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孩子她妈是天仙妈 第105节

  接下来刘筱莉也不和陈浮生说了,拿着小说坐在沙发上就看了起来。

  而且这次因为陈浮生把小说写完了的缘故,她不是接着昨天的读,而是打算从头到尾的读一遍,这样看起来才更加连贯一些。

  因为看的太入迷了,丈夫抱着女儿离开时和她打了声招呼都没注意。

  ……

  一九八一年春,北方的寒气尚未完全散去,华北平原上的这个小城却已显露出勃勃生机。

  火车站前的柳树抽了新芽,在略带寒意的风中轻轻摇曳。

  李明远提着行李箱,站在月台上深深吸了口气。

  他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刚刚从省城毕业分配回县里工作,成为了铁路局的一名技术员。

  站台上人来人往,大多穿蓝灰制服,偶尔有几个穿着鲜艳一点的年轻姑娘,她们的辫子上也扎着红色或黄色的头绳

  “明远!”

  ……

  当陈浮生抱着女儿回来的时候,果然见到媳妇的眼眶也变红了。

  于是忍不住问了一句:“现在知道答案了吗?”

  刘筱莉本来在哭的,硬是被丈夫这句话给气笑了。

  过了半响,刘筱莉收拾了一下心情后又道:“我感觉你这篇小说如果拍成电影的话,可能还会更加感人些。”

  陈浮生颇为意外的问道:“为什么呢?”

  “因为我在读的时候,就感觉自己脑海里有画面了,想着一条狗在火车站台前等着它的主人回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种冲击感如果通过镜头表现出来,会更加的强烈。”刘筱莉认真道。

  “不错嘛,有当编剧的天赋,要不老婆你把它改编成剧本呗?”陈浮生突发奇想道。

  别说,刘筱莉还真有点意动,但是又不太自信,迟疑道:“我不会写剧本,而且我应该是受了你的影响,所以刚才才多想了一点。”

  “别那么快的否定自己,想做就大胆尝试一下嘛,而且不是还有我给你兜底吗?”陈浮生鼓励道。

  只要刘筱莉有上进心,陈浮生当然也想把她培养得更加优秀一点,毕竟夫妻之间,共同进步,感情才会越来越牢固,如果一方强过一方太多的话,久而久之,感情也会出现问题。

  “那我就试一下?”刘筱莉在有了丈夫的鼓励和支持之下,终于还是决定踏出这第一步。

  “嗯,加油,老婆你先自己写,照着我书房里那些剧本的模版来写,只有你自己摸索着写一遍,你才会知道‘剧本该怎么写’。”

  见媳妇听得认真,陈浮生顿了一下,继续给她鼓励道:“其实剧本并不难,也许等老婆你把《忠犬八公》的剧本创作出来,你回过头会发现,原来也不过如此!”

  “真的吗?”刘筱莉怎么感觉丈夫在诓自己呢?

  “真的,相信我。”

  “好吧,那我争取成为一个女编剧!”

  刘筱莉认真的点点头,忽然感觉浑身都是干劲。

  心里更是生出了现在就去创作的冲动。

  而同时在这一刻,她也终于真正的共情了丈夫当初创作《斗牛》的那天晚上的心情。

  真正的理解了他为什么可以写一个通宵。

  因为将心里的故事跃然纸上,那是一种独属于创作者才能懂的浪漫,更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

  不单单只是为了作品发表之后的名誉和收入。

  一念至此,刘筱莉不禁心生感慨:原来,我也想进步啊!

  ……

  翌日,陈浮生上班时,顺带着将自己的小说手稿打印了两份。

  一份带回家交给媳妇学着改编。

  另一份他按照当初和巴金先生的约定,邮递给了上海的《收获》杂志。

  ps1:还是叫原名吧,听着顺口一点!

  ps2:前面剧情有点问题,这两天在修稿,所以更新上少了点,大家理解一下!

  求追读,求月票!

