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久违的感到市井之气,才唤醒了他不少因修道岁月愈长而越来越淡的记忆,倒不是遗忘,而是随时间而变轻变淡。
他路过这里,原本单纯只是想看看,或说打下卡。
他下山,有几个目的,也有几个目的地。
较为重要的,也可说目前是在他心中首位的,是几卷天书,即。
第一卷天书所在的空桑山死灵渊下的滴血洞。
第二卷天书鬼王宗所在的狐岐山,原版更有可能是魔教真正的圣地蛮荒之中。
第三卷是西方大沼泽的天帝宝库,也不知需不需要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上才能打开。
第四卷是天音寺的无字玉璧。
第五卷是青云门的诛仙剑,这个,很幸运的在不知是不是看了他和道玄一战后改了想法的灵尊帮助下。
也可以说是道玄和万剑一看似没空实则一直盯着的默许下,看到了。
对的,正如那晚,他对灵尊说的,他只是想看看,实则也真只是看了看,值得一提的,那剑真的就在灵尊的腹中!
李长夜是在和道玄战至最后才发现的这点,也可说是灵尊自己暴露的这点。
所以,那天,他对道玄说,还想试一试,看一看……
后来细思,道玄那几天大概也一直在犹豫要不要拿诛仙剑劈他。
放剑的最好的位置自然是位于白玉广场虹桥上幽潭中的灵尊处。
道玄最后则说他错失了那一剑,已经完全没有机会了,或者他还能再出一剑就另说。
当时,他还能吗,没人知道,正如道玄也没有真的用上诛仙剑。
这会。
一路前行李长夜路过一条较为僻静而少有的街巷,这里沿街摆摊的少了很多,而多的各种店铺门面。
他本没打算在这里驻足,直到路过一家古朴而显得破旧的书肆,那有两句门联。
【长青剑气承天命。】
【修身齐家传古风。】
李长夜看了看,又沉默片刻,拐道走了进去,书肆内,光线幽暗,几盏油灯散发出微弱的光芒,照在四周的书架上。
木架上堆满了各类书籍,形态古朴,有些书皮已经斑驳,空气中弥漫着股淡淡的墨香,却是新鲜的味道,也令人心神宁静。
这书肆还与一般书肆不同,这里并不出售书籍,只供人阅读,还有借抄,一侧同样挂着些联子,诸如。
【阅书自修。】
【品德自养。】
书肆内并无太多人,只有几个身着素衣的书生,正或坐或立,低头翻阅着书卷,身形瘦削。
李长夜进来,没有一个人生出反应,而他的目光则落到其中的一个上。
书肆的一隅,有个不是普通书生而是像个秀才的,年约二十,面容清瘦,有着股极为寒酸气息。
他正坐在一木桌前,专心致志地翻阅一本道家典籍,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提笔落墨,眉头微皱。
李长夜走了过去,便见那白纸上,落墨只是单纯的落墨,上面一个字都没。
于是便将目光放到年轻秀才上,久久不移。
那秀才也根本没注意到有人在,完全陷入一个不知怎样的世界中。
不知过了多久。
年轻秀才身上某股淡淡的气息一隐,也像是无形中消失,从某种状态缓缓脱出,这才注意到前方的少年道士,对着那头白发目露奇怪之色,随后开口。
“小道长是来这里看书还是借书?找不着?有名录没有?”
李长夜回道。
“只是进来看看。”
没有说看什么书,而秀才则笑道。
“随便看!”
李长夜便开口。
“我刚一直在等你写出来。”
年轻秀才瞪大了些眼睛,又多看了李长夜几眼后。
“小道长面生的很,是打哪来?”
“山上来。”
“哪的山?”
“这的山。”
能在广阔繁华的河阳城地界称之为这的山只有一座。
年轻秀才很快联想到了,随后叹了口气,望向桌面上的墨迹,很大一团墨迹。
“我没有墨呀。”
李长夜摇头。
“不,你有。”
年轻秀才又顿了顿。
“我不识字呀。”
李长夜问道。
“怎样的字?”
年轻秀才想了想。
“不同山上的字。”
李长夜问道。
“为什么?”
年轻秀才又默了默。
“山上的字识的人太少太少,山下的人太多太多……话说,小道长,你真懂我说什么,还有我刚想写什么?”
