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向长子耶律铉看来。
所谓记室,就是古代的秘书,官职虽然不高,但位置非常关键。
“很多人对我说,世子是储君。我这次应该趁着这难得的机会亲近世子,成为他的心腹。以后,就可能在父亲之后成为国家的宰相了。”
耶律铉今年二十二岁,比赵赫还小着两岁。不过,年少老成,不紧不慢地说道。
耶律楚材道:“那你以为呢?”
耶律铉微微摇头,道:“我以为,他们说的不对。世子和王上的性子有些类似,最重视的是实打实的功劳而不是溜须拍马。再说了,以我的性子也做不出逢迎世子之事。以我的才学,更做不了日后的首相。”
“那你准备怎么做?
“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世子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尽全力把世子交代的事情做好,也就是了。”
“好好好!吾儿甚有自知之明,是有福之人啊!”
耶律楚材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长子耶律铉,次子耶律铸,独女耶律萍。
女儿就不用说了,要不要入宫为世子妃,还得看赵朔的意思。
次子耶律铸是最像耶律楚材的,早就有神童之名,来日倒真可能为帝国宰相。可惜今年才十一岁,是不可能随赵赫西征的。
长子耶律铉性子刚直木讷,耶律楚材本来没指望他能在仕途上有什么发展。
但赵朔就是就是看中了耶律铉性子以及算学精通的本事,调耶律铉去赵赫中军为记室,辅助赵赫处理后勤之事。他只要把这差事做好了,还愁没一个好前程?
闻听耶律铉如此有自知之明的话语,耶律楚材真是心怀大慰。
……
……
西罗斯,乞瓦城外。
“侃儿,别人都是在近日才得到了王上西征的旨意。但是,我们不一样。早在十年前,王上离开西罗斯之时,就让我们为第二次西征做准备了。你率领着我色目镶蓝旗最精锐的战士,千万不要堕了我郭家的名声,更不要辜负了王上的期望啊!”
色目镶蓝旗第二万户长郭德海,面色郑重地向儿子郭侃叮嘱道。
“儿子明白!”郭侃高声答应。
郭侃和赵赫同龄,今年都是二十四岁。
他身材高大,肩膀宽阔,腰身挺直。
一双眸子又黑又亮,鼻梁高挺,嘴唇紧抿,嘴角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坚毅。短须初生,勾勒出他尚年轻的轮廓,又平添几分久经战阵的沉稳。
身上的黑色披风猎猎作响,更添了几分豪迈之色。
在历史记载中,郭侃虽然是郭德海的儿子,但从小是在史天泽帐下养大。他将在明年登上了历史舞台,先在新卫州击败四万金军,后在速不台的指挥下进攻汴京西门。又跟随史天泽屯军太康,再南下攻占德安。堪称出场即满级,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虽然赵朔改变了历史,但郭侃的军事经验比历史上有过之而不及。
这些年由于汉人移民的迁徙,又实行府兵制,西罗斯的局势堪称稳定,并没有多少仗打。
但术赤统治的罗斯诸地并不太平。
没办法,术赤总共才九个蒙古千户,又没有汉地移民,统治广袤的钦察草原和罗斯诸地,难免有大军来不及调动镇压叛乱的时候。
于是乎,郭德海多次派郭侃率军,协助术赤扑灭罗斯诸地的叛乱。
在这个过程中,郭侃不仅取得了丰富的战争经验,而且锻炼出了一支由罗斯牧民组成强大骑兵。
这是什么概念?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哥萨克骑兵,就是由生活在东欧大草原上的罗斯游牧民族组成。
他们以速度快、机动性强、杀伤力大、骁勇善战的轮番攻击而威震西方。
拿破仑曾说过:如果我的部队里有哥萨克骑兵,我会用他们席卷整个世界。他们是出色的轻骑兵,但他们不守纪律,也不愿下马作战,从而限制了他们在战场上的发挥。他们对老百姓冷酷无情。
赵朔离开西罗斯之前,就已经有了组建哥萨克骑兵的想法了,交给郭德海父子去执行。
在郭侃这个天赋名将的训练下,这些罗斯人组成的骑兵,保留了悍勇之气和高强骑术,去除了不遵军纪的懒散作风,比后世的哥萨克骑兵还要能征善战。
他们的战马和盔甲、武器,由赵朔统一提供。一人五马,还拥有札甲、铁罗圈甲,以及棉甲总共三套铠甲,手中的长刀大斧也都用大马士革钢为刃。
除此之外,他们还拥有一种特别的武器——恰西克骑兵刀。
恰西克骑兵刀,也叫哥萨克弯刀,历史上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出现。它们是赵朔根据记忆中的式样,命工坊内打造出来的。
此刀厚背宽刃,刀尖呈橡树叶状,深弧血槽占据了整个宽度的三分之二。
最关键的设计是取消了刀具护手,重心靠后便于激烈运动中挥舞、转刀,以及在骑乘冲击直戳对手时的刀身平稳不晃动。
换言之,恰西克骑兵刀以牺牲防御为代价,极致强化了马上的杀伤效率。
哥萨克骑兵配备恰西克骑兵刀,无论是做斥候,还是突袭、遮蔽战场,都将如虎添翼。
今天,郭侃将率领色目镶蓝旗第二万户最精锐的两百汉军战士,以及八百名比后世哥萨克骑兵还要强大的罗斯战士出征。
此时的郭侃心中真是激荡异常。
这些年郭侃虽然也立了不少军功,但跟父亲郭德海提起的西征之时屠城灭国的大战来说就不算什么了。
现在,机会来了。
他将率领麾下的一千勇士,加入世子赵赫的西征大军,去屠城灭国,去建立属于自己的辉煌功业!
