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次攻城,皆以失利告终不说。
江忠源见攻城的长毛兵力不多,甚至派遣楚勇缒城而出,追击攻城失利撤退的西殿兵马。
萧朝贵没能够分散清军兵力,反而分散了自身的兵力,以致三路兵马难以及时互相支援,搞得颇为狼狈。
萧朝贵暂时停止攻打长沙城,乘轿观察了长沙城周边的形势,最终相中了长沙城墙东南角的妙高峰。
妙高峰说是山峰,其实不过是一个稍高一些的土堆罢了,实际上称之为妙高堆更为贴切。长沙城外类似的峰堆还有马王堆。
后世之马王堆因出土高价值的汉墓名声大噪,但在十九世纪中叶,妙高峰的名声更显。
原因无他,此时的妙高峰地段要比马王堆好。
马王堆地处偏远,妙高峰虽处城郊,却也是居于闹市。
加之妙高峰栽种有乔木,在周边一片光秃秃的土地衬托下,妙高峰所栽种的乔木虽不甚密集高大,倒也是长沙城郊外难得一见的美景。
长沙士绅文人时常喜欢来此登高宴饮,吟诗作对。
西殿此番攻打长沙携带有四门五六百斤的重炮。这四门重炮乃西殿的宝贝疙瘩,全军仅此四门。
萧朝贵将攻打长沙城的最后希望寄托在这四门重炮上。
萧朝贵急不可待地带领两百余名西殿刀牌手登上妙高峰,挑土背石,准备在妙高峰垒筑炮台。
萧朝贵乘坐显眼的大黄轿观察长沙城之际,于长沙城墙上督饬兵勇严防死守的江忠源便已经注意到了萧朝贵的这顶十分拉风的大黄轿。
江忠源料定能够乘坐大黄轿的长毛,其身份必然十分显赫。
只是江忠源一直苦于这顶大黄轿在大炮射程边缘,又处于移动状态,发炮难以命中。
为避免打草惊蛇,没有把握的江忠源迟迟没有下令开炮轰毙长毛匪首,而是留意跟随这顶大轿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江忠源跟随萧朝贵的大黄轿,一路来到南墙的天心阁附近。
江忠源举起千里镜远望,但见一身扎眼黄袍的萧朝贵对周遭两三百名挑土背石的精壮长毛发号施令,似是要在妙高峰上构筑炮台。
江忠源找到坐镇黄道门箭楼的湖南提督鲍起豹,抬手遥指妙高峰说道:“鲍军门,看到那名穿黄袍的教匪没?周遭教匪皆着土布素衣,以额巾裹头,唯有此人,黄衣黄袍,方才还是乘轿上山,必是教匪中的大头目!”
“这可是一条大鱼啊!”刚刚走出箭楼的鲍起豹放眼望向妙高峰,看到一身扎眼黄袍的萧朝贵后兴奋地搓着手说道。
“多亏江知府前些时日献策,将西墙的红衣大炮调到了南墙!教匪的主攻方向,果然是南墙。”
鲍起豹携江忠源兴冲冲地来到天心阁附近,亲自指挥督战。
长沙城南墙高台、天心阁、南门垛口等处的重炮阵地,十余门红衣大炮一字排开,待装填完毕,炮口对准妙高峰山头。
鲍起豹令旗一挥,喝令放炮。
“放炮——!”
一时间,炮声雷鸣。
十数发炮弹拖着浓烟、啸声刺耳,拖着淡淡的烟尾,如陨石坠下,直扑妙高峰而来。峰顶一时烟尘滚滚,石块崩飞。
清军炮兵的首轮炮击即命中萧朝贵。
震惊之余的萧朝贵尚未来得及反应,仅觉胸口一震,眼前一黑,一声未出便已仰天栽倒,口眼俱呆,横尸妙高峰。
旁侧亲兵惊呼:“西王殿下中炮啦——!”
妙高峰上的西殿太平军军心为之浮动。
随即第二轮、第三轮炮击接连而至,如雨疾风骤,炸点连绵。
一时间,妙高峰峰头的西殿刀牌手伤亡惨重,当场伤毙五六十人,血肉模糊,哀号遍地。
惊闻西王中炮,正在等待萧朝贵命令,准备攻城的曾水源、林凤祥、李开芳等人惊骇不已,急匆匆带领数十名亲卫立即冲上妙高峰救援,却又遭清军红夷大炮轰击,一轮接一轮,连环轰击。
妙高峰峰顶如遭电打雷劈,火光连连,尘土蔽天。
饶是如此,林凤祥等人还是成功地将萧朝贵的尸身转移下了妙高峰,退到了清军红夷大炮的射程之外。
望着胸膛血肉模糊,已被打穿的萧朝贵,林凤祥等人只觉天旋地转,不知所措,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西殿的主心骨,就这么倒了?
