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大清烧炭工 第174节

  黄文琛最后实际能差遣的衙役,不过三班衙役七十余人而已。

  手头上就这么点武装人员,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黄文琛去信长沙的湖南巡抚骆秉章,告知骆秉章李星沅兵败不知所踪,长毛已经进兵永州府府城零陵,湘南岌岌可危的严峻消息,恳请骆秉章发兵驰援零陵城。

  写完信并寄出。

  黄文琛前往川军的营地,准备放下身段,修复和余万清的关系,齐心协力共守零陵城。

  余万清派有斥候,他的情报消息比黄文琛还灵通。

  李星沅兵败,短毛进军零陵城的消息,余万清知道的要比黄文琛还早。

  跑得也比零陵城的白役更快。

  黄文琛来到川军营地时,早已兵去营空,连根兵毛都没留下。余万清只给黄文琛留了一封信。

  余万清在信中义正言辞地言明,他本就是奉咸丰皇帝的圣旨,带兵给向荣打下手。

  他是被李星沅强留在永州府的,本就不合规制,完全是看在李星沅的面子上协防永州镇。

  现在李星沅不见踪影,他余万清自当奉旨,南下去找向荣报到。

  览阅毕余万清的信,黄文琛被余万清气得满面通红,两手颤抖,没忍住破口大骂:“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当初向荣被长毛包围在桂林城里的时候,余万清畏战做了个顺水人情留在了相对安全的零陵城。

  眼下零陵城危若累卵,这厮招呼都不打一声开溜也就罢了。

  还他娘的如此理直气壮,搞得跟他有恩于零陵城,有恩于黄文琛似的。

  余万清带来的川营兵痞,吃穿用度全是零陵百姓的民脂民膏供养,平日里也没少祸害零陵百姓。

  关键时刻要用到他的时候,跑得比兔子还快。

  任谁是地方主官,都受不了这种气,忍不住骂上几句。

  黄文琛心灰意冷。

  奈何余万清是客兵,余万清能拍拍屁股走人。

  他是负有守土之责的地方官,没办法一走了之。

第211章 体面

  守城兵力不足,黄文琛想效法已故的全州知州曹燮培,要求每户出一丁,组织零陵城内的民壮,登俾守城,以保零陵城无虞。

  只可惜此一时彼一时,且不论黄文琛是否有全州知州曹燮培那般煽惑人心的本事。

  毕竟全州城的教训就摆在眼前,让一群没经过多少军事训练的民壮守城,同左军作战,与送死无异。

  无论是寻常百姓家,还是乡绅富裕,皆不愿出丁守城。

  黄文琛旧调重弹,派人大肆宣传短毛破城之后要屠城的谣言,试图以此诓骗民壮守城。

  全州城距离永州府城零陵并不远,如此拙劣的谣言自是无法轻易蒙骗零陵城百姓。

  随着被俘虏的零陵城民夫带着还有剩余的盘缠陆续安然回到零陵城,短毛屠城的谣言不攻自破。

  短毛连俘虏的战时军夫都不杀不役,反而还送回家的盘缠。

  黄文琛造谣抹黑这样的军队会屠城,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愿意相信。

  加之潜入零陵城的天地会会众乘机散播左军强大,不可战胜,左军乃仁义之师,纪律严明,于民秋毫无犯的传言。

  零陵城百姓响应黄文琛号召出丁守城的,寥寥无几。

  黄文琛忙活了大半天,等到彭刚左军的船队顺湘江而下,溯潇水而上,出现在萧水东岸的零陵城潇湘门附近时。

  零陵城的守军人数非但没有增加,反而逃散甚众。

  永州府知府黄文琛身边仅余寥寥两三百人愿意跟着黄文琛坚守零陵城。

  零陵城作为湘西南第一大城,光是城门就有七扇。

  两三百人莫要说守零陵城,即使是只守七扇城门都不够用。

  黄文琛自知事无可为,零陵城没办法守了,遂留下一封遗书射出城外,恳请彭刚入城后善待零陵城百姓。

  旋即回到永州府府衙,带着全家换上一身得体的新衣服,体体面面地自挂白练上吊了。

  黄文琛上吊,零陵城实际上已是空城一座。

  左军上岸,于正北门外列队,整理军容。

  整理毕军容,三营最先由正北门入城,侦察城门附近以及城内是否有埋伏。

  确认清军没有诈降,是真的无兵可守,放弃零陵城。

  谢斌这才控制了正北门,问城内的百姓借了笤帚木桶,对彭刚入城的街道洒扫了一番,以为彭刚带领大部队入城做准备。

  正北门外其他的部队,都在原地等待彭刚入城的命令。

  彭刚从广西带出来了的队伍,哪怕全营半数都是俘虏的杨虎威所部暂十二营。

  对彭刚的命令都能做到的令行禁止。

  只是跟随彭刚的湖南天地会,一路上忍受不了左军严苛的纪律束缚。沿途散了近一半。

  即便是跟着左军来到零陵城下湖南天地会。

  也是怀着彭刚放任那么多天地会成员离开队伍,是为了留下的人能多分一点钱粮的心思。

  加入左军没多久的天地会成员议论纷纷,抱怨声四起,有些天地会成员,甚至嫌站着太累,直接一屁股坐到了地上,不断催问什么时候入城,能分到多少钱粮,头目抢完了城里的娘们,是不是他们这些小卒也能跟着乐呵乐呵。

