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意思是,你娃现在有威望得很哦!
……
当天晚上庄妍月给张晨打来电话,语气怯生生的解释,最后道,“你不要生气了,好不好?”
张晨心想自己哪那么容易生气,当时只是随口一说,想来庄妍月的强悍,这种话就跟没事一样。
但没想到她差点就落泪了。
这倒是让张晨有些意外,这哪像是你庄妍月啊?我就说说你的男性朋友管理问题,你就急眼了?
当然,这事让张晨还是有些反省,心想是不是自己对庄妍月有些太苛刻了?今天也不能怪她,反倒她在众目睽睽下承认了所有的错责。
就在电话里说,“我今天话有些重了,你不要在意。”
“张晨,你是在安慰我吗?”
“……”
“本来还很在意你说的话,很难受,但是现在,不知为何,我突然还有点开心……”
张晨:“……”
你别给自己加戏好不好!?
张晨郁闷的挂断电话。
第116章 有点意思!
录影棚里,张晨正在给王博文调整文案和配音内容。
《舌尖上的榕城》整体拍摄完毕,接下来就是重中之重的后期制作,配音工作。
要想有娓娓道来的故事感,配音是绝对的重要环节,因为完全是要靠配音来引导人们进入这个故事中,引导一个个画面的展开。
张晨专门用了一个周末的时间来做这些,还要看看剪辑。
整个配音都由王博文来担任,他本来就是主持人出身,口条好,此时正在跟张晨对配音。
“城市的夜幕之下,烧烤炭火在炉中熊熊燃烧,映红了摊主宋萍忙碌的脸庞……”
王博文在专业的录音室里开口,张晨拿着拾音耳机,把麦连上,道,“不对不对,太刻意了,不要有太欢快的语气,这语调太向上扬了,整个烧烤摊的氛围应该是慵懒的,懒倦的,你应该像是遇上了一个陈年老友,然后跟他缓缓说起这个烧烤摊的故事……”
录音室里面,副导演魏南春坐在监视器前,看着显示出来的剪辑,那边,江蓉正坐在座椅上,手上拿着脚本文案,看着张晨指导王博文,就有一种奇幻感。
张晨是整个的策划。文案,乃至于拍摄的方案,都是他出的。
作为总导演的王博文是负责协调拍摄现场,对拍摄内容负责。
所以说,整个点子都来自于张晨。
难道说真的有这样的天才……江蓉只觉得神奇。
也许有的人就是这样,他脑子里有万千想法,而恰好,张晨身边还有一个王博文,能够让他的想法实现落地。
对了,还有这文案。王博文第一天就介绍了张晨作文在育德拿到满分的事情,字里行间都透露自己这干儿子是一位高材生。
这文案确实不一般:“那跳跃的火苗,恰似生活的脉搏,有力而炽热地跳动着。烤架上,肉串在滋滋作响,油脂滴落在炭火上,瞬间爆发出一阵迷人的香气。和周围的人影,构成了奇异的烟火气。”
“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
这真的是,最后一段点睛之笔,引人入胜!
