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杨秸导演把看电影说成采风,还说的这么理直气壮,她不由自主的就想起自家那个还不回家的男人。
央视不远就有一家电影院,他们很快就来到了这边。
似乎今天的票都已经卖光了,然后一些群众估计是排了很久的队都没买到票,于是气不过和售票员吵了起来。
“快走快走。”
中国人喜欢看热闹是刻入基因里的,不过杨秸导演担心他们拿到的好位置被被人抢占了去,赶紧催促了一下大家。
片头字幕出来,陈浮生三个字在导演、编剧、主角一栏出现的时候,杨秸导演转头对刘筱莉道:“听说这家伙很厉害,两次带领电影出国征战,他都是立功最大的那个。”
刘筱莉点点头,欲言又止。
不过看到杨秸导演又将头转了过去,到嘴边的话她还是给咽了回去。
今天也是刘筱莉第一次看这部丈夫和女儿都参演了的电影,老实说,比周围人还要好奇一些。
特别期待的是女儿的镜头,哪怕她看过女儿当时在剧组的拍摄全过程。
电影通过一个个反转也很快就将国内观众给吸引了进去。
杨秸导演再次感叹道:“这电影不管是剧情,还是导演手法,确实能够明显感觉到和国内其他导演拍的电影不一样,而且就像是相声一样,包袱一个接着一个,确实非常精彩,难怪西方观众也会喜欢。”
刘筱莉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终于,她最期待的那个镜头来了。
当看着丈夫饰演的盲人,呸,男主角陈默环顾周围没人,偷偷俯身去逗弄这家襁褓里的女儿,把小家伙逗得咯咯直笑的镜头,不知道俘获了多少观众的少女心。
这个镜头也是全戏最温馨的一个镜头。
当时陈浮生为了拍出最好的效果,可是拍了十多遍。
而且因为小孩子的状态不好找,这十多遍都是开着机器的。
“哇~”
看着这个镜头呈现出来的效果,刘筱莉也忍不住惊叹一声。
不过她的这一声惊叹,也同时淹没在了全场观众的哇声当中。
“这个小演员哪里找的,也太漂亮了。”
旋即杨秸导演的声音再次在刘筱莉耳边响起。
刚才说到自己丈夫,她忍住了炫耀的心。
这次轮到女儿,刘筱莉终于还是忍不住了:
“嗯,确实很漂亮,这是我女儿。”
“谁不想要这么个女儿啊……不是,小莉你刚才说什么?”
杨秸导演反应过来后,震惊回过头。
刘筱莉重复道:“您没听错,这个小演员是我女儿。”
杨秸导演缓了一会儿才接受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
之前她就知道刘筱莉有背景,不过厂里面有背景的人多了。
而且打探别人背景也不是太礼貌的事,所以她也就一直没问。
但是这会儿她终究还是忍不住问道:“所以小莉和浮生同志也认识?”
“嗯,认识,他是我爱人。”
杨秸导演听完后嘴唇抽了抽。
好家伙,感情这电影就是人家男人拍的。
“你怎么不早说呢?”她憋了半天,憋出了一句幽怨的话来。
刘筱莉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子:“那不是不想炫耀嘛。”
“没事,这个事你可以炫耀。”
“……”
……
香港。
《调音师》的首日票房已经统计出来了。
一共是89.8万港币。
虽然这个成绩放在香港来说不算是独一档,但是对于左派电影来说,已经是破纪录了。
不过这会儿香港还没有把首日票房数据作为电影宣传的一个噱头和手段,只有月票房和总票房才会对外公布一下。
但是在陈浮生的建议下,这次左派开了个先例。
诚龙今年27岁,既是当打之年,也是香港目前最红的明星之一。
不过香港的电影盘子到底还是太小了,他的事业想要更上一层楼,那就只能出海。
加上他背后的经纪公司嘉禾也是目前香港最具实力的电影公司,同样向往好莱坞那庞大的电影市场。
所以这一年来,诚龙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好莱坞,拍了两部好莱坞电影,一部叫《杀手壕》,另一部叫《炮弹飞车》。
结果嘛,不能说很差,只能说差强人意,这段时间他被嘉禾叫了回来,下部电影会在香港和韩国取经拍摄,这预示着诚龙第一次出征好莱坞算是以失败告终了。
今天诚龙难得清闲一天,于是跑来和他师兄弟洪金保、元彪等人叙了个旧。
期间的话题自然不免提到了昨天左派上映的那部《调音师》。
“师弟,那位大陆的陈先生给他们左派带来的这部《调音师》很猛啊,第一天就取得了90万票房,你去年《师弟出马》取得的票房成绩,怕是又要被超了。”
之所以说又,是因为今年年初许关文三兄弟的那部《摩登保镖》取得票房就已经超过了《师弟出马》,而且超了五百多万。
该片的最终票房是1776.9万,历史上也是今年的票房第一。
“超了就超了吧,后面我再反超回来就是了。”虽然在好莱坞折戟沉沙了,但是诚龙回到香港还是很自信的。
他拿起一份报纸,看了看上面对首日票房的报道后继续说道:“我感觉左派这次用首日票房来宣传他们电影的这个办法不错,下次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下。”
“好像确实可以哦。”
第二天,《调音师》在香港的日票房突破了一百万,具体是102.4万。
第三天……108万+。
第四天……110万+。
第五天……109万+。
《调音师》在香港上映的第五天,陈浮生也要离开香港,回国了。
离开之前,欧文·罗赛尔特地跑来送了他一箱子衣服。
“欧文,这两天你们的服装卖得怎么样?”
