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大清烧炭工 第138节

  李孟群顿感无语。

  尽管李孟群还没弄清楚为什么教匪同属于上帝会,还有短毛长毛之别,为什么被放回来的俘虏都说短毛不信教。

  可短毛穿前朝旧衣,唱《逐满歌》。

  李孟群听过、读过《逐满歌》,据传此歌为短毛匪首彭刚所写。

  李孟群不认为能写出这等反歌之人会接受朝廷的招抚。

  “抚台大人打算如何招抚?”李孟群看向嘴角不时流下清涎的周天爵。

  待一旁的侍女用丝绸巾帕擦拭掉嘴角碍事的清涎,周天爵才缓缓开口说道:“上帝会教匪中的两个头目,贵县庆丰村彭刚和那帮村石达开,皆是贵县进士刘炳文的门生,本抚想邀请刘炳文来桂平城做客入幕。”

  “抚台大人,卑职早已调查过刘炳文,刘炳文于浔州府乡间素有贤名,一向以教书育人为业,上帝会教匪之事,刘炳文确实没有参与其中。”刘继祖隐隐猜到了周天爵心里打得什么主意,急忙开口劝阻。

  刘炳文虽是白身,可再怎么讲也是个进士。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刘炳文和上帝会有什么瓜葛,仅凭刘炳文的两个学生是上帝会教匪头目就动刘炳文,理由并不充分。

  这么做影响不好,刘炳文纵有千万般不是,可也是有功名的读书人。

  “刘府台,本抚只是敬仰刘炳文的贤明,邀请刘炳文来桂平入幕,刘府台何故须如此紧张啊?”周天爵皮笑肉不笑地说道。

  “既是如此,但凭抚台大人做主。”周天爵态度坚定,刘继祖只得无奈地朝周天爵拱了拱手。

  尽管为稳定军心,桂平方面对林则徐的死秘不发丧。

  风门坳一线的太平军还是从清军军营中的异动。

  以及风门坳外围日渐稀疏清军营帐,越来越少的炊烟判断出清军主将正在分兵调兵。

  清军在风门坳一线部署的兵力已无过往那般厚实难攻。

  为印证自己的猜想,杨秀清、萧朝贵分别派遣黄文金、林凤祥引兵佯攻清军营地,试探清军虚实。

  不想这一试探,直接把东线清军的底裤给探了出来。

  防守风门坳外围的清军一触即溃。

  若非这只是一次佯攻,黄文金、林凤祥不得不收兵回去复命,他们二人完全有信心拿下风门坳外围的清军营地。

  从清军营地里抢了些粮盐,黄文金、林凤祥双双引兵回三江,驰马前往蒙冲向杨秀清和萧朝贵等人汇报了风门坳外围清军战力孱弱,已大不如前的情况。

  太平天国高层对清军战斗力下滑之快感到咋舌,觉得很不可思议。

  “莫非刚胞下了象州,有北上桂柳之势,清妖阵脚大乱,从桂平抽调了兵力驰援桂林和柳州,堵剿刚胞的左军,以致风门坳外委的清妖不经打?”韦昌辉凝思片刻后说道。

  彭刚的左军破武宣、下象州,声势浩大,风头甚至盖过了天军主力。

  清廷不可能无动于衷,必会派兵堵剿彭刚。

  韦昌辉的分析合乎情理,只是杨秀清总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清军就算分兵,东线清军的战斗力也不可能下降的这么厉害,前后判若两军。

  根据黄文金和林凤祥的汇报。

  清军这次是一触即溃,毫无战意。

  杨秀清的军事嗅觉十分敏锐,察觉清军并不仅仅只是分兵调兵了那么简单,很可能清军最高统帅发生了人事变动,或者出了其他的变故。

  坐镇桂平的清军最高统帅是林则徐。

  虽说清军在西线打得很难看,南线的张必禄这一部清军也为左军、后军、中一军联手围歼。

  可林则徐亲自坐镇的东线不仅没出过什么疏漏,还围得太平军很难受。

  清廷还不至于因西线、南线的挫败就罢免了林则徐。

  林则徐围困太平军,对粮食和盐巴看管的很紧。

  此前从未有清军敢向他们太平军兜售粮草食盐,近来越来越多清军冒险进山兜售粮食盐巴。

  考虑到林则徐年事已高,近来清军向太平军售卖粮食和盐巴的现象越来越多。杨秀清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林则徐应当是病重甚至是病故了。

