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这么多年生意,颜辉一开始最擅长的就是精算成本,现在逐渐地开始转变为服务至上。
他会定期派工程师去大客户那里采集气候数据,专门配比更合适的聚氨酯材料,让客户在任何季节都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甚至于,针对一家月消耗4万支聚氨酯的大厂,颜辉每批货都会专门为其定制。
“我们的服务理念,我强调了无数次,但是近期我还是发现有些员工做不好,甚至近期还有客户向公司提出了投诉。关于投诉问题,公司一直都非常重视,对此公司会按照章程进行处理,如果认为不合理,可以直接向我反映。”颜辉再次强调了一遍。
作为老板,他实际上没办法事无巨细地管理每个人,只能靠制度管人。对于已经查实的投诉内容,一定要严肃处理。
“还有一件事,因为长安、魔都等地区地区业务都比较多,公司考虑在年底或者明年成立分公司,到时候会提拔几个分区业务负责人,这跟大家的绩效、能力息息相关,希望有冲劲、有能力的人抓住这个机会。”颜辉最后又画了个大饼。
颜辉这话一出,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不少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各有各的想法。
公司的管理是很严格的,但是待遇也很好,现在又给出了这么好的上升渠道,能力越强的人越高兴。
开完会,颜辉接着又去了财务那里。
第一批钢材今天下午就会陆续到达,由钢厂的运输队送过来,颜辉到时候要去看,涉及到统计和记录,颜辉准备带着周平一起去。
至于王拥军,他昨天就去了钢厂,会跟着这批货一起过来。
有点空闲的时间,颜辉和周平聊起了陶瓷厂的问题。
2000年,颜辉第一次跟着姐夫参加饭局,认识周总的时候,周总大概有400万左右的身家,他的陶瓷厂几乎是个人独有。那个时候,姐夫的身家也差不太多。
8年时间过去,周总也有了大概千万身家,还投资了别的瓷砖厂。
“我叔他以前主要是做陶器的,他认识不少商贸城,陶器的出路还可以,但是瓷砖一直卖的很困难。你还记得吧,之前为了拿一个项目的瓷砖,他就贷款押了四个店铺。他这些年资产增值,主要还是靠这四个店铺的升值。”周平说道。
“这确实,现在比当年,房价涨了好几倍了。那周总为什么不投资自己的工厂,反而去投资别人的?”颜辉有些纳闷。
“还是销路问题,我叔那边的瓷砖技术很一般,新投资的这一家还可以,销量比他的好。他来这边参股,主要也是为了打开销路。不过他占股只有5%,基本上没有话语权。”周平解释道。
“新工厂的销路这么好吗?还能给他一个小股东提供销路?”颜辉觉得周平讲的东西不合逻辑。
“额具体我不太懂,等过阵子我叔叔来泉城,我让他来找你行吗?”周平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行啊,周总什么时候过来,我都有空。”颜辉也算是给足了面子。
建筑工地涉及的行业有多复杂,颜辉是深有感触的。当年第一次参加韩总的招待,他就看到了很多各行各业的大佬。现如今,他也是坐在最前位的大佬了,钢材供应商。能与他身份对等的,是水泥供应商、核心分包团队之类的人物。
实际上,一级钢材代理商这个身份,一定可以衍生很多其他的商业路线。想走通水泥、分包是很困难的,但是走通一个瓷砖、五金之类的小门类可不难,顺手的事情。
下午,颜辉带着周平,把第一批钢材送到了施工场地,并且当场完成了初步的重量验收。质量验收还需要几天的时间,不过这个并不难,颜辉看过货了,没什么问题。
整个3月份和4月上旬,颜辉都在各个工地、钢厂之间奔波,忙完了就回化工厂盯着,倒也充实。
直到他带着王拥军完成了两次运货的完整流程,钢材这边的才算是轻松了下来。唯一的问题,就是胶合板那边的业务发生了一定的萎缩,大概失去了一成市场,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颜辉跟王拥军说了,等钢材市场这边继续发展下去,这些附带的小业务,比如说胶合板,想扔都扔不掉。
恒辉化工这边,办公楼的建设已经进入了尾声,部分大型机械已经开始离场,现在主体建筑已经完工,剩下的就是外立面、水电、装修问题,现在装修队已经开始施工了。
装修这种事,是可以靠人数来增加速度的。这栋房子一共三层,每层大概15-20个房间,理论上说可以同时施工。颜辉为了加快速度,找了三个装修队伍,各自负责一层,材料则由他这里提供。预计三个月内装修就能完成,到时候一些部门就可以入驻了。
公司里各项业务实在是太忙,他不得不把装修监工的事情,交给了司机李鹏飞和安保部刘建磊负责。这俩人本身就是工地的人,对这些倒也熟悉。至于颜辉出行,他用陈剑的司机就行。
第382章 瓷砖
公司在上升期,必须想办法拓展,不然所有人就会失去朝气,进入不可逆的慵懒期,再想成事就变得更加艰难。
