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之上! 第493节

  到了金雀花王朝海域,不论是船长还是水手们,精神状态明显都松弛了不少。

  相比北境的危险潜伏,金雀花王朝的海域一是少有极端天气,二是也不用太过担心海兽与飞禽类地脉生物的袭击。

  另外就是灯塔林立,海图标绘得无比清楚,还有巡逻的王朝舰队。

  就相当于是从野外进入了安全区。

  在船长的示意之下,水手们将两面船帆都都张到最满,船速提到最快,船身劈开碧绿色的海水,航迹像条不断延伸的银带,向着拉各斯城的拉各斯港驶去。

  在那里,哥伦布号要进行一波补给,整装待发之后,再出发前往黑帆之城。

  当然,从进入剑海开始到抵达拉各斯港这段航线,受风况、洋流流速、船只性能等不同条件影响,还要耗费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其间经过的大型港口就会有数十个。

  由此就可以看出金雀花王朝的疆土之广阔、对剑海开发之甚以及经济之发达。

  不过哥伦布号所能停靠的港口,只有拉各斯港。

  这是因为金雀花王朝的制度极其完善,商船要在港口停靠补给并非随心所欲,而是需要一系列特定的文件,并且严格遵循规定。

  首先是船舶的国籍证书,这就相当于商船的“身份证明”,由船籍国颁发,用以表明船舶的国籍归属。

  金雀花王朝对船舶国籍管理严格,商船必须持有此证,港口才能确认其合法身份,知晓该船来自哪个国家,进而决定是否允许其进港。

  若缺少此证,会被港口视为身份不明船只,被拒绝入港。

  哥伦布号是实打实产自拉各斯城哈兰德船厂,手续齐全,是纯正的金雀花王朝籍商船,相应的国籍证书自然是有的。

  主要是其它两项文件:航海日志与货物清单。

  前者详细记录商船航行过程中的诸多关键信息,如航行路线、出发与预计到达时间、所经港口、遇到的天气状况、货物装卸情况以及船员日常活动等。

  港口官员在商船申请停靠补给时,会仔细查阅航海日志,以此评估船舶航行状态是否正常,有无潜在风险。

  若日志记录混乱或存在疑点,比如航线偏离常规、时间记录存在矛盾等,港口可能会对商船进行更深入调查,甚至拒绝其停靠,防止有非法活动借助商船掩护进行。

  后者则是需详细罗列船上所载货物的种类、数量、来源地与目的地。

  这一文件至关重要,因为不同港口对进出口货物有不同规定,部分货物可能被某些港口限制或禁止,也是防止走私的重要方式。

  商船只有提供准确货物清单,港口官员才能快速核查,判断货物是否符合进港要求,决定是否给予停靠补给许可。

  这两样东西,哥伦布号当然也有只不过是掺杂着诸多水分的。

  哥伦布号作为通行于拉各斯港与瓦拉尔湾之间的商船,为了隐瞒北境的存在,在航海日志上记录的航行路线是拉各斯港——奥罗岛屿。

  奥罗岛屿,是位于剑海之上的一座大型岛屿,属于岛国奥罗公国。

  虽然金雀花王朝自建国起,就一直秉持着不扩张不侵略的理念。

  但因为种种原因,向金雀花王朝投诚寻求庇护,成为金雀花王朝附属国的公国数量却并不少。

  奥罗公国便是其中一个。

  作为岛国,奥罗公国的资源相对有限,经济落后,国力也十分不够看,再加上常年遭受海兽与飞禽类地脉生物的袭击,国内民众的生活可谓是苦不堪言。

  这种情况下,奥罗公国最后主动选择向金雀花王朝臣服,自愿成为金雀花王朝的附属国,以换取金雀花王朝的庇护。

  作为代价,就是奥罗公国每年都需要向金雀花王朝纳贡,定期缴纳财务与资源,其中就包括奥罗公国最有名的一种矿石:奥罗海岩。

  此外,奥罗公国还要通过盟约明确,视金雀花王朝为宗主国,承认金雀花王朝的宗主权。

