁村酒坊拿坛子酒回来!”

  九姑娘搂着弟弟,很快反应过来,应了一声:“诶!”

  刘二叔牵着马走进自己家门,冲着屋里的婆娘喊了一声:“把家里那只最肥的鹅给杀了,招待李捕头和王捕爷!”

  招呼李捕头和王捕快在堂屋坐下,倒上水,摆上一碟子炒豆,这才有时间询问。

  “左叔公七十一的高寿了,不知二位捕爷还有啥事儿需要找到他老人家?

  超过七十了,就算犯到点啥事儿,主要不是杀人,基本上官府都不过问了吧?”

  李捕头笑呵呵的看了刘二叔一眼:“放心吧!

  刘村长,不是什么坏事!

  是衙门听说左千军有一子侄,现在开始习练斩妖除魔的手段,所以让我等二人过来探探口风。

  想来问问愿不愿意到衙门效力。

  并不是坏事!”

  一听李捕头这么说,刘二叔这才松了口气:“那王阿九的事,真的是我村村民上的状纸?”

  李捕头点头:“这种事儿虽有律令在,但基本上民不举,官不究。

  况且,民间女子很少很少有超过14未嫁者。

  如果不是有人上告,县尊根本就想不起来有这么件事儿。

  现在不只是要补回两年的人头税,并且查实是否已经超过十六,若超了十六是要官配的。

  十六的老姑娘如果真的官配,肯定配不到什么好人家,大多数都是上了年纪的孤寡。

  唉!造孽!

  说到底还是你们村人心不齐啊!”

第16章 欺负他现在失忆

  刘二叔脸色铁青:“看来是有人看上的人家家里的好田了。”

  李捕头了然,这种情况一般来说,民不举官不究,为什么费劲巴拉的去找你去查呢?

  不可能也没有那个必要。

  虽然说可以收钱,但是又不是大规模的,又不是所有人,这才几个钱,几百文钱不值当人费心思。

  最主要是,县太爷根本就不管这种事,这种事一般都是底下的主薄吏员在管。

  皇权不下乡,乡间靠绅老。

  既然乡间绅老不提告,那就是人家容许了这种事儿的发生,也就是个未嫁女子而已。

  所以这一般来说,肯定是有人想谋夺这个女子家里面的某些东西。

  乡间农家最值钱的是什么?

  嫁人了带不走的又是什么?

  很简单,呼之欲出的一样东西,那就是田地。

  刘二叔给李捕头解释:“王阿九家父母早亡,只留下个十二岁的女儿与三岁的儿子。

  也留下了六亩薄田。

  在乡间,父母早亡。

  哪怕只有父早亡,便很容易被人吃绝户。

  更何况是父母早亡,所以她家里的田地就被惦记上了。

  这些年,她家那个远房的族叔以长辈之名,多次给她拉了几门亲事,想把她嫁出去。

  在得彩礼之余,还能占了那几亩薄田。

  这孩子是个硬性子,担心自己嫁后,三四岁的弟弟会被人夺了田地后饿死。

  所以就硬生生的,顶了4年。”

  李捕头点点头:“按乡间规矩,以及律法,你虽为村长,但不可行强夺之事。

  但亲人之间可以,虽为族叔,若未出五服,依然为亲人。

  可以照顾小儿为名,将小儿过入自己名下,顺便将田亩过入自己名下。”

  刘二叔点头:“便是如此,所以,九姑娘每次拒绝她族叔拉的亲事,都有我们这些邻居在后面支持。

  否则她也撑不住!

  可没想到,对方为了这区区六亩薄田,就像害了一个如花一般的小女子。

首节 上一节 11/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