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罪资本后,我的歌越唱越红 第354节

  他的作品什么质量,懂得都懂,现在很多人都盯着他“薅”,这特么被人提前听了提前“抄”去了,损失不就大了嘛?

  这一点节目组理解,所以节目组这边也没说啥,都配合他……

  可问题是,你也不能一首歌唱两遍让观众“自行体会”去吧?

  这太尬了呀!

  斟酌片刻,冯禹灿最终还是咬咬牙说了句:“……相信他吧。”

  他们现在也就只能相信沈铭恩了……

  他铭恩大帝这一路走来,似乎还的确没有辜负过任何人。

  周导咧咧嘴,倒是也没说啥,因为他很清楚,对于他们节目而言,铭恩老师就是大爹,哄不好谁也得哄好铭恩老师,他已经做好准备,就算铭恩老师两首《阿嬷》一样,事后节目组也会出资为铭恩老师“洗地”,说两首歌就是不一样!你们听不懂是你们的问题!

  就算是“皇帝的新衣”,《星火乐章》节目组也一定要给铭恩老师穿明白儿的!

  也就在这个时候……

  在无数小黑子疯狂带节奏,很多人质疑沈铭恩两首歌一模一样的时候。

  沈铭恩的下一句歌词,就开始“反转”了。

  他唱着:

  ……

  “她生了一个又一个~”

  “可都被远方的风,吹走了~”

  ……

  听到这里的时候……

  【……】

  漫天飞舞着的小黑子带节奏、抹黑的声音,忽然为之一滞。

  因为很明显,沈铭恩这里的歌词,忽然跟上一首的《阿嬷》有了一个很明显的区别。

  上一版的《阿嬷》,沈铭恩唱的是“她生了一个又一个,都被号角的呼声,吹走了。”

  这里是“她生了一个又一个,可都被远方的风,吹走了”。

  “号角的呼声”和“远方的风”,同样都是用“吹”的方式来表达,但是要表达的“语境”很明显是截然不同的。

  前面通过这句歌词,结合“冲锋号”的声音,几乎可以说一下就将主旋律风格的那种“悲壮”气氛给拉了起来。

  同样……

  之前那一版在这句歌词之前,很多人也都是吐槽着说,沈铭恩光顾着塑造这个“阿嬷”的形象了,都忘记了这是一首红歌的“主旋律”了。

  而也就在这句歌词之后,一切开始反转!

  沈铭恩通过一句歌词,和后面的副歌,直接将一个深山里饱受封建压迫的“阿嬷”形象,塑造成了一个“英雄母亲”。

  人物的形象本身就已经刻画的极为细腻了,这句歌词又令其一整个立体了起来……

  同样!

  第二遍的演唱,似乎同样是从这里开始“反转”的。

  在此之前,还有很多人吐槽,说沈铭恩唱的两遍完全是一模一样的歌词,目的是让大家通过同样的歌词听出不同的体会,强行让大家做“阅读理解”……

  但这句歌词之后,很明显,那些小黑子将会被“啪啪打脸”!

  而紧接着,沈铭恩也直接将那个深山里一生命运凄苦被人“以往”的“阿嬷”形象,贡献给了所有人。

  他唱着:

  ……

  “山那边是什么,”

  “是儿女高楼坐,”

  “把她遗忘在深山里的角落。”

  “河那边是什么,”

  “是娘家的村落,”

  “她裹着小脚跨不过那条河!”

  “天又黑了,菜也凉了……”

  “她等的人,何时能回来呢……”

  ……

第265章 特定时代的致敬:别让她被二次遗忘!

  【……】

  沉默。

  沉默。

  还是沉默。

  就在刚刚!

  线上直播间里,一帮小黑子带节奏还带的正欢。

  此刻……

  他们却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笑啊?

  怎么不继续笑了?

  是天生不爱笑吗?

  很明显不是……

  他们之所以不继续笑,完全是因为被沈铭恩狠狠地抽了脸啊!

