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红尘,剑行诸天 第177节

  今夜,这世界上又多了一种。

  那就是御剑,不是柳白御剑千万里斩人首级的那种御剑,而是御剑飞行。

  此时。

  桃山中加桃山后的知守观,能感到李长夜和叶红鱼离开的也不过寥寥数人,此时都不由自主的瞪大眼睛。

第174章 有朋自远方来

  夜色如墨,繁星漫洒。

  呼——

  飞行是一种极为特殊的事。

  传闻悬空寺讲经首座讲经时无数蚂蚁浴光飞起,先不说那是传说,或者那蚂蚁是凡俗中将要下雨时的飞蚁。

  对人来说,更是如此,而现在,叶红鱼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飞行的感觉。

  御剑中,风声里,气流如千丝万缕的绸线,轻盈地缠绕在身周,拂过她的衣袂,撩动她的发梢。

  身下,起伏的山川,如涛的林海,飞速的掠过。

  叶红鱼此时的小脸显得呆呆的,眉眼间透得迷茫,像是依然没能理解,或者说,不敢相信,自己正被他带着飞行。

  更没想到的是他口中的说去长安是以这种不可思议般的方式。

  她没有尖叫,没有挣扎,没有惊慌,没有忐忑,没有不安,……,唇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

  她能感到他的手,温热的手穿过她冰凉的指缝,如春日初融的溪水,一点一滴地渗入她的肌肤。

  她下意识地攥紧了些,指节因用力而泛起淡淡的粉红。

  她微微偏头,侧眸望向他,看着他清澈的眸,平静的脸,淡然的笑。

  她的身形不自觉地前倾。

  “我想学。”

  叶红鱼没有问李长夜是怎么做到的,而是直接开口说想学。

  李长夜点了点头。

  “好。”

  他顿了顿,随即开始解释,伸出那只浮现有淡淡清辉的手。

  “御剑飞行其实也是对天地元气掌控的一种……像风一样无形,像水一样流动……剑则是引,是舟……”

  叶红鱼静静听着,看着,感着,记着。

  只是,渐渐的,她的眉头微微皱起,发现那不是现在的她能掌握的东西。

  真正掌握更不知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而现在她一心还是在提升境界和战力上。

  李长夜后面也发现了这点,想了想。

  “这样吧,等我境界再高些,看能不能完善优化,到时再教你。“

  叶红鱼忍不住白了他一眼,那一眼轻飘飘的,带着种少女独有的娇嗔,那也是一种在她脸上极少能见到的表情,眼波流转间,有种说不出的风情。

  “高到哪里?”

  李长夜目视前方,此行目的地是长安城,城外有座山,山上有个人,以人而论,夫子是此世此界最高的人。

  一直近距离看着他的叶红鱼,自然也察觉到了他此时的目光,少见的目光变化,淡然平静中多了认真和郑重。

  那是以前相处闲聊时提到观主都没有过的目光。

  叶红鱼接着也想到此行的目的地,还有自己兄长叶苏的败北,唇角的笑微微收敛。

  “大唐书院……夫子有多高?”

  李长夜知道夫子有天那么高,不过还是回了那更著名的话。

  “听说有好几层楼那么高。”

  叶红鱼却没感到这句话的趣味,小脸上反而多了抹忧色。

  “我们这样过去没问题?”

  李长夜笑道。

  “我们过去是看你兄长,又不是打架。”

  ……

  夜,已深。

  长安城外,云雾缭绕的青山上。

  依山而建如世外桃源的书院二层楼中,有一间由极其罕见金色茅草铺就的茅庐。

  茅屋之内,炉火微旺,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也是位身形高大气度不凡的老人,正在慢慢啜饮着温酒,佐以丰盛的菜肴,正是夫子。

  他喝得很慢,吃得也很慢,慢慢在品味。

  某刻,他像是察觉到了什么,动作微顿,抬头望向南方,目光像穿透了重重夜色,越过万水千山,越过浮云天幕,投向某个遥远的地方。

  不知他看到了什么,也不知听到了什么,他的嘴角,扬起一丝笑意,并低声呢喃道。

  “有点意思。”

  语气轻得如风,却自有回响般,此外,他握酒盏的手微动,有点跃跃欲试什么的感觉,但最后又按耐住了。

  就在这时,茅屋外,响起细碎的脚步声,门帘轻掀,一位身着旧棉袄的书生走进屋中,正是书院大弟子,李慢慢。

  他见到夫子含笑的神情,顿时心生好奇,轻声问道。

  “老师,遇到什么高兴事了吗?”

