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大清烧炭工 第57节

  虽说仿制褐贝斯尚未成功,不过鸟铳彭刚已经能自己造了。

  就是现在红莲村兵工厂重点在仿制褐贝斯,负责制造鸟铳的工匠人数有限,每个月只能产七八杆合格的鸟铳。

  自产的鸟铳都是清一色的熟铁铳管,鱼尾枪托,每把自产鸟铳都是经过严格检验测试之后方才验收。

  红莲村兵工厂自产的鸟铳质量要比此前从绿营买的那些鸟铳好的不是一星半点。

  彭刚让人去武器库里取了十一杆以前从绿营手里买来的鸟铳给谢斌,同时摘下佩戴在腰间的马刀赠予谢斌:“这是上好洋钢打制的马刀,今日赠予谢把总,预祝谢把总马到成功,早日凯旋归来。”

  这句话一半客套一半真心。

  谢斌能不能剿天地会成功彭刚不在乎,可他希望谢斌能活着。

  “果然是把好刀!借兄弟吉言!”谢斌拔刀出鞘,欣赏了一眼光洁如镜的刀身,赞道。

  当然是好刀,这可是彭刚委托老铁匠用弹簧钢专门打制的马刀。

  要不是买回来的弹簧钢足够多,他可舍不得用宝贵的弹簧钢打佩刀。

  目送谢斌离开,彭刚抱着收上来的一沓试卷回去批改。

  年前考核的内容分为文科和武科两科。

  文科统一考语文和数学,所有人考核的内容都是一样的。

  语文考对拼音的掌握,笔画笔顺,试卷上的内容基本上是一些给黑板上的字标准拼音声调,黑板上的字共有多少笔画,第一笔是什么,以及一些简单字组词。

  最难的题目也不过是简单的造句。

  数学考核题目是加减法,十以内的加减法、二十以内的不进位加法、二十以内不退位减法、二十以内进位加法。

  最后还有几道简单的乘法和除法题,不过不是硬性要求做的题目,是选做题。

  武科考试火铳手、炮手和长枪手分开考核。

  综合成绩文科和武科各占一半权重。

  几日后考核结果出炉。

  文科成绩第一是黄秉弦,这厮居然考了满分,连附加的几道简单的乘法和除法题不仅全做出来了,还都对。

  黄秉弦能拿文科第一彭刚倒不意外,这小子上过七年私塾,是所有学生中基础最好的高知分子。

  文科第二则是李奇,李奇也考了满分,不过附加题做错了一道乘法,三道除法,稍逊黄秉弦一筹。

  文科第三是陆勤,差一点满分,附加题对错各半。

  武科成绩第一名是黄大彪,第二名是李奇,第三名是陆勤。

  最后的综合成绩,第一名是李奇,第二名是陆勤,第三名是是张泽,黄秉弦只拿了第四,第五名是炮组的组长陈旭元。

  武科第一的黄大彪由于文化成绩实在惨不忍睹,基本的拼音和声调都没掌握好,不要说前五,连前十都没进,只勉强排了个十八名。

  一向木讷,看着比较笨的胡大牛反而给了彭刚惊喜,综合成绩排名居然挤进了前十,拿了个第九。

  彭刚敲响集合鼓,命令所有的学生都到操场上集合。

  集合列队完毕,彭刚在站台上一一朗声公布了他们的成绩。

  “念到名字的上台领奖,第一名,李奇!”

  李奇如愿以偿地获得了背面刻有1848年,彭刚赠予优秀学员李奇字样的自用银怀表。

  李奇脸上挂着藏都藏不住的笑容,昂首挺胸地面对同期的同学,自豪地举起银怀表向他们展示。

  这可是银怀表!只有先生的弟弟妹妹才有!

  赐表环节结束,彭刚又从桌子上郑重地捧起一把由弹簧钢打制,剑身上刻有,红莲学堂第一期,彭刚赠予一期学员李奇,无往不胜,成功成仁等字样的短剑。

  站着笔挺军姿的李奇,表情肃穆,眼眶湿润地从彭刚手里接过短剑,铿锵有力地颤声喊道:“谢彭先生赐剑!”