今天的化工,可以说未来三年已经可以躺平,但是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持续突破新技术,而且也要有一支能打硬仗的业务员队伍。
泉城的城市建设如火如荼,4月,泉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的百货大楼内部已经搬空,开始了最后的拆迁工作。而这个区域,之后也有新的规划,不少人也在摩拳擦掌,准备参与新一轮的招标。
颜辉现在的资金利用,已经基本上拉满了,没有能力再去接新的钢材贸易。最早期接的建安集团的那个钢材标,已经完成了,颜辉近期又拿了一个标,使得钢材的供应量基本维持在单月1万吨左右。现在化工公司的账面上又有了一些钱,颜辉先偿还了500万的贷款。
一个月一万吨左右,对颜辉来说已经没有那么难,在这个区域里,他的影响力已经到了这一步。他认识的工地、政府机关,基本上可以维持他现在的供应量。但是,想再进一步,也没那么容易,只能等待新的机会。
熟悉银行业务的人都知道,颜辉这样借钱、还钱,能增加企业的某种估值能力,在现金流良好的情况下,下次可以贷款更多。
抽出了一天的时间,颜辉带着周平,让陈剑的司机拉着他前往临淄。他要再去考察一下陶瓷项目。
这次过来,和几年前可就不一样了。
当时,颜辉和王宗博是跟着周平过来玩的,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在食堂吃的小灶,周总还专门过来看了看,算是给周平面子。
这次,周总直接在本地定了酒店的一桌宴席,专门送到了厂里的食堂。颜辉刚到,就安排颜辉吃饭。
周总这边一共来了两个人,是周总和他的财务负责人王波。
再次坐到这个屋子里,感触最深的实际上是周平。
曾几何时,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在叔叔的厂里当上财务负责人,一年过手上千万的资金,早早过上月入5000的高薪生活。
“颜总,上次我还和周平说,我亲自去拜访您呢,您居然有空来找我了,我本来今天还要出去一趟,直接把所有的事情都推了!”周总笑着说道。
“周总太客气了,我是觉得不用太麻烦。这个陶瓷企业,嗯.陶和生活用的瓷器,我是不了解,但是瓷砖行业我也经常接触,还是挺有兴趣的。光听你说肯定是不行,我还是要亲自来了解一下啊,哪有纸上谈兵的啊。”故地重游,颜辉心情也不错。
“这确实,我这个厂因为有很多历史原因,现在要想技术革新太难了。颜总,不瞒你说,我投资了一家新成立两年多的瓷砖厂,现在两条生产线也已经稳定生产了,但是这个企业的问题也很多,我现在的股权,准确的说是7%,这家企业肯定是赚钱的,但是我没有话语权。我想,要是你也有兴趣,可以考虑一起投资一下,我们俩要是有35%左右的股权,就能做很多事了。这家厂子现在很乱,有几个股东在互相搞事,买股权应该不难。我这边愿意再拿出100万,想办法再买5%左右的股权。”周总直接说明了自己的想法。
来之前,二人电话里简单地沟通过了。
“周总,我实际上有些不好理解,一开始我就问过周平,为什么你这边的资金不投入到自己的企业呢?”颜辉问的也很直接。
“瓷砖这个东西,现在都得自己创造品牌,不然还是挺难卖的。颜总,不瞒你说,现在一条标准的生产线,投资差不多要800万,这还是不算太先进的。我那条生产线,现在总共也就400万左右,这些年不断地往里面加设备,但是还算跟不上时代发展。我现在想卖,估计300万都费劲,但是让我自己重新搞生产线,又非常困难。这不是只有钱就能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我现在也纠结。我要是孤注一掷换生产线,就怕搞不定技术人员和渠道。我卖房赚了些钱,所以就想着投资其他的企业。”周总说出了自己的困境。
别看开厂很赚钱,实际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当年周总为了能拿下建安集团的业务,用企业贷款的钱,投入到那个项目里买商铺,拿下了瓷砖业务,进而也突破了一些新的供货渠道。
但是,这单个项目的利润还是有限的。颜辉给那个大型楼盘供胶合板,从头到尾的利润也就是十万左右,他是靠后期不断地去搞新业务才实现复利增长的,而身在临淄的周总却没有这种能力。
他把自己大部分的资金,全部压在了一个空中楼阁里,导致企业至少三年没有流动资金,失去了扩张的最佳机会。
店铺后期升值,周总到现在为止卖掉了两套,手里还是有些钱的。
总体来说也算幸运,毕竟这个年代也不知道多少企业家被市场淘汰。
“嗯,那投资的这家企业,是什么情况?按理说,你能拿下7%的股份,应该和所有股东关系还不错吧?怎么像你说的这样,还要争夺一定的话语权?”颜辉问道。
“这里也没外人,我就慢慢讲一下。”周总细致地介绍了一下这家瓷砖厂的情况。
