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海的战略布局将会彻底成型。
该阶段分三步,第一步,彻底平顶南海问题,第二步则是收回夷州岛,第三步控制马六甲。
只有控制马六甲帝国才能控制东南亚。
第二阶段,则是外东北的问题。
这个阶段将关系到帝国取代老美的霸主之位。
只有走完这两个阶段。
帝国才有资格成为世界的新霸主。
到时,整个东南亚,将会成为帝国的腹地。
一个航母打击群常驻马六甲。
一个航母打击群驻扎在东帝汾。
一个航母打击群驻扎在所罗门群岛。
一个航母打击群驻扎在夷州岛。
一个航母打击群驻扎在海参崴。
一个航母打击群游荡全球。
一个航母负责训练。
还需要三个航母打击群负责维护时换防。
常规动力也好,核动力航母也罢,外出执行任务都是有周期的,周期在一年半到两年左右。
完成一个周期的任务都要维护半年左右。
因此,十艘航母,不管是常规动力,还是核动力航母,正在能够执行任务的也就六艘。
是的,十艘真正能用的也就六艘。
三艘需要维持航母日常维护时的换防。
还有一艘则是作为训练舰使用。
前世老美十一艘航母,真正能够执行任务的也就只有三四艘,最多可以出动五六艘。
剩下的基本全部躺在港口维护或是升级。
看看帝国去年交付的那艘航母,其最大的作用就是用来训练,其次便是进行威慑。
要是真发生战斗那艘航母估计都不会出港。
对于帝国而言,等第二艘航母,也就是真正的国产航母下水,才具备一定的战斗力。
第一艘只要的目的就是用来训练。
当然,回归整体。
东北是解决外东北问题的关键战略要地。
“东北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稳定。”
“经济发展可以适当放缓,但粮食生产、原油供应以及军事战略布局,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皇帝陛下对东北的问题也直接定下一个基调。
矜持,内阁首辅算是暗自松了口气,皇帝陛下的考量与他不谋而合,东北不适合搞经济。
毕竟未来的东北极有可能会爆发一场战争。
正如岭西省一样,明国时期,岭西省的经济一度进入全国前三,到现在却是属于中下游,隔壁那个当初的小弟也变成大哥。
归根结底就是岭西的战略问题。
岭西省是未来解决东南亚问题的前站。
“那么,这个贸易区……”内阁首辅迟疑道,“难道就放弃这个难得的机遇吗?”
皇帝陛下的目光落在地图上的渤海湾,手指沿着淮东半岛、淮东半岛和冀州钢山一带划过,勾勒出一个大致的区域。
“贸易区不一定非要建在东北。”
“我们是否可以考虑一下环渤海经济圈。”
“淮东的岛城、烟城,奉天的连城,冀州的钢山,这些城市拥有优良的港口资源、雄厚的工业基础,且距离日韩更近。”
“要是我们将贸易区设立在此,既能充分利用当地优势承接南高丽和东瀛两国的先进半导体技术,以及电子科技等。”
0 ·······求鲜花·· ·········
“带动华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又能有效避开东北在粮食、能源和战略安全方面的敏感问题。”
这一思路巧妙地保留了郭振阳方案的核心优势。
同时成功规避了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堪称两全其美的办法。
内阁首辅眼前一亮,不禁赞叹:“这个想法确实是妙极,环渤海地区港口吞吐量占全国三成,铁路交通网络也十分发达。”
“完全有能力承载十万亿级别的贸易规模。”
“淮东省作为农业大省,粮食自给率高,即便大力发展工业,也不会对全国粮食供应造成影响。”
... ... 0
皇帝陛下微微点了点头,显然对于他的说话也很是认可,不过他行踪却多少有些忧虑,考虑该让谁来挑起这副胆子。
“无论贸易区建在哪里,要顺利推动这一宏大计划,都需要一位铁腕人物来牵头。”
“此人不仅要精通外交事务,熟悉国际贸易规则,还要具备丰富的经济管理经验,同时要有足够的能力压制地方上的阻力和干扰”
“对于这样的人才,着实难寻啊。”
说到这,皇帝陛下颇为无奈的叹了口气。
帝国能力强的人很多,拥有铁腕手段的人物也有好几个,最关键的便是最后一点。
此人必须要有能力压制地方上的助力和干扰。
他也是从基层走上来的,对于地方上的一些事情自然清楚,中枢的命令下去都会变质。
比如,十层的命令到省里好的情景下,会变成六七层左右,不好那就是三四层,省级到市级的文件也会大打则扣,市到县也一样。
这个问题是几千年来的一些历史难题。
上面的命令是好的。
到了下面,却会慢慢变质。
内阁首辅陷入沉思。符合这些严苛条件的人选,要么身居高位,身负重任,分身乏术;要么资历尚浅,难以服众,难以挑起这副重担。
两人对视一眼,脑海中同时浮现出一个名字。
“或许……”
“让振阳同志来尝试一下。”
皇帝必须幽幽的说出了一个人的名字土.
