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至于未来在榕城,当这些年轻的东西蓬勃奋发,当前沿的技术和娱乐通过宣传亮相,那么参加招商引资的各方,又如何体会不到未来在榕城呢?”
“食在榕城,玩在榕城,未来在榕城……”王博文眼睛发亮。
“我们打造数字化文化节,进行几个板块,一是宣传美食的宣传片,二是举办一些网络活动,cosplay这类会展。以赢得外界目光。这方面,榕城官方配合,干爹你只要做好这些,你的名声一样也会打出去!”
“cosplay!我知道的,就是扮演一些动漫和游戏人物,最早在湾湾,好像内地还没有举办过类似活动?”提到陈旭冉感兴趣的地方了,连忙举手表达。
她好歹一个成名主持人了,平时和他们相处像是大姐姐,现在反倒又有些小女孩的作态。
“内地没搞过?你怎么确定有市场?”王博文问。
“没搞过,不代表着受众不多,很多人根本就是没有渠道展示。”若无意外,张晨记得大陆地区第一场cosplay展就是千禧年出现的,但不确定是在哪个时间段,那就暂时还没有举办,那么没关系了,自己这边就是第一了。
以后提及国内第一场cosplay,人们会记得在榕城。
争这个第一,也是有意思的,也能带动惯性,产生持续性的影响和作为会展方式的发源地。
“那这件事,我和文化局的去谈?你说如何打破僵局?”
“干爹,你去谈可以这样来说,整个文化节由我们团队来打造包办,榕城地方上甚至可以不用出一分钱。我们只要商家的广告收入。”
“广告收入?制作节目那可是一大笔钱。”王博文道。
“其实不然,我们拍摄‘舌尖上的榕城’,拍摄榕城的小吃,食摊,拍摄著名的美食。这个过程中有政府的背书,自然能引来大商单,而且这些节目,其实拍摄成本并不高,主要是创意和手法。这些干爹你都没问题的。”
“这个应该可以,榕城不用出钱,交给我们来承制,商单广告上他们可能会要审核。”
“这个没问题,审核就审核,我们也不可能拿太离谱的公司广告费。”张晨心想,又不是蓉城耍耍网。官方肯定要考虑这种宣传片的广告方质量和背景资质。自家也不可能往玩脱的方向去。
“这一步走出之后,我们之后的会展,整个数字化文化节,运营都掌握在我们的手里,到时候借助官方资源,干爹你一方面拓宽影响力,一方面我们也能拿到资源换取资源,而金钱,只是这些资源里价值最低的那部分。”
张晨眯着眼勾勒未来,微笑。
“你啊你……要不是我不相信怪力乱神,我有的时候真的怀疑,你是不是被另外的人附体了。你小子的脑子里,真像是住着另一个有着好几十岁阅历的灵魂。”
……
王博文通过张晨和时任市文化局的副局长刘君见面之后,文化局专门再单独给王博文开了一场调研会。
调研会上,王博文当着文化局主要领导,以及榕城副市长,阐述了他的数字化文化节概念。
据说副市当场批示,文化局表态,愿意为王博文的文化节活动大开绿灯,大开方便之门。并特别聘请他为城市宣传大使,负责整套城市宣传片的定制。
市政府方面火速通过宣传计划,制定了概念为“榕城数字化文化节”的相关宣传活动。
于是,这场后世称之为“榕城数字网络化文化宣传元年”的轰轰烈烈历程,就这么拉开了序幕……
第107章 回马枪
榕城电视台。
内部发展研讨会。
刘炳荣相当意气风发,假期的时候,也不知道王博文的明日之星怎么搭上了领导子女,节目的成功举办带来了很多支持,导致于顺华借此机会有威势抬头的倾向。
那段时间,于顺华开始反击,借助王博文这把刀,迅速壮大。可谓老而不僵。
刘炳荣一度沉住气,不从正面对抗,而是成功抓到了王博文的轰动节目带来的负面效应,立即请了宣传口的刀,斩落王博文,更是直接将于顺华重新打倒谷底,威望大跌。
自打压了王博文,削弱于顺华之后,刘炳荣可谓扬眉吐气,西部论坛之后,官方更是下达了政治任务,刘炳荣大有将这些任务一揽子抓到手,给自己积累足够资本,一飞冲天的架势。
他敏锐的察觉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到来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正式启动,带来的是机会,带来的是未来无限的荣光。
今天这个研讨会,其实就是布置官方的任务,要将蓉城故事讲好,如何配合政府的招商引资计划,发扬喉舌的作用。
当然,这种摘果子的事情,如今已经没有于顺华的份了。刘炳荣今天就要操持手中几个团队和亲信,把这些功劳都给分润了。
今天就坐的时候,他故意最后一个到,然而来的时候却有些意外,于顺华竟然还没来。
这有些不识相?还是说于顺华在做这摘功劳时最后的挣扎?