  李奇下台后,彭刚又一一给综合成绩前二十名的学员一一亲手赠予短剑。

  并勉励他们,在学堂里,他们是学生,但回到各自的组里,他们都是各组的翘楚,都有当老师资格,希望他们回到组里能起到带头作用,帮助同学学习,一起进步。

  同时彭刚还告诉他们,明年将以组为单位进行评比,优胜组同样能获得奖励。

  由于时间和局势的原因,彭刚没有一个三四年的完整周期对第一批学生完成系统性的培训。

  赐剑表彰不代表他们的学习和训练已经结束,年后仍旧要上课训练。

  第一批播撒下去的种子已经产生了一丁点萌芽,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和训练工作,彭刚会轻松一些,不必再像以往一样,什么事情都要亲力亲为。

  黄秉弦、李奇、陆勤、还有他的弟弟彭毅,这四个人不仅有识文断字的能力,且都掌握了拼音,领会了部分彭刚的教学思维。

  他们可以替代彭刚进行一些基础课程的教学,其中彭毅和黄秉弦数学不错,加减乘除掌握的已经很熟练,还能教数学。

  天地会起义已经揭开序幕,眼下的广西群寇并起,遍地烽烟。

  彭刚煽动的蝴蝶翅膀帮助上帝会彻底掌握了紫荆山地区。

  上帝会发展的形势要比历史上好上不少。

  彭刚不知道历史轨迹是否会发生偏移,上帝会是否会提前发布团营令起事。

  可有一点彭刚是可以肯定的。

  就他当前的这一百二十人,想在风起云涌的广西乱局之中自保都勉强,想要做出一番大事业,更是远远不够的。

  扩军已迫在眉睫。

  当然,也不能盲目扩军。

  短时间大规模盲目扩军,必然会极大稀释这一期精兵的战斗力,扩军需要维持一个合理的范围,以军队保持战斗力的下限。

  下一批的新兵彭刚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

  彭刚收容的难民中,有不少年龄都符合要求,并且他们是以家庭和宗族为单位投奔的彭刚。

  吸纳这些少年加入队伍,还能绑定他们的家人和宗族。

  彭刚决定这次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充十个组,将总兵力提升至两百四十人。

  新扩编的组,组长、副组长由老组择优秀的组员担任。

  新编的十个组与原来的十个组错开时间上课。

  一组至十组上午训练,下午上课。

  十一组至二十组反之,上午上课下午训练。

  彭刚要招生练丁的消息一经发出,红莲村的适龄少年蜂拥至学堂前的操场报名。

  听到消息的附近村落的后生仔纷纷前来应征,甚至还有上垌塘和碧滩汛的后生仔。

  附近村民山民常来红莲村卖炭,他们的所见所闻就是最好的宣传。

  彭刚将练丁视为学生,不仅吃穿管饱,偶尔能吃上荤腥。还每天当先生,教识他们文断字和算术,这在平在山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一听说彭刚要扩张,平在山的百姓都挤破脑袋把自己的孩子往红莲村送。

  计划招收一百二十人,结果来报名的足足有三百七八十人之多。

  彭刚还能够从中择优拣选。

  被选中后生仔的欢呼雀跃,比捡到银子还高兴,没有被选中的后生仔满脸懊恼,垂头丧气,迟迟不愿离开。

  彭刚只得安慰他们不要灰心,闲暇时可以来红莲村旁听陪练,半年之内他会再次招收学生,有一点基础下次会更容易入选。

第84章 学习?学个屁!