周总投资的这家公司,实际上算是一个村庄集体企业,使用的土地,就是村里的地,但是投资设备是几个家族一起做的。
这个村附近的区域,早期都是做砖厂、陶瓷厂的,因为市场增长迅速,所以很多人都赚到了钱。
这个年代开厂,就没有几个不赚钱的,毕竟这真的不太需要动脑。5块钱成本的东西6块钱卖,20%利润,有市场要,这就赚钱,就这么简单。
这里面一共有三个家族,共计7个股东,因为认识时间比较久,为了一次性搞定品质优良的瓷砖,2005年底,这7个人合伙搞了一家瓷砖工厂,投资了两条生产线,总投资大概1500万。
第383章 实力
这样规模的瓷砖厂,技术上当然还算是比较领先,加上大家都是业内人士,都有一些销售渠道,市场也是不错的。
但是,共患难容易、共享乐难。生产线仅仅是跑了三个月,就有人因为分红的问题吵了起来。
大家全是业内人士,占股从7%到25%不等,没有任何人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四个家族的七个股东,各有各的本事,有人拿下了新业务就觉得应该多分一点,因此矛盾就出现了。
企业赚钱,终归还是有韧性的,为了让大家尽可能地满意,几个大股东共同决定:尽可能地把赚到的钱拿来分红。
因此,从2005年底建厂,到现在2008年4月下旬,这个瓷砖厂已经分红了差不多七百万,却没有拿钱用于扩张和技术提升。
今年,因为市场竞争加剧,工厂技术不再领先,利润率开始下滑,分配问题再次闹了矛盾。
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周总才买到了最小的那个股东手里的股权。
“7%的股权,你花了多少钱?”颜辉问道。
“算上市场估值,现在他们公司估值1800万,7%的股权就是126万。当时我为了能拿下这些股权,我花了130万。”周总说到这里,不由得叹了口气。
“你说的公司分红了差不多700万,这个数字靠谱吗?”颜辉问道。
“这是2006、2007年两年的数据,其中,2006年分红了380万,2007年分红了300万,总共680万。这个数据是没问题的,我买股权之前我看过他们的财务表,我在这个行业这么久,这个肯定骗不了我。”周总肯定地说道。
“在这种情况下,每年利润还能做到300多万,其实已经不错了。”颜辉点了点头。
“但是今年麻烦有点大,不然这个人也不会卖股份。我实话实说,我觉得我是被坑了,倒不是说这个工厂不好,但是今年.他们的两个技术负责人考虑离开了,这是大雷啊!我也是最近才知道为什么人家愿意把股份卖我了。这个工厂2005年下半年开始建的时候,就已经找了这两位技术负责人。这俩人都是从佛山那边请过来的,过来的时候,签的就是三年的合同,给的钱不少,违约金也不少。这俩人也确实做的好,这两年也没出什么问题。但是,今年要想续签合同的时候,这两个人要求大幅度涨工资。我觉得这种涨工资无可厚非,但是其他人不同意。本身利润就不高,再给两个技术人员涨一大截工资,公司还怎么赚钱?”周总也不瞒着颜辉。
现在公司内部,为了这个事情闹得有些混乱。最离谱的是,之前是7个股东,现在股东已经变成了9个,有两个大股东近期都出售了部分股份。
这两个技术负责人,如果到了7月不谈妥,就一定会离开。之后工厂再找也能找到人,但是能不能维持之前的质量,谁也不敢说,想来,大家是没什么信心的,不然大股东也不会卖股份。
就好像颜辉现在的公司,你问问姐夫和堂哥会不会卖股份?那必然不可能的。
好公司的股份,是正常价买不到的。
“这一行我还算是做的比较久,我和两个股东沟通过,他俩都同意给技术人员涨工资。我们三个人的股份,一共占27%,如果我们能再购买23%以上,或者说稳妥一点,再购买25%-30%的股份,就能通过这个决议。而且,一旦我们的联盟可以完成控股,之后的销售,我觉得会更好,不会像之前一样,一盘散沙。我现在自己再买5%的股权没问题,就是不知道颜总有没有兴趣。您想啊,公司在这个情况下都能赚钱,一旦真正进入正轨,一定能赚钱!”周总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之所以想拉拢颜辉,一方面是听说了颜辉在钢材市场的实力,另一方面也知道颜辉会有新的销路。
搞钢材的代理,去顺便卖个瓷砖,虽然不至于说降维打击,但也确实是不算难。
“太混乱了,周总,对于你,我是信得过的,毕竟我们认识这么多年。但是,你那两个朋友,我没见过,默认是不能信任的。我们四个人,在收购一部分股权之后,才勉强能完成控股,这后期的管理会有多混乱?公司的股权是一方面,决策权是另一方面。如果真的有能人,哪怕手握1%的股权,依然可以对公司进行决策。很显然,这个公司没有这样的人,大家谁也不服谁。后期全是麻烦。”颜辉一听就没了兴趣。
“我觉得这里面还需要时间,时间久了,我相信我们能拿到话语权的。”周总还是有些信心,“关键还是现在要留下这两个人。三年过去了,人家要求涨待遇,这多正常啊!”
