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永辉明白,施约翰以及太古集团董事们同时在场,摆明了公事公办,或许是故意给自己施加压力。
他猜测的不错,他不愿意转让股份故意卡着退市,太古一方自然不会软弱,再说两方并没交情。
这段时间,太古集团不是没想过其他办法让韩永辉就范,可法务团队研究了一下退市相关规则,13.5%的股份正好卡住退市。
太古一方并没有怀疑韩永辉是故意如此,因为退市的决定根本没透露出去,只能是韩永辉歪打正着,给了他这么一个天赐良机。
韩永辉不在乎对方强势不强势,既然已经做了,就要争取最大的利益。
并没有着急开口争论,慢悠悠掏出雪茄,袁天凡有眼色的把烟灰缸拿到跟前,点燃后吞云吐雾说道:
“施先生,我公开拥有股份的时候就讲过,我看好太古地产的发展,或者说看好房地产未来的发展。
所以呢,贵方提出增加30%的收购价,对于我来说并不满意。”
施约翰正要开口,只见韩永辉继续平淡道:“再讲一点,我入手股票时,很多时候都是高价,所以我的收益并没有达到30%,总体算下来只有20%。”
“哦?我给韩总补齐30%的利益如何?”
施约翰一本正经反问,韩永辉的说法让他心里有点高兴,真要这般达成交易,算是完美解决。
韩永辉摇了摇头,没有客套废话,直言道:“跟我的心理预期不符。”
“韩总不妨直说你想要的价格。”
施约翰并没有生气,谈判嘛,总要慢慢谈。
“太古地产现在市值39亿,按照此标准,我要70%的收益。”
从路上到现在,韩永辉都在盘算要多少合适。
肯定是越多越好,但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一共39亿的市值,总不能开口要10亿,那样不是正常的商业思维。
他觉得70%比较合理,以39亿为基础,收益为3.68亿港币。
韩永辉的狮子大开口,致使施约翰嗓门有些提高:“不可能,如此我们还不如不退市,一直保留上市公司的地位!”
说着,语气又略微有些缓和:“韩总,在你投入总价的基础上,我可以代表董事会做主,给你35%的收益,这是我的最高底线。”
韩永辉没接话,偏头跟袁天凡窃窃私语。
“天凡,我们当初一共投入多少?”
“5.28亿。”袁天凡说话间略微一思考,“老板,35%的收益是1.848亿。”
他说完便不再作声,不敢不敢乱发表自己的意见,一切要让老板自己定夺。
在他看来,1.848亿的收益已经不少,拍十部电影的纯利润估计都没这么多。
而在韩永辉看来,1.848亿与3.68亿相差将近两亿,怎么可能同意。
“施先生,我仍然坚持我的70%。”
施约翰:“......”
两人各持己见,中途韩永辉降低标准为65%,但太古一方依旧不同意。
如此,双方再各自考虑,谈判暂时不成功。
太古集团迟迟不能按照预期退市,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很多家经济报自然而然把关注点放在了韩永辉身上。
韩永辉从太古总部出来那一刻,多家报纸记者上前采访他。
“韩总,谈判结果如何?”
“韩生,我是《大公报》记者,能不能透露一下谈判细节?”
“韩大作家......”
翌日。
多家主流经济报纸都是以太古集团消息为头版内容。
“韩永辉——商业阻击手!”——《明报》
“太古集团VS韩永辉,35%与65%的对决!”——《星岛日报》
韩永辉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名声彻底响彻香江。
“将近两亿的利益还不满足啊,我要是韩永辉,会毫不犹豫选择卖掉。”
“所以你永远不可能有钱。”
“太古集团这次可遇到对手喽!”
市民的看法各不相同,但韩永辉不在乎外界的评论,不管什么“商业阻击手”不好的评论,都别耽误他赚钱。
同时,他再次踏入太古集团总部谈判,结果嘛,依然没能成功,依旧是各持己见,互不相让。
第五天,施约翰没再邀请他商讨,而是换了其他人。
彭励治,英国人,现任财政司司长,于七十年代担任太古集团主席。
前世就是彭励治打压的港龙航空,包玉刚、曹光彪等31名华商被其打压的毫无办法。
财政司的权利很大,去年的联系汇率制就是财政司推出来的。
而且此人出了名的强硬作风,华资与英资的冲突越来越深,究其一部分原因,跟此人脱不开关系;
此人的公开的倾向就是维护英资利益,压制华资发展,最终加剧了华资与英资的对立。
韩永辉明白,压力来了。
他并不怕对方,赚钱的办法多的很,他暂时不准备涉及航空之类比较复杂的行业,尽量不让对方拿捏自己。
但韩永辉也明白,对方的面子必须给,他斗不过对方,这是实打实的事实。
两人在半岛酒店见了一面,在没有争锋相对的前提下,成功谈论转让条件。
又过一日,太古地产通过四大交易所宣布成功退市。
至此,香江排名第二的上市地产公司落下帷幕。
经济、商业圈炸开了锅,都想知道双方都强硬的太古集团和韩永辉最终达成了多少转让费。
涉及到之前股民的利益,太古集团明白,讲出来会遭受到谩骂,选择闭口不谈。
但韩永辉可不在乎那么多,以后和太古集团是敌非友,也不怕得罪对方,和盘托出。
《星岛晚报》、《明报晚报》、《东方晚报》等媒体,当天下午将此事报道出来:
“韩永辉以高于市值50%的条件,将13.5%的股份转让给太古地产,太古地产得以成功退市!”