  若林则徐病重或者病故,便可解释得通为何清军兵丁乡勇战斗力和士气陡然下降,最近竟然敢把粮食和盐巴卖给他们太平军。

  “清妖调兵分兵是一方面,我觉得现在清妖的统帅不是林妖头,如果林妖头妖威尚在,妖兵们肯定不敢向我们售卖军粮和食盐。”杨秀清捻着下巴的胡子分析说道。

  “天父天兄佑我天国。”萧朝贵大喜过望。

  尽管还不能笃定林则徐是不是已经死了。

  但东线清军兵力大幅减少,战斗力出现明显下滑是不争的事实。

  黄文金、林凤祥的佯攻尚且能破敌营。

  若他们主力全力攻击风门坳外围的清军防线,定能大破清军,挣脱清军的束缚再度东出紫荆山。

  为避免亲属遭到清军的迫害,太平军实行的是合家从军制。

  太平军主力含老弱妇孺在内,有八万多人。

  蒙冲、三江一带的太平军主力,面临的后勤压力比左军更大。

  太平军主力正军牌面每人日给米一升(清代1升米≈1.5市斤),牌尾、家属酌情削减。

  人均消耗要比左军少得多,可架不住主力这边人多。

  光是一天就要消耗七百多石粮食,两千斤盐。

  说来也讽刺,目前太平军主力唯一获取粮盐的渠道居然是从清军手里头买。

  可清军卖给他们的那点粮盐平均到八万人身上,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天国各个圣库战前囤积,战时缴获的粮盐这几个月来坐吃山空,所剩无多。

  库存已经见底,只够支撑十一二天。

  即使风门坳的清军没有分兵,杨秀清、萧朝贵他们也要想办法突围就食,养活八万多人。

  从今天佯攻清军营地,清军的糟糕表现来看。

  清军对太平军的围堵名存实亡。

  从理论上来讲,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皆可突围。

  当然,也仅仅只是在理论层面而已。

  主力部队进军,还是要尽量往沿途产量地多的地方进军,以获得补给。

  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的落在了桂林上。

  “我军粮秣所剩无多,清妖眼下不堪战,正是我们天军突围就食,补充粮草的良机!”冯云山说道,“为今之计,以北上桂林为宜。”

  几乎全部的太平军高层都将目光锁定在桂林上,不仅仅是因为桂林是省垣,拿下桂林,于太平天国而言有很强的政治意义。

  最为关键的原因是广西土地瘠薄,粮食产量有限,桂林府是广西最主要的产粮地。

  只有桂林具有长期供养八万多脱产者的能力。

  “桂林粮多,我赞成向桂林进军。”韦昌辉赞同进军桂林。

  其余的几个天国高层也对进军桂林没有异议。

  唯一存在的分歧是紧随左军之后,由黔柳水道途经柳州进入桂林,还是主力部队另辟一条进入桂林的路线。

  彭刚拿下象州后给他们来过信,已经告知了几位天国高层左军在象州没有获得多少粮草。

  部分天国高层觉得彭刚担心主力部队也走黔柳水道,要分粮给主力部队,彭刚不想分粮,所以捏造了象州城少粮的说辞,好让主力部队望而却步,左军独吞象州城的粮食。

  不过杨秀清、冯云山、石达开等人皆认为彭刚虽然比较独断,不合群,但还没那么自私。

  当初破三里墟,左军缴获了大量粮秣乃至重炮,彭刚非但没有独吞,藏着掖着,反而大大方方地主动和主力部队分享。

  彭刚为人没那么自私,不会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诓骗他们。

  彭刚来信说象州少粮,象州那边大概率确实是没多少粮食

  “象州少粮,左军已走黔柳水道,清妖也分兵追击左军,我们不宜再走黔柳水道,我们若合兵一处,清妖也会合兵一处一直追着我们打。”杨秀清对着彭刚送给他的舆图思索着主力部队的进军路线。

