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记得今日晨间、午后,院中都有道师开坛讲课。
上午是讲说风法,于玄明坛,下午是讲说剑术,于正源坛。皆是应阐感兴趣的内容,却不容许错过。
他也不顾乾坤弓还在肩后,甩开大步,便朝玄明坛而去。
玄明坛据地甚广,能容千人之众,是院中道师讲课,最常用的几座讲道坛之一。
这小半载,应阐也没少到玄明坛听讲,自是熟门熟路。
他在山间走过,一路走的都是大道,路上同行的人渐多,很快来到一片宽阔的广场。
广场位于半山腰上,通体都是素白色的岩石铺就,又带有些如玉的光泽。
此时场内人众已十分多,好在广场上设有许多石墩,以供听讲的弟子落座,座间虽也不算宽裕,好在不至摩肩接踵。
应阐随着人群走入广场,找寻着空座,忽地听闻一道轻柔的女声传来:“道兄,道兄!”
应阐略一侧目,原来唤他的竟是一名少女。
少女盘着云髻,未着道装,瞧着十六七的年岁,皓齿明眸,虽算不上花容月貌,却也娇俏可人。
“李静秋?”
少女正是曾与他同受齐院师指点的李静秋。
应阐有些意外,他与李静秋似乎没有太多交集,自受齐院师的指点之后,也并没有见过,没想到她会呼唤自己。
“道兄,这里有空座。”
李静秋见他目光转来,又唤了一声。
应阐想了想,还是走上前去,一拱手道:“李道友,久违了。”
“咦?”李静秋怔了一怔:“我和道兄通过名姓吗?”
“额。”应阐这才想起来,自己在齐院师处,知道了李静秋的姓名,对方却是还不知晓。
但没等他出言,李静秋便已哎呀一声,歉然道:“小妹向来愚鲁……怕是把道兄姓名忘了!”
“可否再向道兄请教?”
瞧着,倒是真有几分愧疚模样。
应阐一窘,忙道:“我名应阐,阐幽明微之阐,确实未与道友通过名姓,实是意外得知……”
他略略解释一番,李静秋听了也不羞恼,反而喜道:“原来如此,不是小妹忘了就好。”
应阐不由哑然。
这时,李静秋又连忙道:“道兄请入座。”
“谢道友。”应阐拱手道了声谢,才在她身旁的石墩落座下来,问道:“不知道友缘何唤我?”
“欸?”李静秋呆了呆:“我只是见道兄在寻空座,身旁恰好便有……”
说着说着,又忙解释道:“我在院中朋友甚少,本以为和道兄还算相识,没有过多着想,道兄切莫介怀。”
“道友误会。”应阐也忙道:“我并没有不愉之意。”
李静秋闻言松了口气,随后又道:“小妹这还是首次在听讲之时,遇到道兄?”
应阐只道:“许是不碰巧吧。”
“嗯嗯。”李静秋连连点头:“我和黄道兄,都遇见数次了……在这玄明坛便有两次。”
应阐感觉李静秋,似乎比齐院师讲法之时,开朗了不少,不觉有些意外。
好在他也不是什么腼腆的性子,恬然应道:“哦,黄道兄近况如何?”
“唔。”李静秋道:“黄道兄精神很好,他说自己精进勇猛,定能赶在寿尽之前突破玄光……”
应阐有些意外。
人若老耄,三宝皆衰,对于修行其实是有一定影响的。
不过黄鹤生确也向道甚坚,并非没有可能突破玄光。
而若能够成就,完成内外天地的交汇,便可慢慢补回元精,延寿至二百载。
届时,大道便豁然开朗。
他由衷道:“祝愿黄道兄有志竟成。”
李静秋又是连连点头:“黄道兄说,他今年内应该能够炼开九窍,有望在都考院得到上考。”
“听说都考院的考校十分严格,能够年年得到上考的弟子,大多都能突破玄光,拜入本宗。”
“对了。”说着,她又一望应阐:“还没问过,道兄进境如何?今年可有望得上考?”
“嗯?”
应阐想了想,他并无意自谦,也不愿说假话,便坦然道:“我已得上考了。”
“嗯。”李静秋下意识点着头,忽然语调一升:“嗯?”
她瞪着一双杏眼,似乎怀疑自己听错了:“道兄说什么?”
