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第205节

  郭仲元却坚决摇头,道:“不可!虽然某对大金忠心耿耿,但某并不能保证,麾下的弟兄们如某般对朝廷那么忠诚。朝廷如果强行迁徙他们的家眷,恐怕会引起哗变。但我相信,朝廷如果对将士们以诚待之,他们定愿为大金死战。”

  完颜仲德盯着郭仲元的眼睛,沉声道:“真的不行?

  “不行!”郭仲元回答的斩钉截铁。

  “好吧,就依仲元老弟所言,花帽军军官的家眷就不必迁往汴梁了。另外,告诉仲元老弟你一个好消息,我我已经向朝廷请旨了,此战若胜,所有花帽军尽皆赐女真姓氏,他们以后就全是女真自己人了。”

  郭仲德大礼参拜,道:“花帽军上下尽皆愿为大金效死!”

  ……

  就这样,金国十万精兵,二十五万精锐签军,云集唐、邓二州附近。

  他们不仅是要守城,而且已经和赵朔摆出了决战架势。

  ……

  ……

  高丽,国都开京城外。

  “察罕万户中箭了!”

  “保护察罕万户!”

  “退!快退!”

  “野女真厉害!”

  ……

  呼啦啦,正在攻城的蒙古怯薛军如潮水一般退去,开京城仍然岿然不动。

  如今蒙古原本的怯薛军万户纳牙阿已经病死,新的怯薛军万户名叫察罕。

  随着察罕中箭受伤被士兵们抬回,这次自从蒙古进攻开京以来最大的一场攻城战就宣告失败了。

  “该死!”

  正在观战的窝阔台见状,别提多郁闷了。

  他和拖雷取了东真国后,挥军攻入高丽境内,分兵三路攻城略地,总体上来讲,三路大军都不大顺利。

  右路大军两万人刚开始进展顺利,连克高丽的龙、宣、郭等州,但围攻高丽北部重镇安北都护府不克。

  左路大军一万五千人,刚开始就遇到了困难。他们进攻龟州,遭遭到守将朴犀和金庆孙的顽强抵抗,一个月都未能攻克。蒙古军停止进攻龟州后改攻慈州,遭到当地守将崔椿命的抵抗,仍旧难以攻克。

  窝阔台和拖雷率领主力九万人,其中草原战士七万人,还有当初成吉思汗收的汉军、色目军共两万人,从中路进军。

  他们先是攻高丽西京(平壤)不克,然后干脆绕过西京,继续向前进攻,连克黄州、凤州,兵围高丽国都开京,又连遭挫败,以高丽降军组成的巴鲁营伤亡殆尽。

  窝阔台发了狠,又连攻数日后,干脆命怯薛军出战,结果怯薛军万户察罕战死,仍然奈何不了开京城。

  没办法,历史上蒙古军是和东真军兵合一处,攻入高丽,虽然没有攻破开京城,但迫使高丽称臣,献出大量金银财物,并愿意缴纳贡赋,也算成功。

  但赵朔改变了历史,窝阔台不仅面临着拖雷尾大不掉的问题,还有赵朔虎视眈眈的问题。

  窝阔台受到的压力太大,一心想取得一场辉煌大胜,巩固可汗的权位。

  所以,他采取的策略是一战灭两国,先取东真,再图高丽。

  东真主力大军正在高丽境内和高丽人交战,窝阔台没费什么力气,就取了东真国。

  蒲鲜万奴丢了老巢心中大恨,干脆和高丽联盟,做起了高丽的雇佣军,帮助高丽死守开京城。

  蒲鲜万奴麾下的东真军以东北女真人为主,其中甚至有三千茹毛饮血的野女真人。这些野女真人生于白山黑水之间,饮冰卧雪,以射猎为生,论起战力来恐怕还在普通草原战士之上。

  东真主力和高丽人合兵一处守开京,窝阔台想拿下开京城来,哪那么容易?

