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弎坪道:“老师,您觉得,我国的电影水平和国外相比如何?”
“你小子不用考我,我国前两年改开之后,电影才得到重视,和国外,尤其是许多西方国家的电影水平确实有着不小差距。”成英道。
“老师您说的没错,我们和国外的电影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是现在咱们既然已经改革开放了,我认为我们的电影人不应该继续故步自封,而是应该多出去看一看,多和国际电影人交流学习,取长补短,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快的进步,才能不断缩小这种差距。”
韩弎坪其实还有一点没说,那是上次和陈浮生讨论的论点,‘他们’大胆预测,中国将来势必要和国际社会接轨,到那个时候,迫于一些国际规则,一些国外电影或许会被允许进来中国。
到了那个时候,如果中国电影整体水平拉胯,如何抵御这些‘外敌’呢?
电影除了本身的艺术价值外,它还具有传播意识形态的媒介属性,如果将来任由外国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横冲直撞,那何尝不是一种文化入侵?
不过韩弎坪觉得自己和陈浮生交流的这个论点有点太超前了,现在说出来只怕也没几个人会信,反而可能认为他在胡言乱语,危言耸听。
因此韩弎坪一般情况下,不会拿出来和人讨论。
不过他以上的那番话,倒也足够成英再次对他刮目相看。
而且此时成英心里也终于理清楚了,韩弎坪这小子不远千里跑来请自己看电影,又问自己他的电影能不能在国际上获奖,这些其实都不是目的。
他真正的目的是希望自己帮他把电影送出去。
为此,他还说了一堆大道理。
成英想了想后,看向韩弎坪问道:“你为什么想到要来找我呢?”
韩弎坪知道成英愿不愿意帮忙,就在接下来的回答了,他也不再耍什么小聪明,很诚实的回道:“我认为您德高望重,在电影界人脉广泛,应该有渠道将电影送出去,所以才想着来请您帮忙。”
“那如果我帮不了你呢?”成英再问。
“我也不瞒您,其实我这次进京还打算拜访几位前辈,但您是第一个。”韩弎坪如实说。
成英突然笑了。
他指了指韩弎坪道:“你小子,这会儿倒是挺实诚……对了,你之前喊我什么?”
“老师?”
“嗯,看在你喊我一声老师的份上,明天我带你去见一个人,但是人家愿不愿意帮你,我就不敢打包票了。”
韩弎坪闻言一喜,知道自己这次找对人了,连忙道谢。
……
电影局。
“老石,忙着呢。”
“哟,成大校长,您这位大忙人,今天怎么有空到我这来了,快请坐快请坐。”
韩弎坪跟在成英身后,走进办公室之前,特意瞄了一眼门口的牌子。
上写着:副局长办公室。
但其实来之前,成英跟韩弎坪简单的介绍过对方。
这位副局长叫石方羽,是今年年初刚从上影厂副厂长的位置上提拔上来的,之前是编剧出身,跟成英是多年的好友。
不过今天成英带着韩弎坪来找他,不是因为两人的关系是好友,来找他帮忙的。
而是成英觉得昨天韩弎坪说的一些观点和想法,和自己这好有的理念相同,加上对《斗牛》的认可,所以才决定顺水推舟,帮忙在两人之间搭个桥。
历史上,这位石副局长确实也是一个改革派,他在1984年成为一把手后,明确提出电影要面向市场,面向世界,把‘打入国际市场,为国家创汇’作为电影事业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
所以在他任上,那两年跟香港拍了不少合拍片。
甚至我国电影制片厂的改革,也是从他开始的。
当然了,这都是后话。
回到眼下,石方羽在听了好友成英的来意之后,将目光落在了随他一起来的韩弎坪身上。
“韩弎坪同志,你为何会想到要将你的电影送出国去呢?”
于是韩弎坪又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说了一遍。
正如成英想的一样,两人理念相同,越聊越投机,越聊越兴奋。
反倒是把他这个引荐人给晾到了一边。
之后,《斗牛》又在电影局的放映室放了一遍。
石副局长看完,除了对这部电影满意之外,对韩弎坪这个年轻导演更加满意。
因为他从年初调任这个位置开始,就已经提出了扶持电影创汇计划。
但是现实条件太糟糕,加上内部很多老同志都比较保守,这导致石副局长的这个计划几乎没什么进展。
然而今天韩弎坪和他带来的《斗牛》,终于让石副局长为自己的这个计划看到了一丝胜利的曙光。
所以这个忙,他很愿意帮。
甚至,他比韩弎坪更加希望《斗牛》出成绩。
因为,他需要这样一个试点,需要一个成功的例子来推动和盘活自己的电影创汇计划。
出了电影局的大门,韩弎坪重重的松了一口气。
老实说,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一趟京城行,居然会这么的顺利。
现在韩弎坪连电影胶卷都交给了那位石副局长,那他接下来自然也没必要再去拜访其他前辈了,只需要安心等待那位石副局长的答复即可。
“希望是个好消息!”
……
与此同时,江城。
今天刘筱莉正式出院了。
第35章 编辑上门
咚咚咚……
听到敲门声,陈浮生还以为是丈母娘和小姨子出去买菜这么快就回来了。
结果打开门,发现居然是肖兴海。
而且他手里还拧了不少东西。
“老肖,你这是搞哪一出啊?”