  天地会由罗大纲专门带兵负责约束。

  这些天地会叫嚷的天地会成员多是马玉吉的部署,罗大纲见状不禁眉头直皱。

  再次重申纪律,表示入城后禁止杀掠奸淫,不许偷盗扰民。对私人的奖励由圣库发放。

  胆敢犯军纪,杀掠奸淫者死,偷盗扰民打军棍。

  心怀侥幸的投机客们最后一丝希望破灭。

  见罗大纲态度认真坚决,不像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湘南天地会头目马玉吉不愿再继续跟着左军,觉得还是当他的游匪自由自在,大碗喝酒吃肉,大秤分金银,打家劫舍的日子逍遥自在。

  截至目前,明确表示已经投奔左军的湘南天地会大头目有四个,分别是刘代伟、刘统伟兄弟,马玉吉、李严通。

  马玉吉要带着部署离队是大事,罗大纲本想带着马玉吉来向彭刚道别,好聚好散。

  马玉吉不愿见彭刚,罗大纲只得独自来到彭刚面前,向彭刚汇报了此事。

  “既然马玉吉和咱们不是一条心,不可同心,咱们也不能强求马玉吉一定要跟着咱们。”彭刚略一沉吟,说道。

  “不能同心,还能协力嘛,代我转告马玉吉,只要他不降清,我们日后仍旧是朋友,有缘江湖再见。”

  历史上太平军一路从广西打到江南,沿途所吸纳的会众质量不断降低。

  广西老兄弟质量最高,湖南次之。

  打下武昌后加入上帝会太平军的大多是动机不纯的投机者,道德品质败坏之人甚多。

  这便是为什么江南地区亲历过太平天国运动的百姓留下的史料对太平军评价两极分化,甚至自相矛盾。

  有赞扬太平军爱民如子的,也有谴责太平军军纪败坏,血腥屠城的。

  其实两种截然不同的亲历者记述都是真的。

  亲历者对太平军的印象,取决于他们接触的新太平军还是老太平军。

  广西老兄弟和部分湖南老兄弟,除了因为信仰的缘故神神叨叨了些,从始至终纪律都很好,待百姓不错,还会把自己的口粮分给百姓。

  攻占武昌之后吸纳的会众,尤其是在两江地区吸纳的新会众,多是圆滑的市井之徒,纪律确实堪忧。

  连清军也都承认,他们最怕面对粤西老匪,尤其是金田老贼。

  直呼粤西金田老贼难以战胜,两江新贼则运筹得当,胜之颇易。

  这便是为什么彼时太平天国已拥兵数十万,区区两万北伐军的覆灭对太平天国却是极为沉重的打击。

  两万北伐军的将领基本都是金田团营首义的老兄弟,士兵大多是由广西老兄弟和湘南老兄弟构成。

  两万信仰坚定忠贞的太平军老兵覆灭,洪杨二人即使在江南招募二十万新兵也无法弥补两万北伐军的损失。

  彭刚的左军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的问题。

  从最初红莲坪的两个组二十四人亲自悉心调教的学生,再到攻打大冲王大作围堡的一个连,红莲村时期编的第一个营,直至拥兵近万人。

  他的部队人员素质实际上也是在不断下降,只是有两期的学生当班底撑着,兵员素质和战斗力虽然呈下滑趋势,但下限还在彭刚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

  刘代伟、刘统伟两兄弟长期和马玉吉相处,他们两兄弟最为了解马玉吉的为人。

  马玉吉此前就和官府眉来眼去,有意接受官府的招抚,只是官府开出的条件与马玉吉所期望的相去甚远。

  马玉吉这才迟迟没有接受官府的招抚,继续当他的天地会头目。

  马玉吉离开左军不愿当面来见彭刚,向彭刚辞行。

  刘代伟和刘统伟觉得这是马玉吉心虚的表现。

  刘家两兄弟提醒彭刚,马玉吉多半是想借着这次在左军镀了金为价码,同清廷讨价还价,接受清廷的招抚。

  “马玉吉此人市侩狡黠,唯利是图,有从清之心,此番他不愿亲自来见北王,堂堂正正地辞行离开,多半是心虚。”

  彭刚也有这种怀疑,只是马玉吉毕竟还没有降清,确确实实也和左军并肩抗过清。

  彭刚总不能以莫须有的罪名把马玉吉处理了。

  天地会虽是一群良莠不齐的乌合之众,可毕竟也有良。

  罗大纲和陈阿九等人也是天地会出身,现在都是彭刚麾下的得力干将。

  在没有实证,仅凭猜疑就处理马玉吉,不仅会把要争取的湘南天地会推向左军的对立面,也会让加入左军的前天地会成员感到心寒。

  “马玉吉人品不端,我们日后提防着他些便是。疑罪从无,我们总不能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拿他问罪。”彭刚凝思片刻,偏头对罗大纲说道。

  “大纲,按他的功劳,给他发些钱粮,该他拿的,一分都不要短他,把我的原话转达给他,让他好自为之。”

  罗大纲领命点了些钱粮分给马玉吉,临别前,罗大纲不知从哪里寻来一尊关二爷的雕像。

  拉着马玉吉,不容马玉吉拒绝,在众人的见证下,对着关二爷的雕像歃血为盟,结为兄弟,发誓此生绝不降清。

  虽说道德约束对道德品质不高的人基本上没什么约束力,形同虚设。

  可做点什么总比什么都不做好。

  罗大纲不信在场亲眼看着他们二人歃血为盟的所有马玉吉部署,全是没有道德底线的人。

  “入城!”

  处理完天地会的事情,彭刚跨上一匹高大的粟色战马,遥指零陵城北门,下达了入城的命令。

  零陵城在湖南的地位大致相当于柳州府城马平相当于广西的地位,只是零陵城没马平城那么险。

  能如此轻松地进驻零陵城,也算是一个惊喜。

  至少能省下不少火药。

  虽然彭刚从秦定三手里交易到了数量很可观的火药,可毕竟没有自产能力,能省些火药总是好的。

首节 上一节 174/2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