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大清烧炭工 第104节

  彭刚的太平军左军自成军以来伤亡人数首次破百。

  阵亡了六十九名官兵,其中还有一名连长,一名排长,两名组长。

  伤者亦有一百八十二人之多。

  林启荣所部伤亡亦有六七十人之多。

  向荣军中有三四百名弓箭手,左军的伤亡基本上是楚军的弓箭手和镇筸兵的长枪手造成的。

  果如彭刚所料,向荣由于楚军伤亡惨重,不知太平军虚实,不敢继续向太平军发起进攻。

  哪怕是周天爵屡次催促向荣发兵剿贼,向荣也只当没听见,继续顿兵彰钟桥不前。

  第三天,秦日昌所部的两千三百太平军生力军终于抵达三里墟,加入武宣战场。

  向荣获悉有新的教匪进入武宣,更加不敢轻举妄动了。

  双方由此陷入僵持对峙,不时互相袭扰。

  只是此时双方都已经有了防备,双方战果均战果寥寥。

  第七天,一千五百柳州兵、三千柳州团练相继进入象州、武宣战场。

  清军由此重新获得了兵力上的优势。

  周天爵和向荣能在短期内调动这么多本省、邻省进入武宣战场。

  几番试探接触下来,清军的战斗力和战斗意愿比起东乡会战时期有了明显的提升。

  彭刚意识到咸丰给清军发的狗粮应该是到位了,继续在武宣和清军纠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这便是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都不得不面对的严峻考验。

  起义军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几支军队的围剿,而是要和能够调动全国军队、资源的国家机器对抗。

  纵使打了几场胜仗,也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劣势。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彭刚所带领的太平军接连歼灭周天爵、秦定三所部的大部分清军,重创向荣的楚军镇筸兵。

  毫无疑问,他在军事上已经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也做到了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极限,让武宣、象州一带的清军两度陷入劣势。

  而清军仅仅只用一周的时间就抹平了这种劣势。

  三里墟的粮秣军需全都运送到了东乡、大冲。

  彭刚遂对三里墟和周围的村落进行坚壁清野,引兵撤回山中。

  西线战场告捷,彭刚想着太平军主力在东线战场的表现应该也不错。

  不想坏消息接踵而至。

第139章 移营大冲

  大冲原来的王家大院内。

  从东线战场归来的陈阿九将东乡战场的情况告知了彭刚。

  尽管杨秀清等人最终成功劝说不愿离开平南城的洪秀全移驾金田。

  可等到杨秀清等人劝成洪秀全移驾离开平南城的时候,已经有些迟了,从广东来的清军几乎已经兵临平南城下。

  平南城内还有两成上下的粮秣军需没来得及运走,只能狠下心烧了。

  太平军在平南城所获得粮秣甚多。

  哪怕烧掉的粮秣只有两成,也是整整四千五百多石粮食!其中还有不少是稻米!

  眼下的广西尚是灾年,四千五百多石粮食,无论是是对于清军还是太平军,都是一笔巨大的战略物资。

  烧了,确实很可惜。

  尤其是现在外省的客兵基本已经就位,往后太平军想要从清军手里缴获粮食军需,没有之前那么容易了。

  虽说太平军的这次撤退还算有秩序,没有演变成溃败。

  可奈何追击太平军的都是林则徐、乌兰泰等人刚刚带入广西,发足了粮饷的清军。

  这些清军士气高昂,立功心切,他们追太平军追得很紧。

  太平军负责殿后的部队,付出了三百多人伤亡的代价,才成功将洪秀全和他的三十六宫娘娘安全护送到金田。

  “冯军师是极重情义的人,为接应凌十八所部的兄弟,半月前冯军师派后军的副军长胡以晃带一千多人去信宜接应凌十八的人马,岂料半途和从广东来上千清妖骑兵迎面相撞,回来的人只有一半,就连胡以晃都生死未卜。”

  陈阿九向彭刚详细说明了后军派遣偏师前往广东信宜接应凌十八所部太平军的事情。

  初次听到这则消息彭刚很是诧异。

  骑兵?

  两广地区能有上千成建制骑兵的部队只有一支,那便是驻防广州满城的八旗兵。

  虽说胡以晃的后军是太平军中战斗力较弱的一支。

  可强弱也是相对而言的。

  后军也参加过金田团营,只要兵力不是太悬殊,对付寻常的清军也是手拿把掐。

  彭刚不相信咸丰年间的八旗兵还有击溃两千太平军步卒的能力。

  除非这上千八旗骑兵全是索伦骑兵。

  印象中,索伦骑兵没有和太平军在广西境内交战的记录。

  “胡以晃的后军是被八旗的骑兵打败的?”彭刚皱眉道。

  他有点难以置信胡以晃的两千后军,会被八旗兵击败。

  “是没见过这么多马,被吓坏的,听回来的人说,那些骑兵也没敢冲他们,后军是被广东和湖南的乡勇击溃的。”陈阿九说道。

  听到这里,彭刚释然了,这才对嘛,这才是他印象中的八旗。

  这支八旗兵,应该是广东副都统乌兰泰的八旗兵。

  比起这支八旗兵,彭刚更关心击败胡以晃后军的两支乡勇是何方神圣。

  从湖南进入广西作战的清军很多,乡勇却并不多。

  难道是江忠源的楚勇也到广西了?