  此时此刻,窝阔台大感颜面无光,开始关心起赵朔的消息。如果赵朔攻打宋国也不顺利,他心里就能舒服多了。

  “有没有赵朔攻打宋国的消息?”窝阔台开口问道。

  镇海对窝阔台的心思洞若观火,但大汗有问不能说谎,只得短促回答道:“有。”

  “赵朔汗攻打宋国的情况,究竟如何?你详细说说。”

  “呃……是这样的。赵朔汗因为宋国不肯借路,攻入汉中地区。仙人关一战,消灭宋军过十万,宋国被迫求和。”

  “嗯?”

  窝阔台的面色顿时变得无比难看,道:“所以,宋国同意借路了?”

  “不仅仅是借路,还同意联蒙灭金,为赵朔汗的大军提供粮草,并且派军相助。不只如此,宋国皇帝还因此下了《罪己诏》,还……还……”

  “还什么?”

  “还答应,每年给赵朔价值一千七百万贯的贡赋。”

  “多少?”

  “一千七百万贯钱!”

  “这么多?怎么可能?”

  窝阔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一千七百万贯啊!

  他这个蒙古大汗,只能收取草原以及封地里的贡赋。

  草原牛羊百中取一,才能有多少税收?

  西辽故地也不是什么富裕之地。他一年连一千万贯的税收收入都没有。

  全靠着成吉思汗的老底子撑着。

  这次攻打高丽和东真国,虽然也取了一些城池。但是,东真国地处偏远,高丽也不算富裕,把这些城池洗劫一空,经过抽分之后他的收入也没七百万贯。

  赵朔可好,和宋人打了一仗,就有一千七百万贯的收入。

  以后每年都有!

  不得不说,一千七百万贯这个数字,直把窝阔台砸了个晕头转向,他真是羡慕极了。

  到了现在,窝阔台已经后悔,攻什么穷逼的东真国和高丽国了。早知道宋国那么好打,那么富裕,他也直接兵出陕西,去打宋国多好?

  就算不打宋国,去捏西方那些软柿子多好?!

  何必去打什么高丽?

  这开京城也太难啃了!

  还有最关键的,赵朔联宋灭金,覆灭金国有多大的难度?如果赵朔把金国都灭了,他却连高丽都拿不下来,这让他这个新任的蒙古大汗的面子往哪搁?

  怎么办?

  不行!

  在赵朔灭金之前,他必须得把高丽拿下来!

  窝阔台沉吟半晌,向拖雷看来,道:“四弟,看来这开京城,我们短时间内是难以攻克了。我的意思是,现在留下两万大军,看住开京城。然后,你我兵分两路,一路支援东路军,一路支援西路军。”

  “待我们攻克了高丽足够多的城池,抓获了足够的巴鲁营战士后,再强攻开京,你以为如何?”

  拖雷对此当然没有任何意见。

  反正之前说好了,攻下东真国和高丽国后,拖雷得东真国,窝阔台得高丽国。现在东真国已经拿下了。对于高丽国,窝阔台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呗。

  而且,用珍贵的草原战士攻打坚城,托雷也实在心疼。

  他微微点头,道:“行,我听大汗的。”

  “那就这么定了。”窝阔台眼中精光闪烁:“我们明日就分兵。务必速战速决,早取高丽全境!”

  ……

  ……

  就在窝阔台分兵攻取高丽诸城,金国三十五万大军云集唐、邓之间的时候,赵朔率领近十万主力部队,十万府兵,出饶凤关,离开了汉中之地,抵达京湖地区的襄阳。

  那里,孟珙率领两万忠顺军已经等候多时了。

第185章 天凉了,金国该亡了!

