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刚由此以极为微小的伤亡代价,拿下了一座完整的雒容县城。
与此前一样,占领县城后,彭刚一面前往县衙查黄册和蓝册,一面下令发榜安民。
云南、贵州、湖南,乃至湖北的客兵基本上都是从柳州府中转进入浔州府作战。
经停柳州府的这段时间,柳州各县官府要负责为客军供应粮食。
不出所料,雒容县城的官仓基本上没多少存粮,常平仓和社仓的账面存粮只有一千六百五十二石,实际上很可能连一千石都没有。
一千石粮食听着很多,架不住彭刚的左军营伍人也多。
这点粮食,要省着点吃才能勉强撑两天。
但总得来说,雒容县的情况还是要比象州好得多。
除了县城的社会秩序尚未崩坏之外,雒容县的大户要比象州多且富。
已经可以确定拥田逾三千亩,存粮超过千石的大户就有五家。
雒容县最大的大户世袭土司后裔莫氏,自称是北宋名将狄青麾下军官的后裔。
这是明清时期广西土民土司的常规操作,很多广西土司家族在编修家谱,追溯祖宗时,多以狄青、侬智高麾下的军官士兵自居。
当然,至于是真是假就见仁见智了。
宋史中并未记载狄青平定侬智高后有在广西留下部下的明确记载,反而记载了狄青认为广西驻军不足,建议宋廷多募土兵。
广西土民土司在攀附祖宗时选择了两个对立的阵营。
说明了广西土民土司的身份认同以及对中原朝廷的态度和广西的地形一样割裂破碎,汉化程度亦是如广西不同海拔的群山一般高低不齐。
雒容莫氏是汉化程度很高的柳州土司,为柳州协绿营提供了不少土兵兵源。
柳州协有八百个土兵兵额,不是团练乡勇性质的土兵,而是和绿营一样有编制吃皇粮领军饷的土兵,职业化程度更高。
在柳州协当外委、把总的莫家子弟也有好几个。
莫家有自己的土兵山寨,莫家累世经营,有七八千亩田,秋收才过去没多久,四五千石存粮莫家粮仓里应该是有的。
只是莫家粮食多囤积于山寨内,想拿莫家的粮,得把莫家的山寨打下来。
仅次于莫氏的雒容第二大户是广西按察使的姻亲黄家,系暴发户,田产比莫家要少得多,估摸着能有两三千石。
紧随其后的是长期把持雒容县练总一职的罗家,两千多石的存粮应当是有的。
剩下两家也有一千多石的存粮。
粗略一算,吃下这五家能凑够近一万的粮食。
再向县里其他中小地主开白条借亿点粮食,只要攻打莫家山寨不出太大的差池,在雒容县能凑够二十多天的口粮。
衣服还没来得及换的杨虎威押着雒容县知县张汝赢来到县衙向彭刚邀功。
张汝赢是臭名远扬的贪官,光是从县衙内宅就搜出了超过两万多两白银。
到底是顺天府大兴县的准京爷,捞钱有一手。
就任广西穷乡僻壤的小县,不到一年就能捞两万多两银子。
武宣县令刘作肃、象州知州余思诏和他一比都算是清廉的不能再清廉的清官了。
只是这位雒容知县的胆子似乎只有在搂钱的时候才大。
张汝赢被两个左军黔兵一左一右架进县衙正堂的时候一股排泄物的恶臭扑鼻而来。
被带到彭刚面前的张汝赢浑身战栗,已有些精神失常,连说话都说不利索。
这样的精神状态审问也审问不出什么有用的信息,彭刚嫌恶地摆摆手,示意押下去收监。
正堂里忙着审问师爷胥吏的五位参谋鄙夷地望着这位像条死狗一样被拖出去的知县,忍不住连连摇头。
“我不是送了你一把马刀么?怎么?用不惯?”彭刚抬头瞥了一眼杨虎威,问道。
杨虎威腰间佩戴的是缴获自绿营的雁翎刀。
彭刚记得杨虎威投诚的时候,他把自己佩戴的马刀送给了杨虎威。
“将军送我的刀是难得一见的宝刀,属下舍不得用,准备留着当传家宝。”杨虎威嘿然一笑,回答说道。
杨虎威是用刀的行家,彭刚送给他的马刀虽然没华丽的装饰,可他能看出是用极好的钢打制的。
杨虎威一直舍得不得用,怕砍出豁口心疼。
缴获自绿营的刀质量次归次了些,不过能当消耗品用,用坏了也不心疼。
“刀不就是拿来用的么?”彭刚笑道。
“将军对黔营这把刀今晚的表现可还满意?”杨虎威眼巴巴地望着彭刚,等待彭刚的答复。
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彭刚很注重培植扩大自己的基本盘。
对于清廷的倒戈者,他也会用,只是用起来比较严格谨慎。
杨虎威黔营的一百二十多名降卒,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按照左军的操典训练超过三个月的降卒。
饶是如此,在攻打雒容县城之前,彭刚还是没有让黔营直接参与军事行动,而是继续让他们训练、学习,向他们不断灌输左军的纪律,按照左军的生活方式生活,并告诉他们左军为何而战。
有丰富作战的经验的降卒是一把双刃剑,降卒可以快速形成战斗力,投入战场使用。
学好,千日不足;学歹,一日有余。
若军中清军降卒队伍的比例过高,届时就是清军将左军同化,而不是左军同化清军。
“即日起,授予黔营暂十二营的番号,暂十二营的旗帜,我会交代女营尽早缝制出来。”彭刚思虑片刻,说道。
“另外,我会派人给暂十二营挑选有刀盾使用经验的兵员,由你来操练他们使用刀盾。步操、纪律、文化课,也会拣选专门的教官负责。”
十二个营中掺一营以绿营降卒为主的刀盾营,这个比例彭刚可以接受。
虽说三营长谢斌和四营的一连长侯继用也是绿营军官出身。
可他们两个身上没有沾染太多绿营恶习。
碧滩汛、上垌塘的绿营兵也被彭刚打散编入各营。
他们二人带的兵都是彭刚和彭刚的学生一手训练出来的,彭刚不担心谢斌和侯继用会带坏三营和四营一连的风气。
“谢将军!”