回过神,林凤祥顾不得许多,急忙写密信,将此事告知其余诸王。
西殿兵马的危机并未解除。
虽说此时此刻长沙南墙上欢呼雀跃的清军官兵还不知道他们发炮毙杀的黄袍匪首乃是太平天国赫赫有名的西王。
但他们可以肯定方才中炮的是粤西教匪中的大人物。
炮击未尽两刻,江忠源和鲍起豹自恃得手,亲率一千长沙协绿营,一千楚勇趁势自黄道门而出,直扑妙高峰后方,妄图以荡平长毛残兵,抢夺“黄袍匪首”尸身奏捷邀功。
上帝会起事以来,一直是官军损兵折将,殒命于上帝会教匪之手朝廷高官,不乏钦差、提督、总兵这样的文武大员,总兵以下的军官更是不胜枚举。
反观官军,至今仍未毙俘哪怕是一位拿的出手的上帝会教匪头目。
故而江忠源和鲍起豹都将“黄袍匪首”的尸身视为极为重要的战利品。
清军兵勇持鸟铳、长枪、腰刀藤牌成列,披挂齐整,在鲍起豹、江忠源督战之下,迎风突进。
岂料萧朝贵殁后,西殿兵马并未崩散,反而激起西殿众将的怒火。
萧朝贵遇难,曾水源、林凤祥、李开芳等人怒不可遏,除留下曾水源保护萧朝贵尸身之外。
林凤祥、李开芳率两千西殿精锐迎头拦截出城追击的清军。
鲍起豹的湖南绿营本就是向荣挑剩下的二流绿营兵,江忠源的楚勇多新勇。
这些杂兵野战同西殿的百战精锐硬碰硬,又岂是对手?
及至林凤祥、李开芳两位西殿猛将身先士卒,挥刀带领西殿刀牌手杀至阵前。
清军只是稍稍勉力抵抗便支撑不住,狼狈溃退回长沙城。
义愤填膺,复仇心切的林凤祥、李开芳带兵追至黄道门外的护城河,追歼了三百余长沙绿营兵和新宁楚勇方才作罢。
这场短促、虎头蛇尾的战斗,给鲍起豹和江忠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人都有毙杀长毛匪首,乘着长毛军心大乱之机,扩大战果,乃至全歼这三四千名长毛的想法。
经此一战,这种想法荡然无存。
从未和太平军直接交过手的鲍起豹对太平军的战力有了一定的认知。
和太平军在广西就交过手的江忠源则是感到非常不可思议。
去年楚勇只是打不过短毛,和长毛接阵尚能打得平分秋色,乃至略有优势。
今日出城追击这伙主帅毙亡的长毛,楚勇竟然不敌。
说明历经一年多高强度的战事,长毛的战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江忠源所不知道的是,今日和他对战的长毛,不是普通的长毛兵。
而是西殿最为骁勇善战的刀牌手和正军牌面,太平军主力一等一的精兵。
这些西殿刀牌手和正军牌面,很多是道光二十八年就加入了上帝会,训练时长长达三年有余。
兵力差距不大的情况,江忠源半新半旧的楚勇近战搏杀打不过西殿刀牌手这支哀兵乃情理中事。
最早收到林凤祥等人密信的是距离长沙最近,正在攻打衡州府府城衡阳的罗大纲。
收到萧朝贵阵亡的消息,罗大纲大惊失色,难以置信。
尽管北殿和西殿走的没有那么近,可毕竟同处于太平军系统。
一殿主帅阵亡的消息如果散播开难免会影响到正在攻打衡阳城的北殿兵马的士气。
罗大纲不敢声张,派遣飞骑将这一消息送至零陵城。
零陵城内,盘桓于此的彭刚正埋首著书,为草草编纂而成的地理教材中的沙俄篇作序:
若夫沙俄,如冰原饕餮,啖土噬疆,永无餍足。
自伊凡雷帝剖斡罗斯之腹,彼得沙皇凿波罗的海之窗,其性愈残。西伯利亚之地,本鞑靼诸部射鹿牧麋之所,俄军以火铳驱之如狩兽。
沙俄疆土东起阿拉斯加,西接普鲁士,南邻高加索、波斯,北濒极寒冰海,而东南之地,则与我中华为邻。