  夫子没有立刻回答,轻轻举杯将盏中之酒一饮而尽,待热意慢慢从喉间升起,才悠悠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醉意。

  “有朋自远方来。”

  李慢慢一愣,随即他目光一转,也望向南方,待注意到朋之一字后,同样也笑了,只是,没多久,又是一敛。

  转而,又望向山中另一处院舍。

  屋内有一名受伤的青年正倚在榻上养伤,一名温婉女子正在照看,风中不时传来几声轻咳和温声细语。

  夫子最后那话,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声音不小,如在夜中荡出一层层涟漪。

  在那屋中的受伤青年听来,更是如惊雷般,一怔,紧接着,咳声一顿,眉宇一紧,嘴角轻抿,疲惫和虚弱被强自压下,也像被那一亮的眼眸遮掩住般。

  下一刻,他缓缓坐直,强行按下再起的咳意,身旁女子见状,忙欲搀扶,却被他轻轻一摆手婉拒。

  “不用了,这几日辛苦师妹你了。”

  青年起身后,仔细拂平衣襟,又抬手理了理发鬓,那顶高耸形似棒槌的头冠,有些歪斜,很细微,也被他一寸寸地扶正,带着一股庄重仪式般的认真。

  青年正是书院二先生君陌,正了正衣冠后,便一步步走向门外,直接而出,没有推门,因为没有关门,毕竟他知名的讲礼和理。

  他身后的温婉女子是书院七师姐木柚。

  她看着君陌那正正也显得有些僵硬的身影,眼角微动,原本想回嘴,却终究只是暗暗白了他一眼,没再说话,跟着走出。

  君陌来到茅庐,面容虽带病色,却依旧神情端肃,身姿挺直,拱手一揖,向夫子和自己师兄行礼问候后,也望向南方。

  他没有夫子和大师兄看得那么远,但,目光却愈发的明亮,所谓,礼尚往来,他之前被人挑战了,那么他也可以去挑战别人。

  自幼和君陌相熟的李慢慢,哪还不知他那神色意味着什么,不由低声关心的劝道。

  “君陌,你的伤还没好。”

  然而,对于能独守青峡并且愈战愈强的君陌来说,那并不重要,不过,这时,夫子开口。

  “他现在也好不了多少。”

  君陌和李慢慢听后一愣。

  这时。

  门外响起一阵轻柔的脚步声,一位少女缓步而入。

  她穿着朴素,容颜清丽,眉眼秀雅,身形轻盈得如一缕风,入屋后,双手落于腰侧,微蹲下身,朝夫子恭恭敬敬行了一礼。

  相比多年以前,她刚转成小女孩的时候,动作要自然了很多,再无羞涩之意,可说无可挑剔了。

  夫子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少女不多言,礼毕后便安静坐到一旁,从袖中取出一卷素白纸张,又自怀中摸出笔墨,摊开后,便静静描起了簪花小楷。

  她执笔的姿势娴熟而优雅,每一笔落下,都似有花意缓缓绽开,但香气不闻,自生一种风骨,亦如旧书楼之外她最喜欢去的那片剑林。

  茅庐安静一会后。

  很在意某些事的君陌,微微皱眉,还是对着夫子疑惑的问道。

  “老师,您刚的话是指?”

  夫子此时正举杯饮酒,不方便开口,就没有答,也像是有些事情他也不知道怎么说。

  跟随夫子最久的李慢慢和君陌都感到些许的异样。

  而那正描着簪花小楷的少女,年纪不大的她,一张小小的脸还带着稚气未退模样,却有某种不相称的成熟和淡定。

  书院三师姐余帘,此时轻轻搁下笔,将目光也投向夫子。

  “老师,您曾说他要十数年的时间,一年前他提前出了剑,现在又来长安,没有影响?”

  她是二十三年蝉,但距离二十三年还有很多年。

  夫子放下酒盏,叹道。

  “等你们见到他便知,至于影响,子非鱼……”

  话到一半,顿了顿。

  “我怎么知道他怎么想?!”

  “慢慢,有机会你可以代我问问。”

  李慢慢想了想。

  “老师,您不见他吗?”

  夫子闻言,将高大的身子靠到椅背上,吃饱喝足想要歇息的模样。

  “他带着个小姑娘来,自然不是来见我这个老头子的。”

  小姑娘?

  李慢慢和君陌面露一丝奇怪之色。

  因李长夜的出现,陈皮皮却没有像原著那样畏惧叶红鱼如虎。

  来到书院二层楼并熟识这些真将他当亲弟弟看待的师兄师姐后,也将不少观中的事说出。

  里边自然也少不了叶红鱼的,当然,吐槽居多。

  倒是余帘,神色要复杂一些,作为魔宗当代宗主的她,知道和了解以及需要去思索的事情要更多一些。

首节 上一节 177/3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