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大清烧炭工 第224节

  武昌失守,荆州满城被破,荆州驻防八旗全军覆没的消息传遍附近的湖湘地区。

  这一消息令湖湘地区的百姓大为震撼。

  清廷自三藩之乱以来,省垣从未失守过。

  满城在三藩之乱后倒是有城破,驻防八旗全军覆没的先例。

  康熙六十年(1721年),朱一贵曾攻占夷州府府城安平(台南),安平满城驻防八旗全军覆没。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军亦曾攻陷杭州乍浦满城,焚城而去。

  能在短时间内连续攻克省垣和满城的势力却是一个也没有。更何况还是荆州满城这种比较大的满城。

  省垣和满城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印象和满清的统治一样坚不可摧,是满清统治的象征。

  如今这种刻板印象被无情地击碎。

  罗大纲、陆勤、林凤祥等北西二殿的太平军部署行船顺江而下,前往汉口,途经洞庭湖之际。

  将荆州满城被破的消息带到了湘阴地区。

  驻防湘阴县的秦日纲和驻防湘阴县柳庄,负责保护左宗棠、王佺,及其学生们安全的一个营北殿将士大为振奋。

  柳庄内外,左宗棠的门下湖南诸生与王佺船山学派的学生们,也感到很兴奋,就克武昌、陷荆州满城二事展开激烈地讨论,好不热闹。

  武昌、荆州满城两战。

  他们投效的北殿都参与过,尤其是荆州满城一战,更是由北殿主导。

  “季高眼光确实毒辣,昔日在衡州湘西草堂,我险些把你打出王家,还好季高你又倔强脸皮又厚。”王佺瞥了一眼柳庄内外热烈讨论,争得面红耳赤的学生们,转身看向左宗棠,有些不好意思地对宗棠说道。

  此时的王佺、左宗棠二人,已经开始蓄发,换上了一身青色直裰。

  只是蓄发时间尚短,两人前额只蓄有半寸长的短发,还无法蓄发,有些不美观。

  两人效法王佺的祖先王夫之,分别以幅巾、儒帽裹头遮丑过渡。

  书房内,左宗棠的妻子周诒端正带着仆人收拾整理左宗棠的藏书,夫妻二人共同绘制的舆图。

  “学生们该来的差不多都来了,北王这几天也在来信催我去汉阳,想必是荆州满城已克,北王在湖湘已经没有其他地方要打,准备动身了。”

  左宗棠指了指桌上彭刚的来信说道。

  “王老先生,你也收拾收拾,后日同左某一起启程去汉阳。”

  回到湘阴的近两个月时间里,左宗棠和王佺一直在招揽等候他们的学生。

  能来的学生,都拖家带口来了,不能来的,也无法强求。

  “北王至今都没有专程上门见我的两个孙女,你说北王会不会是到了武汉三镇之后,另有佳选了?”王佺面露忧色,非常后悔在衡州时不主动。

  “太平天国的诸王,除了南王妻妾不多,北王未娶,哪个不是妻妾成群?”左宗棠安慰王佺道。

  “诸王之中,能以身作则,严守男女别营之令的,仅有北王一人,王老先生大可放宽心。比之绝色佳人,北王更爱才,更爱你船山学派传人这面招牌,这个嫁妆,也只有王老先生给的起。”

  “季高所言有理,是老朽沉不住气,患得患失了。”王佺朝左宗棠拱了拱手,请求道。

  “北王所著之教材若无人指点生涩难懂,季高曾和北王讨论过这些新学问,有时间烦请季高多多教授提点我的那两个孙女一番,争取见北王的时候,给北王留个好印象。”