李长夜也默了默后,伸手,同他在七脉会武时,伸手出几次剑那样,手上开始浮起一团气。
啪~
要不是李长夜伸手拦着,年轻秀才眼见直接就要跪下来,说我想学!
“为什么?”
这里是问年轻秀才想学的理由。
而年轻秀才感到李长夜是真的想教自己后,却沉思了起来,眼里目露起真正奇怪之色,好奇的。
“您第一次下山?”
在这个世界,是可以这么说,李长夜点头。
年轻秀才又想了想。
“那我等您回来,我还写不出来,我再去求您教我吧。”
“刚我看你很急。”
“据记载,数千年了,我是急,但也不急一时……道长您下山还有其他重要的事做吧?”
李长夜放下手,也散去了手中的气,那股读了青叶祖师那些书籍后,心有所感,后来闭关出来又读了两年多的书过程中领悟的气。
“你叫什么?”
年轻秀才起身,认真了些的,还躬了躬身。
“叶青。”
“青叶的叶?”
“不是,听说先祖是那位传说人物上山前的书童……敢问道长您的名讳?”
“张小凡。”
“这名字……有些俗……和道长您有些不搭……”
李长夜对此没有发表看法,转身离开,头也不回的出了书肆。
名为叶青的年轻秀才到门口相送直到他的背影不见,才回到书肆中,继续坐回桌上,看,看得懂的书,写,写不出来的字。
……
李长夜离开叶青的书肆后,没有打算再多在河阳城逗留,而他正欲离开河阳城,向三千里之外的空桑山而去的时候。
他又遇到两个人,很是意外的人,熟知,却也第一次亲眼所见的人。
只见,街头,停驻的视线里。
出现了一位老人,须发皆白,头发如霜,胡须如雪,面容清庸,鹤骨仙风,比道玄还多了几分得道高人的模样。
手中拿着一根竹竿,竹竿上挂着一块白布,布面上以古朴隽秀的字体写着四个字——“仙人指路”。
此外,还有一个小女孩。
年纪大约在八九岁左右,年幼的面容白嫩,眼睛明亮,活泼可爱,头发被扎成了两根冲天辫,辫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摆。
她手中拿着一串冰糖葫芦,一口接着一口地吃着,嘴巴上沾满了糖浆,显得天真无邪,满脸满足的笑意更是让她显得格外讨人喜欢。
没错,正是周一仙,周小环,爷孙两,某种意义上,也算书中的一大坑。
值得寻思的事,也是众所周知的是,青云的开派祖师,青云子的身份正是一个江湖相士,而周一仙也提到过自己所学与其也有些许的关系。
虽自谦只学了点皮毛,甚至不好意思再去认青云门这个自青叶祖师后,越发强盛的亲戚,但,这只是自谦,从些许出场都能看出其不简单。
各种遁术不说,能一眼看透学了四卷天书张小凡根底,就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然而,这些大概都不算什么,青云子祖师爷亦曾说过,他虽开创了青云门,而一生所学尽在相术。
孙女小环,其实也不简单,没有被大改削弱前,可是真正鬼道的传人,比某关键时刻掉链子嗝屁的大巫师厉害不知多少,神秘莫测的鬼先生最继以厚望的传人。
李长夜见了两人,两人也见了李长夜,李长夜的反应不是很大,周一仙则是明显的一怔,苍老的双目一瞪,反应异常,不说见了鬼般的,也相差不了太多。
倒是周小环,晶莹的双眸一亮,举起手中的冰糖葫芦,一路小跑了过来,到了临近处,才一停,欢快的叫了一声。
“大哥哥。”
声音清脆如泉水,甜美如春风,带着孩子特有的纯真与热情,比她手中的糖葫芦还要甜,笑容更如盛开的花般灿烂,又如夏日里的阳光。
很让人心生好感,李长夜也不能免俗,心中生出股柔情,好奇的蹲下,笑问。
“怎么了?”
小姑娘直接用袖子擦了擦自己那蜜一般的小嘴后。
“你要看相吗?!”
这话却是让李长夜一怔,不知说什么好,这时,周一仙也走到了跟前,不知为何却没有行原著中和自家孙女一唱一和,行骗人那套,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