  彭毅、黄秉弦、李奇、陆勤虽然文化基础尚可。

  可他们毕竟不是专业的教师,会学不一定代表他们就会教。

  让他们登台授课,哪怕是教授讲解最基础的知识,他们也会无从下手。

  如果能为他们编写一部简单的教材,让他们按部就班地讲解教材上的内容,布置教材上的习题,或许可以一试。

  老实说彭刚的教学成果不算显著。

  截止目前,十组的一百二十名学生中,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拼音的,其实不到五十个。

  这五十个学生,大部分都是老二组的学生,以及原本就有文化底子的学生。

  文盲学生里,像张泽、陈旭元这种又努力上进,又聪明,文科成绩能排进前二十的终究只是少数。

  更多的文盲学生还是像黄大彪一样,武科成绩不错,文科成绩惨不忍睹。

  他们学习文科的热情不高,甚至在有了挫败感后排斥学习,上课时心不在焉,宁可多练步操。

  距离过年还有二十天。

  这二十天,彭刚宣布暂时不上课,让老组员带新组员练习步操。

  得知接下来二十天不上课,黄大彪和那群不喜欢上文化课的老组员高兴得呼朋引伴,手舞足蹈。

  “走!咱们调教新兵蛋子去!”抓着短剑的黄大彪兴撒开腿,兴冲冲地往校场跑。

  看到这一幕,彭刚略感遗憾地摇摇头。

  “黄大彪,你们几个老是不认真学习,惹先生生气了!”瞅见彭刚对黄大彪等人感到失望,李奇没忍住上前唠叨了黄大彪几句。

  “学习?学个屁!老子宁可被关禁闭去撒石灰也不想学。”黄大彪显摆着手里的短剑,“我文科不好,不照样得了先生的赐的宝剑?”

  摆弄着手里的短剑,黄大彪越把玩越喜欢。

  他已故的老爹是跑镖的镖师,自小跟着老爹习武弄刀,接触过的武器很多,清楚手里这把短剑是有钱也很难买到的宝贝。

  “我还得了先生的银表呢!”同为队伍里罕见的土家人,李奇还是决定拉黄大彪一把。

  “眼馋先生的佩刀不?谢把总都说先生的刀是好刀呢,你武科成绩那么好,只要你愿好好学习,我和先生说道说道,等你文科成绩提上去后,把他的佩刀赏给你?”

  “聒噪,没影的事。”听到彭刚的佩刀黄大彪先生眼睛一亮,可目光很快又变得黯淡。

  “先生的佩刀我见过,那是多金贵的东西,岂是你说送就送的?再说,一把刀而已,往后我立了功向先生求赏,先生一高兴也会赏我!”

  “无药可救!”李奇啐了一句。

  “不说了,我先去逗逗那些生瓜蛋子!”黄大彪见同伴催得紧,不想和李奇继续纠缠下去。

  李奇正跺着脚,生黄大彪的气,陆勤找了过来:“李奇,别理黄大彪那头傻彪子了,先生找我们。”

  李奇和陆勤来到彭刚居所的时候,彭毅、黄秉弦已经搬了个木墩子坐在彭刚的板条桌前。

  彭刚见人来齐了,遂对他们说道:“往后二十天,你们四个就不用参加训练了,帮我一同编写字典。”

  说着彭刚将书箱里祖辈传下来的书籍摆到桌面上,有朱熹注的《四书集注》、《五经正文》、《小题正鹄》、翻刻的半本《康熙字典》、缺了封面的《策学统宗》。

  以及被他们家几代人翻烂了的《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

  最后还有三分之二套被野猪皮视为传奇兵书的《三国演义》。

  “字典?”黄秉弦指着桌上的半本《康熙字典》,“先生不是有字典么?”

  黄秉弦是参加过县试的,虽然最后没考上,但他也知道编写字典是一项极为浩大的工程。

  他们五个人里连秀才都凑不出一个,彭刚说要他们一起编写字典,实在有点儿戏。

  “我要编的字典,全天下就咱们几个能编。”彭刚见他们底气不足,鼓励说道,“不要妄自菲薄,要对自个儿有信心,我要编的是带拼音的字典,你说这天底下是不是只有咱们几个能编?”

  黄秉弦眼中闪现出灼灼焕彩,带拼音的字典,确实只有他们师生能编。

首节 上一节 57/2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