得到了满意的答复,杨虎威和王智满心欢喜地退出了县衙正堂,不再打扰彭刚。
雒容县城的战事结束不代表雒容县境内的战事结束。
不打莫氏土司的山寨,他们可不会主动把粮食奉上。
翌日清晨,彭刚喊来二营长李奇,暂八营营长萧茂灵,重炮连连长陈旭元,让他三人带兵前去攻打莫氏土司的山寨夺粮。
昨夜雒容县城打得太快,重炮连的炮还没拉到战场上战斗就结束了。
陈旭元为此有些沮丧,听到还有仗能打,陈旭元瞬间来了精神。
李奇欣喜若狂,彭刚这么安排,如果彭刚本人不亲自出征的话,这次攻打莫氏土司山寨肯定是由他来指挥。
意味着他和一营长陆勤一样,获得单独统兵作战的锻炼机会。
“攻打莫氏土司山寨由二营长李奇担任指挥,重炮连连长陈旭元担任副指挥,你们三人务必齐心协力,早日拿下莫氏土司的山寨。”彭刚交代说道。
“记住,我们打这一仗是为了粮食,不是拔寨,莫氏土司若识时务,愿意主动交出四千石粮食,可姑且放他们一马,不交或者交的粮食少于四千石,哪怕是少一石,也得给我把他老莫家的山寨用炮扬喽!明白吗?”
“明白!”三人异口同声地回答说道。
“我在县城等你们早日凯旋,怎么打山寨由你们自行定夺,记得每天向我汇报攻寨的进展。”彭刚对他们三人说道。
伴随着队伍的扩大,战事愈发频繁,彭刚不可能每场战斗都亲临前线,他需要培育锻炼一批能够独当一面的军官。
雒容县城已下,县城有城墙,更加安全,生活物资也更多。
彭刚下令让驻营江口镇的童子营、女营和翁叟营移营转移至雒容县城。
待雒容县的征粮工作结束,继续北上桂林。
鹿寨镇距离雒容县城只有三十四里,且鹿寨镇没有城墙,镇子里只有两三百地方民团。
负责攻打鹿寨镇的一营长陆勤当天下午就传来佳音,一营、暂十一营、劈山炮连轻松地拿下了鹿寨镇,并控制住了鹿寨镇的局势,目前他们正在对鹿寨镇进行征粮。
第180章 交易仙人
晨雾初开,天光犹黯。
波光粼粼的柳江江面之上,一艘悬挂蓝旗的大长船静静地停在江面上。
长船上站着五六个配着腰刀、神情冷厉、目不斜视的左军军士。
不甚宽敞的船舱内,摆着一张小小的桂竹圆桌。
罗大纲和丘仲良相对而坐。
罗大纲手里把玩着一枚刚刚送来的知县铜印。
铜印底部用垂露篆,方二寸一分,厚四分四厘,上刻“雒容县印”。
丘仲良则念着彭刚的来信。
来信中说左军已于一日之内连下雒容县城、鹿寨镇。
罗大纲明白彭刚特地给他送来雒容县印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与马平城清军守将做买卖的筹码。
借此事敲打敲打马平城内清军守将,方便压价。
相隔不远的临江城墙上。
柳州府城马宁城内的两位清军总兵秦定三、周凤岐心神不宁望着停泊于柳江之上的几叶扁舟。
那几叶扁舟上的人便是他们最不愿面对的劲敌:太平军左军。
秦定三亲自带兵同太平军左军交手过,领教过左军的手段,未敢轻动。
周凤岐虽然还没和太平军交过手。
可他知道秦定三乃武榜眼出身的西南名将。
曾平黔疆叛乱土司、天地会会匪,战功赫赫,受赏巴图鲁称号。
在败于短毛教匪之前,秦定三是很有希望积功升任提督的总兵官。
论本事周凤岐自认为比不上秦定三,更比不上张必禄。
连秦定三都不敢招惹的乱匪,周凤岐自然也没有出城迎战的心思,他只想守着马宁坚城得过且过,应付上头的差事。
“传闻短毛教匪最是狡猾,凶名在外,相邀舟上一叙,只恐其中有诈。”
看完罗大纲的来信,周凤岐觉得这是短毛教匪的阴谋诡计,名为买粮,实则想把他们哄骗出去生擒。
秦定三的心思则比较活泛。
莫村一战不仅击碎了秦定三的信心,也打断了秦定三的上升通道。
在此之前,秦定三距离提督之位只有一步之遥。
在此之后,除非秦定三能够取得比江忠源还要耀眼的战绩,不然提督就别想了,能继续做他的总兵官干到退休都算皇上开天恩了。
长毛秦定三还有想法碰一碰,毕竟还没真刀真枪的交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