第一百四十六章【关于郭振阳升任入阁的会议】
“振阳同志虽然刚调任淮东省没有多久。”
“从当前的局势可以看得出来,未来他在淮东,恐怕上下都会做到真正的一言堂啊。”
“他在汉东主政时成功推动国企改革,展现出了非凡的魄力和手腕。
“最重要的是,这个方案由他提出,他对其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处关键都了如指掌,无人比他更适合推进此事。”
当然,汉皇必须心里的话自然没有说出来。
看看渤海经济圈的地理就知道,首先便是东北的奉天省、淮东半岛地区……。
此外,恐怕汉东的淮海地区也在其中。
“六四七” 郭振阳在汉东的威势不用多说,他毕竟是从汉东省一步步走上来的,伴随赵立春离开汉东省,钟政国等人纷纷对其出手。
这也导致郭振阳在汉东省的威势可谓是更甚.
其次,便是核心的淮东省。
淮东前任省委書记杨旭辉是裴一弘的人。
而且郭振阳的夫人所在的秦家,又是淮东省当地最大的土著,郭振阳在淮东基本没有阻挠。
京津冀地区有他们这群老家伙在也没问题。
至于最后的奉天省相对来说要麻烦些。
不过,奉天省那是魏正祥的事。
未来魏正祥肯定会对奉天省进行清洗。
综上所述……
郭振阳是最合适的人选。
“让他离开淮东?”
汉辅眉头不由皱了起来。
郭振阳上去,说实话他内心还是蛮高兴的。
毕竟严格来说他和裴一弘是一起的,自己当初能坐上这个位置,也多亏了裴老的举荐。
他担心的事,淮东作为经济强省,郭振阳虽然刚去没多久,却已建立些许寄出,此时突然调动,恐怕会引发一系列不稳定因素。
“并非调离,而是让他直接兼任。”
汉皇解释道:“我们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协调小组,任命振阳为组长。”
“同时让他继续兼任淮东省委書记。”
“如此一来,既能确保淮东省的稳定发展。”
“后续事情不会不受影响……。”
“这孩子的精力比较充沛、能力也很出众,我相信他能够胜任这份重任,军事方面的话,也让他稍微兼任一个职务。”
他的这番安排,既体现了帝国对于郭振阳的高度信任,同时也暗藏着对他的严峻考验。
汉辅望着汉皇,心中感慨万千。
要是一旦成功的话,郭振阳的行政地位、甚至在军队的地位,将坚如磐石,但若是失败,等待他的可能就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这件事……”汉辅犹豫着问道,“要不要先征求一下振阳同志的意见呢?”
汉皇果断摇头:“不必了。这是帝国赋予他的使命,也是他必须承担的责任。”
他站起身望向窗外那威严的红墙目光深邃。
“帝国要想复兴,总要有人挺身而出。”
“振阳同志既然有勇气提出这个方案,就应该有担当将它贯彻到底,说了就必须要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