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第245节

  如今赵朔允许朵儿边部一半的人,迁居耽罗岛开枝散叶,对朵儿边部的意义真是如何形容都不为过。

  朵儿伯多黑申现在真是高兴异常。

  赵朔却摆了摆手,道:“先别急着谢恩。这耽罗岛到底是不是如我所言,水草非常丰美,你这些日子,可以坐着海军正红旗的船去看看。另外,这些牧民,还有一个任务。”

  “王上请讲,朵儿边部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你们朵儿边部的人在耽罗岛畜牧,我不但不收任何赋税,而且会给予每个月三两银子的补贴。代价就是,替本王管理一些马匹。本王会征调两万匹蒙古马,运到耽罗岛。这些战马适应了耽罗岛的气候,以后就是征扶桑的主力。”

  这才是赵朔招朵儿伯多黑申来中军帐的根本目的。

  耽罗岛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充沛,适合牧草生长。

  而且,此地大部分地表覆盖着玄武岩、石英和由熔岩风化形成的火山灰,土壤肥沃,形成八万公顷天然牧场。岛上的汉拿山周边水源充足,为马匹提供理想生存环境。

  再加上岛屿隔绝性减少了疫病传播的风险,简直是世上最好的养马地之一。

  在历史记载中的大元朝,迫使高丽称臣之后,直接将此岛从高丽割离,成为大元直辖的领土,进行养马。

  高丽也舍不得耽罗岛啊,与大元朝廷屡次为此事发生争执。

  所以,耽罗岛有时属于大元,有时属于高丽。

  元末红巾军兴起,元顺帝首选的迁都之地,却不是草原,而是耽罗岛。此岛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还有最关键的,耽罗岛的气候,比草原上湿润多了。无论阿拉伯战马还是蒙古马,都生活在干燥地区,对高湿的环境难以忍受。

  而赵朔要用兵南宋、扶桑、甚至安南和天竺,都需要适应湿润气候的战马。

  这些战马适应了此地的气候之后,就可以用看来征服那些高湿地区了。

  而且,可以用来杂交啊!

  后世鼎鼎大名的耐高湿环境的济州马,就是蒙古马和当地土著的马匹杂交而成。

  “谢王上隆恩!朵儿边部定好好在耽罗岛为王上放牧,让此地成为王上征服扶桑之基地!”朵儿伯黑申表态道。

  每个月三两银子,一年就是三十六两,相当不少了。别看草原战士跟随赵朔打一个开京城,就能得价值六十几两银子的财物。

  但对纯牧民的生产活动来说,三十两银子已经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了。

  另外,在岛屿上放牧,既没有野兽糟蹋牲畜,又不必担心牲畜跑丢了,消耗的人力是非常少的,比草原上放牧容易多了。

  赵朔又向张世杰看来,道:“现在你知道,我今天招你来的目的,是什么了吧?”

  张世杰道:“一来,是为了朵儿边部。护送朵儿伯多黑申千户去耽罗岛,运送那两万马匹,以及朵儿边部的五百户人口,都是我们海军正红旗的任务。二来,就是为了扶桑了。王上的意思,是否在耽罗岛,再建一个海军基地?”

  赵朔点头道:“不错,正是如此。耽罗岛距离大陆和扶桑差不多,你们海军正红旗可在耽罗岛建一个基地。此地不必造船,但应该成为海军的常驻训练之地。征扶桑之时,战马不必从大陆登船,而是在高丽南部釜山港,或者耽罗岛直接登船。”

  “是!”

  “好好干!”

  赵朔站起来,拍了拍张世杰的肩膀,道:“灭扶桑之后,就再建一个海军正蓝旗。不出意外的话,你就是海军正蓝旗的万户。”

  “谢王上!愿为王上效死!”

  张世杰此时,真是心潮澎湃之极。

  他原本作为张柔的族侄,有着光明的前途,却因为一时少年意气,去投了宋国的襄阳水师。

  直到赵朔西征结束,张世杰才知道自己错了,重新投奔汉军八旗。这时候,他比类似年龄的同族兄弟们的地位差远了,只是一名普通的汉军八旗兵而已。

  天可怜见,赵朔组建水师,张世杰重新有了勇武之地,为海军正红旗第一千户,已经成为同族兄弟们中的佼佼者。

  这些年,赵朔对海军正红旗相当重视,要钱给钱,要物给物。在有了金国水师的汉军官兵加入后,海军正红旗已经满员万人。赵朔交代的新式海船,也试着造了一艘。

  在这次赵朔攻打高丽的过程中,海军正红旗击败高丽拦截的水师,运送赵朔麾下兵马顺利渡过汉江,立下了大功一件。

  张世杰作为此战的指挥者也扬眉吐气。

  现在,赵朔更是接许了一个海军万户的前程!

  这些年在海军待久了,张世杰的眼光越发高了。

  他明白,赵朔的领土如此广大,以后还会越来越大,通过陆地联系,会越来越不方便。

  海军八旗万户的地位,恐怕还在汉军普通八旗万户之上。

  他张世杰,很可能超越族叔张柔,成为张氏家族的第一人!