  “你们王家嫁女,还有愁嫁的时候?”左宗棠忍不住揶揄道。

  “嫁人不愁嫁龙愁。”王佺笑道。

  正说间,左宗棠在岳麓书院教学期间的得意门生刘典举家来到了柳庄,并给柳庄门口的北殿卫兵递上了名帖。

  左宗棠从卫兵手中接过名帖,见来者是刘典,大喜过望,赶紧把刘典请进柳庄。

  “先生见谅,学生来得迟了。”刘典面带歉意说道。

  刚过而立之年不久的刘典是湖南宁乡人,县学生员,曾在岳麓书院、城南书院学习。

  刘家祖辈务农为业,至刘典这一代条件好转,才开始读书求学。

  宁乡县与湘阴县相邻,刘典是最早收到左宗棠来信的那批学生之一。

  只是此前刘典迟迟下不定决心,直到最近长毛短毛不仅连克武汉三镇,还短时间内打下荆州满城的消息传到由洞庭湖畔的益阳、湘阴传到宁乡。

  刘典这才下定决心带上全族搏一搏。

  “来的早不如来得巧,伯敬来的正是时候,你要再晚一两天,便在湘阴觅我不着。”左宗棠笑道。

  说着,左宗棠携刘典进入正堂叙旧。

  荆州满城已经拔除,罗大纲、陆勤等人顺利从长江满载来到汉阳后,彭刚也撤回了汉江流域的部队。

  罗大纲抵达汉口的半月后,左宗棠、王佺和他们学生一行人也在一营北殿将士们的护送下来到了汉阳。

  来到汉阳城,刚刚下船登岸,左宗棠的第一件事便是来到北王府面见彭刚。

  左宗棠还不知道诸王已经制定了顺江而下,专意江宁的战略。

  来汉口的路上,又听说了太平天国在武昌开科取士的消息,以为彭刚要同太平天国留在,径直询问彭刚道:“来时听闻天王在武昌开科取士,可是有久留武昌之意?”

  “东王志在江宁。武昌的开科取士,只是筛选招揽湖北读书人的手段罢了。”彭刚示意左宗棠坐下慢慢说,命左右给左宗棠看茶。

  每下一大城,只要战事不紧迫,驻留期限比较长,洪秀全和冯云山在城里,就开科取士,这也是太平天国的老传统了。

  当初在广西打下平南县城、梧州府府城苍梧,就曾开科取士,冯云山还自娱自乐亲自下场考试,拿了个状元,弥补了一番曾经未中生员的遗憾。

  对此彭刚也见怪不怪了。

  武昌贡院都是现成的,他的神仙兄弟们要不整点花活才是怪事。

  这次武昌开科取士的试题是阐释“皇上帝为天下大共之父”,拔得头筹的是湖北兴国州生员,以一句:三皇不足为皇,五帝不足为帝,惟我皇上帝,乃真皇帝。

  获得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的共同青睐,拔得头筹,点为状元。

  太平天国的科举,门槛很低,含金量也很低。

  这次武昌科举,只要参加考试,参与砸武昌文庙,就能获得功名,突出一个重在参与。

  这样的试题和审评标准,显然也不可能招揽到真正的人才,只能招来溜须拍马之辈。

  “教归教,政归政。此等试题,岂能招揽到真正的饱学之士?天王和东王他们,浪费了大好的局势啊。”左宗棠轻叹一声,旋即话锋一转,询问彭刚道。

  “北王意欲何往,是随东王他们取江宁,还是另寻他处为基?”

第275章 北殿战略(已修改)

  虽然左宗棠不知道彭刚具体在汉阳、汉口等地招纳了多少新人。

  不过北殿在离开衡州府北上的时候,含老弱妇孺在内,各营伍人数已逾十五万之数,现在北殿营伍的人数只会更多。

  大十几万人规模的队伍,再想保持往日流寇作战的风格已不合时宜。

  左宗棠是务实的传统士人。

  无论是洪杨等人出于何种原因反孔尊所谓的天父天兄,都是在自斫羽翼,愚不可及。

  左宗棠不希望彭刚继续和洪杨等人搅和在一起,至少不能走得太近,和他们一起去江宁。

  天国顶层的政治权力架构不稳,洪杨两位的宗教领袖与世俗领袖之间的冲突迟早会引爆。

  流动作战时,诸王忙于征战,无暇进行权力角逐。

  但在定鼎大城市,陷入江南的温柔乡,六殿势力在江宁城内低头不见抬头见,各殿彼此争权夺利不可避免。

  太平天国是宗教政权。

  当政治权力与神和真理绑定,斗争就不再是单纯的权位之争,而是谁代表神,谁才是真正的信仰捍卫者的斗争。

  政见可让步妥协,教义不能。

  世俗政权争的是世俗权柄,宗教政权政权争的不仅是世俗权柄,还有绝对的宗教真理。

  左宗棠承认杨秀清是一位优秀的战略家和军事家。

  然而在政治层面,遇事不决,天父下凡的杨秀清已经对万能的天父形成了路径依赖,稍显稚嫩。

  倒不是说不能以天父之名解决问题,可不能次次都请天父出面解决问题。

  杨秀清有容人之量,但杨秀清的容人之量是建立在你不会对他的最高权柄产生威胁的情况下。

  彭刚的北殿显然不在此列。

  更何况彭刚的北殿不信教,与其他殿格格不入,同处一城,更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和杨秀清一起去江宁,将不可避免地要同杨秀清进行政治内耗。

