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大清烧炭工 第42节

  据清廷《钦定工部则例》所载,三百斤到五百斤之间的铸铁劈山炮,含铁料、木架、火药等费用在内,官方制造成本约为每门八十至一百二十两白银。

  黄震岳也几乎是以五倍的官价把这门劈山炮卖给了他。

  当然,上述的劈山炮造价是建立在绝对理想的情况下。

  《清宣宗实录》记载道光二十七年,广西提督衙门曾奏报:铸劈山炮十门,实耗银五千两。而实际仅造炮三门,余银被广西绿营各级军官瓜分。

  这位广西提督,正是现任的这位闵正文,闵提督。

  “能这么快收到货,还是广东炮局铸的劈山炮,五百两不亏。”罗大纲非常羡慕地说道。

  “等吃下紫荆山蒙冲王家,瓜分了王家的钱粮,大纲兄弟何愁搞不到铳炮?”彭刚对罗大纲说道。

  “久则生变,桂平县令杨壎是认钱不认人的主,万一王作新使银钱让杨壎改变了主意,我们这事,就告吹了。”

  “我尽早办好,等我好消息。”罗大纲点点头答应了下来,同时不忘揶揄彭刚一句,“还是你们读书人心思狠辣,张钊死在你手里,死的不冤。”

  “张钊可不是我杀的。”彭刚的目光不由自主地瞥向北边山脚下的山场。

  “张钊和王作新不一样,张钊若是不主动招惹我,我们之间大可井水不犯河水,各走各的阳光大道。”

  严格意义上讲,张钊死于自杀,不是彭刚直接杀的。

  至于王作新,此人人品极度低劣,他的存在是上帝会发展的绊脚石,红莲坪北面就与王家的山场相邻,此人无论如何都必须铲除。

  罗大纲走后,彭刚面对一堆长短不同,口径不一,形制繁杂的广西绿营制式鸟铳感到非常头疼。

  彭刚不知道黄震岳是从不同营协凑齐的这批鸟铳,还是广西绿营的装备本就如此混乱,连同一个营装备的鸟铳,都做不到大概的形制统一。

  这些鸟铳,长度最长的有一米八上下,最短的只有一米二左右。

  口径方面,口径最小的鸟铳口径在十毫米左右,口径最大的三十毫米有余。

  就连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握把都做不到形制统一,有直把的,也有弯把的。

  这已经不是能力问题了,完全是态度问题!

  清廷制造的鸟铳本就质量堪忧,鸟铳装药过量容易引发炸膛,过少则易哑火。

  彭刚想搞统一的定装纸包弹药,以减少炸膛率和哑火率。

  可定装弹药依赖标准化生产与后勤体系,这些鸟铳口径与质量差距过大,统一的定装弹药是别想了。

  彭刚把山场里的铁匠和木匠都喊了过来,先对这些粗制滥造,锈迹斑斑的鸟铳进行表面处理。

  该除锈的除锈,该换枪床的换枪床。

  做完简单的处理,彭刚又让匠人们在枪管上给每把枪刻上他要求刻的阿拉伯数字编号。

  待每把鸟铳都刻上了编号,彭刚又从上垌塘的侯继用那里借来老鸟铳手周松青。

  根据周松青的经验与建议,他对每把鸟铳进行实弹射击,评估出最佳装药量,连同口径大小,一并记录在本子上。

  最后彭刚挑选了三十六名最机灵勇敢的后生仔编了三个组专门训练他们使用鸟铳。

  彭刚要求他们记下自己所使用的鸟铳编号、口径、装药量,随时对他们进行考验。

  做到这一步,彭刚这才开始教他们用戥子(硬木或铜制成的小型天平秤,配有铜或骨制砝码的“戥子星”,用于精确测量。),根据自己所使用的鸟铳装药量和口径,对火药进行定装,磨制口径贴合的铅弹。