第129章 巴老为《忠犬八公》写读后感

  今天下午临近下班之后,巴金先生在《收获》杂志收到了陈浮生从京城寄来的小说,他没有留着明天再看,而是直接带回了家。

  回来之后就把自己关在了书房里。

  女儿李晓琳虽然已婚,但是因为工作关系,加上亲情羁绊,大多数时候也都是和父亲住在一起。

  至于巴金先生的爱人,早在1972年就已经过世了。

  他还有个儿子,叫李晓堂,此时还在复旦大学念书。

  “爸,吃饭……了。”

  见家里阿姨做好了饭菜,父亲还没有从书房里出来,李晓琳知道这种情况的话,父亲又是太过专注而忘了时间,于是想要提醒一下。

  结果刚推开书房门,看着书桌背后看小说看得泪流满面的父亲,她直接傻眼了。

  从小到大的记忆中,这样的画面,好像也是屈指可数的。

  “爸,您没事吧?”在原地愣了两秒过后,李晓琳带着对父亲的关心和对小说的好奇问道。

  巴金先生摘下眼镜,直接用衣袖擦了擦眼泪,然后才对着在这过程中去拿了毛巾来给他的女儿摇了摇头道:

  “没事。”他接过女儿递来的毛巾擦了擦脸,接着说道:“好久没有看过这么情感真挚,感人肺腑的作品了,一时有些情绪失控,让晓琳你看笑话了。”

  “看小说感动是很正常的,而且爸爸我比你还感性,您都这样了,那我待会儿不也得涕泪横流啊,所以我又怎么好意思笑话您呢。”

  “哈哈哈,这倒也是。”巴金先生继续道:“你是来叫我吃饭的是吧?”

  不等女儿回答,巴金先生又道:“我现在还在小说的情绪里,没什么胃口,你们先吃,我想借着这股子劲,给浮生同志的这部《忠犬八公》写一部读后感。”

  “那您可以少吃一点……”李晓琳虽然劝了,但是心里也清楚父亲的脾气,知道多半是没什么用的。

  等女儿出去后,巴金先生又拿起了《忠犬八公》,这次他只是粗浅的过了一遍,然后提笔,在笔记本上写道:

  “今日读了浮生同志的新作《忠犬八公》,掩卷时,女儿正好进来提醒我开饭了,而我抬手时却发现视线模糊,一摸脸颊,原来早已泪流满面。”

  “关于我和浮生同志的这边小说的‘缘分’,还要从上个月在京城说起……那会儿浮生同志刚拍完他的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他还邀请我后面有空去看他的电影看片会,可惜看片会的时候,我已经回到上海了,甚惋惜!”

  “那次见面我和浮生同志探讨了许多写作的技巧,也交流了不少创作的心得,聊完我劝他赶紧创作新小说,也夹带了一点私心,希望他写完之后投稿给我们《收获》杂志。今天下午收到浮生同志从京城寄来的小说时,我还挺意外的,因为没想到他这么快就真把新小说写出来了。”

  “眼下小说我已经读完了,心中感触颇多,也打算为其写一篇‘读后感’。”

  “这篇小说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但是却以一只叫‘八公’的田园犬的视角,将‘忠诚’两个字写得入木三分,感人肺腑,尤其是阅历越丰富的人,可能读到这篇小说时的后劲反而越大,因为它会情不自禁的勾起你的那些藏在岁月里的关于‘情’与‘守’的感动回忆。”

  “小说的前半段刻画得很温馨,从小说里的主人翁将受伤的小狗捡回来悉心照顾,到这只小狗跟着主人上下班,在车站门口静静等候,用它毛茸茸的脑袋蹭过主人的手心,用尾巴摇出满心的欢喜……这些细碎的日常,铺垫了小说前半段美好而温暖的基调。”

  “后面主人意外离世了,八公依旧天天守在在火车站前等着它的主人出现,直到老死……这份跨越物种的感情,它不掺杂任何的杂质,却是将忠诚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篇小说也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内心深处或许已经模糊的东西——对情感的珍视,对承诺的坚守,对纯粹的向往。八公不是什么被神化的哮天犬,它只是一只我们日常生活里很常见的田园犬,但是它用一生践行了陪伴的意义,而这份意义,恰好也是最珍贵的人间温情。”

  “再次感谢浮生同志,感谢他用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提醒我们对‘善良’‘陪伴’‘守候’‘坚持’‘关爱动物’的感知。希望这篇《忠犬八公》的故事能够被更多人读到,也祝愿我们大家都能像小说里的八公一样,守住心中那份纯粹的温暖与美好!”