  当然,迎接赵朔的除了孟珙之外,还有宋国京湖安抚置制使陈晐、襄阳府通判史嵩之,以及当地的数十位文武官员。

  这些人里面地位最高的无疑是京湖安抚置制使陈晐。

  他是赵方一手提拔起来的能员干吏。原本的京湖安抚置制使赵方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赵范和赵葵丁忧去职。为了稳定京湖地区的形式,南宋朝廷直接让陈晐接任。

  不过,很显然,陈晐是赵方一手提拔起来的,而不是史弥远一手提拔起来的,在如此关键的位置上干不了多久,只是个过渡人物而已。

  如今的襄阳通判史嵩之,既颇有能力,又是史弥远侄子,只待攒够了资历,就会取而代之。

  京湖地区上下无不心知肚明。

  史嵩之在京湖地区说话的分量,未必就在陈晐之下。所以,陈晐坐在这个位置上,也着实憋屈。

  如今赵朔到来,他不但要率众相迎,还把自己的京湖置制使司衙门让出来,作为赵朔的驻跸之地。

  赵朔安顿下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招陈晐、史嵩之以及孟珙商议军事。

  “大王请看。”

  陈晐指着一张地图,道:“我大宋的京湖地区和金虏的交界处,就是这桐柏山了。金国的唐邓二州,就在桐伯山之北。所以,金国要守唐邓二州,就是要守桐伯山防线。”

  孟珙补充道:“如今金国十万精兵,二十五万府兵,云集于唐、邓二州以及桐柏山防线。但是,大王不要把这条防线当成另外一个野狐岭。野狐岭山势陡峭,兵力调动困难。蒙古军攻其一点,其余诸军短时间内是来不及相救的。”

  “这桐柏山山势平缓,背后还有唐邓二州为依托。大王攻其一点,金国其他守军来得及救援。而且,桐伯山防线远比野狐岭防线要短,金军人数众多,可以布置多重防线,阻挡我方突破。”

  “当然,也正是因为此地山势并不如野狐岭险恶,强攻起来要比野狐岭容易许多。”

  史嵩之道:“说到底,金军在桐柏山防线上,有地利优势但不大。他们就是想利用桐伯山的地形,和我们宋蒙联军进行决战。大王骑兵最利,金军以步卒为主。他们坚守此防线,是要迫使大王的骑兵下马,与其步战。”

  “很好。”

  赵朔对宋国在京湖地区的三个大佬的表现,非常满意。

  也许是宋国的回光返照,他们在京湖地区的大帅的人选是非常合适的。无论是前任的赵方,还是现在的陈晐,以及之后会继任的史嵩之、孟珙,都称得上当世人杰。

  他们对于金国现在布局的判断非常准确。

  赵朔问道:“那以三位之见,我军应该如何攻破金国的桐柏山防线呢?”

  “呃……”

  三人对视一眼,还是由孟珙发言,道:“如今大王手下有精兵十万,府兵十万,再加上我宋国两万忠顺军助战,就是二十二万人。”

  “金国的兵力是十万精兵,签军二十五万人,总兵力为三十五万。加上桐伯山地利,强攻起来我军不占优势。不过,外臣思来想去,金国想要和大王决战,毕其功于一役。但是,我们为什么要随了金国的愿呢?”

  “你的意思是?”

  “襄阳乃我大宋军事重镇,即便不从他地运粮,存粮都有八十万石。待到今年秋收,又有二十万石的军粮入帐。供应襄阳驻军和大王的大军不说多么富裕,但支应个一年半载的毫无问题。”

  怕赵朔不信,陈晐主动介绍道:“史通判这些年主持襄阳屯田事宜,成果颇丰。这八十万石的军粮中有六十八万石,就是他积攒起来的。”

  所谓史通判就是史嵩之了,此人真是个种田小能手,在襄阳屯田收获颇丰。

  陈晐继续介绍道:“另外就是孟将军了。他在枣阳兴修平虏堰,可灌溉良田十五万顷,确立十庄三辖,由忠顺军与民户分屯。同时命忠顺军每家养马,官府供应饲料和粮食,于是粮丰马增。这其中十二万石粮食,就是孟将军攒下来的。”

  赵朔道:“这些年,金国和蒙古交战,与西夏交战,与宋国交战,穷兵黩武,百姓困苦不堪。要不然,也不会有由唐、邓、蔡三州逃民壮士组成的忠顺军了。”

首节 上一节 205/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