  “彭团董家里以前有人在绿营任职?”周松青非常惊讶地看着彭刚。

  定装药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

  周松青以前在陈连升麾下当鸟铳手的时候,陈连升就要求他麾下的鸟铳手在战前、训练前,提前定装好火药塞进一管管小拇指大小的小竹筒里,方便随时取用。

  这一习惯也被周松青保留至今。

  周松青惊讶的不是彭刚会火药进行定装,而是彭刚在这方面做得竟然比陈连升还要细致有条理。

  故而周松青以为彭刚有家人或者亲戚在绿营中供职。

  “我家世代务农。”彭刚如实相告。

  “彭团董是如何懂得定装弹药?浔州协里的上官,都未必能做得像彭团董这么仔细。”周松青有些不信。

  “自个儿看书琢磨出来的。”彭刚敷衍道,“至于浔州协里的绿营上官,不是他们做不到我这么仔细,而是不愿做罢了。”

  还有这种书吗?周松青将信将疑。

  不仅是鸟铳,从绿营买来的火药也让彭刚血压飙升。

  硝石潮解、硫磺含杂质过高、掺木屑、沙土增重的问题比比皆是。

  着实让彭刚身临其境地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做大清军工和大清后勤。

  就清军这鸟样,不要说武器有代差,就算武器没代差也要让英国佬摁着揍。

  系统性的体制问题要比武器问题更为致命!

  后世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乃至内战前期的我军。

  在装备上和敌人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炮兵极少,空军的掩护更是没有,一样能打出不错的战损比。

  对三个组的鸟铳手正式训练之前,彭刚根据自己对鸟铳的使用经验,以及周松青的建议编写了一份简单的鸟铳手训练操典,图文并茂地对动作进行分解注释。

  以便他不在的时候,组长、副组长也能根据操典的标准对麾下的组员进行训练。

  鸟铳的使用被彭刚分解为十二个步骤,并对每个步骤的执行时间标准进行详细规定。

  第一步:检查火绳,点燃火绳末端,确保阴燃速率正常,限时五秒。

  第二步:竖立枪身,枪托(握把)触地,枪口朝天,保持枪支稳定支撑,限时五秒。

  第三步:打开药壶盖,左手持枪,右手解开药壶盖(需单手操作),限时五秒。

  第四步:量取主药,取出提前定装好的纸壳药包,咬开底部,将火药倒入枪管,限时十秒。

  第五步:装填弹丸,完成上一步骤后,将铅弹含纸壳塞入,以增强气密性,限时十五秒。

  第六步:通条压实,抽出固定在枪管下的通条,上下捣实三次,限时二十秒。

  第七步:倒引火药,向火门药池倒入引火药,确认引药覆盖火门孔,限时十秒。

  第八步:关闭药池盖,滑动铜盖(片)保护引火药防潮,限时五秒。

  第九步:固定火绳,将阴燃火绳夹在蛇形夹杆上,并调整好合适的长度,限时十五秒。

  第十步:准备射击,右手抓住握把,左手托举起护木,右手拇指放在蛇杆外侧(防误触),限时五秒。

  第十一步:开盖击发,吹亮火绳,拇指推开药池盖,扣动扳机使火绳接触引火药,限时三秒。

  第十二步:清洁枪管,射击后用蘸醋布条清理残渣(防腐蚀),限时三十秒。(该步骤战时可简化或省略)