“听说陈老师你有了一个女儿,杂志社就派我作为代表,过来恭喜一下。”
说着,肖兴海把双手提的一些罐头水果之类的都递上前来。
而陈浮生听说是杂志社送的,倒也收的心安理得。
加上他和老肖也熟了,还开了句玩笑:“一次送这么多水果怎么吃的完呢,下次记得少送一点。”
“哈哈,行,回头我反应一下。”
“说笑的,老肖你快进屋来坐。”
“方便吗?”
“有什么不方便的,你大老远的给我送水果来,我还能连门都不让你进吗?这传出去唾沫星子都能把我淹死。”
“哪有你说的那么严重。”
不过肖兴海也没再假客气。
“好漂亮的宝宝,你叫什么名字啊?”
“闺女你说我叫陈茜,小名叫茜茜。”
陈浮生说完,从媳妇怀里将女儿接过来,小家伙比起刚出生那一会儿,已经好看太多了,白白净净的,活脱脱一个瓷娃娃。
就是这么小的婴儿很容易犯困,陈浮生这次还没抱上两分钟呢,就见小家伙又开始打哈欠来了。
这会儿有客人在场,陈浮生也就没有自己抱着哄睡,而是把她交给了她妈妈。
等刘筱莉抱走女儿后,陈浮生和肖兴海也在客厅换了个话题。
“你那电影什么时候上映啊?”肖兴海问道。
“不是太清楚,我估计现在应该才做好后期吧。”
陈浮生继续道:“我回来之后媳妇要生小孩,现在生完小孩每天要带孩子,压根就没精力去打听电影的事。”
“今年能上映吧?”
“那应该是没问题的,只要审核上没出什么问题的话。”
“你们剧组是在哪里拍戏?条件是不是很艰苦?我见你回来好像瘦了不少。”
“剧组条件还行吧,我们也没去太艰苦的地方,就是四川下面的一个农村,至于我瘦了是因为我是主演,每天化妆都把自己化得跟个乞丐似的,还要找演戏的状态,没什么胃口,吃的比较少。”
“你不是编剧吗?怎么又成主演了?”肖兴海第一次听说这个内幕,十分诧异的问道。
“因为当时我们在厂里试镜的时候,没有找到合适的男主角,最后老韩他们觉得我的演技还不错,所以就让我来演牛二。”
“你来演牛二?真的假的?”肖兴海无论怎么看,都不觉得陈浮生这高大帅气的形象饰演出来的牛二会是个什么样子。
“等电影上映的时候,你自己去电影院看就知道了。”陈浮生其实理解对方的质疑,但是他也不想再解释了,索性就卖个关子。
肖兴海还是有些怀疑,但见陈浮生不说,他也没追问了,而是终于将话题转移到了这次杂志社派他过来的任务上。
“话说自从你给《北方文学》杂志投稿的那部《悬崖之上》后,在文学创作上,也有半年没动静了哈,怎么样?最近有没有什么新的灵感啊?”
“太忙了,都没空去想,哪来的灵感。”陈浮生道。
“你现在忙吗?”肖兴海感觉陈浮生在睁眼说瞎话。
但实际上,还真不是。
女儿一到晚上,每隔两三个小时,不是饿了要找吃的,就是拉粑粑了要给她换裤子,做完这些,还要哄睡。
陈浮生每天觉都睡不好,哪里还有精力去创作小说啊。
“你们杂志社又差稿子了吗?”他反问道。
“差啊,现在改成了月刊后,差得多啊,所以杂志社这不是派我来向你这位大作家约稿来了嘛。”肖兴海道。
陈浮生没接这话,而是好奇问了一下他们第一期的杂志销量。
“截止到上个月为止,你《斗牛》的那一期杂志我们差不多卖了360万册,前面两个月书店的订单很多,印刷厂那边的机器都工作到冒烟还忙不过来,但是从第三个月开始,订单就锐减了,后来这几个月更是越来越少。”
陈浮生点点头,其实这道理也就和电影票房差不多,有热度,有话题,有流量的时候,票房就嘎嘎涨,但是等热度过去,市场冷却下来,后面自然没多少人会买票进电影院了。
“既然聊到这个话题,那陈老师你清楚你那篇《悬崖之上》给《北方文学》他们的那期杂志带来了多少销量吗?”肖兴海问道。
陈浮生想了想说:“我记得之前他们好像给我写过一封信,说是第一周就卖了三十万册怎么滴,后面怎么样我就不清楚了。”
顿了一下,他看向肖兴海:“难道你知道?”
“他们那期杂志两个月的销量是138万。至于后面还有多少我就不是很清楚了,但根据我当编辑的多年经验,现在应该有个150万册销量的样子。”
陈浮生问:“这成绩是好还是坏?”
“当然是好啊,《北方文学》之前的一期杂志也就二三十万册的销量数据,你这一期相当于他们之前的五六期了。”
沉吟了一下,肖兴海又接着补充道:“而且最关键的是,你的小说还帮他们杂志社打开了京津沪地区的市场,这使得他们后面这两期的杂志销量,至少比以前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