“卖得太好了陈,我们第一款服装原先准备了10万件库存,我以为一个月能卖出去就不错了,但是现在才上架一周,就已经倾销了二分之一,所以我这些天太忙了,都没来得及过来感谢你。”
“哈哈,看来广告效果还是不错的,怎么说,35万美元没有让你白花吧?”
“没有没有,花得非常值。”
“其实我觉得你们还差一个广告代言人。”
“陈,你是说你愿意给我品牌当代言人吗?”欧文一喜。
“不不不,我马上就要回国了,哪有时间呢,但你可以考虑一下我们的苗金凤小姐。”
欧文打量了苗金凤一眼,想到她最近凭借《调音师》在香港又火了起来,于是回头又对陈浮生道:“是个好主意。”
一旁的苗金凤一愣,她自从加入左派之后,就已经做好了无戏可拍,无代言可接的思想准备。
没想到陈浮生回国之前,还给她接了一个广告代言。
她心里感动的同时,也不仅感叹道:要是这个男人早生十年就好了。
“走了,该去机场,不然要来不及了。”
“张国榕还没来啊。”
“他说和我们在机场汇合。”
“那就走吧,芝芝你去了京城以后,要听小陈哥哥的话知不知道?”
“嗯,知道的妈妈。”
“小陈,麻烦你监督一下芝芝的功课。”
“您放心石惠阿姨,我入这行之前可是大学老师来着。”
“……”
第104章 秘书?
新闻社。
廖公放下手里头的工作,忽然想起了什么,叫来秘书问道:“那个,小陈他们那电影在香港上映了吗?”
“已经快上映一周了。”
“效果怎么样?香港的同胞们喜不喜欢?”
“根据香港分社那边传来的资料,《调音师》上映五天取得了五百三十来万票房,这是我们的电影在香港从未取得过的好成绩。”秘书回答。
“好好好,票房高,说明观众喜欢。”
廖公接着问道:“小陈他还在香港吧?”
“据说今天回来。”
“哦!”
廖公点点头,“我记得那小子是个挺能折腾事儿的,这次去香港难道就没闹出点动静来吗?”
所谓听话听音,此时秘书就从这看似贬义的话语里,听出了领导对那位陈浮生同志的关心和器重。
每天香港分社都要向他们总部做工作汇报,而自从陈浮生去了香港之后,香港分社每日的工作汇报也会加上他在香港的经历,所以廖公的秘书也才了解了一些陈浮生这段时间在香港的经历。
虽然不是很细节,但是具体他干了啥还是挺全面。
一会儿后,廖公听完了秘书的转述,拍着扶手捧腹笑道:“呵呵哈哈哈,我就说这小子挺能折腾吧,就跟那《西游记》里大闹天空的孙猴子一样。”
“廖公,浮生同志作为官方代表,在电影媒体发布会上通过,呃不算太光彩的手段打压一个国际品牌,这行为是不是欠妥啊?万一引起外交纠纷的话……”
“他这事办的确实糙了一点,不过也很聪明,知道编个故事,最后真要闹起来,也可以甩锅给媒体,而且这小子还知道分寸,没有赶尽杀绝,为之后另外两家品牌商找上门来谈判留下了余地。这说明了什么?”
廖公看了秘书一眼,自问自答道:“说明小陈在做事的时候心里是有数的,他并非没有考虑到像你说的引起外交纠纷的后果。”
“还真是这样,想不到这个浮生同志年纪轻轻,竟然就有这么成熟和厉害的外交手腕,廖公何不把他拉进新闻社来呢?”
“呵呵,你以为我不想吗,如果不是这小子在电影创汇工作上发挥的作用更大,别说我了,各单位早就开始抢人了。”
这更是让秘书一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