王博文的声音在张晨的调整下,变得充满了磁性,有一种倦懒的感觉,但又充满了从地上长出的生命力。而这些生命力就在这些语调中赋予给了画面中的食材,给予了那些脸上写满了生活痕迹的人物。
“食客们围坐在简陋的桌椅旁,有的是三两好友,欢声笑语不断,彼此分享着生活中的趣事与烦恼,手中的啤酒杯不时碰撞出清脆的声响,那是友情在这烟火气中升温的旋律。
角落里,那个戴着帽子的男人独自坐在那里,面前摆放着几串烤串和一瓶啤酒。他默默地吃着,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落寞与疲惫,或许他是这座城市中忙碌的一员,在这喧嚣的夜晚,终于有了片刻属于自己的宁静。
旁边桌的女孩,一个人静静地发着短信,偶尔抬起头来,看着周围的人群,眼神中闪过一丝羡慕。
她或许是在等待着什么,又或许只是想在这热闹的氛围中,驱散内心的孤独。那一串串的烧烤,对于她来说,不仅仅是食物,更是陪伴在这寂寞时光中的温暖。”
人间烟火气的意境在王博文诗意一样的语调中缓缓流淌而出,再配合上影像的视觉冲击,江蓉竟然发现自己暗暗的咽下了一口口水。
这些从视觉听觉乃至于文案的影音构造,竟然让她似乎都产生了味觉和嗅觉,仿佛鼻腔里就有果木烤肉的香气在回荡,将她拉入了之前大晚上拍摄的那个烧烤摊之中。
这种沉浸感的体验相当惊艳。
甚至江蓉都有些期待制作成片,出现在这年头观众们的面前,会是怎样的一场视觉和味觉的饕餮盛宴。
“非常棒!干爹,就保持这样的语调,就按照前几条这样的播音效果,之后的文案全部这样配音……”
“好!我继续!”王博文用纸擦了一下额间细密的汗水,又用保温茶杯的枸杞水润了润嘴唇。只觉得张晨相当严格,但是没想到配出来的效果还挺好。竟然得到了一种激励。
让人浑然不觉张晨竟然只是一个高中生,王博文再度感叹,此子前途不可限量!要是拜其他主公,此子断不可留!
《舌尖上的榕城》就在这样的日子中收官制作完毕。
论体量肯定不如原型节目,开玩笑,原型节目拍摄了十三个月,辗转了七十个全国不同地方,八个导演,十五位摄影师,这规模就不是王博文团队能够达到的。
所以张晨还融合了《人生一串》这之后的美食节目,就地取材,摄制注重氛围感,突出美食背后的人文。
而且就限定在榕城,一下子把制作难度降下来,但是基础的腔调没有变化。核心提炼出来,《人生一串》这种小团队拍摄方式更适合他们。
拍摄是小团队,但电影感的水准一直在线。
片子定在星期六晚上七点榕城二套播出,每天一集。一个星期后省台跟进。毕竟是榕城数字文化节的宣传头一环节的政治任务。
黄金时段直接给占了。
刘炳荣还根本不好说什么,只能全力配合。
而这边,先导预告片提前发布,榕城观众们一看电视,第一时间感觉有些奇怪。看一看台标,咦,确实是榕城二套啊?
这预告片拍的,就像是那些卫视上星频道的大制作一样,而且还是找港台国外买的纪录片感觉。
不是吧,这难道是本土制作?
榕城电视台因为广告太多,早就受人诟病,本土的节目也有,但一眼看得出来是本土制作,整个节目的质感,和那些星级电视台购买的精品剧是两个概念。
就连自制的综艺类节目,也能一眼看得出成本有限,布景制作简陋的浓烈地方电视台风格。
然而这部预告片一出来,让观众们眼前就是一亮。
“如果广告都是这种水平……那我宁愿看广告嘞!”
星期六晚上黄金频道播出是吧。
看看。
王博文监制。
榕城数字文化节特约美食宣传节目。
咦……有点意思噢!
第三更,求票啦!
第117章 懊恼
星期六晚上七点。电视机前的观众百无聊赖的跳着台,这年头一个电视节目广告多得让人发指,但偏偏观众还是很有耐心的,硬是能看完半小时的广告守着电视机,稍微没有耐心点的就暂时调到其他台先看一会。
现在有些电视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开启了画中画功能,能够同时监控两个频道的内容。
也算是奇葩了。
在后面,都没什么人看电视了,广告都流行植入了,后面直接直播卖货了。
榕城电视台本土还是有不少人看的,全频道热播的电视剧就那么两集,看完没得看,有的时间又没到,九点钟播的,十点钟播的,按着节目单来选节目,没到时间就看看其他台等着呗,榕城电视台播放本地的渣渣新闻,多少能了解一些榕城发生的大小事。
其他的电视台很多买来的剧轮流放,很多都是看过的。
不过今天是榕城西部大开发宣传节目,一个美食节目?看看呗,反正没啥事,预告也做的还不错,有电影感。
第一集。
《闹市相见》。
这还像是电视剧一样的,有点意思。
找省内书法大家特别设计的标题头是毛笔手书,带着一股子张扬热辣的老道笔力,展露而出。
随着带着磁性的配音引导,一个位于闹市的烧烤摊在镜头之中聚焦。
“嗤惹!”