应阐只好再说一遍:“我已得上考了。”
“哦……”
少女沉默了会,喃喃说道:“那岂不是,只有我不能得上考?”
应阐摇了摇头:“今年尚有半载未过,道友便出此言,岂不等同自弃?”
“道兄说的不错。”李静秋精神一振:“还有半载,我一定要发奋修行,还有半载……”
“欸,那岂不是说,今年尚有半载未过,道兄便已得了上考?”
应阐闻言,但笑不语。
两人说话之间,朝日连攀重云,玄明坛场内也渐坐得满满当当。
伴随一声磬响,悠悠传出,场内顿时一肃,再无人敢生出半点喧哗。
旋即,便有一位中年女冠登上高坛,缓缓坐下,开口来,便道:“今日,讲说风法。”
道院之中,并不常有道师讲说法术。
尤其风法正是应阐当下钻研最多的法术,更是机会难得,他自潜心听着。
“夫风者,天地之气。”
“风本无相,因势成形,气本无形,应物显迹。”
“其柔飘忽,其刚淜滂,其疾激飏,其盛熛怒……”
随着院师娓娓道来,应阐顿时有种奇妙的感觉。
他领悟呼风御气,已有一段时日,每日勤练不辍,自然也对风法有些感悟。
只是这种感悟,并不具象,也无从道来。
但在此时,道师的一言一语,便似为他抽丝剥茧,彻底将这种感悟梳理出来。
应阐顿时沉醉其中。
他渐渐忘了我,也忘了在场的同砚,忘了玄明坛的轮廓,甚至院师的形貌也在渐渐淡去。
只觉还有一道声线,犹在缓缓叙说。
再到后来,就连这道声线也消失了。
天地间,只余山岚之声。
第31章 白猿叩门
应阐醒来时,玄明坛竟已空无一人。
他又瞧了一眼天色,发觉大日已过中天。
此时,正源坛恐怕已经开讲,应阐却是错过了。
不过,应阐并未过分懊恼,因为这次听讲,他实在是大有收获。
起身走在山间,他甚有种感觉——
只要自己一念生起,便能乘风御气,腾飞而去!
当然,应阐自是不会加以尝试。
其实他知道这并不是错觉,但也更加知晓,这有多么危险。
因为炼气修士凡身浊重,法力又不够强,无论借助法术还是法器,离地飞腾,一旦法力耗尽,或是出了差错,立即便会面临坠亡的危险。
但若打通天地脉关,修成玄光,一切便不同了。
玄光修士,已完成了内外天地的交汇,所以不借任何法术、法器,甚至不需耗费什么法力,便能直接离地飞腾,也能自如的应对在空中飞遁的种种变化。
可以说,修成玄光,才能初步体会的到,道家修士所追求的自在逍遥。
不过借乘清风,飞纵神行,倒是可以一试。
应阐走着走着,平地忽有一阵风起,吹得其衣摆袍袖猎猎。
他足下一点,竟就真的飘飘而起,一跃飞出二三丈高,才又落往山间。
应阐瞧准下方,足尖往山中林木的枝叶一踏,便又翩翩飞去。
这一刻,他真有种摆脱了大地束缚的错觉,对天空的向往也油然而生。
“修成玄光,出入青冥……”
应阐轻叹一声,再次飘飘落下,踩着林枝木叶,洒然下了山腰。
不过,下了玄明坛,回到大道之上,行人便又多了起来。
应阐便也收敛起来,不再乘风而行。
正源坛是去不成了,无论是迟点到达,还是中途离开,毕竟都是不敬师长的事。
应阐虽想听讲剑术,但是等到下次也不算迟。
他转入一条熟悉的道路,朝着云笈阁而去。
今日的听讲,使应阐对风法的感悟,得到了完全的梳理。
他的呼风御气,也随之登堂入室,可以修炼更高深的风行法术了。
……
日照西斜。
应阐轻车熟路在云笈阁中走了一遭,手中便多出了一本薄薄的道书抄本。
虽已誊了一遍,但他犹然有些无法自拔,只得心分二用,一边寻路走着,一边不断翻着抄本。
这本道书,讲述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风行法术,而是运炼‘五气灵风’的法门。
其中说道,风者,天地唏嘘,虽不在五行之中,却与五行息息相关。
借由五行五气,便可赋予风不同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