  至此之后,奥罗公国的君主更替,都需要得到金雀花王朝批准认可。

  最后就是不得再与其它国家结盟,必须经过金雀花王朝同意才能进行外交活动。

  但有了金雀花王朝的庇护,奥罗公国终于不愿再苦于地脉生物的不定期袭击,并且获得了有限的经济合作,被允许参与进金雀花王朝的海运网络。

  受这二者影响,整个国家的国力乃至民众的生活水平,一下子骤升了好几个档次。

  因为是金雀花王朝的附属国,所以金雀花王朝这边对于来往奥罗公国与金雀花王朝之间的商船审查相对比较宽松,

  又因为奥罗公国还保有自治权,故而两者之间的港口信息是独立的,这也就让高德有空子可钻。

  整个操作流程也并不复杂,以哈兰德船厂的名义,先是在奥罗公国投资成立了一个空壳商会,然后在明面上写在航海日志上的航行路线是拉各斯港与奥罗岛屿,用来掩盖拉各斯港——瓦拉尔湾的实际航线。

  说实话,整个“造假”过程并不算完美。

  但这个世界并不像高德前世,有互联网存在,各种信息在联网之后互通有余,而是相对封闭,各管各的。

  所以只要哈兰德船厂不太过出头,吸引到旁人的注意力,瞒天过海还真不算什么难事。

  但前提就是,不能乱来。

  拉各斯港这边哈兰德船厂作为老牌船厂,再加上金钱开路买通关系,港口官员对于哈兰德船厂的船只审查十分宽松,几乎就是做做样子。

  但在其它港口,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却是没这种待遇,贸然入港,航海日志和货物清单其实是经不起细查的。

  ——说实话,就算是经得起细查,那些港口官员也会特地找出点鸡毛蒜皮的问题,就为了敲你一笔竹竿。

  所以,行内还有一个默认的公理:少在港口停靠补给一次,就是节省一大笔成本。

  即是为了节省成本,也是为了避免暴露,反正哥伦布号在瓦拉尔湾处是带足了补给,足以支撑它一路向南,直奔拉各斯港而去。

  接下来的十天,哥伦布号就穿梭在繁忙的剑海航线上。

  白天,跟着商队的航迹走,借着洋流提速;夜晚,就靠着远处灯塔的光芒辨向。

  第十天傍晚,拉各斯港映入眼帘。

  “收半帆,准备进港!”船长高喝道。

第476章 黑帆之城的传说

  时间紧促。

  哥伦布号在拉各斯港停靠之后,一边是进行物资补给。

  另一边则是由兰文出面,告知哈兰德接下来哥伦布号的行程,让他帮忙做好各种手续,包括出海许可还有航海日志登记等等。

  哥伦布号原先报送的航线,是拉各斯港-奥罗公国航线。

  因为奥罗公国实际上是金雀花王朝附属国,看似这条航线是出国贸易,但实际上还属于“国内贸易”的范畴,所需的手续和审查都是简易版的。

  而要前往黑帆之城,那就算是真真正正的“国际贸易”了,要补办许多新的手续。

  这些必要的手续没做好,后续就会引来许多麻烦。

  在金雀花王朝的体系之下,要是想做长期生意,在“法律法规”这方面,就不能留下隐患。

  这也是哥伦布号还要特地返回拉各斯港的原因之一。

  至于高德自己,就选择了“宅”在船上。

  倒不是他摆架子,而是因为当初马可可区的事件,高德与拉各斯城的本地贵族结下了不小的梁子。

  他若是出面,那不是帮忙,而是添乱,会多出不少刁难。

  所以高德才会在获得奥克兰荣誉法师称号之后,就当即开始谋划将哈兰德船厂的产业转移到奥克兰。

  前世的经验让高德十分明白,在金雀花王朝这种有严谨法律法规,并且严格遵循自身制度的国度之中,对于“做生意”而言,在当地有关系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哈兰德船厂自从高德接手后,这一年一直在不断扩大规模,不论是贡献的税收,还是扩大规模带来的“工作岗位”,在当地都算是一颗新星。