  对于心高气傲的张世杰来说,没有什么比这件事更有吸引力了。

  正在这时——

  蹬蹬蹬~~

  随着一急促地脚步声响,塔儿浑急匆匆走入帐内,微微躬身道:“王上,苏伦来了,脚步匆匆,好像出了什么大事。”

  大事?现在高丽已平,能出什么大事?

  难道是,窝阔台要出幺蛾子了?

  想到历史上的种种记载,赵朔心中一动,道:“让他进来。”

  “是!”

  功夫不大,苏伦走入了中军帐,躬身道:“王上,大汗病危,请您过去。”

  “病危?真的假的?”

  “呃……我也说不好。”

  苏伦是苏娜的哥哥,当初铁木真建立怯薛军时,许了赵朔一个世袭怯薛军千户的位置。

  赵朔并无子侄,就把苏伦派去了。

  后来赵朔的几个儿子长大成人,但铁木真已经去世,赵朔总可能让自己的儿子去伺候窝阔台,苏伦还做着这个怯薛军世袭千户。

  在窝阔台和赵朔之间,苏伦自然也是毫不犹豫地站在赵朔一边。

  他说道:“大汗的伤势一直不怎么好,怪刘仲禄无能,把他打发回草原了,换了通天巫前来。但是,通天巫的医术还不如刘仲禄呢,听说大汗已经昏迷了三天三夜了,恐怕命不久矣。”

  “只是听说而已?”

  “是,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苏伦正色道。

  “那这次招我去,是谁的意思?”

  “阔端和阔出两个王子的意思。”

  “除了我还招了谁?”

  “包括拖雷汗在内,草原千户以上,全部召见。另外,就是您了。”

  “这样啊……”

  赵朔想了一下,道:“来人啊!”

  “在!”

  “擂鼓聚将!”

第213章 图穷匕见,拖雷归天!

  当日开京一场大战,整个开京城几乎烧成一片白地,只有王宫还存着数座殿宇。

  战后,窝阔台入王宫宣明殿养伤,蒙古军在城内驻扎。

  赵朔统领七万多大军,却是驻扎在城外。

  咚咚咚~~

  随着赵朔一声令下,中军帐外高高竖立的径达四尺的建鼓,发出隆隆巨响!

  鼓声分三道。

  第一道三十六响,速度最缓,闻此鼓声者,尽皆披甲,整顿器械。

  第二道七十二响,速度中等,闻此鼓声者,尽皆以千户为单位,出营列阵。

  第三道一百零八响,速度最快,闻此鼓声的千户及以上将领,必须于鼓声完毕之前入中军帐听令,误时者斩。

  “中军长史,草原千户长,格日勒到!”

  “草原千户长阿尔塔纳到!”

  “军法官抹赤别都温到!”

  ……

  “汉军正黄旗旗主,史天倪到!”

  “汉军正红旗第一万户,郭宝玉到!”

  “汉军正蓝旗第一万户,张柔到!”

  ……

  “汉军正黄旗第一万户第九千户,赵赫到!”

  “色目正黄旗第二万户,史天泽到!”

  “汉军镶黄旗第四千户,郭仲元到!”

  “砲兵营指挥使,王阿驴到!”

  “契丹千户,石抹咸得不到!”

  ……

  三通鼓罢,赵朔大军已提升至最高戒备。八十六名千户以上官员也尽皆甲胄齐全,唱名进了中军帐。

  赵朔端坐正中,身后侍立着杨妙真和塔儿浑,三人也尽皆披甲。

  “臣等参见王上!”

  “免礼!”

  “谢王上!”

  见礼已毕,众人再次起身,中军帐内寂然无声。

  到底出什么事了?

  中军的建鼓可不是随便敲的,而且现在是最高级别的聚将鼓!

  说句不好听的,就是窝阔台死了,都不值得如此啊!

  如果不是蒙古军就在不远处的开京城内,他们都要怀疑,今天赵朔今天要黄袍加身了。

  当然了,他们再好奇,在赵朔积威之下也不敢表现出来,尽皆面色肃然,恭然侍立。

  赵朔威严的目光在诸将的面上扫视了一圈,沉声道:“刚才怯薛军的千户苏伦向我报信,说大汗已经昏迷三天三夜了,恐怕很快就要蒙长生天召唤。阔端和阔出两位王子彷徨无计,招我过去。你们以为如何?”

  “王上,不能去啊!”

  赵朔话音刚落,郭宝玉就高呼出声,道:“谁知道,大汗病危是真是假?就算大汗病危是真的,昏迷了三天三夜也未必是真的!他恐怕要临死之前,带您一起走啊!”

  史天倪附和道:“郭万户此言理!退一万步说,即便大汗确实昏迷了三天三夜,反而更危险了,谁知道两位王子会做出什么事来?王上不能去!”

  “这个……不妥吧?”格日勒皱眉道:“除非王上今日就自立,否则哪有连大汗最后一面都不见的道理?”

首节 上一节 245/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