果然,太古地产遭受到了无数股民的谩骂,凭什么我们是30%,韩永辉就是50%?
甚至有的人还在埋怨韩永辉,怪他不提前发声明,号召大家一起不要卖股票。
可骂归骂,没什么卵用,太古地产懒得搭理,韩永辉更懒得搭理。
高于市值50%的收益看似不低,实则没赚到多少钱。
以39亿的市值为基础,一共回款7.8975亿港币,减去5.28亿的成本,净利润只有2.6175亿。
在韩永辉看来,这不算一场漂亮的阻击,但没办法,他惹不起彭励治。
真要硬抗到底的话,彭励治针对梦工厂的产业使绊子,损失不知有多少。
7.89亿的资金暂时不归还汇丰银行贷款,要在外面赚钱。
这天,袁天凡处理好资金事宜,第一时间回到公司让韩永辉签字。
韩永辉指示袁天凡:“天凡,留一部分用于悄悄收购中华煤气和会德丰之外,其余的投入股市。”
袁天凡则有疑惑:“老板,你不打算再往美国垃圾债券里投资?我认为还是债券收益高。”
韩永辉解释道:
“我知道,但时间上不允许,万一现在投进去,到时急用钱比较麻烦。
天凡,香江现在的现状,拥有资产比空虚经济更重要。
就拿港灯来说,如果不能趁怡和负债这段时间将其拿下,等怡和翻了身,我们永远没有机会。
垃圾债券也不可能永远有高收益。
我的观点是,永远不赚最后一个铜板,以免将自己陷于万劫不复之地。”
袁天凡明白韩永辉的意图,包括港灯、中华煤气、会德丰,都是在提前布局,只是对垃圾债券有点不甘心。
不过经过韩永辉的开导,他也变得释然,同时对老板更加佩服。
“老板,永远不赚最后一个铜板这句话讲的真好。”
韩永辉笑呵呵:“你就别拍马屁了,不需要你拍马屁,想好投资哪些股票了没有?”
袁天凡以后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后来人们都知道,这句话出于韩永辉之口。
当然,这是后话。
“我打算全部投资恒生指数成份股,行不行老板?”
韩永辉点头,表示没问题。
到今年年底,大市肯定会回升,恒生指数成份股历来有保障,且大市带动小市,其他股票同样会有增幅,只是盈利多少的问题。
“老板,袁总监,你们的茶。”
韩永辉端着盖碗,杯盖轻抚茶水,吹了吹茶叶,喝了一口清茶。
如今章敏已经进组,施南生从公司找了一名女员工,暂时担任助理照顾自己。
助理出去后,韩永辉又想到一件事,对袁天凡吩咐道:
“天凡,你要时刻做好针对收购港灯的准备,说不定哪天置地会同意出售,到那时,我们要第一时间拿得出钱。”
“老板,目前唯一的办法只能抵押贷款,要不还拿垃圾债券去汇丰抵押,我提前与对方谈好,到时让对方直接放款。
现在垃圾债券价值32亿,即便不能全额贷款给我们,也足够支付港灯的钱。”
韩永辉摇头:
“阿韬之前跟我说过,汇丰对香江富豪们的信息了如指掌,所以我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换一家银行吧,东亚银行也行。”
汇丰为香江第一大银行,第二则是恒生银行,恒生指数就是由恒生银行创办人何善衡带领编制出来的。
如果不选择汇丰,恒生银行应该成为韩永辉的选择;
但汇丰是恒生银行的最大股东。
在1965年期间,恒生发生挤兑潮,汇丰趁机持有了恒生51%的股份,而且这些年还在加大对恒生的持股量。
汇丰成为大股东后,恒生银行依然由创办人何善衡管理,不允许汇丰插手业务。
何善衡在华商之中口碑非常好,其家族亦是香江望族,但韩永辉依旧有些不信任,汇丰为大股东,有些事不以他个人说了算。
东亚银行是香江第三大银行,由李佩材家族创立,现在由家族第三代成员管理家族企业,
李福树、李福善、李福兆、李福和兄弟四人,都是香江政商界名人。
李家被称为香江最后的贵族,家族不仅拥有东亚银行,而且控制着赛马会,马会董事局十四个席位,李家成员占有四分之一,还有十大房地产之一的华人置业。
当前,李氏家族、利希慎家族、何东家族、周永泰家族并称四大豪门,新的四大家族还未取代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