其地广袤数万里,然气候寒苦,地力不丰。其民多半粗鲁野悍,其民风尚武而轻文,好恃强凌弱。其军惯于征伐,习于扩张,然好战而不善战。
其国主号曰“沙皇”,权势独断,富贵兼于一人。凡所兴师动众、劫掠四方,莫非出一人之意;其下臣工,不敢违抗半句,亦不论道义廉耻,唯命是从。其政酷,其刑重,凡异己者辄杀无赦;其驱民徙种,征役无度,百姓多如草芥。
此国兴起以来,逐渐侵逼四邻,尤以西伯利亚一带为甚,其始不过森林雪原之地,原系土著部落:鞑靼、通古斯、鄂温克诸族游猎之所。
数代沙皇屡遣兵卒入其地,或设哨堡,或开矿山,凡遇部落,非胁即杀,凡反抗者皆株连九族、火焚村落。其灭绝异族之酷,世所罕见。
越自彼得、叶卡二帝之后,彼国益染欧风,然外饰西学,内实野心;其陆军益盛,炮火益新,边界之设,不过暂缓之计;其谋地之志,实为无止境之贪。每得一地,辄思再进一步,故有所谓出海口、缓冲地之说。
沙俄时时欲图伊犁、喀什、漠北以窥西域、吉林、黑龙江。
其谋边之法,循序渐进,或假通商为名,或托护教为由,先设教堂,再设军营;军营之后,遂筑炮台;炮台之后,即曰:有我俄民,乃俄之地,其招徕流民囚犯,驱逐旧主,久而久之,边地成俄邦矣。
然伪清昏惑,不察其本,反信其“友好邻邦”之饰辞,纵其渗透,任其设馆,他日必成大患。
呜呼!沙俄之患,甚于英夷。英人贪利,犹有市道可循,犹可羁縻;俄嗜疆土,嚼骨吸髓永不餍足。
修改数遍,觉得差不多了,彭刚便让一旁的黄秉弦拿到永州府府学的刻书处按照传统排版刻印出版。
进占零陵之际,彭刚第一次完整地接收了一个能正常运转的府学刻书处。
清朝各省布政使司、府学、县学设刻书处,是官方的出版机构,负责刊印地方志、官学教材以及官府的政令文书。
接手了一个能正常运转的刻书处,意味着彭刚有了出版图书的能力,彭刚比缴获了清军的大炮还兴奋。
童子营学堂用的教材、字典都是手抄本,有了刻书处,彭刚终于能够批量印刷教材,出版书籍了。
“殿下出版这书是给湖南的读书人看?”黄秉弦看了一眼彭刚的手稿,忍不住问道。
“殿下所著的地理教材,介绍的西洋诸国甚多,为何只将这沙皇俄国单独拎出来编纂成书?”
左军学堂用的教材皆为横版,彭刚让刻书处按照传统排版刻印出版,显然这本书不是给学堂当教材用的,多半是给湖南喜欢钻研舆地学的读书人看的。
黄秉弦看过彭刚编纂的地理教材,地理教材中所介绍的西洋国家众多。
黄秉弦不明白彭刚为什么不把国力最强大的英吉利国单独拎出来补充细节编纂成书,反而选择了国力较弱的沙俄。
“又是看文章只看一半,不看全文,序文结尾不是已经告诉你了?”彭刚起身信步走到面盆前洗了洗手上的笔墨说道。
这本书他确实是写给湖南经世派的读书人看的,最大的目标读者是左宗棠。
左宗棠是舆地学大家,林则徐被流放西域,经营西域时已经察觉到了沙俄蚕食西域的狼子野心,视沙俄为心腹大患。
其自西域返乡途经湖南,同左宗棠秉烛夜谈一整夜。
结合左宗棠后来力排众议,主张平阿古柏收复西域,多多少少受到了林则徐的影响。
“是我粗心了。”黄秉弦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小心翼翼地整理好彭刚的书稿,前往刻书处。
黄秉弦前脚刚走,两封从衡州府方向加急送来的密信被呈送到彭刚的手上。
两封密信,一封是林凤祥写给他的。
一封是是罗大纲写给他。
第227章 攻占衡阳
罗大纲每天都会写一封信向彭刚汇报穴地情况,攻打衡阳城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