肉串在果木炭火升腾起来的火燎中绽放出肉和汁水混合后的焦香,只这么一个镜头,就牢牢的抓住人的眼球。
瞬间味蕾就被激活,口水就出来了。
“我给你们说啊,果木炭,果木炭烤的东西才有灵魂,那种炭烤的焦香气,据说是刻印在人类的狩猎基因里的,你一闻就是灵魂深处的悸动,那种对食物最本能的渴望和享受!我当年知青的那地方……烧烤才好吃……”
榕城一个装修古朴的客厅,一家人在电视机前看着电视,职业是大学教授的老人对着画面咽了口口水,然后对一家子侃侃而谈。
镜头中画面切换,是烧烤摊周围的食客,面容各异,但面对端上桌的烤串,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哎这家店我们是不是去过啊,就在西街广场菜市场里面……”
“是是是,宋姐烧烤!”
“寡难吃!”
“好吃噢!你看拍的多好!”
“反正不合我胃口!”这是另一家人挑剔的争执,但说着这家店不好吃的母亲,也直勾勾的看着电视上的画面,她纯粹是被吸引了。那些烤肉的画面,炉火,热气升腾的桌子上的菜肴,很治愈很解压,让上了一天班心头憋着股火气的她感觉到一丝宽慰。
镜头转向人物。述说这些人们的欢乐和孤独。
本来就是夜间拍摄,却有一种奇异的电影感,让人瞬间感受到了那股子情绪,每个人都曾在这种路边摊撸过串,吃过这样的烤串。
有的是当年大学时意气风发,有的是和朋友小聚小酌。有的是和身边喜欢的人一起共享人间美味。而镜头从人们的欢腾,聚焦到那些独酌的中年人,等人的女孩的时候,又深深勾起了人们的内心情绪。
曾在这样的摊前欢聚。但也曾在这样的摊前一个人排解当时遇上的苦闷。很多人生应该怎么办的瞬间。
曾经一起共享过美味的人,一晃眼之间,竟然几年都没能再见面。
还记得当年飞到他的城市,吃的就是这样的小食摊。多年以后他娶了他人,女孩也嫁作人妇,当初小食摊的味道,还历历在目,那种味道,叫做不舍和无奈。
记得大学时代的朋友们,最后的分别也是这样的烧烤摊,一口沾满海椒面的烤串,热辣滚烫,一瓶瓶酒的觥筹交错,一首首歌从清朗的嗓音中齐声传出,那叫做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殇。那个味道,叫做青春。
第一集播出,全榕城反响热烈。
张忠华和黄慧芬在电视机面前都动容了,黄慧芬道:“哎呀你干爹做的这个节目,怎么做的这么好了!他以前的都是什么哦……现在简直不一样了!”
张晨心忖老妈你一不小心竟然抖落了真话。
张忠华就不太擅长夸奖,就只是说,“拍的好,你干爹拍的好,真的拍得很让人有感触,不错不错。”
黄慧芬脸都笑得灿烂,因为她想到了更深层的内容,“你干爹这下要是飞黄腾达了,以后让他多多照顾你啊,以后你读书出来,要是找不到好工作,就跟你干爹干……他说不定以后也会成著名制作人了。那你就赚大了。”
对此张晨也只能做出个无奈笑。
第二天南光公司里面都是讨论这个纪录片的,普遍的认知就是,“看得人流口水!”“真的是,我都想去吃!”
“那家人才是运气来了,人家纪录片拍了,还不晓得生意有多好!”
“宋姐烧烤多嘛,以前吃过,没想到她家里面是那种情况,这个纪录片拍出来,又不少人能照顾她家生意噢!”
“哎哟,年纪大了,吃不了烧烤了,不过拍的还可以!确实不错,这回榕城电视台整了点名堂出来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