他想着又有些好笑,之前于顺华蔫了下去,开高层会议,于顺华都是应声虫一样的角色。刘炳荣最后一个到场,每一次提议,呼声应者最高,大有权柄在握的风光。刘炳荣还以为于顺华完全没了脾气,没想到今天还要挣扎一下?
他就坐在位子上,心想于顺华就算用这种方式抗议也没有用,等到一会提及分润功劳任务的时候,你于顺华连一个听话的团队都指使不了的时候,就知道乖乖让路了。
你唯一的强制作人王博文被干掉你都不敢出头,你还敢在这种场合跟我争?
会议按理说已经到点了,在场的几个大经理你看我我看你,又看刘炳荣,也不知道于台长为什么没有到。
刘炳荣看了一下时间,刚刚过开会点一两分钟,就道:“行了,于台长估计今天不来了,我们就先开会吧……”
刚起头没几分钟,于顺华才姗姗来迟。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刚接了一份文件,所以来得晚了点。”
刘炳荣就笑着看向于顺华手里的牛皮纸袋,“什么文件啊,还值得于台长亲自收。”
于顺华就把装文件牛皮纸袋打开,然后拿出来,“正好,也是给大家的,这个会也不用开了,大家传阅一下吧。”
刘炳荣一愣,心头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接过手里的文件,当下就看到上面的标题。
“市文化局给我们下达的通知,已经聘请王博文为榕城举办‘数字文化节’宣传大使,文化节由王博文团队承制,要求我们单位领会西部论坛会议精神,配合节目的制作播出!”
刘炳荣感觉身子僵了一僵,他下意识要去拿,却发现于顺华还没给他,就顺手拿起手头边的花茶杯子,窸窸窣窣喝了一口,很苦,也嚼进了一些茶叶,他也懒得再吐出去。
这时候于顺华把文件拿过来了。
他到手一看“……关于开展2000年度“榕城数字化文化节传播工程”工作的通知!”
往里面一看内容。
他眼前感觉身子都晃了一晃。
什么意思?
等于是刚刚他才出动宣传口的刀把王博文从天际砍了下去,转身,王博文就摘了政治任务的桃子!?
给了他一个回马枪?
此时在场的这些大经理们,之前也参与过针对王博文的那场讨伐战,现在看到上面的内容,只觉得匪夷所思。
王博文是怎么搞到这个东西的?
一个此前节目都没怎么波动,15%收视率徘徊的过气主持人,瞬间搞出了一个轰动全榕城,破了76%天花板收视率的情感节。
刚刚节目被撤没多久,这转身就搞到了政府文件,被聘为榕城宣传大使!?
他们感觉有些看不透了,这王博文什么来历啊,一下子抱到大腿了?
而这边,刘炳荣感觉到自己手气得微微发抖,他终于承认自己还是小看了于顺华,小看了王博文。
在机关单位呆久了,他可知道这不仅仅是76%那个收视率的功劳啊。这背后如果没有什么通天运作,这么契合政策,这么刚刚打到节点,打到七寸的手笔,如此精准的安排,谁会信?
刘炳荣深呼吸后,眼睛像是蛰伏在丛林里的蟒一样聚集成一点,这于顺华背后到底是什么人?
……
王博文被聘为榕城宣传大使,就连黄慧芬和张忠华都来王家给他庆祝。
这时候黄慧芬和张忠华又再度见到了陈旭冉,这一下氛围就其乐融融了。
“王干爹啊,你这次真是太提劲了!真是,我就知道你有这本事的!”黄慧芬对他竖起大拇指。
“还不是因为你家张晨帮我牵线搭桥。”王博文在张晨的目光下,自然隐瞒了更多的信息,牵线搭桥这个事张晨父母是知道的,倒是不用瞒。
“还不是因为你有数字化文化节的想法,张晨听到起了,这娃机灵,趁着别人家长是文化局领导,顺口帮你说了。”张忠华举起酒杯。
“那还是张晨机灵,张晨机灵,哈。”王博文窃国者侯,大感赧颜,心想张晨你个龟儿子我帮你瞒的好苦!