  合计用时一百二十八秒。

  清军鸟铳形制繁杂的问题由来已久。

  根据京师造办处的炮枪处1768年的记录数据,健锐营领取的鸟铳就有二尺二寸、二尺四寸,三尺二寸、三尺五寸至三尺九寸等数种不同规格的鸟铳。

  清廷国力鼎盛时期的乾隆中期帝国中枢尚且如此,道光末年地方的情况肯定只会更糟。

第62章 临阵磨枪

  周松青虽然不认识字,但他看得懂彭刚画的插图。

  彭刚这本图文并茂的鸟铳手训练操典要比绿营的操典直观、细致得多。

  作为老鸟铳手,周松青觉得以彭刚做事之细致认真,底下的人老老实实地按照这份图文并茂的操典练,再舍得弹药钱,多让这小后生仔打几十发实弹练练手。

  最后上阵练练胆,用不了一年,彭刚的这些鸟铳手不会比镇标,提标的那些精锐老鸟铳手差。

  制定完操典,周松青告辞回上垌塘,彭刚没有让周松青白白帮忙,给了周松青三钱银子作为答谢。

  这次扩编,原来一组、二组中生产表现、学习表现、作战训练表现比较出色的组员大多都担任了新组的组长和副组长。

  张泽虽然年龄偏小,但由于各项表现都不错,为人机敏,现在已经被提拔为三组的组长。

  三个鸟铳手小组就是一组、二组、三组。

  “东家,何为秒?”张泽对秒这个时间单位没有概念。

  不仅是张泽,其他组员也对秒这个时间单位感到非常陌生。

  彭刚现在有经济条件买钟表,奈何此前在桂平城逛了一圈,也没找到一家钟表店。

  钟表在洋人往来较为频繁的广东,尤其是开埠的广州地区不算什么稀罕物,但在广西却不算常见。

  到目前为止,彭刚只在丘古三的围堡里见过摆钟,丘古三身上好像也有一个银怀表。

  紫荆山蒙冲王家不如贵县木格的丘家富,彭刚不知道王作新家是否有钟表,有的话可以从王作新那里白嫖。

  没有的话,后续只能去广州进货,或者找丘家买一个。

  “一呼一吸为四秒。”彭刚向围拢在他身边,满脸困惑的后生仔们粗浅地解释了一下秒的概念,并示范了一呼一吸。

  此前彭刚训练一组、二组的后生仔们步操时,最常用的时间单位就是呼吸。

  老二组出来的后生仔们大概对秒有了个模糊的概念,摇头晃脑地表示明白了。

  当然,一呼一吸具体多长因人而异,不是所有人都是四秒。

  正常人一呼一吸的时间一般是三到五秒。

  准备工作完成,彭刚正式对三个组的鸟铳手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每次训练都靠吼、靠敲打铜锣发号施令很费嗓子和手,很累,很麻烦。

  彭刚现在日常训练用竹哨替代原来的铜锣。

  竹哨以切削竹节形成的气腔发声,上一世他小时候就做过这种哨子当玩具,制作起来很简单,他自己就会做。

  彭刚给每个组的组长和副组长都配备了一个竹哨,用于发号施令。

  他吹响集合哨,先是对三个组的鸟铳手进行空枪模拟训练,亲自盯着每一个鸟铳手,要求他们每日重复装填射击动作三百次,以形成肌肉记忆。

  初次使用鸟铳的后生仔们刚开始动作非常生疏,第一天从日出练到日落,有超过半数后生仔完不成三百次的标准装填动作指标。

  第二天情况稍好,同样的训练时间有七成左右的后生仔能够完成三百次的训练指标。

  到了第四天,后生仔们已逐渐形成了肌肉记忆,所有人都完成了当天三百次的训练指标。

  第五天,彭刚开始对他们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考虑到鸟铳铳管寿命有限,火药价格不菲。

  彭刚没敢奢侈到让后生仔们按照标准装药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而是制定了一个标准装药四成的装药作为训练弹标准,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木质标靶的距离亦随之前移至十五米远。

  实弹射击训练阶段,彭刚设置了奖惩制度,并亲自逐一对每个鸟铳手打出的每一发子弹进行考核记录。

  刚开始每日每人打三十发训练弹药。

  长枪打十五米距离的静止标靶,要是脱靶,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三十发中二十七发者为合格,中二十七者不惩不奖,中二十八者奖励一工分,中二十九者奖励两工分,全部皆中者奖励五工分。

  不合格者,每脱靶一枪,每天加练空枪装填射击二十次,并在头上系白布条以示耻辱,直至下次实弹打靶成绩达标方许摘除。

  装填超时者每日加练空枪装填射击一百次,并系白布条,直至下次实弹打靶成绩达标摘除。

首节 上一节 42/2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