“你就这么有信心,可以买到合适价格的股权?”颜辉没有再说上个问题,又抛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我买这个股权,现在都算是被坑了说实话,这么少的股权,真是一点话语权都没有。最近这两个人要走的事情,所有股东都知道了,此刻想买股权肯定是不难的。对于我来说,我还是有些不甘心.”周总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周总,那我说实话了,我建议,如果有合适的人接,你原价你把股权卖了,反而是个好的选择。对于你这边的自己的工厂发展,我也没资格提出建议,但是对于股权这方面的事情,我还算是有点经验。如果我真的入局,我们四个人确实控股,然后企业蒸蒸日上,那么接下来呢?接下来你想扩大股权,就会极其困难。容易买的股权一定是烂股权,很赚钱的股权一定是买不到的。”颜辉算是把话说得很直了。
“颜总,那你真的应该跟我先去那个工厂看看。说真的,这个厂子真的被低估了,而且工艺和人都不错。我觉得,总得搏一搏吧”周总说到这里,最终还是没有再说。
都是聪明人,说到这里就差不多了。人家是这么成功的大老板,怎么可能随便这样投资。
“你这个股份,如果现在有人加10万买,你卖吗?”颜辉又换了个话题。
“说实话,我肯定卖!我还得感谢买家呢”周总说到这,突然失去了力气。
他突然发现,实际上自己的冲劲也不够大、信心也不够足。
“总的来说,这样混乱的股权结构,我是不会参与的,”颜辉轻轻摇了摇头,想了想,“除非,我直接掏接近2000万,把这个厂子全部买下来。这里面,如果有一个人的股权不卖,我就不买。”
“啊?”周总吓了一跳,双手猛地后缩,直接抓住了椅子的两侧扶手。
(Q群828500039,再发一遍)
第384章 瓷砖厂
颜辉说完这句话,屋里的氛围一下子就变了。
没有任何人怀疑颜辉在说大话,大家只是觉得震惊,仿佛那2000万就像是200万一样。
可是,200万已经是一笔巨款了!
周总发现自己有些失态,他用纸擦了擦嘴,再次看向颜辉:“颜总,你这是要把我赶出去啊”
“瓷砖也好,其他建材也罢,本质上都没有多强的产品竞争力。我们做钢材的,从来不敢说我们代理的钢厂产品比别人强,只敢说自己的产品合格。想必瓷砖行业也是这样,这家厂最多不过是生产合格产品,真指望行业内技术领先,也不太现实,我说的对吗?”颜辉问道。
“这倒是”周总点了点头。
“所以啊,不存在我赶你出去这种情况,我如果要入行,肯定会选择一家不错的公司直接运营,但是,这不一定非要是周总说的这家。我刚刚也只是提一个预想,后期我要仔细考察,而且,就算是我买下一家工厂,也肯定会继续投资,更新生产线,2000万肯定是不够的。”颜辉先把话说清楚了。
他只是觉得,要搞就不如自己一个人搞,又不是拿不出来资金。一堆人参与只会让效率越来越低。
颜辉自己的化工公司,他控股80%,都需要考虑别人的分红问题。之所以他自己不着急分红,是因为分红就要交税,对颜辉来说,钱放在自己账户上,依然是往钢材公司等地方投资,倒腾来倒腾去意义不大。总的来说,颜辉把企业当成自己的企业,而不是外人的,自然全力以赴。
所以,如果对外投资,除非是投资那种经营良好的大公司,否则还不如自己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