  《阿嬷》这首歌,两个版本,一个原版,一个爱国版,沈铭恩最先演唱的爱国版,因为觉得不将那个原本故事里身世凄苦被遗忘在深山角落里的“阿嬷”的形象演绎出来的话,实在是太对不起那个作为“原型”的“阿嬷”了,所以沈铭恩才打算将这首歌的原版也演绎一遍。

  严格来说,“爱国版”是在“原版”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的,因为主要框架没有进行多少大改,所以在主歌部分听上去其实是一样的。

  但是来到副歌,只看副歌,两首歌所要表达的情绪,可就“截然不同”了……

  一个是将人物进行了“升华”,从一位深山里命运凄苦饱受封建压迫的女性形象,转变成一位孩子都外出打仗弥漫在战火当中的“英雄母亲”形象;

  另一个,则是完全的凄苦……

  以一种极为“真实”的角度,诠释出了一个命运曲折、孤寡到老的苦难形象。

  听听那歌词啊……

  山的那边,儿女坐在高楼上,在城市里都生活的很好,哪怕生活不算富足,至少也衣食无忧。

  却,没有一个人记得深山里的她。

  河的那边,是娘家的村落,但饱受封建压迫多年又年迈无力的她却连这条河也跨不过,只能孤寡的守在这里。

  太阳一天天照常升起,又照常落下。

  天黑了……

  做的菜凉了……

  儿女,却一个都没有回来过。

  一种极度的“凄苦”的感觉,在这一刻弥漫在了每一位听众的内心里。

  带入一下,真的会感觉很“心酸”……

  但凡是“共情力”稍微强一丢丢的人,都会有种被感动到“潸然泪下”的感觉。

  如果说“爱国版”的阿嬷,是前面主歌塑造的将形象进行了一个“升华”,那么沈铭恩现在演唱的这个“原版”,则就是直接延续了“苦难”的主基调,以一个绝大多数深山里的“空巢老人”的形象,将这个“阿嬷”塑造出了灵魂。

  原版的“阿嬷”,本来就是这样……

  她是在深山里被包办婚姻的女性,有歌词里“煮饭的柴火把腰压弯了,而压弯她的不止有柴火,还有阿公敲着碗筷唱着歌什么都不管”丈夫的压榨,也有“山的那边儿女高楼坐把她遗忘在深山里的角落”儿女的冷落……

  她辛苦一生,含辛茹苦,养大了一个又一个的儿女,他们长大之后都离开了深山,去到了城市里谋求更好的发展……

  可当他们在城市里足以丰衣足食之后,却连看都不愿回去看一眼他们的母亲。

  这首歌,是一首旧时代的“悲歌”,歌曲里面的《阿嬷》已经被她的儿女遗忘了,如果说沈铭恩只单单演唱“爱国版”这个改编后的版本,或许也没毛病,或许这个世界的大家都不会知道有过这样一位被遗忘在深山里的一生苦难的“阿嬷”……

  毕竟如果沈铭恩只演唱“爱国版”,那么这个世界就只有“爱国版”。

  可那样的话……

  这位原版里的“阿嬷”,可就第二次被遗忘了啊……

  靠着这个故事,唱出了《阿嬷》爱国版,并在《星火乐章》这档节目上收获不菲的关注,说实话是对沈铭恩大有裨益的。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反而让大家的记忆里甚至都没有那位原版里本就命运凄苦的“阿嬷”,是不是有点儿没良心了?

  追根究底,沈铭恩这人,还是有良心的啊!

  简短几句副歌落下,进入间奏……

  “……”

  现场,先是安静。

  紧接着……

  “啪……啪……”

  陆续的,有人下意识的抬起手来,为沈铭恩贡献了一些掌声。

  紧接着……

  连锁反应就这么起来了。

  “啪啪啪……”

  各种各样的掌声在这一刻弥漫在了直播画面里,《星火乐章》节目的镜头扫过每一位观众,你都能够在这帮人的脸上看到名为“佩服”、“赞叹”和“同情”的表情。

  佩服、赞叹是给沈铭恩的,同样的一首歌,通过简短的几句歌词不同的表现,演绎出了两位截然不同的形象,沈铭恩值得这样的掌声。

  而同情,自然是给予沈铭恩现在演唱的这一版本《阿嬷》里的那位旧时代女性啊……

  【这特么叙事描写的真好!】

  线上直播间里,弹幕在这一刻也一整个刷爆了!

  【我算是知道沈铭恩为什么不改前面了,因为前面塑造的已经够好了,没有必要再改了。】

  【同样的一个角色,大部分歌词都是一模一样的,只是副歌几句的改变,竟然能有如此差异化巨大的两个形象被塑造出来……这特么歌词功底啊!】

  【我只能说不愧是他哈基恩啊,真的是有点儿东西!】

  【某些小黑子现在怎么不说话了?】

首节 上一节 354/3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