陈旭冉就举起杯子,对黄慧芬道,“姐,我就叫你大姐吧!既然王老师是张晨的干爹,那我也认你为大姐了!我一直想有你这么一个姐姐!”
把黄慧芬夸得那是合不拢嘴。怎么不呢,她最近享受到了人生高光时期,张晨当年认的干爹事业焕发第二春,张家也祖坟冒青烟,一直困扰家庭造成家庭焦虑的张晨成绩突然就好了,这娃也认真好学,一下子像是长大了。
就连电视上才能看到的大明星美女主持人,竟然也认自己为大姐。黄慧芬笑得合不拢嘴,感觉到了人生的巅峰。
黄慧芬和张忠华是自己的父母,而王博文陈旭冉虽然和自己非亲,但却是自己选择了的同路人。
看着这一大家子其乐融融,有亲情和友情的交相辉映,张晨觉得这就是他要守护的的好时光。
在这个间隙,张晨掏出手机,来到阳台,给沈诺一打了个电话。
不多时电话接通,沈诺一的声音从那边传来,“张晨?”
“你在干嘛?”
“在家里吃饭,家庭聚会。你呢?”
“我也是。”
“那你好好吃。”
“嗯,你也是。”
“好哒。”
挂了电话,张晨在阳台驻足,没有往屋里走,他还想多看看。
夜空挂满的繁星。
……
之后找了个空闲的时间。
张晨架着梯子,来到电视台外那堵矮墙的后面,然后他踩着借来的高梯子,戴着一副电工手套,把手上的灯泡在电流滋滋波波声中,将那处坏掉的电灯取下,重新拧装上了灯泡。
夜晚这处黑暗的巷道,暖黄色的灯光在市政线路通电时亮起,将这片巷道重新染上了光明。
张晨用的大瓦数的白炽灯,足以将这处巷道和墙壁照的无比明亮。
他踩着梯子,看着墙壁后面的电视台宿舍小院。
这一天是2000年的3月18日,星期六。
陈旭冉没有搬到王家的意思,她还住在原来的小院子里,不过这里坏掉的灯重新更换之后,这里就再也不是当初凶手看着薄弱处翻墙过来的破绽了。
陈旭冉……也就能改变那过往的命运了吧。
第108章 舌尖上的榕城
王博文成为榕城市文化局亲封的蓉城宣传大使后,跟着就投入了紧锣密鼓的事业之中。
第一个是宣传片计划,宣传榕城美食,以“食在榕城”为主题,拍出一幅绝对引人入胜的宣传片。
而且,这种片子拍摄的成本不高,适合制作经费有限的他们,既不用特效,就是朴实的抓拍夜市小摊子,家常菜,拍出那种生活人文的气质。
但是,你要说有没有拍摄技巧?
当然有,“舌尖上的中国”出来之前,当然有无数拍摄美食的宣传片,但都没有达到那样的地步。
王博文之前的美食节目,其实制作的很精美,拍摄也让人很有食欲,但就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讲述一个菜肴的制作,叫几个专家,聊一下菜的渊源,教不同的做法。好看吗?跟菜谱一样,除了主妇要学,让人恹恹欲睡,难怪收视率低迷,更没有广告商愿意投钱。
而张晨给王博文的拍摄脚本,突出的是故事的悬念感,拍摄一个美食节目,先从人物入手,围绕这个小吃摊的摊贩主,先取材,从他的家庭进入,他的家庭是怎么样的,他的人生因为食摊产生了什么变化,这道拿手菜是怎样制作的,每次制作后,邀请亲朋好友同聚一堂,是怎样的温馨生活。
看似拍美味,实则写人物,拍人生。
一个食摊,一道名菜,撑起的是一家子的生计。美食入口,一天的疲劳在家人相伴中得到慰藉,一道菜,色香味俱全,人情世故兼备,这些故事是治愈的,是温情的,是看得到背后的守护和坚持的。
力量感就有了。
这种纪录片是有市场的,没有时代的局限性,任何时候都有市场。它就在那里,只是区别在于有没有人能拍的出来,将其拿出来展现在人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