  “——写于1981年9月18日,家中书房,巴金。”

  写完,巴金放下笔,注意到女儿已经在门口来‘催’了他好几次,终于起身道:“别催了别催了,我马上就来。”

  李晓琳闻言,走进书房盯着那本《忠犬八公》道:“那爸,这小说……可以给我看了吧?”

  “呵呵,原来你是关心这个啊,拿去吧,拿去吧……”巴金这会儿心情好,也就和女儿开了句玩笑。

  “才不是呢,我也关心爸你的身体好不好?”

  李晓琳接过小说,同时说道:“当然,这个也是顺带的。”

  “好好好,你慢慢看吧,我去吃饭喽。”

  巴金说完,忽的想起了什么,赶紧又道:“对了晓琳……”

  “怎么了爸?”

  “那个,明天早上我要去政府开个会,你去了杂志社通知一下大家,我们的十月份的杂志用这篇小说当头版。”

  “啊?可是十月份的杂志内容已经确定了呀。”

  “可以推到下个月。”

  “好吧,您是主编,您说了算。”

  不过这样一来,李晓琳对于手里的这篇小说又更加好奇了几分。

  良久,巴金先生听到隔壁传来的抽泣声,嘴角也忍不住带起了一丝弧度。

  ……

  京城,电影局。

  带着电影《没有航标的河流》前往这次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参展的吴天鸣已经回来了。

  并非颗粒无收,他这部电影的海外版权,也卖了12万美元。

  虽然比起陈浮生五月份创造的700万美元比起来,这12万美元好像不值一提,但是如果拿和其他创汇的单位相比,这一部电影就已经可以排在中游了。

  “恭喜啊吴导。”

  “唉,去的时候,我真担心无人问津,好在总算是有点收获,没有辜负陈导你的推荐,不过和陈导你的电影创造的外汇比起来,我这只能算是杯水车薪了。”

  这话陈浮生不好接,好在石副局长站出来帮他打了个圆场:“吴导也不一定非要和小陈的电影比,眼下我国百废待兴,正是需要大量外汇的时候,12万美元也不少了,你想想他们服装厂要卖多少件衣服才能赚到12万美元呢?”

  吴天鸣点点头道:“那倒也是,咱中国导演虽然多,但是也就只有一个陈浮生。”

  “哈哈哈,是的,没错。”

  “……”

  陈浮生苦笑着摇了摇头,不过虽然被大家打趣了,但这也算是夸他了吧!

  下班后,陈浮生回到家,媳妇就给了他一个惊喜……

第130章 小陈,你又要升了?

  “我写的怎么样?”

  陈浮生刚看完媳妇根据自己的小说《忠犬八公》改编出来的剧本,抬头便迎上了对方期待的眼神。

  他也没故意卖关子,认真的点点头道:“不错的,老婆你是第一次改编剧本,能够交出这份答卷,我认为至少是及格的。”

  “真的吗?你没有骗我吧?”刘筱莉对自己能够在丈夫这里拿到及格分还是满意的,当然前提是没有水分的及格分。

  “真的,虽然老婆你这剧本还有待改进的地方,但是你的故事线是完整的,对原著的贴合度也很高,另外你给配角加的视角写的也很细腻,可以看得出来你是用了心的。”陈浮生很客观的评价道。

  但他主要说的都是优点,刘筱莉听了后,心里其实也收获了小小的满足。

  消化了一下,紧接着问道:“那缺点呢?”

  陈浮生又拿起媳妇写的剧本粗看了一遍,边看边总结道:

  “缺点一,你的内心戏写的有点多,这是小说的写法,剧本不需要给角色追加太多内心戏这种心里描写,因为这是演员需要去做的功课,你加了之后反而不利于演员的理解了,尤其是那种特别考验演技的角色,他是需要演员去多加揣摩的,这时你加的内心戏就可能会误导演员的判断。”

首节 上一节 105/1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