  最后,陈阿九又向彭刚介绍了近期东线战场的情况。

  东线的太平军主力稳住阵脚后,短短七天之内于江口圩、官村、思旺村同清军展开了三场会战。

  除了在江口圩的会战双方打了个平手之外。

  官村、思旺村两战皆是以太平军的胜利而告终。

  清军的伤亡也比太平军高得多,至少是太平军的两三倍!

  然而太平军得胜却不得势,双方在东线战场陷入了僵持状态。

  对东线的情况大概有了底,彭刚让他参谋部的参谋们根据最新的情报在大冲制作一个新的沙盘用于研究。

  他的这些参谋们并非科班出身,没有接受过近现代的系统教育,没有人拥有制定出一份切实可行的作战计划的能力。

  不过搜集整理敌我情报,分析宏观战局的能力勉强还是有的。

  “将军不打算回红莲村么?”张泽斗胆开口问道。

  红莲村有现成的沙盘,彭刚让参谋部在大冲做一个新沙盘,说明彭刚要把行辕设在大冲,暂时没有回红莲村的打算。

  张泽在红莲坪、红莲村生活了两年多。

  骤然离开熟悉的环境,这让张泽感到有些不适应。

  比起大冲,张泽还是更希望继续留在熟悉的红莲村。

  这不仅是张泽的想法,也是其他几个参谋的想法,只是他们没有说出来而已。

  “以当前东乡的形势,我们现在回红莲村,合适么?”彭刚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他的参谋们自己思考这个问题。

  五个参谋陷入沉思。

  太平军主力在东线被清军缠住,一时半会儿无法回援东乡。

  林启荣所部的中军在和楚军、镇筸兵交手后伤亡不小。

  如果他们左军撤回红莲村,向荣所部的清军乘机攻击东乡,林启荣未必能够挡得住。

  林启荣要是挡不住向荣所部的清军,最后还不是要左军继续北上为林启荣擦屁股?

  只是那时,他们的情况会比现在被动很多。

  “是属下考虑不周。”想明白其中的关节,张泽有些惭愧地低下头说道。

  彭刚和他的这群学生朝夕相处了两年多,对他们足够了解。

  方才他让这些参谋们在大冲制作一个新的沙盘时,其他几个参谋们的表情和张泽大同小异,先是惊讶,继之以几分不情愿,都快把他们的想法写在脸上了。

  “你们现在是军人,不是百姓,你们的驻地在哪里,哪里就是你们的家。”彭刚表情严肃,开导他们道。

  “我们在大冲,能更好地保护红莲村和碧滩汛。”

  说完,彭刚又让营连长们带上纸笔进来开会。

  经过两场会战的洗礼。

  左军的所有部队都有了参战经验,他想听听他的军官团们对清军的看法,总结现阶段的作战经验。

  以便接下来更好地应对清军的围剿。

  “清军不同部队之间的战斗意愿和战斗能力差距过大。”陆勤的一营,也就是火铳营同时参加了东乡和三里墟的两场会战。

  在两场会战中,一营都充当了主力。

  此战也是他们左军首次同入桂的外省客军交手。

  周天爵的黔军、滇军和向荣的楚军、镇筸兵相比。

  两支军队战斗意愿与战斗力之悬殊,给陆勤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很难相信,这两支军队居然都是清军。

  “清军主帅之间的差距和他们部署的差距更大。”谢斌的注意力则更多的聚焦在清军主帅身上。

  “周天爵和向荣,完全是两种不同性格的统帅。周天爵的用兵方式令人匪夷所思,难以常理去推测他的种种荒诞行为。”

  “清军中吸食大烟者过多,就拿我们俘虏的黔军、滇军来说。一营三百兵,烟枪倒是有百二十杆,烟枪数量都快赶上他们的鸟铳数量了。”李奇在莫村战役结束后,负责抓清军的俘虏,他对清军吸食大烟的人数之多,感触最深。

  “其实论近战,清军的团练要比绿营更能打,更敢近战肉搏。只是团练的装备太过简陋,周天爵所征募的壮勇、瑶勇很多都还拿着竹矛、木矛和咱们打。”胡大牛说道。

  “绿营的长矛、腰刀也好不到哪里去,脆如枯竹,我杀楚军和镇筸兵的时候,格断、砍断了好几把绿营兵的腰刀哩。”黄大彪回忆着说道。

  “好多清军语言不通,我们抓的那些壮勇、瑶勇,好些个连官话都不会讲,只会讲他们的土话。”丘仲良想了想说道。

  “连语言都不通,就更别指望着他们能在战场上好好配合了。”

  讨论总结了清军的缺点,彭刚又让他的军官们总结自身的缺点。

  讨论清军缺点的时候,这些军官们发言十分踊跃积极。

  可轮到揭自己短的时候,这些军官们默不作声,谁都不愿第一个站出来指出己方的不足。

首节 上一节 104/2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