事实上,这也正是赵朔对郭侃寄予的厚望。
《元史》记载郭侃一生攻下了七百多座城池,其中包括富浪(法兰克)的一百二十多座城池。
这记载到底是不是真的?蒙古军真的打到过那么远的地方?
后世之人很多表示怀疑,认为史书是不是太过夸张或者干脆就是记错了。
不管是真的假的吧,赵朔就是要此事变成真的。
颤抖吧,西方诸国。
“东方的天将军”郭侃,来了!
第222章 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战,即将打响!
河北行省,河间府肃宁县,李家庄外。
“小山,好好干!这次去西方,争取也带个西方贵女的女奴回来,哈哈!”
李铁柱与十几名汉军镶黄旗战士,和钱小山的家人一起,为即将西征的钱小山送行,言语间很是亲热。
当然了,李铁柱心中面难免有些酸酸的。
这回汉军镶黄旗选一千名精锐从世子西征,主动报名之人足有三四千人,李铁柱和钱小山都报了名。
很简单的道理,虽然接下来有南征和西征两场仗打。但是,宋国毕竟是掌握在汉人手中,而西方却是掌握在异族手中。
外战和内战的含金量,能一样吗?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几乎是每个华夏好男儿的梦想。谁不想为华夏开疆拓土,扬威异域?
另外,宋国虽然富庶,但宋人都是同族,攻打宋国势必不可能像征服异族那样动不动就签军屠城,甚至直接车轮放平。如此一来,将士们能分的战利品自然也会少不少。
就更不用提,西方的坚城,远不如宋国的坚城坚固了。
所以,刨除故土难离的因素,在南征和西征之间,将士们自然更愿意进行西征。
报名的人多,竞争自然也就激烈起来。
李铁柱虽然也很想再去西方狠狠抢上一把,但的确没法和最近几年加入汉军八旗的新兵相比,还是被刷了下来。
一来,他年纪的确大了不少,再过两年就该退役了。
二来,当初李铁柱是苗道润的手下,随苗道润一起归顺了赵朔,加入镶黄旗。
虽然他当时也算苗道润麾下的悍勇敢战之士,但哪里能和新一代的年轻人相比?
赵朔的山东河北两个腹心之地,承平十七年,新一代的年轻人有着充足的营养,有着尚武之风的熏陶,甚至从小进行武艺的训练。每次补充汉军八旗新兵,都是四五十人争抢一个名额。
再加上最近的灭金之战,灭高丽之战,这些新兵积攒了战争经验。
没法比,完全没法比啊!
尽管李铁柱十户的官职,以及上一次西征的经验,还是名落孙山了。
但是他以前一个佃户的儿子钱小山,却被选入了镶黄旗的西征千人队。
“借李叔吉言!”
钱小山现在真是踌躇满志。
十年前,李铁柱西征归来,带回了价值五百两银子的财物,告诉了钱小山那个远在家乡万里之外的风景,为钱小山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他也想看看去看看广阔无垠的里海,诡异的黑海,巍峨的高加索山,水草丰美鲜花遍地的钦察草原。
他想见识见识,两万里之外,不同的人种,不同的风土人情。
他更想如李铁山一般,带回父母这辈子都赚取不到的海量财富。
从那以后,钱小山如同疯魔一般勤学苦练,再加上开了眼界父母的全力支持,终于在七年前,加入了汉军镶黄旗,家里的日子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是,这距离他原本的目标还是太远。
现在终于机会来了,他将随世子出发,去征服更西方的世界,财帛女子应有尽有,还有为汉家开疆拓土的荣耀所在。
当然了,美人也是不错的。
“什么西方贵女啊?听说西方国家众多,我如同那张满仓一般得个西方公主,也不是不可能!西方,我来了!”
钱小山暗暗想着。
他与家乡人告别,前往河间汇合了镶黄旗战士们,踏上了征途。
……
……
印度河以北,斯利那加城外。
旌旗招展,号带飘扬,人马肃立,盔明甲亮。
色目正红旗旗主武仙,正在为抽调的两千精锐送行。
武仙是道士出身,后来戎马倥偬,一直到西征结束前都没有娶妻生子。
也就是常驻印度河以北地区之后,才娶了一个美丽的天竺女子为妻,生了两个儿子。
今年一个七岁,一个四岁,自然是没法从赵赫西征的。
所以,为了这次西征,武仙选了麾下两员最能打的大将。
其一,名为葛天亮,人送绰号葛铁枪。在历史记载中,葛铁枪曾经和张柔作战,一箭射中张柔的面颊,打掉了张柔的两颗牙齿。虽然赵朔改变了历史,此事并未发生,但他确实是武仙麾下的第一悍将。
其二,名为张西来。
张西来,原名卡西姆,是巴里黑城里的一名骆驼夫,商行的契约奴隶。后来,卡西姆作为签军加入赵朔的大军,激发了天赋,杀伐骁勇,屡立战功,多次先登,现为色目正红旗第二万户第四千户的千户长。
别说千户长了,自从加入八旗,卡西姆就自认是汉人了。这些年他勤学汉人的语言和文化,甚至给自己起了个汉名叫张西来。
“对了,张西来,你妹妹有消息了没有?”
临行之前,武仙忽然想起了张西来一直的心愿,开口问道。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