  再加上哈兰德为人大方,不吝啬金钱开路。

  故而寻常人来可能需要十天半月才能搞定的手续,在一路绿灯之下,在两个小时之内就已经是给哥伦布号补办完全。

  这两个小时,也足以哥伦布号这边将补给补充完成。

  没有耽搁时间,在夜色之中,哥伦布号带着完整的证件,充足的补给以及从北境带回的满舱货物,驶出拉各斯港,向着黑帆之城的方向而去。

  在驶出拉各斯港的第三天清晨,哥伦布号的船首切开泛着磷光的海面,正式闯入德雷克海峡的疆域。

  海平面上刚升出一抹橘红,却被头顶翻滚的云层撕成了碎片。

  那棉絮状的云团在天上疯狂窜动着,像是云层先被拧成了麻花,随后又被硬生生扯断。

  “这就是德雷克海峡.”高德站在甲板上,抬头仰望空中混乱的棉絮状云团。

  碎云边缘泛着诡异的铅灰色,仿佛下一秒就要化作冰雹砸落。

  耳边则是呼啸且混乱的风声。

  德雷克海峡辽阔万分,横跨近千公里,如被造物主硬生生嵌在诺兰大陆与蓝焰群岛之间的裂缝,是进入蓝焰群岛的必经海路。

  高德是个典型的喜欢在做事前做好万全准备的人。

  所以在确定要前往黑帆之城,参加安灵杰拍卖会后,他第一时间就去翻遍了相关的航海书籍卷宗,详细了解了一番黑帆之城的相关知识,从中了解到有关黑帆之城的许多奇特的点。

  其中一点便是:要想进入黑帆之城,至今都只有一个方式,就是乘船。

  速度最快的飞艇在德雷克海峡上是不管用的。

  原因也很简单,德雷克海峡的上方常年盘踞着极其紊乱强烈的风带,又被称为碎翼风带,阻拦了飞艇的通行。

  按照书上所述,碎翼风带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即使是天生双翼的飞禽在德雷克海峡上空都要被肆虐的狂风撕裂双翼。

  飞艇的机翼就更是如此。

  高德虽然是理科生,但作为“学霸”,地理知识也并不弱,至少是能从书上有限的叙述中推断出碎翼风带的形成原因:

  德雷克海峡的北边是终年被极地寒风控制的冰封洋面,南边又是盛行西风带肆虐的咆哮海域。

  北境的冷高压形成的极地寒风与强劲的盛行西风,两股力道相当的风在这里撞了个正着,使得风速骤增。

  此外,这里的气流垂直运动也异常剧烈。

  北境寒带的寒流与来自南方热带的暖湿气流,一冷一热的空气在德雷克海峡上方汇聚,拧成了无数个旋转的气柱,就像铁匠炉里被反复捶打的铁丝,越拧越乱。

  这种气流的汇聚持续不断,所以德雷克海峡上空的碎翼风带就一直存在着,永不停歇。

  在如此混乱的气流环境与风带之下,德雷克海峡的上空也就成了飞艇禁区。

  在这般自然环境下,飞艇若是驶入德雷克海峡,于碎翼风带面前,就跟一只断线的风筝没什么区别,根本无法稳定住方向,只会在剧烈地随风飘荡后逐渐散架。

  书上所了解到的与亲眼所见终归是有区别。

  即使对于碎翼风带的存在有了心理准备,但等哥伦布号真正进入德雷克海峡,碎翼风带就在上方之时,高德依然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了:

  那一朵朵被狂风撕扯成蛛网状的云,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形,四散铺开。

  海风扑面而来,刮得他鬓角的发丝紧紧贴在脸颊之上。

  在船长的指挥下,哥伦布号的两面主帆,在进入德雷克海峡之前就已经全部收起。

  但哥伦布号的行驶速度非但没有减缓,反而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推着加速前进。

  高德扶着船舷向下望去,海水呈现出奇异的分层。

  表层是墨绿色的海水,泛着白色的浪花。

  而水下大约五十米处,一道深蓝色的洋流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西涌动,连阳光都难以穿透那片深邃的水流。

  【环旋流】。

  德雷克海峡上方暖湿气流与寒热带风形成狂暴的碎翼风带,海峡之下的海水中则是寒热带洋流交汇,同样是形成了诺兰大陆上独一份的,流速最快的南一北双循环洋流。

  南边为穿堂急流,顺时针旋转,载着船只极速穿过德雷克海峡,直奔蓝焰群岛。

  北边的洋流被称为返程涡流,逆时针涡旋,可以将蓝焰群岛方向驶出的船只快速送出德雷克海峡。

  肉眼可见,即使在顺风情况下,最大航速也就在十一二节的哥伦布号,航速表指针此时已经跳到了惊人的十八节。

首节 上一节 493/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