  左军能走黔柳水道那是因为左军有两个水营,有比较多的船只。

  主力部队在撤出江口圩、新圩,撤入紫荆山后,大部分船只也都丢了。

  他们主力部队若想走水道,必须先想办法弄些船。

  非要走黔柳水道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走这条道,前头的左军肯定把沿途好打的城池都打了,沿途能征买的粮食都征买干净了。

  届时主力部队的补给要看彭刚的脸色。

  从心理层面而言,这对于执掌主力部队,向来高傲的杨秀清和萧朝贵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

  主力依靠偏师,给偏师做陪衬,这像是什么话,天父天兄的权威何在?

  “圣库中的存粮也不足以支撑我们走到桂林,前往桂林之前,我们需得补充粮食和盐。”石达开补充说道。

  太平军粮秣无多,行军粮食消耗只会更大,现有的存粮肯定不够吃。

  前往桂林之前必须打下几座城池补充粮秣军需。

  “清妖的大部分粮秣囤积于桂平城内,桂平城肯定有粮食,清妖战力陡降,不如趁此机会直接拿下桂平城?”萧朝贵想打桂平补充粮草。

  “桂平重兵云集,短期内拿不下,我们的粮草只够支撑十二三天,十二三天后如果拿不下桂平城,我们八万多张嘴巴吃什么?”杨秀清摇了摇头。

  他们现在索要考虑的不仅是能不能打下桂平城,而是能不能迅速拿下桂平城。

  攻城一直是太平军的短板。

  桂平城重兵云集,有重炮,杨秀清没有短时间拿下桂平城的把握,觉得攻打桂平城太过冒险。

  至于在桂平城外围的村墟征买完粮草前往桂林,也不可能。

  近十万兵丁乡勇在浔州府待了一年,浔州府境内的粮食能征能抢的粮食早被太平军和清军搜罗得一干二净了。

  浔州府境内压根搞不到多少粮食。

  “不如沿浔江东下攻打藤县、苍梧(梧州府府城)?”石达开指了指地图上的藤县和苍梧说出了他的想法。

  “清妖虽也在藤县、苍梧征粮,不过藤县和苍梧毕竟没被战火波及,粮食肯定比浔州府多。清妖的重兵聚集于桂平,藤县、苍梧防御空虚,没有重炮,梧州协参将成安所领的一营梧州协,至今仍旧滞留桂平。藤县和苍梧打起来也比桂平城容易,不致城没打下,咱们就断粮了。”

  杨秀清赞许地点点头:“达胞的想法较为稳妥,藤县咱们肯定拿得下,打苍梧的把握也比打桂平大。

  如能打下苍梧,我们便由桂江(浔江-西江支流)乘船北上,攻昭平,取平乐,直趋桂林,同左军汇合。若拿不下苍梧,便打下藤县得了粮秣后北上永安、荔浦,于永安、荔浦稍稍歇息,再北上桂林。”

  诸位军帅中,杨秀清觉得除了他和彭刚之外,就数石达开最有带兵打仗的天赋。

  石达开和他想到一块去了。

  能不能短期之内拿下苍梧城,杨秀清没有十足的把握,但藤县县城,杨秀清还是有信心在短期内拿下。

  只要拿下藤县,即可暂时缓解太平军盐粮即将告罄的燃眉之急。

第175章 攻克苍梧

  1850年12月,蛰伏紫荆山数月之久的太平军主力终于兵出风门坳,向风门坳外围的清军防线发起冲击。

  太平军以萧朝贵亲率的前军为开路先锋,犹如猛虎下山,直扑清军营垒。

  清军士气低迷,稍触即溃。

首节 上一节 138/2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