  凡此种种,左宗棠不希望彭刚去江宁。

  彭刚也没有进入江宁,即后来的天京同杨秀清等人斗法的想法。

  他抬眼凝视着地图架上的地图,目光最终落在了他们现在所处的武汉三镇上。

  “湖北枢纽江汉,砥柱江南,我欲留守武汉三镇,以武昌府、汉阳府二府为基,以岳州府暂为武昌、汉阳之屏藩。”彭刚说出了他的想法。

  “湖广熟,天下足。留守武汉三镇固然好,只是东王那边是什么意思?”左宗棠扶着下巴说道。

  武昌的重要性都非同一般。

  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巢湖平原,这些重要产粮区,要么在武昌周围,要么在邻近的省份。

  在乱世,粮食便是人心。

  武昌府、汉阳府距离湖南近,若能留守武汉,也正中左宗棠和他的那些湖南学生们的下怀。

  毕竟整个湖南地区此前太平军打不下的地方只有重兵驻守的湖南省垣长沙。

  只要稳定住武昌府、汉阳府的形势,经略得当,具备了长期围困长沙的条件,打下长沙,进而全据湖南桑梓地,并不是多么遥远的事情。

  “东王专意江宁,我若执意留守武汉三镇,东王也奈何我不得。”彭刚说道。

  “再者,北殿是人数仅次于东殿的第二大殿,水师冠绝诸殿。若论诸殿之中,哪一殿能在九省通衢之地,万里长江之腰椎立足,非我北殿莫属。北殿留守武汉三镇,对东殿而言不是什么坏事。”

  “元末群雄逐鹿,陈友谅便是以武昌为基,夺荆襄,稳住西北。扼三峡,阻川蜀兵马,两湖、江西尽入其手。

  若非其弑主自立,得位不正,狂傲自大,多疑猜忌,驭将无术,苛待军民,对手又是明太祖这般人物,鹿死谁手,犹未可知。”左宗棠的目光也聚焦在地图架上的舆图上。

  “湖北之形胜无外乎三处,以天下言之,重在襄阳,桓温、刘裕、岳飞、吴拱等都曾藉襄阳而有所作为,曹操、苻坚、拓跋宏亦曾试图争襄阳而图江南。

  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汉三镇,东王专意金陵,殿下可据武汉三镇,与之遥相呼应。

  以湖北言之,其重心则在江陵。江陵地处江汉,水道通达。以江陵为中心,北据襄阳,南控湖湘,东连武昌,西守西陵,足以撑开湖北形势,应接四方。

  殿下可以武汉三镇为基,复占江陵,再取襄阳。

  湖湘一体,全据湖北之后,殿下克进图湖南。

  彼时湖湘之粮秣军资、湖湘士子百姓皆为殿下所用。

  北上可逐鹿中原,驱逐鞑虏,南下可复两广,西进可图四川,东下,天王、东王等亦需仰殿下之鼻息,何愁天下不定?”

  湖北地域形状大致呈三角形,大洪山屹立于湖北腹地,将湖北分隔成三个相对独立的区域。襄阳、武昌、江陵分处这三个区域。

  左宗棠提出了经略武汉三镇,复取江陵,克襄阳,进而南下湖南。

  以湖湘这一相对独立,有险可守的地理单元作为逐鹿天下的资本。

  “先生大才,古亮有隆中对,今亮有汉阳对。”彭刚认可了左宗棠的战略构想,缓缓开口说道。

  “制定战略容易,执行战略难。古亮的隆中对也只辅佐季汉完成了三分天下的目标,并未实现一统天下的目标。湖北乃四战之地,想在湖北站稳脚跟,可不容易。”左宗棠轻叹了一声,说道。

首节 上一节 224/2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